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與答
溫柔回答 穆斯林對《聖經》的造假指控
甚麼是回答挑戰性問題的最佳方式?
大馬士革的穆斯林學者伊本 • 凱伊姆 • 兆茲亞(卒於1350年)在其論文《Hidāyat al-ḥayāra fī ajwibat al-Yahūd wa l-Naṣāra》 的序言中,解釋他寫這論辯名著的動機。伊本 • 凱伊姆寫道,他聽說過有一位“非信徒”給一位穆斯林發出艱難的問題。該穆斯林不知如何回應,便出手攻擊那“非信徒”。伊本 • 凱伊姆寫道,“於是他撲上去毆打他,並說:‘這就是答案!’”
伊本 • 凱伊姆顯然認為人身攻擊是錯誤的回答方式,還在文中說這起事件激發他埋首於其《Hidāyat al-ḥayāra》。關乎毆打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如諾丁漢大學學者喬恩 • 胡佛(Jon Hoover)所提議的,若非真有其事,伊本 • 凱伊姆似乎不大可能杜撰出一起如此不光彩的事件。 這個故事發生在穆斯林得勢的時間和地點。當時,他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凌駕他們當中的猶太人和基督徒。若“非信徒”不肯正面回應穆斯林的論證,連伊本 • 凱伊姆也不反對向他們動刀劍。但伊本 • 凱伊姆寫道,穆斯林應該先與“非信徒”辯論,並召他們入伊斯蘭教。“刀劍來,無非是要加強論證、改造頑士和限制逆民。”
親愛的讀者,你手上所捧著的《溫柔回答》,並不帶有任何使用暴力的念頭 – 肯定不是肢體暴力!眼前這答案是以耶穌和平的精神呈現的。耶穌總是給聽者自由,讓他或她作出自己的決定。如使徒保羅給一群希臘的耶穌跟隨者所寫的,“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哥林多後書》4:2)
問題提供機會
然而,我們認同伊本 • 凱伊姆方法的第一部份:面對挑戰性問題時,以你最好的論證回答。本書這一集,將回答穆斯林針對《聖經》所作出的指控。我們不以怒氣回答指控或質疑的人,也不願意詆毀 – 更別說是毆打 – 發問者!相反的,我們把關於《聖經》的問題看為是一個尋找答案、甚至是與發問者進入有益談話的機會。
由於《聖經》手稿的年代久遠並寫於隨著時間腐朽的材料,或遭到如帝國征戰的破壞,這些手稿的出處和形成圍繞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自然又合理的,其中大多出於真誠的好奇心。問題促使一些最偉大的學者精英去探究尚未被探索的領域。沒有問題,許多先前的 隱晦秘事如今便不會公開給學者探究。這包括了關於《聖經》手稿的問題。
然而,問題在激烈的論辯爭議中常被當作武器,用來攻擊不僅是《聖經》手稿的完整性,還有其內容的真實性!被提出的問題成為“證據”,甚至是恐嚇。然而,這是對學術性問題的一個誤解。事實上,問題就只是問題。問題本身並不能證明甚麼;它們只能提供研究和回答的機會。
7世紀的阿拉伯對外征服戰爭後,阿拉伯穆斯林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察覺他們在信仰上與新穆斯林帝國境內大批基督徒和猶太人不同。穆斯林們曾聽說過《托拉》、《詩篇》和《福音書》。如我們在第2章中所見的,《古蘭經》一再以最正面和尊重的詞語,來提到這三部著作。
阿拉伯征服者意識到他們和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差異的第一個物證,在耶路撒冷建於公元691年的岩石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在那美麗建築物的圓頂上,人們可以讀到長達240公尺的銘文。它的顯著之處,在於把其焦點放在耶穌的身份上。在此,耶穌被稱為爾撒(同《古蘭經》)。
圓頂寺銘文沒有提及前經的名字。但阿拉伯征服者必會漸漸知道,他們試圖在圓頂寺銘文中所否定的基督教宣稱,本身是根據基督教經書的。這使他們的心中浮現一個疑問。信仰上的差異,問題出在伊斯蘭教上,或是出在基督教的經書上?
早期穆斯林著作的一些問題,似乎是真誠、好奇的詢問,出於一顆想更認識前經的心。其他問題卻似乎變得越來越尖銳,以致成了指控的工具。
當發問者不留下來等候答案時,問題便會造成難題。提出問題,卻堅持問題不能被解答,是違反發問的本質的。這個態度可見於《論證真理》的幾個點上。拉瑪特 • 安拉 • 凱然威宣稱,他所發出的問題是如此有力,以致無可解答。 當對話夥伴採取這種態度時,還能產生甚麼樣有意義的談話呢?就如一個問題是一個問題,一個答案也是一個答案。不管發問者是否對該答案滿意,都必須承認那是一個答案。
關於《聖經》,學術型學者所問的問題是極度挑戰性的。比起學者就《古蘭經》所問的問題,它們不一定更挑戰性,但也足以匹比。探討《古蘭經》的方法將在第3集中被討論。這一集將專注在關於《聖經》的問題。
穆斯林問題的歷史
許多穆斯林學者不贊同《聖經》遭篡改或造假的指控。他們的見解將在下一章中被呈現。本章將圈點出《論證真理》等一些宣稱《聖經》文本遭篡改和造假的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