伊斯蘭傳教與欺騙
針對穆斯林的聖經課程
6. 伊斯蘭傳教與欺騙
伊斯蘭傳教本身就帶有故意誤導的性質。即使對伊斯蘭稍加研究,也能發現它是一個欺騙性宗教的最佳範例。古蘭經中竟然稱真主為最出色的騙子或陰謀家。【1】在我撰寫本文時,我接觸到了六本向西方受眾宣傳伊斯蘭的穆斯林小冊子。閱讀這些小冊子時,你很難相信自己所面對的正是伊斯蘭資料中所宣傳的相同思想。
其中一本小冊子名為《你值得了解伊斯蘭》(You Deserve to Know about Islam)。這是向西方介紹伊斯蘭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因為它 非常簡短和直白。在讀它的時候,人們不禁會驚歎,這場七世紀的運動如何能做到從頭到尾地改頭換面。你必須問自己:「這說的和我書架上的古蘭經說的一樣嗎?這就是我們在聖訓和先知傳(sira)中所講述的穆罕默德嗎?」【2】為什麼這麼多東西都銷聲匿跡了?
為什麼聖訓和先知傳中對這位伊斯蘭先知的諸多細節都隱藏在公眾的視線以外,也隱藏在絕大多數穆斯林的視線以外?是因為這些細節會太過難以接受嗎?確實,很難有人將以下這些事情與一位聖人聯繫起來:襲擊毫無戒心的商隊;癲癇發作時感覺像被惡魔附身;娶一個六歲的女孩,並在她九歲時圓房;一天之內監督斬首七百多名猶太俘虜;然後娶最漂亮的寡婦為妻;擁有十一個妻子和妾,每晚與她們中的許多人發生性關係;或者出於報復,下令處決一位惹惱了你的年輕女詩人。用非洲人的話來說,這些(相比其他更嚴重的事情而言)不過是「河馬的耳朵」-不足掛齒。讓人困惑的是,(伊斯蘭)「聖典」竟然能滔滔不絕講述這是最值得所有人效仿的生活。為什麼這些目之所及的小冊子都沒有告訴我們這些有關穆罕默德的細節,或者新皈依者將受到叛教的嚴酷懲罰,難道他們以後重新考慮嗎?為什麼不誠實地描述婦女和「不信教者」在伊斯 蘭教法(Sharia)下的地位?為什麼不聊聊強迫婚姻、一夫多妻制、毆打妻子、女性生殖器切割和榮譽謀殺呢?
是的,我們知道所有歸順真主的人都會得到和平,但其他(不歸順的)人呢?如果古蘭經和聖訓可以如此直言不諱地談論所有這些事情,為什麼要對我們諱莫如深呢?在流行的小冊子《你值得了解伊斯蘭》中有很多引文,但不要以為它會讓讀者參考任何來源。什麼都無法證實。我們必須單純相信作者。然後,在背面,通常有一份出自各色名人的讚不絕口的評論語錄,包括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詹姆斯·米切納(James A Michener)、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等。【3】這與基督教形成了鮮明對比,所有的先知,彌賽亞和他的門徒,都譴責每一個欺騙的暗示。基督教從不尋求任何人的背書,尤其是名人的支持,因為只有神是真實的,而人都被認為是虛謊的(羅馬書3:4)。
另一個欺騙的典型例子是西方經常引用的古蘭經中的那句著名說辭:「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古蘭經2:256)。這句話給人的印象是,在伊斯蘭中,信仰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做出自己的決定。古蘭經2:256的上下文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它在字裡行間都透著脅迫 和強制。如果仔細查閱,就會發現古蘭經中既有和平的段落,也有好戰的段落。和平的段落反映了穆罕默德生命中早期的麥加時期,當時他試圖以理服人。好戰的段落是後來他搬到麥地那,用刀劍推進他的新宗教時出現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任何矛盾之處,後來的暴力段落總是「廢除」早前的和平段落。當穆斯林傳單引用古蘭經中看似溫良無害的格言時,外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呢?
有另一個例子表明世界正在遭受赤裸裸的虛假信息宣傳,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說法使伊斯蘭升格為「和平的宗教」。沒有人會否認,全世界有成百上千萬穆斯林都希望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但不幸的是,這並不意味著伊斯蘭就是一個和平的宗教。根據伊斯蘭創始人的說法,伊斯蘭意味著順從,這是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4】侯賽因·曼蘇爾(Hussein Mansourss)寫道:
(源於伊斯蘭的)暴力僅僅被視為實現類似彌賽亞時期的最終和平的手段。斬首異教徒是解決對抗的前提。消滅猶太人是結束一切惡意和衝突的必要條件。迎來一個沒有真主敵人的世界就是要清除這個世界上與之敵對和與之邏輯相悖的一切。【5】
我手上有一本古蘭經,在其介紹中解釋說,聖戰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場「和平的意識形態鬥爭」,與暴力無關。然而,僅舉三例來說,根據古蘭經第2、5和9章的明確記載,這很難令人信服。【6】不管怎樣,解釋聖戰的段落更進一步說明,巧妙地引用了馬太福音10:34中耶穌的話:「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作者指出,「斷定基督所宣揚的宗教是戰爭和暴力的宗教是不對的,因為這些言論僅僅與特定場合有關。」這種比較簡直令人震驚。作者想通過指向基督的這些話來為伊斯蘭開脫,就好像在說:「看吧,他們也有宣揚暴力的文字!」耶穌的話不僅從未提及對任何對暴力的呼籲(正如所有聖經學者都知道),但是這些話是被用來幫助「證明」古蘭經呼籲我們參加聖戰並沒有錯,至少有時是這樣。諷刺的是,耶穌的意思不是要拿起刀劍,而是要那些跟隨他的人為了他的緣故預備時刻面對刀劍。正如特土良(Tertullian)所寫的那樣,基督徒不是蒙召去執行殺戮,而是,如果有必要的話,蒙召為基督而被殺。【7】
基督教和伊斯蘭之間的較量首先體現在開誠佈公的程度,這兩個宗教對誠實美德的看法截然不同。神的使徒在哥林多前書4:1-2和哥林多後書4:1-2中設定了標準。基督教宣教中絕不姑息欺騙行為。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說:「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在伊斯蘭傳教中,歸根結底就是依靠欺騙。穆斯林被教導使用「雙言巧語」來捍衛伊斯蘭,「及時要用到他們母親的乳汁。」【8】
伊斯蘭傳教和塔基亞教義(Taqiyya)(欺騙與偽裝)
西方人很難意識到伊斯蘭的欺騙有多麼根深蒂固和普遍。起碼可以說,欺騙底線是深不可測的。曾在伊朗、伊拉克和埃及最好的伊斯蘭學府中接受過培訓的澳大利亞伊瑪目穆罕默德·塔希迪(Mohammed Tawhidi)給出了三百頁關於謊言和欺騙的證據。伊斯蘭內部人士稱這種欺騙(行為/教義)為塔基亞(Taqiyya)。【9】
自從二十年前美國發動所謂的反恐戰爭以來,有人就廣泛宣揚一個觀念,「任何質疑伊斯蘭是和平宗教的人都是伊斯蘭恐懼症患者。」奧巴馬總統甚至聲稱,任何世界性宗教都不可能憑藉其信仰美德而暴戾妄為。我們被告知,我們的問題只在於面對少數操縱其宗教的激進穆斯林。【10】問題不在於真正代表伊斯蘭的那些人。
這一切都是政客們的幻想世界。那些洞悉內情的人告訴我們,暴力的伊斯蘭其實並不是什麼值得擔憂的事情。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伊斯蘭傳教的更微妙的一面,因為它很難被發現。伊斯蘭領域作家兼專家丹尼爾·派普斯(Daniel Pipes)評論說,非暴力方法往往比暴力方法更有效,對民主社會的威脅也更大。【11】穆斯林兄弟會或許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穆斯林組織,該領域的權威邁克爾·沃勒(Michael Waller)列出了以下幾點來總結伊斯蘭運動的戰略:【12】
l 伊斯蘭運動認為,為了達到目的,通常可以不擇手段,並且為了實現和維持這一最終結果,一切形式的暴力都是可以允許的;
l 伊斯蘭運動認可,在必要時必須使用暴力,必要時必須譴責暴力,但絕不能將暴力作為政治戰爭的工具而完全拒絕;
l 伊斯蘭運動認為,暴力往往是不必要的、不受歡迎的、適得其反的,而暴力的最大收益是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和文化手段實現的;
l 伊斯蘭運動認為,所有抵制其教義或拒絕屈服於其統治的人,無論是穆斯林還是非穆斯林,都是戰略敵人。
仔細閱讀這些觀點,誰能否認穆斯林兄弟會的目標就是讓全世界完全服從真主和伊斯蘭教法呢?沃勒說,穆斯林兄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會大張旗鼓地活動,在被禁止或聲譽不佳時則秘密活動。它還利用許多掩護組織開展慈善、文化、宗教、政治、經濟和社會工作,從而向輕信的世界掩蓋其真實意圖。【13】穆斯林兄弟會和薩拉菲派(Salafis)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認為使用民主程序是合法的,而後者則不這麼認為。【14】
穆斯林兄弟會對美國駐開羅大使館計劃性襲擊事件的回應是另一個例子,暴露穆斯林兄弟會鬼鬼祟祟行動的本質,而無獨有偶,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Benghazi)大使館也於2011年9月11日遭受了另一場災難性的襲擊。穆斯林兄弟會領導層剛剛在埃及掌權,不願譴責這些襲擊。只是因為「華盛頓的強烈反對」才使得穆斯林兄弟會作為一個組織-以及作為埃及新總統的穆罕默德·莫爾西(Mohammed Morsiss)-軟化了立場。但再次聲明,穆斯林兄弟會仍舊滿篇的訛言謊語。其英文聲明(包括在致《紐約時報》的一封信中)表示,穆斯林兄弟會堅決反對暴力並表示哀悼,但在阿拉伯語聲明中,穆斯林兄弟會態度仍然強硬。這導致美國駐開羅大使館的一名官員感謝穆斯林兄弟會的哀悼,並補充說:「順便問一下,你看過你們自己的阿拉伯語信息源嗎?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也讀得懂那些。」【15】
有一次我在坦桑尼亞的一家酒店裡被告知,(卡塔爾)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英語和阿拉伯語頻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一個頻道用來向世界傳達信息,而另一個阿拉伯語頻道向內部人士傳達的信息是不同的。半島電視台總部設在卡塔爾,穆斯林兄弟會的大多數精英都居住在那裡,據報導,許多恐怖主義活動都受到那裡的資助。【16】卡塔爾也是第一個在2021年8月承認塔利班為阿富汗新政府的國家。
但是,為什麼了解伊斯蘭傳教的欺騙性質如此至關重要?派翠克·蘇克迪奧(Patrick Sookhdeo)認為,因為任何社會的伊斯蘭化進程都很難通過和平手段逆轉。【17】穆斯林可以使用民主手段獲得政治權力。然而,他們會利用這種權力禁止進一步的選舉,認為選舉不符合伊斯蘭,因為「異教徒」和「叛教者」怎麼可能比真主更懂得如 何管理一個國家?言論自由被用來促進穆斯林事業,但是一旦政治目標實現,言論自由就會被剝奪,以防止任何批評。因此,伊斯蘭具有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特徵,旨在徹底重塑社會,然後完全停止所有進一步的變革。難怪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在1920年可以寫道:「布林什維主義應該與穆罕默德主義相提並論,而不是與基督教和佛教相提並論。」【18】勇敢的什葉派伊瑪目穆罕默德·塔希迪寫道:
作為伊瑪目,我們被命令保持沉默,操縱真相,甚至被訓練通過欺騙和便於糊弄的回答來逃避那些逼得我們走投無路的問題。這些科目被稱為「雄辯課」,它圍繞文學展開,但也教我們術語和短語,幫助我們逃避或轉移某些可能揭露伊斯蘭極端主義現實的問題。【19】
這位獲得2019年「澳大利亞年度人物獎」提名的傑出人物,曾引用他的一位老師的話,談到伊斯蘭的最初的那些哈里發時說:「我們不能提及他們的過錯,因為他們擁有的許多美德將超越和掩蓋他們的錯誤,並彌補錯誤。」【20】
這位澳大利亞伊瑪目表示,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穆斯林對這個話題極為敏感。眾所周知,每當穆斯林意識形態和習俗的墮落扭曲被揭露 時,極端分子都會做出激烈反應。伊瑪目被訓練成不僅向世界隱瞞真相,甚至向自己的人民隱瞞真相。這就是為什麼塔希迪呼籲揭露那些隱瞞伊斯蘭歷史上暴力和恐怖主義的眾多學者。例如,他講述了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Fatima)和她未出生的孩子被阿布·巴克爾(Abu Bakr)和歐麥爾(Umar)謀殺的悲慘事件是如何在伊斯蘭中被掩蓋的。這種故意隱瞞真相的伊斯蘭伎倆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塔基亞(taqiyya)。【21】
溫和派穆斯林的聲音未能引起我們的注意
到目前為止,並非所有穆斯林都積極參與伊斯蘭傳教活動,盡管他們本應該這樣做。許多穆斯林希望與鄰居相安無事,繼續他們的平常生活。數百萬穆斯林不願生活在伊斯蘭神權統治之下,因為他們非常憂心伊斯蘭傳教的目的和策略,並渴望看到伊斯蘭改革。但他們似乎只是少數。
我們剛剛聽到了一位穆斯林學者穆罕默德·塔希迪的看法。在給基督教廣播網(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的緊急信息中,塔希迪對極端伊斯蘭在世界範圍內的擴張深表擔憂,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他說,阻止極端伊斯蘭的擴張仍有可能,但西方國家缺乏這樣做的意志力,因為他們的政治正確策略令人裹足不前。【22】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法里德·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是另一位呼籲警惕極端伊斯蘭的溫和派人士。他對瓦哈比派(Wahhabism)(思想)的傳播感到驚慌,瓦哈比派是遜尼派伊斯蘭中最嚴重極端的類別。【23】扎卡里亞提到,盡管伊朗是世界上「恐怖主義的主要支持者」,但眾所周知,90%的恐怖襲擊都是遜尼派發起的,與沙特阿拉伯有聯繫。【24】塔希迪證實了這一點。值得慶倖的是,一些沙特高級官員對沙特與國際恐怖主義的聯繫及其對伊斯蘭教法的殘酷施行越來越感到不安。
這些溫和派聲音絕不是碩果僅存的聲音。在一本名為《改革伊斯蘭-來自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進步聲音》(Reforming Islam – Progressive Voices from the Arab Muslim World)的書中,至少有十幾位改革宣導者從伊斯蘭內部發聲。【25】在加拿大,在可怕的9/11襲擊事件發生後,幾位穆斯林領袖公開反對本國的激進分子。當多倫多的一座清真寺警告人們不要說「聖誕快樂」,不要與基督徒為友時,加拿大穆斯林大會(Muslim Canadian Congress)的賽義德·索海爾·拉扎(Syed Sohail Raza)回應說:「我們的宗教不需要這種偏執者,我們加拿大也不需要這種人。」【26】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敢於表達的溫和派穆斯林的聲音往往是少數派,而且有伊斯蘭的根源和歷史反對他們。底特律的謝赫·穆罕默德·希沙姆·卡巴尼(Shaykh Mohammed Hisham Kabbani)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90年代警告說「極端主義已經蔓延到美國80%的穆斯林」,美國大多數清真寺都處於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管控之下。他遭遇封殺和誹謗,甚至被稱為猶太復國主義代理人,使整個美國穆斯林社群陷入「毫無根據的懷疑」。但後來發生了9/11事件。在隨後的幾年裡,聯邦調查和恐怖主義審判證明卡巴尼確實是正確的。【27】
前索馬里穆斯林阿亞安·希爾西·阿里(Ayaan Hirsi Ali)在她頗具影響力的著作《異教徒-為什麼伊斯蘭現在需要改革》(Why Islam Needs a Reformation Now)【28】中表示,希望出現一次類似新教改革的伊斯蘭改革。然而,希爾西·阿里似乎沒有意識到兩個現實:
l 首先,新教改革的口號就是「回到本源」(back to the sources)!-也正是拉丁語「Ad Fontes」的意思。改革旨在重申並恢復符合聖經教導(本源)的信息,尤其是其核心-福音。然而,伊斯蘭中類似的呼 籲恰恰是希爾西·阿里所不希望看見的。這就是瓦哈比派的根本宗旨:回歸到穆罕默德時代和古蘭經中的一切教導。
l 其次,伊斯蘭沒有真正等同於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關於人的核心本質的教導,即人是按照神的形象(Imago Dei)被造。由於伊斯蘭缺乏這一理念,這正是伊斯蘭在處理系統性不平等和殘酷行為方面完全無能為力的根源。盡管對此的討論意猶未盡,但可以用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將人身上神的形象定義為我們有自由「做出選擇:愛、創造、邏輯思考,與被造物和諧相處,與神和睦」。【29】
這就是為什麼當基督徒迫害或苦待他人時,他們本能地知道他們的行為違背了神對人類的旨意,違背了基督的命令和聖靈的催促。這就是為什麼這種無知的狂熱最終總是會引起內心的譴責。「基督徒」會濫用力量,不幸的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每當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總會有某個人或者他們的良心中某個聲音會提醒他們:「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以弗所書4:20-21)【30】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米蘭主教安布羅斯(Ambrose)的英勇事蹟,他於390年與皇帝狄奧多西(Theodosius)對峙。狄奧多西(不顧安布羅斯的警告)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暴行,他讓軍隊殺死了七百名帖撒羅尼迦人,包括婦女和兒童,以此報復一場殺死了該市總督的起義。安布羅斯迅速採取行動對付他的朋友,後者以善良著稱,但很輕易就會怒髮衝冠,他說:「皇帝在教會以內,不在教會之上。」皇帝立即被逐出教會。盡管如此,當他還是出現在教會時,安布羅斯親自拒絕他入內。皇帝被禁止參加教會禮拜長達八個月,當他終於重返教會時,他不得不跪在所有信徒面前,謙卑地向主祈求饒恕。【31】
整個教會歷史都見證了這樣一個事實:當神的子民違背耶和華的聖潔誡命時,神的子民,特別是掌權者,會被普通的信徒呼召去悔改。這樣的例子不少,包括拿單對峙大衛、以利亞對峙邪惡的亞哈王,以及施洗約翰譴責希律王的通姦行為。在教會歷史中,有太多的例子無法一一列舉。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結束了奴隸制,貝耶斯·諾德牧師(Rev. Beyers Naude)和其他人公開反對種族隔離,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領導了反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抗議活動,或者馬丁·路德·金牧師抗議美國的種族隔離。【32】伊斯蘭有與之類同的傳統嗎?此外,在聖經記載的基督教中,沒有這樣的事:為了挽回穆斯林群體(umma)的面子並服務於伊斯蘭傳教的目的,我們可以漫不經心地將邪惡行徑拋諸腦後並犯下欺騙行為。如果這樣做,那就是對教會和基督名譽的玷污。
因此,用新教的話來說,呼籲伊斯蘭改革只不過被視為呼籲回歸古蘭經、穆罕默德、伊斯蘭教法,當然還有對異教徒發動聖戰。然而,令人足夠驚訝的是,這正是9/11事件後一些無知的西方「專家」呼籲為了遏制伊斯蘭恐怖主義而需要採取的行動!【33】
我們應該牢記,穆斯林神學和歷史的綜合影響力和勢頭,在1970年代以來穆斯林的復興以及石油收入帶來的數百萬美元的加持下,全都意味著21世紀將成為伊斯蘭重新實現穆罕默德建立世界範圍哈里發國夢想的黃金機會。這正是伊斯蘭中敢於發聲的溫和派所對抗的情況。他們將因浪費千年一遇的良機而備受指責。
還要考慮的是,從長遠來看,決定任何運動銳氣與活力的並不是這個運動的「和平」成員,無論是無神論者、原教旨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人道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環保主義者、覺醒者還是其他人。那些積極參與的人-所謂的活躍的人或有影響力的人-制定議程和目標。那些遊說、制定戰略和提供大部分資金的人決定了運動或組織的銳氣與活力。往往在真正見分曉的時候,和平(包括非積 極)成員最終將被掃地出門並消滅,或因恐嚇而順從。這是所有暴力革命的共同策略。【34】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刻不容緩地為那些敢於從內部反對伊斯蘭主義的聲音禱告。
【注釋】
【1】古蘭經3:54和8:30。
【2】穆罕默德死後兩百年才出現他的正式傳記。
【3】《你值得了解伊斯蘭》,3頁。
【4】對古蘭經第2、3、4、5、8、9章等章的淺顯閱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5】Mansour, Minority of One, 73.
【6】The Quran, translated by Maulana Wahiduddin Khan, (New Delhi: Goodword Books, 2010), p. xiv – xvii.
【7】Tertullian, De Corona, Chapter 1, on newadvent.org.
【8】Mansour, 21.
【9】參見The Tragedy of Islam - Admissions of a Muslim Imam(Adelaide: Reason Books, 2018).
【10】參見第12章。
【11】蘇克迪奧,《伊斯蘭傳教》,4頁。
【12】沃勒,《穆斯林兄弟會》,69頁。
【13】出處同前,第71頁。
【14】Mansour, Minority of One, 52.
【15】沃勒,《穆斯林兄弟會》,69-70頁。
【16】“Follow the Money. Qatar Accused in London of Funding Terrorism” The Duran, on theduran.com.
【17】蘇克迪奧,《伊斯蘭傳教》,4頁。
【18】Stephen Ulph, “Islamism and Totalitarianism: The Challenge of Comparison” in Fighting the Ideological War(McLean, VA: Isaac Publishing: McLean, 2012), 45.
【19】穆罕默德·塔希迪,《伊斯蘭的悲劇》,80頁。
【20】出處同前,第81頁。
【21】出處同前,第181頁。另請參見Mansour, Minority of One, 52。
【22】Muslim tells Christians, "We tried warning you, it's time to wake up," CBN News, February 5, 2019, on cbn.com.
【23】關於更多類似的聲音,請參見斯蒂芬·烏爾夫(Stephen Ulph)和派翠克·蘇克迪奧(Patrick Sookhdeo)主編的《改革伊斯蘭》(Reforming Islam)(McLean, VA: Almuslih Publications, 2014)。
【24】Terence Ward, The Wahhabi Code(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2018), 8.
【25】Edited by Stephen Ulph and Patrick Sookhdeo(Almuslih Publications: McLean, 2014).
【26】Catharine Porter, “Mosque warns against saying Merry Christmas” in Toronto Star, December 28, 2002, A6.
【27】沃勒,《穆斯林兄弟會》,89-91頁。
【28】參見Ayaan Hirsi Ali, “Why has there been no Muslim reformation?” in Heretic, 53-76.
【29】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Sacraments and Other Rites and Ceremonies of the Church(New York: Church Publishing Incorporated, 2016), 845.
【30】英國歷史學家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在接受關於他的最新著作《統治:基督教革命如何重塑世界》(Dominion, How the Christian Revolution Remade the World)(New York: Basic Books, 2019)的採訪時談到了這一點,參見503-514頁。
【31】Nick Needham, 2000 Years of Christ’s Power, Vol. 1, (London: Christian Focus, 2016) 187-188.
【32】我從1962年到2001年一直生活在南非,我記得我們之所以對種族隔離感到羞恥,並不是因為全世界譴責種族隔離,而是因為聖經譴責種族隔離。在1986年荷蘭歸正會總會會議上否定種族隔離政策之後,南非國家黨(National Party)在1994年之前廢除了種族隔離政策。
【33】Patrick Sookhdeo.“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Battle Space Since 9/11”, in Bekele and Sookhdeo (eds), Meeting the Challenge, 34.
【34】從1917年的布爾什維克革命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舉例來說,在南非,受馬克思主義啟發的非洲人國民大會(ANC)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殘酷的暴力運動和國際資助的政治宣傳,確鑿無疑地消滅了所有和平的黑人政治對手,以確保在1994年的選舉中佔據有利地位。參見安西婭·傑佛瑞(Anthea Jeffrey)的《人民戰爭》(People’s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