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西岸紀事

探索約旦:別樣的聖經地帶


正如拉米•扈利(Rami Khouri)在同系列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幾乎從基督教誕生之時,「約旦河外伯大尼」的位置一直困擾著作家和朝聖者。關於耶穌受洗地點是否在約旦河東岸的爭論越來越多,就像許多人聲稱耶穌受洗地點在約旦河西岸一樣。

備受推崇的旅遊指南《聖地》(The Holy Land)的作者傑羅姆•墨菲-奧康納(Jerome Murphy-OConnor)指出,這個問題很可能是懸而未決沒有意義的爭論:在過去的2,000年裡,約旦河不斷改變河道。人們一直在建造與河流有關的紀念物,這意味著,隨著河流的來回流動,紀念物的位置成倍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過多大量的遺跡聚集在大致同樣的鄰近地區,但橫跨約旦河兩岸。因此,在任何特定時刻前往該地點的朝聖者都可能在河的兩側找到建築物,這在不確定性中增添了困惑。


 

今天,聖經中的伯大尼在河的哪一邊這種問題又有了政治意義;東岸屬於約旦,而西岸屬於以色列—這兩個國家直到最近都還是敵對國家,至少在官方上處於戰爭狀態。

令人高興的是,這種戰爭狀態已不復存在。朝聖者和遊客很容易到達約旦河兩岸。扈利的文章描述了約旦一側的遊客現在可以使用的設施,但以色列一側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大量的朝聖者。他們可以使用的是由以色列較大的基督教宗派建造的許多教堂: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俄羅斯東正教,亞美尼亞派(Armenian)和阿比西尼亞派(Abyssinian),僅舉最突出的例子。上面的照片顯示了一群修女聚集在天主教禮拜堂禱告;下面的照片,一群阿比西尼亞朝聖者聚集在河岸邊。

墨菲-奧康納指出,從耶路撒冷聖地來的朝聖者會去約旦河西岸,因為那裡離他們最近;來自約旦或敘利亞的朝聖者更容易到達東岸。但墨菲-奧康納認為,對朝聖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約旦河的水。

殊途同歸,千百年來的真相在今天仍舊如此:對人們來說真正的聖地是這條河本身。

4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