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亞捫人的銘文
探索約旦:別樣的聖經地帶
小凱爾•麥卡特(P. Kyle McCarter, Jr.)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約旦中部的考古遺址發現了大量的亞捫語銘文。以前只能從聖經和外國征服者的記錄中了解到的鐵器時代的亞捫王國正在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
這些銘文中最多的是個人圖章,上面刻有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紀末至公元前六世紀初的著名亞捫人的名字,有時還刻有他們的頭銜。最後,我們還發現了少量的正式銘文,包括精心雕刻的石碑殘片。
1961年在安曼城堡發現了最後一類中最早和最重要的例子。安曼城堡銘文(下圖)可追溯到公元前九世紀下半葉,是用白色細粒石灰岩精美雕刻而成的更長銘文的一個片 段。雖然文字太不完整,無法做出肯定的解釋,但它顯然是指建築結構—因此或許這是一個建築銘文,將一座神廟獻給文中提到的亞捫人的偶像米勒公(Milcom)。


現存唯一的其他亞捫人紀念碑銘文是在一塊小三角形的黑色玄武岩,被稱為安曼劇院銘文(Amman Theater Inscription)。它坑坑窪窪的表面刻有兩行不完整的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晚期。
亞捫人的語言與約旦鐵器時代的其他國家摩押(Moab)和以東(Edom)的語言以及約旦河以西所說的希伯來語和腓尼基語(Phoenician)密切相關。我們稱這一語言群為迦南語(Canaanite),是更大的西閃米特(West Semitic)語系的一個分支。在迦南語系中,亞捫語與腓尼基語和希伯來語的北方方言(或以色列方言,而非猶大方言)關係最為密切。
雖然安曼城堡銘文的語言是亞捫語,但書寫文字卻是阿拉姆語(Aramaic),在形式上與公元前9世紀的其他阿拉姆銘文相似。然而,到了公元前8世紀後半期,約旦中部的文士們已經發展出了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阿拉姆文字,建立了亞捫人的民族文字。這表明亞捫人的文字是阿拉姆文字的子文字—這與亞捫人的南方鄰居摩押人和以東人的文字形成鮮明對比,這兩者的文字是希伯來文的子文字。
現存的亞捫人書寫範例表明,亞捫人的民族文字仍使用了幾個世紀。在波斯時代早期(公元前六世紀晚期),它被重新吸收到標準的阿 拉姆語傳統中,大約與舊的希伯來民族文字被簡單易懂的阿拉姆文字取代的時間相同。

1972年在約旦大學校園內的考古遺址,錫蘭山丘(Tell Siran)發現了一件不尋常的文物,它位於安曼西北幾英里處。這是一個4英寸(10釐米)高的青銅瓶(上圖),上面刻有92個字母的完整的亞捫銘文。該銘文頌揚了「亞米拿達(Amminadab)的功績,亞捫人的國王,希薩利爾(Hissalel)之子,亞捫人的國王,亞米拿達之子,亞捫人的國王。」從文字的形式來看,這個瓶子是公元前七世紀末或公元前六世紀初被刻上銘文,所以這位亞米拿達和他的祖父都不可能是公元前687年亞述國王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的銘文中提到的亞米拿達。我們的亞捫銘文中的國王可能應該被稱為亞米拿達三世(Amminadab III);他的祖父應該被稱為亞米拿達二世(Amminadab II);亞述銘文中提到的國王應該被稱為亞米拿達一世(Amminadab I)。
一組重要的亞捫人土陶片(ostraca)出自赫士本山丘(Tell Hesban),也就是聖經中的希實本(Heshbon)。這些經濟和行政文獻說明了公元前六世紀亞捫文字手寫體形式的發展。最早的一個例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第二個例子可以追溯到六世紀早期;這兩個例子都顯示了亞捫人的民族文字傳統的顯著特徵。第三個土陶片可追溯到六世紀中葉或中後期,當時亞捫文字開始與手寫體阿拉姆文字融合。最後一組三塊土陶片屬於六世紀末,當時與阿拉姆手寫體的合併已經完成。盡管文字發生了變化,但在赫士本出土的系列文物中仍可辨認出亞捫語。
第二批亞捫土陶片的碎片發現於約旦河谷的馬劄爾山丘(Tell el-Mazar),這裡是約旦河古代淺灘的遺址。這批土陶片的主要組成展現了亞捫民族文字的顯著特徵,被發現於考古學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早期的地面上。另一個土陶片,被發現於較晚的考古環境中,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紀;它包含了一個名單,用當時的阿拉姆手寫體書寫的具有亞捫特色的人名。
我們現在有數百枚亞捫人圖章,其中絕大多數不是在受法律制約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兩個重要的例子,阿多尼—努爾(Adoni-nur)和阿多尼—帕爾特(Adoni-palt)的圖章,印有「亞米拿達的僕人」的稱號。這些圖章上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早期,這表明阿多尼—努爾和阿多尼—帕爾特是亞述巴尼帕國王銘文中提到的亞米拿達一世時期的高級官員(或當時的僕人)。
在最近出土的亞捫人圖章中,有一枚精美的棕色瑪瑙圖章,上面有三行字,「屬於亞捫人的國王巴厘亞沙(Baa’lyasha)」—顯然就是「亞捫人的國王巴厘斯(Baalis)」,根據但以理書40:14,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後,他派人刺殺了巴比倫的猶大總督基大利(參見羅伯特•多伊奇(Robert Deutsch),《巴厘斯的圖章出土》(Seal of Ba‘alis Surfaces),BAR 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