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施洗之地:約旦河外的伯大尼
探索約旦:別樣的聖經地帶
拉米•扈利(Rami Khouri)
此處就是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在約旦河給耶穌施洗的地方吧,或許是,或許不是,但不管怎樣,拜占庭的基督徒似乎認為它就是。
而且它不是在河的西岸,而是在東岸—現代約旦。
在確定福音書(Gospels)中提到的地點時,拜占庭的基督徒的認定通常值得我們認真對待。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是在公元四世紀才在所謂的耶穌墓穴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多年來,人們對此地的認定表示不太可信,甚至是想像出來的,因為它的位置深入到耶路撒冷的舊城圍牆之內。(在古代,墳墓一般在城市的圍牆之外。)但是拜占庭人關於此地的認定現在已經得到了考古學 上的證實。【a】
長期以來,關於耶穌受洗地點的考古證據都無從探究,因為它地處約旦的軍事區域。時至今日,自從有了1994年約旦—以色列和平條約之後,約旦人煞費苦心地清除了附近的雷區,這塊地區再度對考古學家、朝聖者和遊客重新開放了。正是這些新的考古證據表明我們確實探明了約翰福音中被稱為「約旦河外伯大尼」(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的所在位置。

拜占庭時代(公元324—638年)的修道院建築群的遺址構成了約旦新建的洗禮考古公園(Baptism Archaeological Park)的一部分,該公園沿著哈拉爾河谷(Wadi el-Kharrar)而建,在廢址上方可見,毗鄰約旦河。作者拉米•扈利(Rami Khouri)解釋了最近在山丘(遺址)發現的證據,包括羅馬時代(公元前37年—公元324年)定居點的大量遺跡,如何可以認定該地點是「約旦河外伯大尼」,也就是約翰給耶穌施洗的地方。

照片顯示朝聖者們聚集在約旦河兩岸以紀念洗禮;站在左邊的人身處以色列,站在右邊的人身處約旦。直到兩國簽訂1994年和平條約之前,約旦一側被地雷層層包圍,使得考古學家和朝聖者都無法接近。
有了新的遊客中心,這一 地點正迅速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朝聖者的主要目的地。它位於死海以北約7英里(11公里)處,從約旦和以色列兩邊都可以輕鬆到達。從安曼(Amman)出發約40分鐘車程,從耶路撒冷出發約2小時車程。

在2000年千禧年(Jubilee Year)之際,教皇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在前往聖地(Holy Land)進行朝聖時拜訪了這一地點,它被中東的天主教主教們指定為約旦的五個朝聖地點之一【b】。
在約翰福音中,來自耶路撒冷的法利賽人在約翰給人施洗的地方拜訪他。他們想知道約翰是否以為他自己是彌賽亞,或者也許是(將回來宣佈彌賽亞真實身份的)以利亞。
約翰回答他們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這是在約但河外伯大尼,約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見證。」(約翰福音1:26—28)(這個「約旦河外伯大尼」不應該與耶路撒冷橄欖山上的伯大尼(Bethany)相混淆,後者是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的村莊所在。)
在後來的事件中,耶穌在耶路撒冷逃離了敵對的法利賽人,再次「往約但河外去,到了約翰起初施洗的地方,」(約翰福音10:40)這個地點似乎也位於約旦河東岸;如果你從耶路撒冷一邊過來,就要「往約但河外去」【across the river,到河對面】,而且似乎正是早先被稱為「約 旦河外伯大尼」的同一個地方。
在約翰福音的第1章中,在提到「約旦河外伯大尼」之後緊接著的一段中,經文描述了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的情況:
「(施洗)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仿佛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翰福音1:32—34)
這段經文是聖經中第一次,或許也是唯一的一次明確提到神聖三位一體(Holy Trinity)的顯現。施洗者(約翰)描述了他給耶穌施洗時看到和聽到的情況:在這段描述中,(聖)父從天上說話,(聖)子受洗,聖靈以鴿子的形態降下來。
在這裡,約翰也第一次稱耶穌為「神的羔羊」(約翰福音1:29,35),耶穌從約翰的追隨者中吸收了他的第一批門徒(約翰福音1:34—51)。
然而,「約旦河外伯大尼」就是在約旦河東岸,絕不是人人普遍接受的想法。兩本使用最廣泛的聖經詞典,《哈珀柯林斯聖經詞典》(HarperCollins Bible Dictionary)和《伊爾德曼斯聖經詞典》(Eerdman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告訴我們,「約旦河外伯大尼」的位置「尚未可知」。而著名的馬達巴地圖(Madaba map),即約旦馬達巴(Madaba)【米底巴(Medeba)】一間教堂中一張部分被毀的六世紀鑲嵌地圖(mosaic map),【c】似乎將其定位在約旦河以西。我說「似乎」,不是因為對約旦河以西的位置有任何懷疑,而是因為沒有人以「約旦河外伯大尼」來稱呼此地。它被稱為「伯大巴喇」(Beth Abara),而不是「伯大尼」(Bethany)。在第三世紀,教父奧利金(Origen)由於無法找到約翰福音第一章中提到的伯大尼的具體位置,有點武斷地建議修訂經文,讀作「約旦河對岸伯大巴喇」(Beth Abara across the Jordan)。伯大巴喇(Beth Abara)的意思是「渡口之家」(House of the Crossing),可能是表示約旦河的一處(涉水而過的)淺灘。在《塔木德》(Talmud)(猶太法典)中確實出現了有這個名字的地點。繼奧利金之後,(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斯(Eusebius of Caesarea)在他的《聖經地名考釋》(Onomasticon)(四世紀初)中也只提到了這個名字,並將其拼寫成Bethaabara。在耶柔米(Jerome)的《希伯來地名考釋》(Liber Locorum)(四世紀末)中,他稱這個地方為伯大巴喇。大多數古代手稿,比如被稱為《梵諦岡抄本》(Vaticanus)和《西奈抄本》(Sinaiticus)(第四至五世紀)的主要抄本,在約翰福音1:28中都讀作「伯大尼」。然而,「伯大巴喇」顯然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並變得流行,它被用在敘利亞語版本的福音書中。並且,「伯大巴喇」,而不是「伯大尼」,出現在馬達巴地圖上—約旦河的西側。在伯大巴喇這個名字下面有一個紅色的三行線的圖例,告訴我們這裡是「聖約翰施洗之地」。

公元六世紀的鑲嵌地圖,在約旦馬達巴的一座教堂中被發現,它延續了關於聖經中「約旦河外伯大尼」位置的一個對立傳統。(在地圖上,左邊是北方,右上方是死海,約旦河從海中向北流去;中央下方的大橢圓是耶路撒冷。)該地圖將伯大尼定位在約旦河的西側(用紅色標出)。然而,地圖上並沒有把它標為伯大尼,而是標為「伯大巴喇,聖約翰施洗之地」,這是沿襲教父奧利金的做法,他無法找到新約中描述的伯大尼,於是武斷地認為經文中真正的意思是伯大巴喇(Beth Abara)(渡口之家),指的是過河的一處淺灘。
也許住在約旦河以東的馬達巴地圖的鑲嵌細工師以為「超出河流以外」(beyond the river)的意思是河的西邊—盡管對約翰福音的原作者來說,「超出約旦河以外」(beyond the Jordan)顯然是指約旦河的東邊。
對觀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提到了耶穌的受洗(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提到洗禮是由約翰施洗的;路加福音沒有提到),但它們都沒有指出洗禮是發生在約旦河西岸還是東岸(馬太福音3:13—17;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2)。然而,看起來很可能是在東海岸。耶穌是從加利利(Galilee)來的(再次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中有明確表達)。從加利利出發,經過低加波利(Decapolis)(由該地區十個羅馬城市組成)的正常路線是繞過敵對的撒瑪利亞,穿過約旦河,在河的東邊繼續往南走。

盡管馬達巴地圖將伯大巴喇定位在約旦河以西,但其他許多古代權威人士都認為施洗者在約旦河東邊生活和施洗。四世紀初,皇帝君士坦丁(Emperor Constantine)的母親海倫娜(Helena)穿過約旦河,拜訪了據說施洗約翰居住過的山洞。優西比烏斯記載說,她在那裡建了一座教堂。
大約在公元530年,會吏長(archdeacon)狄奧多西(Theodosius)以朝聖者的身份來到巴勒斯坦,描述了一座建在弓形結構的拱形遊廊上的方形教堂,裡面有一根大理石圓柱,上面有一個鐵十字架,標誌著耶穌受洗的地點。教堂建在拱形物上,讓水從下面通過,但它未能經受住約旦河週期性的洪水,最終還是倒塌了。該地點位於約旦河以東。
一個早期的基督教傳統將耶穌渡過約旦河與舊約中的相似內容聯繫起來:正如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一樣,耶穌也會渡過約旦河,帶領新以色列人獲得救贖。【1】朝聖者的傳統認定,約書亞渡河和耶穌受洗都在約旦河上的同一地點。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這一傳統將幫助我們認定最近的考古挖掘正是「約旦河外伯大尼」。
另一個舊約的相似內容涉及到先知以利亞和他的門徒兼繼承者以利沙。以利沙堅持在以利亞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時陪伴他的老師,最後到達約旦河。所有人都知道,以利亞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當 他們到達約旦河時,以利亞卷起他的「外衣」,擊打水面,水面神蹟般地分開,使兩個人在乾地上穿過。來到約旦河的另一邊,一輛火紅的馬拉戰車在旋風中把以利亞卷到了天上(列王記下2:4—14)。波爾多的匿名朝聖者(寫於333年)將我們的地點定位成以利亞升天的地方。自拜占庭時期以來,我們將在此探索的地點的主要土堆就被稱為以利亞山(Elijah’s Hill)(阿拉伯語為Tell Mar Elias)。

哈拉爾山丘(Tell el-Kharrar)(遺址)的修道院建築群包含幾個拜占庭時代的教堂,以及一個精心設計的供水系統,其中包括水庫、泉水、水井和水池。該地點的一個關鍵重點是一個山洞(照片中的左上方),據說施洗約翰曾使用這個地方進行洗禮。挖掘者在這裡還發現了許多遺址,表明在羅馬時代以及遠在希臘化時期晚期(公元前二世紀)就有定居點。在上面的示意圖中,修道院在右邊。
自1899年耶路撒冷的費德林(Federlin)神父首次調查該地點以來,這個現在被提議作為「約旦河外伯大尼」的地點一直具有考古學意義。他描述了一個多教堂建築群,包括一個建在拱橋上的教堂,讓人想起狄奧多西在公元530年看到的拱形結構的教堂。
該地點今天被稱為洗禮考古公園,沿著一條1.5英里(2.4公里)長的河谷,即哈拉爾河谷延伸。這條常年流淌的溪流和河床從東邊的哈拉爾山丘一直延伸到西邊的約旦河。從1996年到2002年,約旦古物局(Jordanian 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的穆罕默德•瓦赫布(Mohammad Wahee)對該地區進行了挖掘。在山丘上,瓦赫布的團隊探查到一個拜占庭時期的修道院以及早期羅馬時代的遺址。在約旦河附近,瓦赫布的團隊挖掘出一個拜占庭時代的大型多教堂建築群。在這之間有幾個較小的拜占庭小禮拜堂、修道士的隱居地、洞穴、隱士小屋、陶瓷管道、大型石膏材質水池和至少兩個讓朝聖者在前往尼波山途中停留歇息的商隊旅館,這個地點可以看作是「約旦河外伯大尼」。

上圖中的大水池是屬於哈拉爾河谷的修道院建築群眾多大水池的一個。這些水池有的用來儲水,有的用來洗禮,通過有泉源引水的溝渠(在前景中可見)供水。
修道院裡至少有四座教堂,還有一個複雜的輸水和儲水系統,三個水池和周圍的圍牆,主要設計目的是為了防止土壤侵蝕,而不是為了提供保護。
主教堂部分保存下來的鑲嵌地板上有一段五行的希臘文的銘文,靠近祭壇區域,上面寫著:「在我們的神基督的恩典的幫助下,整個修道院是在最受神所愛的長老和院長洛特里奧斯(Rhotorios)時期建造的。願神我們的救主賜予他憐憫。」

約旦古物局的穆罕默德•瓦赫布帶領該地點的挖掘工作。
修道院建築群中的另一座教堂圍繞著一個含有天然泉水的山洞而建—可能就是拜占庭朝聖者稱之為「施洗約翰的山洞」的那個山洞。在拜占庭時期,這個洞穴被改造成了教堂的後殿;在洞穴前面建了一堵帶門的牆,形成了一個聖所屏障,將教堂的主廳(中殿)和後殿的聖壇分開。支撐教堂中殿屋頂的石拱門的方形根基仍然可以可見。

修道院建築群的主要教堂裡的鑲嵌地板上刻著一段五行的希臘文銘文,上面寫著,「在我們的神基督的恩典的幫助下,整個修道院是在最受神所愛的長老和院長洛特里奧斯時期建造的。願神我們的救主賜予他憐憫。」
在這個洞穴教堂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特徵,一條人造的水渠從洞穴前面的泉水開始,流經大約20英尺(6米),然後流入哈拉爾河谷的南岸。水渠寬10英寸(25釐米),深6英寸(15釐米),有些地方還用石板覆蓋。水渠被開鑿在教堂地面下的泥灰岩中,並在裡面鋪上了石灰膏,具有明顯的拜占庭風格和顏色。這條水渠可能帶走了教堂內用於洗禮的泉水,也可能是洞內自然流淌的泉水。

在古代,該地點的主要焦點是圍繞一個山洞建造的教堂,該教堂以山洞為後殿。基督教傳統認定該洞穴是施洗約翰的居住地。
在這座教堂的鑲嵌地板下,在一個用石灰岩拱頂石覆蓋的小坑中,埋藏著一個大約20歲的男人的頭骨。由於一種罕見的自然條件,在頭骨後面的板塊匯合處形成了一個十字架的形狀。瓦赫布表示,這可能是人們認為這個頭骨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它值得一個特殊埋葬地點的原因。他補充說,這個頭骨可能屬於創建該修道院的牧師洛特里奧斯。
一條來自更遠處泉水的輸水管道將水帶到修道院牆內的三個用灰泥塗抹的長方形水池。關於這些水池是洗禮池還是儲水池,學者們目前存在分歧。南邊水池的整個東側有一個寬大的樓梯從一邊到另一邊,這可能是鮮明的跡象表示它曾經是一個洗禮場所。較小的樓梯提供了進入另外兩個水池的通道—也許是它們用於洗禮儀式的進一步證據。儲水池不需要佔用這麼多空間的寬大樓梯。
瓦赫布的團隊從山丘轉向約旦河岸,尋找聖海倫娜在四世紀初建造的、朝聖者狄奧多西在公元530年左右看到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the Baptist)的遺址。他們發現的遺址完全符合拜占庭人得文字描述—建在河東邊的拱門上的教堂。拱門在幾個世紀前坍塌了,石頭現在躺在地上。事實上,這個地點有三座教堂,彼此疊加在一起。傳統的說法是,這座教堂矗立在耶穌受洗時留下衣服的地方。

雖然現在距離山丘不遠,但約旦河曾經離修道院建築群更近,有時甚至太近。照片中的小禮拜堂有一半是在古代被沖走的。

許多朝聖者顯然更喜歡人造的水池,而不是河道中的水流;圖片中通往水池的台階表明它是用來洗禮的。
1998年,瓦赫布在岸邊發現了第四座教堂—實際上是一座面積僅有13x20英尺(4.0x6.1米)的小禮拜堂,位於三座疊加的教堂的東面。有一個帶大理石樓梯的走廊狀結構,從施洗者聖約翰教堂的東側下降約100英尺(30米)。樓梯包括22個黑色大理石的台階。它的底部還沒有到達,盡管到目前為止挖掘出的最低層已經低於約旦河的水位。小禮拜堂就位於樓梯盡頭的上方。在樓梯挖掘過程中發現的陶器碎片和建築技術都表明樓梯的年代是六世紀。樓梯的牆壁上刻有幾個十字架。台階的高度低於約旦河的水位,這表明該樓梯是為朝聖者下到約旦河水中接受洗禮而設計的。
這一假設似乎與今天的事實相矛盾,因為今天的河流距離樓梯大約有300英尺(90米)。然而,在古代,這些樓梯可能直接通向河流。眾所周知,約旦河在古代曾多次改變河道,原因是冬季和春季的季節性大洪水。這些洪水不再發生,因為水被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水壩所阻擋。今天,約旦河只是一條涓涓細流,但從耶穌時代到20世紀中葉,它每年都擴大到近一英里(1.6公里)寬。
考古學家還沒有在這個地點發現寫有「約旦河外伯大尼」的標誌,但從所有的證據來看,包括古代和現代的證據,現在看來確實已經找到了。
【注釋】
【a】參見丹•巴哈特(Dan Bahat),《聖墓教堂是否標誌著耶穌的安葬?》(Does the Holy Sepulchre Church Mark the Burial of Jesus?)BAR 12: 03。
【b】其他四座山是尼波山(Mount Nebo);馬卡魯斯(Mukawir)(Machaerus),傳統上說施洗約翰被囚禁和斬首的希律王宮;以利亞山(Tell Mar Elias),一個與先知以利亞出生有關的地點;以及我主聖地,安加拉山我主聖地。
【c】關於馬達巴地圖,見《鑲嵌的耶路撒冷》(Jerusalem as Mosaic),BAR24: 02。
【1】比較雷蒙德•布朗(Raymond E. Brown),John I-XII Brown,《錨定聖經系列》(Anchor Bible Series)(紐約:雙日出版社(Doubleday),1966),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