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麥加朝覲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

1. 穆斯林的朝覲儀式

  朝覲的義務,是伊斯蘭的第五功,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在他的一生中最少必須履行一次。古蘭經多 有提及哈吉 Hajj (字面的意思是 「啟程前往」 一個地方,在這裡是指麥加) ,在下列經文中可以看出它是 必須履行的義務︰

  「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 (古蘭經3︰97)

  「你應當在眾人中宣告朝覲,他們就從遠道或徒步或乘著瘦駝,到你這裏來。」 (古蘭經22︰27)

  聖訓認定朝覲是每個穆斯林應盡的義務, 「據伊本阿拔斯記載,安拉的使者 (願平安歸於他) 說︰伊 斯蘭不許可不履行哈吉」 ( Sunan 艾布達烏德卷二,454頁) 。履行的適當時間只有在 Thul-Hijjah (穆斯 林曆的最後一個月) 的第八、第九或第十天。

  實際的朝覲在麥加外面就已經開始了,在這裡有各種各樣的 mawaqit ( 「停駐站」 ,單數為 miqat ) ,朝覲者要換上兩塊條的白衣服,稱為 ihram ( 「禁止」 的意思,表示朝覲者正在進行神聖的儀式,禁止進 行各種活動) 。這項義務只涉及男人 - 女人只需要穿著端莊得體︰這時,朝覲者必須宣稱自己準備開始哈吉 ,稱為 talbiyah ( 「站以待命」 ) 。接下來他就說這些穆罕默德說過的話︰

  我回應你的呼召,哦!安拉!我回應你的呼召,我順服你的指令。你沒有同伴,我回應你的呼召。所有的 讚美和祝福都歸於你,所有的權力都歸於你,你沒有同伴與你同在。 (布哈里聖訓卷二,361頁)

  第一部份的阿拉伯原文是 Labbaika Allahumma, Labbaik - 「哦!安拉!我來在這裡,我來在這裡」 。 然後他進入麥加履行 tawaf ,就是 「環繞」 克爾白七次,一直逆時針圍著它繞行。這個儀式被稱為 tawaful- qudum ( 「到達者」 的 tawaf ) ,儀式從建造在克爾白東面的著名黑色大石頭處開始,我們稍後會提到更多 的細節。在這個儀式之後是 sa'y - 賽法和麥爾臥之間的一段 「奔跑」 ;賽法和麥爾臥是兩座小山,現在已經 劃入了大清真寺管轄區域裡。這個儀式是用來紀念夏甲為她兒子以實瑪利 (易司馬儀) 尋找水源;據傳說這是 發生在這兩座小山之間。她所發現的水源被認為就是在清真寺範圍內、位於克爾白東面的滲滲泉。這個奔跑也必 須在這些小山之間舉行七次。古蘭經有一節有趣的經文提及了這個儀式︰

  「賽法和麥爾維,確是真主的標識。舉行大朝或小朝的人,無妨遊此兩山。自願行善者, (必得善報) 」 (後面部份的中文翻譯不太恰當;原文的正確翻譯是:在這時或其它時間圍繞著它們走的人,並不是犯罪。 ) (古蘭經2︰158)

  最後一句話表明有些穆斯林相信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在聖訓中,我們看到有些輔士在皈依伊斯蘭之前, 是敬拜偶像麥納特的,不像其他多神教徒在賽法和麥爾臥之間奔跑。這些人在接受伊斯蘭很長時間之後,顯然仍 不願意履行這儀式,直到這節經文推薦穆斯林履行它 ( Muwatta 伊瑪目馬立克,171頁) 。我們很難相信這個 故事有任何真實性。如果這個顧慮純粹是一個支持偶像麥納特的宗教偏見,為何他們在皈依伊斯蘭長時間之後, 特別是當其他的穆斯林都在舉行這儀式時,仍堅持不履行這儀式呢?在古蘭經未認可 sa'y 之前,某些穆斯林不 願履行 sa'y 更可能是由於另一個原因︰

  再拉魯汀說古蘭經所以啟示這段經文,是因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對於要像拜偶像的人那樣圍繞著這些山有 所顧慮。但是他接納這個古老的迷信遺俗的真正原因,似乎是因為他發現要制止這種儀式有困難… Tafsir-i- Raufi 和 Tafsir Fatah al aziz 講述從前在這兩座小山上立了兩根柱子,是用來紀念真主對兩個著名罪人的判 決,一個是男的叫 Asaf ,另一個是女的叫 Naila ,他們在神聖的卡斯巴犯了通姦罪。當人們墮落拜偶像時,他 們把它們當作是真主的形像來敬拜。 (懷利,古蘭經綜合註釋,卷一,347頁)

  另外一位作者講述的這個故事稍微有點不同,他說︰ 「 Asaf 和 Nayelah ,前者是一個男人的化身,而 後者則是一個女人的化身,它們也是從敘利亞與 Hobal 帶來的兩個偶像,一個被放置在賽法山上,另一個則被放 置在麥爾臥山上」 ( Sale ,初論古蘭經,22頁) 。更有可能是,穆罕默德保留了在這兩座小山之間奔跑的習 俗,作為他全面的採納阿拉伯多神教朝覲典禮,使它成為伊斯蘭的宗教儀式的一部份。正如這本書前面所講述的 ,他毀壞了在麥加的偶像,卻保留了朝覲的儀式。雖然這好像代表他對這個城市的居民的寬宏大量的氣度,但這 卻似乎讓他那些來自麥地那的更踏實的年長同伴們感到不安,直到古蘭經確定他們舉行這些儀式是無罪的,才使 他們安心。

  聖訓記錄的故事似乎純粹是為了開脫古蘭經的那節棘手辭句。 ( 「這節經文的最後的部份表明,一個 多神教的慣例被保存下來,並且得到認可」 (利維,伊斯蘭的社會結構,161頁) 。但是,它的確公開承認在 賽法和麥爾臥之間奔跑的慣例是其中一種拜偶像的儀式 - 是阿拉伯人在皈依伊斯蘭之前的拜偶像的儀式。

  當這些朝覲者再次回到克爾白履行 tawaf 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就前往阿賴法特山履行 wuquf (站立 ) ,那裡是在麥加東面十英里的一個平原。朝覲者在這一天站在這裡禱告,還要在這個平原的一個小土墩上聆 聽朝覲的訓誡,這個小土墩被稱為 Jabalir-Rahmah ( 「仁慈山」 ) ,穆罕默德在臨別朝覲期間在此親自向 他的同伴講道。

  在這天結束時,穆斯林急促再回到麥加的路上去, 「當在禁寺附近紀念真主」 (古蘭經2︰198) ,他 們會在穆玆代里法的 「聖山」 上過夜。他們在第二天 - Yawman-Nahr ( 「獻祭日」 ) - 繼續回到麥加, 並在麥那履行 ramial-jimar ,即扔石頭的儀式,我們很快會再詳細地提到它。正式的朝覲以這個儀式結束, 接下來就是在麥那舉行的 Eidul-Adha 古爾邦節,把一些動物獻上為祭 (它是伊斯蘭之前的多神教徒在朝覲結 束時的風俗習慣;但現在被說成是紀念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自願獻上他的兒子,穆斯林相信他就是以實瑪 利 (易司馬儀) ) 。隨後是繞行克爾白,被稱為 tawaful-wada ( 即 「告別」 的 tawaf) 。

  然後,虔誠的穆斯林會去麥地那進行一次恭敬的拜訪 (一個 ziyarah ) ,穆罕默德就埋葬在這裡的先 知清真寺,而旁邊埋葬的是他的繼承者艾布伯克爾和歐麥爾。

2. Al-Hajarul-Aswad - 黑色的石頭

  在我們對穆罕默德早期生平的研究中,我們注意到一件大約發生在穆罕默德開始傳教之前五年的事情, 也就是他被請求在克爾白安置黑色石頭 ( al-hajarul-aswad ) 那件事。在征服麥加時,當這個神廟的所有偶 像都被摧毀的時候,這塊石頭卻被保存下來,每一個到麥加的朝覲者都竭力效法他先知的聖行親吻這塊石頭。他 們為甚麼要這樣做呢?一位穆斯林作者如此談到了這個儀式︰

  穆斯林並非敬拜這塊黑色的石頭,只是對它的尊嚴表現出特別的尊敬和崇敬,他們親吻它只是跟隨先知 的榜樣,為了持守他們與真主訂立的約 - 順從祂的意願並避免違抗祂。 ( Tabbarah ,伊斯蘭的精神,173頁 )

  他們相信這塊石頭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原本是如一塊水晶般清澈。 「穆斯林認為它原本是白色的,因 著人類的罪惡而變成黑色。對我而言,它像是一塊普通的隕石,隱藏在一層厚厚的熔渣下面,表面非常光滑,像 塗了瀝青擦亮一樣」 (伯頓,一個到麥地那和麥加朝覲的個人敘述,卷二,300頁) 。古蘭經中講述克爾白最 初是由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和以實瑪利 (易司馬儀) 建造的(古蘭經2︰125) 。據說這塊石頭一置入神 殿中就變成了黑色,因為它承擔了那些親吻它的人的罪惡。有一位作者這樣說︰

  這裡沒有一點跡象顯明這塊石頭的來歷、或者它是何時被安置在那裡的,似乎它在伊斯蘭出現以前就已 經在那裡並受人的親吻,它至少從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時期開始就必定已經在那裡了,因為哈吉的主要特 徵可以追溯至這位先祖。 (阿里,伊斯蘭的信仰,440頁)

  沒有一個在伊斯蘭之前的歷史性記錄,支持古蘭經中認為克爾白是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建造、或者 是由他履行它的朝覲儀式這觀點。從歷史看,這個神殿和它的儀式只能追溯到伊斯蘭之前的阿拉伯多神敬拜。 對於阿里的假設 - 這塊石頭在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的時期 「必定已經在那裡了」 ,我們只能表示極端的 懷疑。

  由於阿拉伯的偶像一般都是用石頭做的 - 有些被塑造成各種各樣的形態,有些則沒有形態 - 這塊黑色 的石頭難道沒有可能是阿拉伯多神教徒所敬拜的一個偶像嗎?因為伊斯蘭保存了親吻它這風俗習慣,所以這個 猜想自然讓穆斯林感到震驚。

  在伊斯蘭之前的阿拉伯人從未視這塊黑色的石頭為一個偶像,他們也從來沒有像崇拜克爾白的偶像那樣 崇拜它 … 克爾白毫無疑問包含偶像,但被敬拜的是偶像,不是克爾白;這塊黑色的石頭也是同樣如此。它被親 吻,但決不代表有一位神被親吻了,縱然阿拉伯人也敬拜粗糙的石頭、樹木和沙堆。(阿里,伊斯蘭的信仰, 440,441頁)

  但是,為甚麼 - 如阿里自己承認的 - 阿拉伯多神教徒特別要親吻它呢?如果它不是一個偶像,對他們 來說它又有甚麼意義呢?也許,要相信它不是一種偶像敬拜太異常了。畢竟,石頭(不管是否被塑造成某些形態 ) 都是阿拉伯人所尊敬的特殊物件。另一個穆斯林作者如是說︰

  如此多的東方學者錯誤地把穆斯林的敬拜克爾白、這塊黑色的石頭和這些朝覲儀式視為一個整體,把它 們想像成某種形式的偶像敬拜,或者輕視這些宗教儀式,視它們為愚蠢、荒謬、或迷信的拜偶像遺俗,難道不是 一種不幸嗎?另外一個錯誤的假設,就是認為這些朝覲的儀式是伊斯蘭之前的儀式所殘留下來的,是先知企圖使 拜偶像的麥加人順從伊斯蘭的信仰才納入這儀式。(哈里發,崇高的古蘭經及其東方主義,140頁)

  我們了解到穆斯林決意避開伊斯蘭朝覲儀式中的偶像敬拜遺俗,但這似乎是最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塊石 頭是阿拉伯人在伊斯蘭之前就已經安置在克爾白的神聖石頭之一,又怎麼可能不像其它石頭一樣得到人們的尊敬 和崇拜呢?甚至在穆罕默德傳教之前,這塊石頭就引起了他們的爭論,他們最終要求穆罕默德親自把它放回原處 ;當我們想起這事時,似乎就覺得這塊石頭更加不可能沒有被崇拜。這清楚表明,他們把它看得比神殿中其它所 有偶像都重要得多,因此它不可能得不到跟它們一樣的敬拜。它更有可能是一個「簡單和純粹的偶像」 ( Gairdner ,伊斯蘭的恥辱,156頁) ;它在神殿中會是主要的偶像,像其它所有的偶像一樣受到敬拜。至少有一 個穆斯林作家也同樣承認這一點(伊斯蘭︰信仰和制度,17頁) 。不論怎樣,都沒有理由親吻這塊石頭,因此穆 斯林很難為這個行為 - 較為適合原始多神偶像敬拜、而不適合真正一神敬拜的精神 - 找出一個真正合理的解釋 。

  虔誠的穆罕默德教朝覲者給予這塊石頭的親吻是一種殘存的古老風俗,這風俗是阿拉伯半島的一種敬拜 方式,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 (Tisdall,古蘭經的原始資料,43頁)

  即使是穆罕默德其中一位最親密的同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也懷疑這個儀式是否智慧,還說了些關 於這塊石頭的趣事。這事在許多聖訓文獻著作中都有記錄,如下所示︰

  據歐沃爾本祖拜爾記載,當歐麥爾本 al-Khattab 正在聖所裡面履行 tawaf 的時候,他說︰ 「你只是 一塊石頭,你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我若不是看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 親吻你,我決不會親吻你。 」 然後他才親吻了它。 ( Muwatta 伊瑪目馬立克,168頁)

  歐麥爾對這塊石頭的描述是 「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這與古蘭經中對多神教徒的偶像的描述 ( 「不能助你們,也不能自助」 - 古蘭經7︰197)非常相似。對於穆罕默德為何要在伊斯蘭中保留這個儀式,我 們已經給出了最合理的解釋 - 因為是他在克爾白中把這塊石頭放回原處,所以他受到尊敬,這件事幾乎毫無疑 問地影響了他後來的信念,認為自己是被選出來領導他的民族。這件事或許讓他相信,由於自己被選出來把這塊 石頭放回原處,這塊石頭與他被呼召作先知有關,所以這塊石頭有其(除了多神教偶像敬拜以外的) 特殊意義。

  說這塊石頭原本是來自天上的那個傳統,似乎解釋了它的來歷和顯赫。伯頓認為它是一塊隕石,它極有可 能就是一個隕石,只因為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受到原始的阿拉伯人敬拜。我們想到了在以弗所的大亞底米的神 廟,這個神廟之所以被高度尊敬就因為它裡面有「從丟斯那裡落下來的像」 (使徒行傳19︰35) 。很有可能同 樣地,這塊黑色的石頭是一塊隕石,被阿拉伯人像敬拜一位神那樣敬拜它。它在伊斯蘭中被保留下來 - 特別是親 吻它的原始風俗,都充分說明了哈吉朝覲在整體上有許多的多神教的特徵。

3. 在米那用石頭扔惡魔 (射石)

  在米那舉行的 ramial-jimar 儀式,跟在哈吉舉行的許多其它儀式一樣,著重點都放在石頭上 - 進一步證 明阿拉伯多神教的風俗能倖存至今,是因為在伊斯蘭之前拜偶像的人不僅敬拜石頭,在他們眾多風俗中還有扔石頭 的儀式。

  扔石頭的風俗習慣是在米那谷外保留下來的古老傳統,伊斯蘭的教法已經認可了在那裡向三個石堆扔石頭 。 (赫格隆,十九世紀晚期的麥加,96頁)

  在哈吉的第三天,每一個朝覲者必須在米那這一個小村莊裡向一根稱為 Jamratul-Aqabah 阿蓋白的石柱扔 七塊小石頭,象徵拒絕惡魔的方法和影響。因著這個緣故,這根柱子就被稱為 ash-Shaytanul-Kabir ( 「大撒但 」 ) 。它本來是一根在地面上的簡單柱子,但現在由於到麥加朝覲的群眾這麼多,所以現在它是一根巨大柱子, 在不同的高度都有平台,好讓成千上萬的朝覲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盡力把石頭扔向它。每一位朝覲者必須在穆玆代里 法收集六十三塊小石頭,當最後的 tawaf 完成時,他必須返回米那再次向這根柱子以及附近的其它兩根柱子扔石頭 ,這兩根柱子分別稱為 Jamratul-Awla 和 Jamratul-Wusta(雖然有些人只收集了四十九塊石頭,有些人卻收集了七 十塊。石頭的數目必須是七的倍數,因為每根柱子將輪流被扔七塊石頭) 。這個儀式像許多在哈吉的儀式一樣,也 是從伊斯蘭之前的多神教中取出來的,現在被說成是一種遵循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的虔誠行為,按照傳說他曾向 撒但扔石頭三次,因為撒旦想盡力阻止他獻上他的兒子 (穆斯林認為這事發生在位於米那的山谷) 。

  據說,當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從朝覲地返回阿賴法特,到達 Wady Muna 的時候,惡魔 Eblys 易卜劣廝 為了阻止他通過,就在山谷的入口處擋住了他的去路;這時陪伴族長的天使加百列 (吉卜利勒) 叫他向惡魔扔石頭 ,他照做了,向他扔了七次石頭之後,易卜劣廝才退下。當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走到山谷中間的時候,易卜劣廝 又出現在他面前,在這個極端危險的最後時刻,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又用相同數量的石頭擊退了他。 (布克哈特 ,阿拉伯半島的遊歷,275頁)

  要成功地用石頭扔中這根柱子並不容易,因為每個朝覲者只有一次靠近它們的機會。今天,超過一百萬的朝覲 者試圖把石頭扔向這根巨大的柱子,他們剪掉自己的頭髮(象徵儀式正式完成) ,履行 Eid 古爾邦節的祭,再次拜 訪麥加,這一切都在一天內完成。就算在以往 - 當時往麥加的朝聖者的數目僅僅為今天的一小部份,一些成功履行 哈吉的歐洲旅行者說出了一些關於這朝覲儀式的可怕故事。有一個人敘述了他如下的經歷︰

  由於所有的朝覲者必須在第一天的日出和日落之間履行 「 Ramy 」 - 即投石 - 的儀式,而惡魔會非常邪惡 地出現在一條崎嶇的路上,因此擁擠的人群令這個地方變得非常危險 … 狹窄的空間擠滿了朝覲者,他們都像溺水的 人那樣盡可能努力靠近惡魔。很容易從人群的頭頂走過 … 我騎的驢子剛剛進入人群中,就被一隻單峰駱駝擠倒了, 我發現自己正處在這頭正在跺腳和吼叫的野獸的下面。為了避免被踩死,我急中生智,拿出一把刀,及時逃離了那個 極其危險的地方。有些穆斯林旅行者聲稱,證明這個地方是神聖的證據就是沒有一個穆斯林曾在這裡喪生︰麥加人向 我證實說,意外是經常發生的。(伯頓,一個到麥地那和麥加朝覲的個人敘述,卷二,204頁)

  隨後,另外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伯頓往麥加是在1853年) 到麥加旅行的人也講述了一個那些人為了盡 量靠近柱子用石頭扔它而發生的混亂且危險的故事︰

  頭兩個 「惡魔」 位於米那的主要街道上,第三根柱子在離往麥加路上的右邊不遠處。它們由石柱所組成,矗 立在一個盆子上,這個盆子就像一個噴泉的水池。當我們到達那裡的時候,所有的石柱都被人潮包圍起來,人群此起 彼伏地向石柱扔石頭,使它變得模糊不清。我們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向石柱扔石頭,我們最後不得不遠距離地扔石頭 ,但結果大部分石頭恐怕都達不到目標。雖然不一定要擊中目標,但是如果你達不到或超過目標,你就肯定會擊中人 群中的一些人。一些狂熱者太靠近柱子的時候總是很危險的;緊挨著我的一個男人連頰骨都被弄傷而外露出來, Masaudi 的耳朵也被割傷了。 (魏菲爾,一個在麥加的現代朝覲者,161頁)

  穆斯林的旅行指南聲明石頭是否擊中柱子其實沒多大關係。只要石頭落在附近某處,這個儀式就算是徹底履行 了。我們可以想像到在這個儀式結束時,圍繞著柱子周圍將會是多麼大堆的石頭。傳統說天使會下來把這些石頭移開 ,扔在穆玆代里法附近,為明年再舉行的這個儀式作準備!

4. 哈吉儀式中的多神教來源

  在這整個部份,我們有多次指出哈吉儀式的多神教來源。很重要的是,直到今天仍在履行的這些儀式與阿拉 伯多神教徒所履行的那些儀式完全是一樣的。穆斯林認為阿拉伯人雖然敬拜偶像和石頭像,但他們只是以某種方式保 留了幾千年前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親自履行的相同朝覲儀式;我們是否應該認真地思考這種說法呢?會不會更有可 能是由於穆罕默德權宜地保留了多神教的風俗習慣,並巧妙地強調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也履行過呢?我們似乎很難 否認以下的結論︰ 「穆罕默德已經把起源於阿拉伯多神教的一套古怪儀式,融入了他自己的宗教中」 (赫格隆,穆 罕默德教,160頁),在伊斯蘭中它不過是 「來自多神教敬拜的一個部份」 。(貝爾,在基督教環境下的伊斯蘭的起 源,74頁)

  克爾白的這些儀式被保留下來,雖則去除了所有拜偶像的傾向,但這些儀式依然是一個圍繞著伊斯蘭一神論的 奇怪無意義的覆蓋物。 (米爾,穆罕默德的生平,93頁)

  穆斯林學者也被迫承認,穆罕默德確實把阿拉伯多神教的朝覲全部納入了伊斯蘭;他們企圖根據歷史小說證明 ,亞伯拉罕是這朝覲的創始人,只是他的後代曲解了它原先的一神論起源和重點。

  克爾白當時是多神教的至聖所,因此要保護它的安全,使它的權威和聖潔不遭受任何攻擊。 ( Haykal ,穆 罕默德的生平,43頁)

  在哈吉中確實有許多在伊斯蘭之前的風俗被保留下來,但是正如以上所述,這些風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亞伯拉 罕 (易卜拉欣) 時代,而每個風俗都帶有一屬靈上的意義。(阿里,伊斯蘭的信仰,448頁)

  然而,我們不同意這些人所宣稱的今天履行的這些儀式是由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首先履行的。從歷史上看 ,當拜偶像成為阿拉伯當時的多神教風俗習慣時,若假設這些儀式經過幾百年倖存下來卻沒有任何變化是不合邏輯的 。本書已經說明了穆罕默德接受這些哈吉儀式最有可能的原因 - 他在傳教前被指定把這塊黑色的石頭放回到克爾白的 原處所得著的榮譽、以及他不斷地尋求可以怎樣令他的多神教同胞順從真主。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侯代比亞條約一 年後,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履行朝覲 - 這與阿拉伯多神教徒履行的儀式一樣,只是不包括他們對偶像的敬拜 - 以 後,麥加人對他事工的敵對就立即瓦解了。

  最後這一點是極好的策略,除了滿足他自己對於麥加及其神物抑制不住的渴望外;也因為只有這個方法,才 能束縛麥加人和拜訪麥加的阿拉伯人服從這個新的政權和信仰。( Gairdner ,伊斯蘭的恥辱,71頁)

  整個儀式最具有諷刺意味之處,也許是它的起源被歸因於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而根據古蘭經的記載, 這個人最憎恨用石頭做的偶像並把它們都打壞了。(古蘭經37︰91至93) 這個朝覲強調的重點卻是石頭。穆斯林繞 行克爾白,這是一個用石頭做的空洞神廟,他們親吻的黑色石頭就安置在這座神廟裡面,朝覲者在 maqam-i-Ibrahim 禱告,在它前面是一座少一點的神廟,這座神廟裡面也有另外一塊石頭 ( qadam-i-Ibrahim ) ,據說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建造克爾白的時候,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面 (傳說上面有他的腳印) 。阿賴法特是一個平原,在這個 平原上有一座仁慈山 - 山上覆蓋著許多石頭,其中有一塊巨石是用來紀念穆罕默德的臨別講道的獨石碑。朝覲者在 米那向那些較大的石柱扔小石頭。若相信那偉大的先祖 - 作為在那很早的時期的真實信心的榜樣 - 是這些儀式的創 始人,確實是荒謬可笑的;因為這些儀式使用石頭,而多神教的偶像又是用石頭造的。

  因此,在哈吉的這些荒謬可笑的儀式中,伊斯蘭應受到嚴厲的譴責,而且也證明了,穆罕默德所聲稱得到的 啟示,是虛假的。哈吉不過穆罕默德對阿拉伯多神教的讓步。(布萊爾,伊斯蘭的原始資料,162頁)

  在穆斯林的家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伊斯蘭兩大最神聖的聖地 - 麥加的克爾白與麥地那的穆罕默德清真寺 - 連在一起的海報。我的一個同僚曾經創作了一個非常適當的詞語來描述這兩個地方的主要特點,他分別把黑色的 石頭和穆罕默德的墳墓描述為一塊死的石頭 dead stone 和 「完全斷了氣的」 stone-dead !我們說一樣東西像石 頭一樣死板 「 stone-dead 」 ,因為石頭是世界上最沒有生氣的東西,甚至不能像泥土那樣支持生命。哈吉把重點 放在它們身上,暴露了整個朝覲沒有一點生命的特性。它們與來自永活基督的生命河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條河透 過內住的聖靈流過每一位真實基督徒的心靈,他們不需要到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荒涼的地方(麥加) 去,就能夠親近 永活的神 (真主) 。

1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