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思考信仰
眼睛的神奇
當我們試圖想像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原始生命發展到先進生命的原因時,我們將不得不得出結論,一定有某種動力導致了這種發展。我們將不得不同意,就這個論點而言,單是環境的影響並不足以引起或促進視覺的發展。數千年來,對看、聽、感覺和味道的強烈願望會不會造成我們感官的發展?而一個人怎麼會希望得到一個他甚至無法想像的東西呢?我們怎麼會有兩隻眼睛,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環境?為什麼不只是一隻,或三隻,或更多?何時以及如何第一次體驗到視覺?眼睛「誕生」的時間有多長?多年前在學校裡,我們的老師解釋說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首先,對光敏感的皮膚會形成,最終第一隻眼睛逐漸地形成了,就像這樣。問題是,在沒有任何外部智能影響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動力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我們必須注意這樣一個事實:根據進化論,眼睛必須首先出現在一個相對原始的生命形式中。也許是在昆蟲中?這樣的原始生物怎麼可能想到或想像出由眼睛捕捉到的視覺圖像如何被轉移到大腦,並進行相應的解釋?那個原始生物是否計劃擁有兩隻眼睛,以使它能夠判斷距離?這個生物不僅希望或開發出眼睛裡的可變光圈,而且還開發出可適應的晶狀體,使它能夠切換到正確的焦點,這一定是考慮非常周到的。它還必須自動地、即時地注意保護這些精細的儀器,把它們藏在周圍的骨質結構中,並長出我們所說的在反射作用下可以瞬間關閉的眼瞼。此外,它甚至想到了眼睫毛,以過濾掉眩光、灰塵或任何其他顆粒。哦,對了,它還在眼睛上方原本「裸露」的皮膚上長出了毛髮,以轉移汗水,否則汗水會從額頭流到眼睛。還有更多非常聰明的東西:眼淚不僅僅是為了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它還能保護眼睛不被細菌侵入。如果乾涸了,就會使人無法獲得清晰的視覺。除此之外,每個生物個體的眼淚都是絕對獨特的。它們和身體中的其他每一個細胞一樣,都有一個其他生物無法共享的DNA標記。但眼睛也需要少量的在下眼瞼產生的油,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當然,所有上述情況在鳥類、魚類、爬行動物或昆蟲中都有不同的構成。讓我們就此打住吧,因為這並不是一本生物學教科書。
順便說一下,我們所有的能力,如感官,並不「僅僅是」一種生活質量的提高。它們是生存的必要條件。我們或任何其他生物物種只有在各自的生物能夠推理出自己的存在時,才會出現。此外,需要考慮的是,根據「適者生存」的法則,任何「正在建造」的生物都不適合生存。回到眼睛的議題:它們存在的合理原 因只有一個。它們必須是由更高的智慧和力量來計劃、設計和影響。
鳥類的神奇
我們大多數人都乘坐過飛機旅行。如果飛行時間不是太長,是很愜意的。從窗戶向外看,我們觀察到飛機的機翼驚起了雲層。當飛機接近跑道時,我們觀察到機翼上的著陸襟翼移動到相應的位置上,並聽到起落架被放下的聲音。機長和副駕駛以及工程師和導航員都全神貫注。就在著陸前,我們從機翼頂端看到飛行員正在努力平衡飛機。不久之後,我們坐好,打開安全帶,知道飛機已經安全著陸。另外,一隻鳥,作為一個很小很小的飛機的複製品,可以在「自動駕駛」下飛行。它能夠在更複雜的情況下快樂地飛行和降落。
很明顯,鳥類的身體結構是為飛翔而設計的,即使有些鳥開始喜歡呆在地上,最終失去了飛行的能力。這很難想像是反過來的。羽毛是每隻鳥的裝備的一部分。羽毛(以及鳥類的骨骼)重量極輕,而且非常堅固,是飛行的最佳設計。羽毛本身就是結構上的傑作。
一根典型的羽毛由一個結構上無與倫比的主軸組成。融合在它上面的是一系列的「枝條」,它們延伸形成子樹枝,與棕櫚樹的葉子有點像。所有這些都裝備有細小的鉤子,利用與尼龍搭扣機制相同的原理進行交叉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堅固的微型翅膀。有些羽毛是蓬鬆的,正如我們在枕頭的絨毛被打翻時看到的那樣。有些是長而堅固的。不同種類的羽毛是為不同的目的而生長的。那些屬翅膀和尾巴的羽毛被完美地用於飛行,並迅速安全地穿過樹枝和樹幹。羽毛可以防水,因為它們要不斷地被梳理。為此,鳥類使用一種從其背部的腺體中分泌的蠟質。這種「防水」也為鴨子、鵝、海鷗和其他水鳥提供了浮力。如果羽毛被洗滌劑「脫脂」,它就會下沉。羽毛還為身體提供了強大的保護。羽毛的作用是控制體溫。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每一種鳥的羽毛都有自己不同的顏色設計。
當工程師們第一次設計飛機時,沒有比鳥類更好的模型了。飛行員通過調整翅膀和尾巴上的機械襟翼來為現代飛機導航,就像鳥類自然做的那樣。鳥類使用其翅膀和肩膀上的48塊肌肉來改變其翅膀和個別羽毛的配置和運動。它們可以在一秒鐘內進行多次調整。老鷹和獵鷹是飛機設計師的榜樣,也是他們所羡慕的。(上面的大部分思想來自於彼得-哈蒙德(Peter Hammond)博士)。
哦,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提到鳥類的眼睛。在我的書房窗外,一棵大樹的樹枝伸展覆蓋了很大一塊地方。最近,一隻澳大利亞本土的笑翠鳥(Kookaburra)坐在樹枝上,似乎對周圍的環境毫無察覺。突然,它一頭扎進了厚厚的植被堆裡,然後帶著一隻美味的、肥碩的、綠色的毛蟲出來當早餐。較大的捕食鳥類可能會在數百米高的熱氣流上盤旋,然後俯衝下來抓住一隻老鼠或蜥蜴。它們的「正常」眼睛裡安裝有變焦鏡頭。也許你能猜到它們是如何碰巧發生的?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愚蠢的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然而,這也許值得我們思考其中的某些方面。如果雞蛋的殼太厚了一點呢?那麼小雞就無法打破蛋殼出生。而如果蛋殼太薄,雞蛋在孵化前就會破殼。鳥夫人想得可真周到。
變色龍的神奇
我們知道,變色龍可以改變其顏色以配合它所在環境的背景。一隻變色龍必須是聰明的,才能設計並最終創造出像它那樣的偽裝能力。首先,它必須意識到被吃掉的危險。因為它爬的很慢,所以它必須變得比它的「姐妹」蜥蜴快得多,或者它必須變得更大、更強壯,有刺或尖銳的牙齒來保護自己。也許它可以選擇長出翅膀,飛起來。但它寧願選擇顏色同化來故意避免被捕食者識別。所以它開始在自己的皮膚上下功夫。它變成了半透明的,裡面的細胞是由三聚氰胺製成的。在皮膚下面,它開發了含有黃色、紅色、藍色和黑色色素的細胞層,這些色素可以被激活,使變色龍的顏色與環境同化。當變色龍皮膚中不同類型的細胞膨脹或收縮時,黑色素產生不同的外觀。就像這樣。你會承認,這是一個聰明的設計 。
很多年前,我把一隻變色龍放在我們的舊大眾Kombi車裡,但它似乎消失了。後來,我不得不在儀錶板下做了一次修理。你猜我發現了誰?我們那隻黑黝黝的變色龍。你應該看看,當它回到灌木叢中時,它是多麼迅速地變成了翠綠色。
再想想變色龍的眼睛,它的一隻眼睛可以獨立於另一隻眼睛活動。例如,一隻眼睛可以向前看,而另一隻則向上看。為了使變色龍能夠做到這一點,它們的眼睛被裝在小轉檯一樣的口袋裡,必要時可以180°旋轉。這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你同意嗎?
但這還不是全部。想想它的舌頭長度可能超過它的身體長度,可以向昆蟲「射出」,並以我們眼睛無法識別的速度縮回去。獵物會被舌頭頂端的吸盤固定在舌頭上。這些變色龍似乎真的很聰明。它們設計得很好,不是嗎?他們當然很聰明。但這樣的設計很難由它自己的小腦的構造的思維系統來實現。
蜘蛛的神奇
在野外或花園散步時,黏人的蜘蛛網可能會粘在我們臉上或身上。這很煩人,但仔細一看,我們就會知道蜘 蛛驚人的精神和身體技能。觀察一張蜘蛛網,我們會發現它是由精巧的、極細的、堅韌的、高彈性的絲線組成。其中一種從網的中心延伸出去,像太陽的光線一樣延伸,並固定在一些樹枝或牆壁上。另一種是從中心發出以螺旋狀的方式串起來,非常具有粘性。它們需要既結實又靈活,首先,因為網所連接的樹枝有可能在風中搖擺,並會撕裂它。此外,它還需要抵抗獵物任何讓自己獲得自由的掙扎。
每條環形的線都與其他線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形成一個捕捉獵物的網。在不粘的絲線上,蜘蛛可以迅速移動去處理任何碰巧粘在粘的絲線上的昆蟲,直到蜘蛛來在它身上注射麻醉劑。蜘蛛的麻醉劑又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花招。它不會殺死它的獵物,而是使它不能動彈。這樣一來,獵物就不會腐爛,以後想吃的時候就可以被蜘蛛吃掉。現在我們又想知道,像小蜘蛛這樣的小腦袋,為了生存是如何開發出如此複雜的設計和機制,以及所使用的化學物質。所需的信息在哪裡儲存和處理?一隻蜘蛛如何能夠計劃和發展技能,來製造這樣一個工程傑作?它起初又是如何產生設計和生產這樣一個陷阱的想法的?
本能的神奇
本能被正確地描述為沒有經過學習就具有的知識。一 隻新孵化的鵝或鴨會毫不猶豫地跑到附近的池塘游泳。雛鳥是不可能敢這樣做的。今天我們認為這是植根於「他們的基因之中」的。當我還是一個生活在德國的孩子時,我記得觀察到一個鸛家族在一個古老的、大型的三層農舍頂部築巢。它們每年秋天離開,前往南非進行長途旅行,到了春天就會忠實地返回。他們似乎從未錯過他們的目的地,甚至更特別的是,他們的巢。我相信他們也沒有錯過他們在南方的住所。是什麼促使他們進行這樣的長途旅行?難道意大利還不夠好嗎?它們怎麼可能找到路,找到正確的國家,甚至找到正確的村莊?它們的巢穴所在的地方。
又是什麼讓剛出殼的海龜沖向海洋?據記錄,海龜曾進行過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途旅行。有一隻在印度尼西亞築巢的海龜後來被追蹤到2萬公里外的美國俄勒岡州的海岸。而且別忘了,成年海龜是草食性動物。它們以海帶和其他只在沿海水域生長的植物為生。
還有,是什麼讓布穀鳥把蛋放到別人的巢裡去孵化?
鰻魚是如何從加勒比海的馬尾藻海中穿過大洋,到達歐洲北部某處的某條河流,並在那裡成熟?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它們甚至「爬」上了瀑布,到了它們的祖先可能在十年前、可能在一個世紀前或幾千年前到過的地方。我曾經在南非高原上接近2,000米高的泉水處抓到一條鰻魚。
「這些『成年』如何完成6,000公里(3700英里)的 公海旅行,回到安的列斯群島(Antilles)、海地和波多黎各以北的產卵地,仍然是一個謎。當它們離開歐洲大陸回到它們的繁殖地時,它們的腸道已經溶解,不可能再進食,所以它們不得不僅僅依靠儲存的能量。外部特徵也發生了其他巨大的變化:眼睛開始變大,眼睛的色素發生變化,以便在昏暗、藍色、清晰的海洋光線下獲得最佳視線,身體兩側變成銀色,形成反陰影圖案,使它們在漫長的公海遷徙中難以被捕食者看到。」(「鰻魚生命史」,維基百科)。在到達繁殖地進行交配和產卵後,它們就會死亡。
鮭魚的故事也是如此。它可以遊過數千公里的海洋,回到它們曾經孵化的溪流中。它們怎麼能做到這樣的壯舉呢?答案並不簡單。我們稱之為「本能」。
考慮一下燕子的情況。它每年飛行12,000公里,在秋天離開歐洲,在陽光明媚的南非度過夏天。在它們的遷徙途中,它們平均每天飛行400公里。
神鳥每年從阿拉斯加遷徙到新西蘭,不間斷地飛行超過11,000公里,是有記錄以來陸上鳥類最長的連續旅程(國際鳥類生命協會)。它一半以上的體重是脂肪,當它不停地飛行超過190小時(8天)時,脂肪就會被消耗掉。它在一生中飛行了46萬多公里。
也許你曾經歷過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找路的問題。即使有地圖和給定的方向,你也可能迷路。鳥類或魚類是如何在無特徵的海洋上或在無特徵的海洋 中導航的?即使有羅盤,這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導航員知道他與目的地的位置關係。直到1730年代發明了六分儀和航海天文台,導航員才可以確定自己的位置,並在地圖上繪製出自己的路線。
我車上的導航儀(GPS),對我來說似乎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奇跡。只要它與三顆衛星建立聯繫,這種設備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我們的確切位置,並引導我們到達我們想要到達的地址。甚至當GPS將信號送入和送出衛星的同時,它還可以補上期間你所走的距離。這需要進行複雜的計算。就像鳥類或魚類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所需要的一樣。
生物學教授詹姆斯—古爾德(James Gould)寫道:「我們知道,動物每天都會精確地穿越數英里的水、陸地和天空。但只是在最近幾年,科學家們才了解到這些令人震驚的航行壯舉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大自然的指南針》(Nature's Compass)以豐富和詳盡的細節探討了動物在家附近和全球範圍內尋找方向的非凡方法。著名生物學家詹姆斯—古爾德和科普作家卡羅爾—古爾德(Carol Gould)深入研究了動物導航中精巧的策略和故障保險系統、無形的敏感性和神秘的力量,以及熟悉的和罕見的物種所使用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神能力。他們研究了多種導航策略,從簡單到驚人的。」(大自然的指南針—動物導航之謎)動物導航的複雜性繼續困惑著科學研究者們。(Peter Hammond)
如果我假設這些「技能」只是在這些相當原始的動物身上經過幾千年的時間偶然發展起來的,這 也會讓我感到困惑。假設它們都像銀河和它的每顆恆星一樣,像每一個基因,或DNA,染色體一樣,是被複雜地、有目的地設計和創造出來的,就更加合理。
這種導航藝術只限於相對原始的動物嗎?我不這麼認為。在博茨瓦納哈博羅內(Gaborone)的野生動物管理局的辦公室裡,我問一位相當年輕的、在叢林中陪伴獵人的「追蹤者」,他在哪個區域工作。他告訴我說:「我在任何一個狩獵區工作」。這讓我很吃驚。「但是,如果你被分配到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地區,你不會迷路嗎?」我想知道。「在灌木叢中迷路?」他反問道,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這也是本能嗎?如果我在沒有嚮導的情況下向任何方向走100米進入灌木叢,我就會無可救藥地迷路。
類似的事件和所有其他的奇跡多到都可以填滿圖書館了。
植物生命的神奇
你和我一樣,一定想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植物的「大腦」,在莖的頂部?或者,也許在根部?還是說它完全沒有大腦?但這會是不可能的,因為從本質上講,植物和動物一樣,都是高度複雜的。它由同類的細胞組成。
此外,它的新陳代謝和繁殖機制也是非常令人吃驚的。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聰明的植物如何與蜜蜂或其他昆蟲發展出共生關係,並與之保持一致,通過自己的聰明發展出雄蕊和花粉以及顏色和香味。它們是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或香味對它們喜歡吸引的昆蟲有吸引力的?當然,它們是依靠這些昆蟲作為授粉的媒介,並藉此生存繁衍。
同樣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根系非常細緻,甚至可以穿透岩石般的土壤。我們已經看到草穿透了柏油路。但這絕不是全部。只要考慮一下維持生命的葉子及其光合作用的細胞功能。或者養分和水是如何沿著樹幹「旅行」到葉子裡的,甚至可以到達高於根部100米的地方?
「鑒於沒有任何機械泵,樹木從根部向葉子吸水有時可達到一百多米的高度。這樣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這項研究中,我處理了關於樹液上升的正統「Cohesion-Tension,內聚力-張力」(CT)理論中的一些歷史性和概念性的問題。該理論主要依賴於水的特殊內聚力和粘性、樹木的結構特性以及葉子蒸發(「蒸騰」)的作用...」(《樹液上升理論:一些歷史和概念性的評論》(The Theory of the Rise of Sap in Trees: Some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Remarks)哈維-R-布朗【Harvey R. Brown】)
這一切是在沒有一個理念、計劃和構建這種存在功能的方法的情況下「發生」的嗎?
捕蠅草是一種植物,它有一個複雜的系統來吸引昆蟲,這次不是為了它們的受精服務,而是為了食物。昆蟲被花底深處的芳香花蜜所吸引。當昆蟲接觸到捕蠅草釋放的「毛髮」時,它就被困住了,這種接觸就觸發了陷阱入口的快速關閉。昆蟲註定要在裡面被消化掉。
任何這樣的機制都不是立即發生。如果它是經過幾千年的時間一點一點地發展起來的,那麼,有意思的是在如此長的時間裡,這種植物在沒有吸引獵物或捕捉獵物的手段的「生成」階段是如何生存的。
當幾乎在一夜之間某種植物開始同時開花時,我們難道不感到好奇嗎?它們沒有辦法使用電話或電子郵件來觸發這樣的事件。它們也不使用氣壓計或溫度計。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許多種子看起來甚至被設定為要被鳥類或哺乳動物吃掉的方式來散播它們的後代。這些種子對吃它們的動物的消化液有一種內置的抵抗力。為了確保種子的散播和最初的滋養,它們被很好地堆放在糞便中。但是,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讓這些發生的「指揮中心」、大腦、「計算機」呢?沒有它一切都不會發生。
同樣,讓我們考察一下蒲公英。它有可愛的黃花,後來變成了嬌小的、完美的圓形種子群,等待著微風在適當的時候帶著這樣的小降落傘進行擴散和有效的傳播。人們是否可以嚴肅地假設這一切都是偶然發展的,或者說是它自己創造的?
冰點的神奇
當我有些惱火地彎下腰去撿那掉在地上的筆時,我的朋友試圖安慰我說:「你很幸運,東西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否則,你將會不得不爬上梯子,從天花板上『撿』下你的筆。」
自從以撒-牛頓(Isaac Newton)以來,我們知道萬有引力定律不僅吸引成熟的蘋果,而且吸引有任何重量的其他東西。
我們還知道,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東西在加熱時都會膨脹,而在冷卻時則會收縮。真是這樣嗎?不盡然。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水。它一直收縮到4攝氏度,然後會再次膨脹。你有過曾經把一瓶水放在冰箱裡的經驗嗎?那麼你就知道,當瓶子裡的水被凍結時,它就會撐破瓶子。
這就是為什麼冰漂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的根本原因。你是否說過:「那又怎樣?」如果冰的收縮和膨脹像所有其他東西一樣的話,所有的冰都會掉到海底。它將堆積在底部,導致它最終留下很少或沒有空間讓冰上面的水蒸發,並形成雲,以及由此產生雨。而這將會導致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滅絕。令人驚訝,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不是嗎 ?
創造美好萬物的神
另一個想法可能會對我們所討論的整體話題有所補充。我們不僅在花園裡種花,而且會還剪一些花來裝飾我們的家。我們甚至可以用拍攝的大自然的照片來裝飾我們的牆壁。我喜歡大自然的原因不止一個。而且我從來沒有發現它有什麼不符合美學的地方,無論是山景、海景、沙漠、森林還是日落,更不用說與之相伴的所有動物和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