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談人
甚麼「談人」,難道又一個說長道短的專欄嗎?當然不嘍!人家愛說長道短就由他罷,我們的工作可是要幫助人。我一位好朋友稱之為「發展人力資源」,說的還真有趣,而這也指出一個事實─人很寶貴。想想看,為甚麼我們應該欣賞人,不問學歷、國藉、部族、宗教背景?因為在神眼裡每個人都很寶貴!神愛人,按自己的形象造人,給每個人都貼上「寶貴!」、「為永恆而製!」等字樣。從這角度看人的話,每個人(就連穆斯林)也有永恆價值。
今期《學習與分享》全都是關於人─特別是穆斯林─的,我們特別談到,如何跟穆斯林講永恆重要性這信息。你讀的時候,心裡想著一位穆斯林朋友。比如說,你讀到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生平時,這知識如何幫助你與朋友栽娜卜或易司哈格溝通?下次你遇見穆莎或麥爾彥的時候,可以如何分享你的精彩發現─就是彌賽亞一生已應驗了先知預言?你自己要先了解何謂真先知的印證,下次穆斯林朋友問你為何不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時,你才有話可說啊。
除非這些文章有助你與穆斯林朋友建立關係,否則這份刊物就毫無用處了。
且容我問你一個私人問題:你可有將《潔淨遜於虔敬》小冊子送穆斯林朋友?有的話,何不寫信來索取更多小冊子?快寫信來吧!
華爾特弟兄
認識伊斯蘭
麥地那時期的穆罕默德
傑赫德弟兄
還記得〈麥加時期的穆罕默德〉那篇文章嗎?裡面說穆罕默德離開麥加之後性情大變;你也許仍然記得,穆罕默德接受麥地那穆斯林邀請遷居該地時,是52歲。
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的時候,遇見居於當地的猶太部族;他當然盼望他們支持,奉他為真主(神)的先知,然而卻大失所望,因為猶太人肯定要求他出示「先知身份」的確據。「我們絕不信你,直到你為我們而使一道源泉從地下湧出。」(古蘭經2:60) 也許猶太人是想起摩西與磐石。「或者你有一所黃金屋…」他們想起所羅門;「或者你上天梯。」他們是指雅各天梯的夢,內容給誤解了的。他們又說:「真主確已命令我們不可確信任何使者,直到他昭示火所焚化的供物。」(古蘭經3:183) 他們想起迦密山上的以利亞。究竟猶太人向穆罕默德提出如此要求對不對?專文〈如何辨別真假先知〉自有答案。
穆罕默德與猶太人
最初穆罕默德也守猶大人的贖罪日(利未記16章),並吩咐所有穆斯林如猶太人一樣向耶路撒冷祈禱 (古蘭經2:142-144) ;但當猶大人拒絕他時,他改為面向麥加祈禱,那是相反方向!
後來其中一個名為白努‧蓋尼戛爾(Banu Qainuqa)的猶太部族被武力逐出麥地那,幸得穆罕默德其中一個跟隨者勇敢和持續地求情,才免於全族男丁被殺之禍。
然後輪到白努‧奈?Y爾(Banu Nadir)部族,他們主要居於麥地那北的海白爾(Khaibar),此城於不到十年後被穆罕默德征服,全部男丁被殺,婦女小孩被抓去當奴隸。白努‧古萊扎(Banu Quraiza)部族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被指控背叛麥地那,全族男丁被殺,婦女小孩被擄。不僅猶太人,就是麥加的阿拉伯人亦被穆罕默德針對,我們以下會討論到的。
穆罕默德與跟隨者
新近遷進麥地那的穆斯林約有200人(稱為伊斯蘭遷士[Muhaajirun]),由於沒有生計,於是穆罕默德領他們搶劫來往麥加的駱駝商隊。這等「出征」有利可圖,吸引安塞爾(Ansars輔士,意為助手)也來分一杯羹。幾場戰役裡,除一場外,穆斯林在各役都戰勝,他們稱之為聖戰(Jihaad)。由於所有參與搶掠者都能分贓(除了其中兩成留給安拉與使者),而且若在聖戰中戰死,所犯的罪都會得赦免,更能立刻進天園,所以原來僅300人的穆斯林部隊,很快增長至10,000。聖戰部隊後來征服整個阿拉伯半島,誰若拒絕或嘲諷穆罕默德都遭謀殺,其中具名的受害者共27人,通常是在睡夢中被殺的。
穆罕默德與眾妻子
原本一夫一妻制的穆罕默德,後來成為多妻主義者。第一任妻子赫蒂徹(Khadija)死後,他再娶薩烏德(Sauda),未幾又娶親密伙伴阿 布‧伯克爾(Abu Bakr)的女兒、當時年僅七歲的阿伊莎(Ayesha)。伊斯蘭經典說小女孩九歲時搬至他家中,「仍帶著布娃娃」,讀來實在使人惋惜。穆罕默德定居麥地那後,一個接續一個的娶了11女子,其中大多數是寡婦,當中有些婦人的丈夫更是被穆罕默德或他的跟隨者所殺而成為寡婦的!
穆罕默德與古蘭經
第一部份的古蘭經章在麥加降示,風格具詩意;而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領受」的經章卻像命令。那時期的穆罕默德,正忙於為安拉建立一個阿拉伯王國。起初穆罕默德認為自己是奉派往「眾城之母」(麥加)的先知(古蘭經42:7),用阿拉伯語帶來經書(像新舊約聖經;參古蘭經46:12,26:195),好讓阿拉伯人明白(古蘭經43:3)。然後至麥加後期,他卻變成世界使者(古蘭經34:28),在麥地那時期更稱為「眾先知的封印」(古蘭經33:40),就是說,他是真主(神)最後的使者,為全人類帶來最終啟示。
穆罕默德的性情
我們記 得,穆罕默德在麥加時似乎很謙卑;然而他在麥地那領受的「啟示」(記載在古蘭經裡)卻大大提升他個人身份地位。「啟示」裡對妻妾數量之限制,對他是放寬了;穆斯林有多愛安拉,端在乎他們有多順服穆罕默德。他們尊崇穆罕默德,提倡聖行(Sunnah,即追隨穆罕默德的生活方式),他也獲得個人好處。
聖遷(Hijjra)後六年,即公元628年,穆罕默德與1,500隨眾決定到麥加朝覲,但當時麥加人仍未願意接受他們。麥加代表團在麥加附近的侯代比亞(Hudaibiyah)與穆斯林簽署十年休戰條約,答應讓他們次年進麥加作小朝拜(umrah)三天,期間麥加居民撤離,到附近山裡暫住。
後來當地有兩個部族發生爭鬥,造成人命傷亡,讓穆罕默德有機會違反侯代比亞和平條約。他集結10,000軍進侵麥加;而麥加城領袖阿布‧蘇富揚(Abu Sufyan)為免一死改皈伊斯蘭。麥加人眼見反抗無望,惟有打開城門讓穆斯林進去,其中28名嘗試抵抗穆斯林的士兵全部被殺。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騎駱駝至克爾白天房,向黑石致敬意,繞行克爾白七次然後進去;又吩咐人砸爛裡面所有偶像,當時穆罕默德呼喊:「真道來臨,虛假消逝!」
後來穆罕默德與大部份隨從返回麥地那,其他「征旅」則在阿拉伯南征北討,鞏固穆罕默德的勢力。
穆斯林派特使到全阿拉伯收稅,有代表團來承認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有些基督徒被命令拆毀教堂改建清真寺。一個基督徒使節團(從納季蘭Najran)被邀參與互相咒詛,以確定哪個宗教更有能力;他們回答,作為基督徒,他們不會咒詛人,就這樣被准許回去了。
穆斯林有多愛安拉,端在乎他們有多順服穆罕默德
630年末,穆罕默德作著名的最後朝覲。他做完一切禮儀後-幾乎都隨以前異教的樣式以討好麥加人,在那裡講最後一次道。
兩年後,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患病,也許是海白爾戰役後給一位猶太寡婦毒害所致。他死後葬於麥地那,遺體至今仍在。
護教學
聖經為何可信─預言應驗
安 弟兄
千百年來許多人自稱神的先知,當中很多人有跟從者,有的成為世界宗教創始人,至今有些甚至被敬拜。究竟我們該如何分辨永活大能神的真先知與騙子呢?
真先知必會說預言
聖經在申命記18:21-22給我們答案,作先知不僅是傳講或教導、為群眾接納,或行為高尚而已。誰若真是神差遣的使者,必能證明其信息真來自神。真宗教應有真憑實據,然而世上大部份宗教都是無憑無據的,其信心通常基於情感而非事實;這類宗教往往由強勢領導,信眾鮮有批評判斷。神說明祂的真使者須具備甚麼基本條件:
必須說預言。
其預言必須應驗。
其教導與預言必須與神所派遣其他先知吻合(因為神說話不會自相矛盾!)。
有時行神蹟,以證明自己是神派遣的。
惟有聖經裡的先知符上以上條件!在申命記,神為我們提供了驗證標準;七百年後,先知以賽亞挑戰拜偶像者時,也肯定這標準:「…說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以賽亞書41:23)
就是說,真先知必會說預言,彰顯神對過去、現在、將來的旨意。
聖經主要記載三種預言:
1)以色列與周邊國家的歷史2)彌賽亞生平3)末日情況
為方便討論,這裡只引述舊約幾個關於彌賽亞生平的預言;在新約馬太福音裡,你會讀到最小21個預言應驗的記錄!(見下表,公元前指基督降生前的年份)
世上沒哪個批評家能否認下列已應驗的預言的證據,而這是聖經獨有的,史上其他宗教經典都沒有。這是神給人信息之封印,兩者互相吻合,誰若真切誠實地尋找,都可完全確定聖經就是神的話。聖經不是某些宗教人士要強加諸人的觀點;看過上述證據的人總不會說聖經曾遭篡改的!
有人會問,或者舊約寫在新約之後,那麼「預言」不就應驗了?這說法並不可能,理由如下:
猶太人非常小心保存經文;而事實上,他們對聖經裡類似預言興趣不大,因為這與他們的信仰與傳統相違。
早在耶穌時代之前,舊約已廣為流傳,希臘文譯本更在公元前2世紀就完成了。
要「改寫」這樣廣泛流傳的文本是不可能的;再者,考古學家發現前基督教時期的舊約經文,裡面也記載了同樣預言!
關於預言如何證明聖經可信,參〈經書人民〉(Al Kitab)
主題 | 預言 | 應驗 |
彌賽亞的出生地、祂早已存在(公元前700年) | 彌迦書5:2 | 路加福音2:4-7 |
為童女所生(公元前700年) | 以賽亞書7:14 | 馬太福音1:18-23 |
祂的神聖(公元前700年) | 以賽亞書9:6 | 馬太福音1:23 |
祂來的時間(公元前500年) | 但以理書9:24 | 加拉太書4:4 |
祂來要拯救和醫治(公元前700年) | 以賽亞書53:3-6 | 馬太福音1:21, 4:23-24路加福音18:40-43, 19:10等 |
彌賽亞之名 | 以賽亞書49:1-8 | 馬太福音1:21 |
祂騎驢謙卑進耶路撒冷(公元前480年) | 撒迦利亞書9:9 | 馬太福音21:1-9 |
耶穌被出賣(公元前480年) | 詩篇41:9 | 馬可福音14:10-21 |
祂接受不公審訊 | 以賽亞書60:6 | 馬太福音26:66-67 |
祂受苦和被釘十字架死 | 以賽亞書53章 | 約翰福音18:36-19:37 |
祂被埋葬 | 以賽亞書53:9 | 馬太福音27:60 |
祂復活 | 詩篇16:8-11 | 使徒行傳2:25-32 |
祂升天 | 詩篇110:1 | 使徒行傳1:6-11希伯來書1:13 |
見證對話分享
潔淨僅次於敬虔
瑪莉安是一位年輕女基督徒,常常給穆斯林上司欺負,這位上司以為難基督徒著名,常常說:「你們基督徒總是…」曾有一位男基督徒受不了他責罵,於是閉嘴不說,不再為自己和基督徒辯護。
一天這位上司罵瑪莉安:「你們基督徒老是那麼髒。難道你們不知道潔淨僅次於敬虔嗎?」
瑪莉安無言以對,只安靜等候神幫助。
一天,她收到《潔淨僅次於敬虔》小冊子,內容很適合上司,她就利用這機會送小冊子給上司。真的很奇妙,從此上司不再出言為難基督徒了。也許小冊子內容讓他 看見真理了哩!
歡迎訂購《潔淨僅次於敬虔》小冊子。
溝通訣竅
了解穆斯林
傑赫德弟兄
我們可以推論,就是沒喝過酒的人也可以幫助酗酒者的,這無疑是對的;然而我們一定了解到,曾經上酒癮的人是最有效幫助他們的,因為成功戒酒的人會明白,要停止酗酒的話,不僅作個決定就可以,這可是一場硬仗,光靠意志在大部份情況下是不夠的。酗酒者需要別人強力支持,也要明白自己真的不能自救,知道自己被賣作罪的奴僕;必須花很長時間,日以繼夜的支持鼓勵酗酒者,才能幫他們成功戒酒。

關於在於理解。要明白酒精對人的影響;了解酗酒者總自欺,不承認自己失控地喝,不能節制對酒精的強烈需求。要從酒癮裡得釋放,可是生理、心理與靈性兼顧的事兒。有人說:
「要別人明白我們的觀點,我們必先明白他的。」
我們遇到穆斯林不久就會發現,他們確信自己在追隨正確的宗教,並且所信所為都是通往真主(神)的必由之路。可以說,他們是上了伊斯蘭的癮。
穆斯林自有一個世界,儘管他們在工作、做生意時會接觸非穆斯林,然而他們很少在社會上與別人混雜。他們相信自己遵從世上最後、也最偉大先知的話,他帶給他們從真主(神)而來的最純正啟示;他們堅定相信猶太人與基督徒都曾篡改聖經,以為只有偽經巴拿巴福音是唯一「真正」的福音書,然而基督徒卻將這書卷從聖經抽掉了。穆斯林很怕偏離伊斯蘭,因為這意味著要在社會上與親友完全隔離,並且要在屬靈上永恆裡下火獄。
穆斯林對真主(神)的性情與屬性另有一套理解,他們相信人性本善並可以繼續為善,人可以善行蓋過惡行的;對於耶穌基督、並祂為人所作成的工,他們完全理解錯誤。
試想象一下,一位典型的宣教士來傳救恩,他傳講所信正道,說穆斯林必須「接受主耶穌基督作個人救主」,並說「惟獨靠恩典才能得救」,聖經是神的話,是最可靠的。
這全是真理!但試問穆斯林又如何聽得進去?沒錯他聽見了神、主耶穌、救主、恩典、得救、神的話等字眼,然而他們對這些詞兒的理解可與我們一樣?當然不!
且以「惟獨靠恩典才能得救」這句子為例。
何謂拯救?
古蘭經(在某注腳裡)這樣解釋:
「別人的功德或受苦不能使我們從罪果裡得救,我們必須遂願。我們對拯救的理解是,從消極方面說,要盡量避免惡果;從積極方面說,盡可能遂心所願。」
何謂恩典?
古蘭經說,海風吹拂使船達彼岸、季節更替、晴天雨天、有駱駝可乘、男的有女的等,全是安拉的恩典或仁慈。
所以「靠恩典得救」一詞,對穆斯林而言是指真主賜予駱駝、女人、季節、涼風、陽光,以遂我們所願。你真的是這個意思嗎?當然不!但這是穆斯林可能的理解!
要穆斯林聽見、又明白我們所說,我們必先明白他們。
請謹記:穆斯林能明白我們多少,在乎我們明白對方多少!
這是說,我們談道之前,必先聆聽學習;我們若有愛失喪者的心,自然有耐性聽他們的。
然而不是說聖靈會給他們解釋神話語的嗎?祂豈非導人明白一切真理的?
當然是的!但傳講神的話,一如別的溝通情況。若我們所傳的信息使穆斯林困惑,還以為是在傳福音,這實在自欺欺人!既然主耶穌講道也會用不同例子(如說比喻)解釋清楚,我們豈不應這樣做嗎?
要別人明白我們的觀點,我們必先明白他的。
穆斯林都給洗腦,會自然而然地拒絕神的話、拒絕福音,所以我們要盡力用對方能明白的法子傳遞福音信息,這實在責無旁貸!
比較
如何辨別真假先知?
傑赫德弟兄
史上有多少人曾被稱為、或自稱先知,其數簡直罄竹難書。
聰明的讀者會總結說,穆罕默德並不符合聖經裡作先知的條件。
誰是先知?我們從聖經可知,祭司代表人向神求問,而先知則代表神向人說話。因此,誰若直接或簡接自稱代表神說話,他可能是真先知,也可能 是假的;這包括那些自稱(從靈界)傳遞超自然知識的人,如薩滿(巫醫),還有異端創始人(如摩門教或耶和華見證人等)。聖經時代已有許多假先知。
我們怎樣分辨先知是真代表神說話呢,或是說話出於自己或魔鬼?若我們錯認先知,以真當假或以假當真,這會是我們的責任嗎?若誤將假當真,因而做錯事,這也是我們的錯嗎?
對那些想跟隨神的人而言,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而這裡的好消息是,無論眼前的先知或真或假,神都不要我們盲目跟從,祂將辨別的責任託付我們,不僅要試驗靈(約翰壹書4:1),更要試驗先知所說是否真出於神:「你心裡若說: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話,我們怎能知道呢?」(申命記18:21) 神的話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先知託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申命記18:22)「耶和華對假神說:你們要呈上你們的案件;雅各的君說:你們要聲明你們確實的理由。可以聲明,指示我們將來必遇的事,說明先前的是甚麼事,好叫我們思索,得知事的結局,或者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要說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你們或降福,或降禍,使我們驚奇,一同觀看。」(以賽亞書41:21-23)「誰從古時指明?誰從上古述說?不是我─耶和華嗎?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以賽亞書45:21)「到那日他們必知道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以賽亞書52:6)
我們從此得出甚麼結論?真先知會一早預言還沒有發生的事,並且將來要應驗;這足讓我們分辨真假先知的信息。預言應驗,是先知信息源自神的明證,同時神讓我們瞥見祂的計劃。
新舊約聖經都有許多先知預言,主要分為三類:
1.神對以色列的旨意
包括聖殿被毀與猶太人分散各地,後來要歸回,再建立以色列國,並且阿拉伯人與他們為敵。這些預言許多已經應驗。
2.彌賽亞耶穌來臨
這類預言詳述耶穌降臨的細節,包括降生時間地點、為童女所生、祂名字,行神蹟,並祂在十字架受死帶來救恩;這些鉅細無遺的預言實在是難以預測的,卻全都應驗了。
3.世界末日的情況
這類預言當然還沒有應驗,但我們已開始看見末日起頭的跡象。
然而其他所謂「聖書」,如印度的薄伽梵歌(Bhagavat Gita)、羅摩耶那史詩(Ramayana)、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佛教的妙法蓮華經(Sadharma pundarika)、無量壽經(Sukhavativyuha Sutra),還有古蘭經又如何呢?這些經書裡面都沒有預言!雖然古蘭經裡有一段短短的預測,說拜占庭帝國會被波斯人打敗(30:1-4),然而這是當時可預見的政治觀點而已,而且也沒有完全應驗。猜得準確可不等於預言!
穆罕默德卻強調古蘭經的經文(稱為「aya」,即跡象)就是他先知身份的明證,猶太人強烈質疑這點,我們也不能接受這聲稱,因為古蘭經所記載的事,都是當時阿拉伯可以知道的,因此古蘭經並不含超自然元素。
聰明的讀者會總結說,穆罕默德並不符合聖經裡作先知的條件。另一方面,因為聖經記載大量已應驗的預言,我們可以確定聖經的信息完全可靠,只要正確地詮釋。
因為聖經記載大量已應驗的預言,我們可以確定聖經的信息完全可靠。
書評
《耶穌的使命》(The Mission of Jesus)
作者:M. H. Malik出版社:The Islamic Foundation, Nairobi出版年:1993頁數:117
基督徒讀者想從這本書了解更多伊斯蘭對耶穌看法的新觀點的話,將會所望。奈洛比(Nairobi)大學穆斯林學生輔導員Malik教授在此書內不過老調重彈,內容都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或基於半弔子真相的錯謬觀念搭建而成。
Malik教授在比較過所謂真假宗教框架特徵後,給舊約聖經下了一個草率總結,認為大衛、所羅門,與眾先知的宗教實在與摩西的無異;然後他進一步證明耶穌也相信「三位一體、贖罪,與原罪-基督教三個基本教義」。
作者以頗長篇幅引述無神論、佛教、祅教,與辯證唯物論,可見其博學;然而他繼而按其邏輯「證明」福音書記載並不可信,卻同時聲稱耶穌在約翰福音14-16章提及的保惠師就是穆罕默德!並稱巴拿巴福音(學者已清楚證明這是中世紀時杜撰的)才是真福音書。
難怪他指控使徒保羅扭曲耶穌的真正信息,Malik教授在總結本書時說:「基督教實在是保羅的宗教,不是耶穌的宗教,誰若接受保羅,就是否認耶穌。」
本書文章結集出版前多年已在《伊斯蘭》(Al-Islam)報刊上連載,那些囫圇吞棗的穆斯林讀者可真值得人憐憫。
得救見證
終於復和了
穆薩德姊妹
許多年來,南非種族歧視法律都為世界所詬病,穆薩德姊妹是「非白人」,是種族隔離的受害者之一。雖然現在南非政治取向改變了,但我們仍要儆醒,不要給種族優越感和種族清洗思想留地步,以免釀成像過往南非所經歷的部落衝突。
我在那裡看見耶穌。她們有一點甚麼,是我前所未見的。
掙扎
我在南非西開普省(Western Cape)瓦凱斯特鎮(Worcester)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長大,住那兒的時候,從沒有人給我講過耶穌。當地基督徒一般很尊敬穆斯林,認為他們高人一等。
當時我們住的區裡沒有公立學校,所以不同宗派設立了自己的小學,在那裡,「有色」小孩、「白人」小孩、「黑人」小孩混合一起讀書;事實上,我們學校裡「白人」小孩比較窮,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便當。然而後來種族隔離政策使社會急劇改變,我忽然失去很多朋友,在街上碰見他們,他們像遇見痲瘋病人般,都不理我。我們開始憎恨對方,我尤其恨教會,因為他們支持這些不公義的政策。
仇恨
我繼續學業,後來被一所基督教學校取錄,在那裡受宗教教育。但那門課我只愛唱歌,尤其唱詩歌《奇妙十架》這首詩歌給我很深印象。後來我上教會辦的師範大學,是班裡唯一「非白人」學生。雖然我是穆斯林,但校牧向我保證畢業後一定給我找工作,然而後來我在區內不同學校申請工作都不得要領,整整兩年無業。我對教會的恨意就更深了。
最後西開普省中心第六區一所惡名昭彰的學校取錄我。那裡真的糟透了!學生說髒話、大聲喊叫,打人,我很不習慣;後來轉到穆斯林學校工作,那時候的我,對伊斯蘭信仰愈虔誠,母親以我為榮。
愛情
後來我跟一位基督徒談戀愛,結婚時同意各自保持自己的宗教,但婚禮由他的牧師主持,而那位牧師甚至不願意祝賀我或跟我說一句話。我對教會恨意就更深了。
後來丈夫和我在城裡找到一個房子,跟一位寡婦、還有她的孩子同住,我在那裡看見耶穌,她們有一點甚麼,是我前所未見的。有一天我參加她們的家庭崇拜,終於接受她們的邀請上教會。我已經不記得牧師說甚麼了,只記得他引述約翰福音3:16,他提到「世人」一詞,我感覺如當頭捧喝。唱詩時我不能自已,走到前面要接受耶穌。丈夫雖然高興,卻一面害怕那個教會不適合我;而我實在也不太喜歡那裡嘈吵的敬拜方式。
抗拒
我將信主的消息告訴母親,她大發雷霆,並說我敢回家的話她一定請我吃閉門羹。我生第二個孩子時母親沒來幫忙,日子真的很難過;但孩子出生後我抱著他回家,我對自己說:孩子有權認外祖母的,我不能令她與家裡斷絕關係。母親態度冷淡,卻沒有再威脅我了;而今天我們母女關係很美好。
可是哥哥態度很無情,雖然他從前上伊斯蘭教義課時,是個常常蹺課的學生。他直至離世都不見我一面。
最後勝利
幾年後我丈夫在綠點體育館裡一次佈道會上,接受耶穌基督為主。而主也使我樂上加樂,因為祂曾給我異夢,說要賜我一個兒子,這夢在那時候應驗了。主在我生命裡證明,祂確是奇妙的;一次我兒子嚴重哮喘病發作,我拿他的汗衫找一位佈道家,他就得醫治了。神也好幾次治好我幾個女兒的病。
今天,主正使用我鼓勵有需要的穆斯林婦女、母親。別以為穆斯林不需要耶穌,請千萬別忽略他們啊。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天,經─,為穆斯林而設的,函授,課程》(Al, Kitab)
作者:G. Nehls出版年:1985頁數:78
《天經》是一個函授課程,在18課裡介紹聖經關於神、人、罪、神 的律法、耶穌生命、聖靈,並住在神平安裡的豐盛生命等課題。本書很能照顧穆斯林的信仰感受,按他們的渴望引介聖經信仰,提供伊斯蘭系統所缺乏的關於平安、寬恕與救恩的確據。研讀這函授課程的學員需要聖經,穆斯林慕道者可以自行研習這課程,然而若有基督徒一直伴讀給與幫助和解釋將事半功倍(使徒行傳8:35)。
歡迎訂購。
為神作見證
友誼佈道或以愛對質
華爾特弟兄
何謂「友誼佈道」?這不僅指與鄰舍、同學或同事打好關係,而是談到基督徒如何主動贏取陌生人的接受和認同,突破對方對別宗教信徒的戒心,願意聽你說。友誼佈道有一明顯的危險,就是妥協個人準則,採取「變色龍」政策,為適應環境隱藏本色,最終因為對方搞不清楚你屬於哪個陣營,連朋友也交不成。
伊斯蘭這樣清 楚警告穆斯林:「你們不要以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為盟友。他們各為其同教的盟友。你們中誰以他們為盟友,誰是他們的同教。」(古蘭經5:51) 「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絕不喜歡你,直到你順從他們的宗教。」(古蘭經2:120)「信道的人,不可捨同教而以外教為盟友;誰犯此禁令,誰不得真主的保祐,除非你們對他們有所畏懼而假意應酬。(古蘭經3:28) 」
雖然如此,我們仍要與穆斯林交朋友。身為基督的跟隨者,你應該想方法了解他們,在他們遇上困難困惑時感同身受,卻同時不要欺騙。我深信許多穆斯林在關鍵時刻寧願相信基督徒朋友,過於自己社群內的人。古蘭經5:85對基督徒的看法還比較親切:「對於信道者最親近的是自稱基督教徒的人;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牧師和僧侶,還因為他們不自大。」可見古蘭經對基督徒也有比較持平的觀點。
那麼,我們該與穆斯林對質嗎?有時的確要這樣,但如果我們真受聖靈管治的話,對質時必然懷著愛。
智慧的所羅門王提醒我們,萬事都有定時,這話很對。你會在家逗貓兒,卻總不會這樣對待獅子,就是真有必要惹牠,也不會惹牠兩次!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請國家軍隊來捉家裏的老鼠,這是完全不相稱的!
同樣地,我們在新環境向穆斯林傳福音,態度也要合適,有時我們需要堅決站穩立場,因為稍有妥協就不配稱為神的僕人。想一想耶穌,祂稱為「罪人的朋友」,面對宗教領袖卻直斥他們:「你們…是罪的奴僕…不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屬於你們的父魔鬼。」(約翰福音8:34, 39, 44)然而即是這樣也是以愛的態度,渴望人的心靈找到他們的避難所,正如馬太福音23:37所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懷著愛向人對質是很痛苦的事,因為其永恆的後果。
如果你真愛你的穆斯林朋友的話,就會把真理告訴他。
我們要記著幾個基本原則:
1.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做神真理的大使。(詩篇31:5) 我們是 真理的使者,必須忠於所託付的信息。與穆斯林交朋友的基督徒有一天可能會面臨試驗,穆斯林朋友會說:「你可以只跟我做好朋友,不傳福音嗎?」不,絕不能!因為如果你真愛你的穆斯林朋友的話,就會把真理告訴他。
2.對質不為傷害人。這裡牽涉「如何」分享真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請謹記,穆斯林也是照著神形象造的,要善待他們!一次我在烏干達親眼目睹一位牧師母的態度,可真教我起疙瘩!那一次,這位師母在弄飯,是周日大餐,她正在弄雞肉,一位穆斯林鄰人來串門子;她對鄰人說:「我很想跟你分享這隻雞,但因為你嫁了穆斯林,離開了基督教,所以我不能。」我聽了很驚訝就問她「你在聖經哪裡找到這話。」她直接答道:「我知道聖經沒有這話,我只想傷害她。」
3.真要與人對質的話,必須懷著愛去做。讓我們再來聽所羅門王的忠告:「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5-6) 你一旦與人建立信任、整全的關係,就處於有利位置,只要懷著愛心,就算對質也不會破壞這關係,只會讓對方更專重你,更願意接受信息。
真友誼是很特別、寶貴的,光靠甜言蜜語維持的關係不會長久。表面化的關係不足以承託深層對話,不能讓你跟對方談今生來世重要的事。用愛心說誠實話!
傳記
威廉‧米勒的波斯之旅
葆莉姊妹
早期開始
威廉‧米勒(William McElwee Miller)生於1892年,是亨利和費羅拉‧米勒的兒子(Henry and Flora McElwee Miller);他童年大部份在美國弗吉尼亞州(Virginia)度過。祖父與父親都是長老會牧師,威廉‧米勒記得,家裡從小就教導他要認識和愛耶穌基督,他童年時的志願,是要像祖父和父親般當長老會牧師;後來認識一些宣教士,開始留意宣教的重要。


威廉在弗州樂盛頓的華盛頓與李氏大學讀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Lexington, Virginia),品學兼優,是辯論隊員,這預備他日後當牧師與宣教士時公開演說。社交生活上,威廉參加了基督教青年會(YMCA),後當選其會長。在青年會工作的經驗讓他大開眼界,接觸不同宗派教會,他們強調個人佈道,促使威廉離開自己的心理安全區,直接向人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
信靠基督
就在威廉上大學的時候他父親離世,家裡經濟不穩,讓他學習依靠主供應足夠的費用完成學業,主供應了,威廉的信心因此繼續增長。
領受呼召
整個大學時期,威廉聽見愈多消息,知道世界各地需要宣教士,而且福音的門也在不同國家打開了。大學第五年他領受主呼召當宣教士,於是立刻順服,將心志寫下,從那時開始,威廉一心只想耶穌基督贏取更多失喪靈魂。
那時候威廉不知道自己到世界上哪個地方去,經過多番禱告、又聽取一位宣教士講員的意見後,他開始對波斯有負擔。威廉知道自己需要更豐富聖經知識,好準備進入工場,於是進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裝備,好訓練其他人有關聖經的教導。神學院最後一年他病了,1918年畢業後他醫生囑咐他多休息一年才進工場;在這年內,他為宣教工作募得所需款項。
進入工場
1919年,威廉‧米勒終於到達波斯(今稱伊朗),最初花大部份時間努力學習波斯語。他勤奮好學,然而學習一種外國語言得花許多時間心力;每當他學累了,就會到附近巿場走走,與年青人談談,了解當地文化,也教點英語班。這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能與他的學生交朋友,另一方面他能分享福音,甚至帶一些學生信主。
在基督教不被承認的地方工作,基督教宣教士會碰上許多阻礙。威廉一學會說流利波斯語,可以用當地語言傳道,就發覺障礙接踵而來。當地大部份人都受伊斯蘭訓練,覺得不需要福音,甚至對此很抗拒;若有誰接受耶穌基督作救主,就會被整個社會排斥。許多人聽了,似乎接受了福音真理,後來卻背棄耶穌,又回到伊斯蘭裡。
事工
米勒學到,個別或小組談道是最有效的,於是他走許多里路到不同小鎮,在那裡住上數星期,以小組形式與當地人談道,然後回到曾經傳道的小鎮,給皈信者作門徒訓練。藉著米勒堅持、忠心服事,並神的恩典,他看見許多波斯教會從最初只有寥寥數人,增長至許多會友;當有兩三人信主,就建立教會。米勒與其他宣教士忠心牧養這些教會;雖然有時候,基督徒因犯罪,使教會在當地社群蒙羞,但每次米勒都不放棄他們,卻全心建立這些基督徒,以言行教導他們活出基督的樣式。
困難的決定
威廉‧米勒每四至五年會回美國休息一次,與家人朋友分享波斯工場所發生的事。一次就在回國休息時,他與伊莎貝(Isabelle)墮入愛河,後來結婚。伊莎貝是寡婦,已有三個小孩;他們婚後舉家同到波斯,二人又生了另外三個小孩,在那兒生活了數年,後來伊莎貝決定陪孩子回美國讀書,這讓威廉很傷心,因為他知道主仍要他繼續在波斯工作。但妻子去意已決,從此威廉與家人分隔兩地,單靠書信聯繫。威廉從信裡知道孩子日漸長大、成熟,後來結婚,但他都只能遠距離參與。從此之後,短短數月的回國述職期,成為他與妻兒共處的寶貴時光。
事奉更成熟
1940年代波斯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易名伊朗,國內改變很大,威廉必須學習靈活處事,才能繼續留在當地。但靠著神恩典,教會不斷增長,神國也不斷擴展。米勒開始每年舉辦為期三個月的聖經訓練班,這對伊朗基督徒幫助很大,許多 人受訓練成為牧師與全時間同工;在這期間他被逼留在一個地方,令他感到為難,因為他愛跑到偏遠城鎮。然而無論主呼召他到哪裡他都順服,因著他的順服,許多人成了基督徒。
米勒對主的熱情從未減退,對服侍人的事孜孜不倦。他在伊朗服事超過40年後回到美國,仍繼續從事大量寫作、演講與教導,在很多基督教委員會裡服事。觀乎米勒一生,可見他將焦點對準基督,儘管神呼召他去的地方似乎對福音封閉,米勒仍在那裡找到飢渴心靈。威廉米勒一生順服神呼召,殷勤工作,喜見多人得著救恩之樂,因此在天國裡他會與他們同享永恆之樂。
參威廉‧米勒(1892-1993)的自傳
喻道故事
太陽或月亮
一位改信基督教的穆斯林老伯曾說:「阿卜杜‧麥西哈啊,每個先知就像月亮,照亮世界黑暗;先知生下來的時候正像新月,隨著能力增強愈盈,慢慢成為滿月,之後轉盈為虧,最後 死去。然而別擔心,真主不會讓世界留在黑暗裡,總有新月再誕生的。
這正像先知,真主派來一位又一位先知。先知來傳講信息,然後死去。然而阿卜杜‧麥西哈啊,請看看太陽,這太陽可跟你故鄉那一個一模一樣?你見過它減小減弱嗎?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祂就像太陽,照耀全人類、所有種族,祂永不會虧損或死去。阿卜杜‧麥西哈,你抬頭看,看得見月亮嗎?你看不見,因為太陽在照耀的時候,誰還需要月亮呢?」
看看清真寺擺列的象徵符號,可真再貼切不過了。太陽在照耀的時候,誰還需要月亮呢?聖子(=主耶穌)既已來到,誰還需要伊斯蘭呢?耶穌的能力會遞減嗎?當然不。祂是世上的光,祂將光帶進全人類的黑暗裡,祂永不虧損,也永遠不死。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凡跟隨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
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祂就像太陽,照耀全人類、所有種族,祂永不會虧損或死去。

問題
行動與思考的問題
(請另紙作答寄回,我們批閱後,將連同《學習與分享》第5期寄上)
認識伊斯蘭
1.比較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與麥加時期,他的性情有何改變?請說明並解釋其因。
2.請列出穆罕默德一生中五個最重要事件 (列明年份) 。
護教學
3.何謂預言應驗,你又如何使用這事實作見證?
4.請陳述一次你與穆斯林分享預言應驗的經歷。(若你有穆斯林慕道者,請閱《天經》作研習指引。)
溝通訣竅
5.甚麼事情會阻礙穆斯林理解福音信息?你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克服這困難?
得救見證
6.穆薩德姊妹生命的轉捩點在哪兒?為何你覺得這重要?你認為基督徒適當的回應是甚麼?
比較
7.為何穆罕默德不符合先知條件?你會如何向穆斯林解釋這點?
為主作見證
8.你該如何懷著愛心,向穆斯林宣講耶穌是唯一拯救這真理?
9.請分享一次必須與人對質的經驗。你應該怎樣做,才不致冒犯對方?
喻道故事
10.「太陽來了,誰還需要月亮?」你的穆斯林朋友如何回應這問題?請跟兩位穆斯林分享這故事,比較一下他們的反應。
(請在每頁答案上寫上姓名地址,謝謝。)
答案請寄
其他
姊妹…醒醒吧!
法圖瑪需要朋友
「法圖瑪的朋友團契」簡介
法圖瑪的哭泣聲猶在我耳畔。她會接受耶穌基督的真理嗎?她敢跟從祂嗎?自從在我們上次通訊寫過她後,至今音訊全無。
我很難過,同時想到每天與她接觸的基督徒:她的鄰居、同事,或到她店裡光顧的客人。為甚麼我們基督徒對於接觸穆斯林朋友和鄰舍,反應總那麼遲鈍?難道我們覺得身邊的法圖瑪都很自信,日子過得好端端的,就再沒有別的需要了?反正她們有自己的信仰,也不好再以「我們的宗教」打擾她們了?曾有穆斯林寫信來取笑我們:「你們的傳道人見到穆斯林都躲開了,現在都不來穆斯林那裡了。」
我們要弄清楚:我們不是向他們傳一個新宗教,而是尋求要引導他們藉著耶穌基督,與永活神建立關係。
我記得有另一位法圖瑪,她是個成功商人,家財豐富,買東西、去旅行都能隨心所欲,然而金錢卻買不到快樂。那時她婚姻觸礁了,無論她上清真寺禱告多少遍內心都不平安。一天一位基督徒朋友請她吃飯,給她介紹耶穌基督,她縱然不情願,終於也將重擔卸下交給耶穌,生命就立刻有了新希望。
你看,法圖瑪的朋友在她最需要時跟她分享,她就回應,為基督作出有意義的決定。這都是從友誼開始的。
你願意這樣建立友誼嗎?願意建築橋樑,與有需要的人分享福音嗎?
或者你也想的,只是不知道怎樣開始;又或者自覺對伊斯蘭了解不多,很難跟穆斯林接觸。若然的話,何不找幫忙呢?我們非洲生命挑戰事工很願意幫助你向穆斯林傳福音。你可以請我們到你們教會的婦女會或小組,為你們提供訓練;要接觸穆斯林婦女,必須靠姊妹,而我們若接觸到穆斯林婦女就甚至可以接觸她們的小孩哩,他們可是未來的主人翁啊。正如詩人說:「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詩篇2:8)
向穆斯林傳福音的使命,其歷史已達多個世紀之久,然而當中挑戰仍日新又新,請與我們一起為此禱告。
克莉絲姊妹

法杜瑪的朋友團契
要為基督贏得穆斯林婦女,必先跟她們交朋友;然而建立關係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主動投入,過程往往漫長,卻看不見即時果效!在與人接觸、或嘗試幫助她們的時候,可能才沒多久你就覺得迷失、絕望,以致很氣餒。
所以我們需要有同樣負擔的群體互相支持。以下步驟也許有助你在你所在之處開始定期接觸穆斯林:
1.與一位、或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身邊的穆斯林朋友禱告。
2.每位組員要在主面前委身,與兩三位穆斯林婦女交朋友;然而你怎樣認識她們呢?你可以到
穆斯林商店、巿場
公車上
候診室
醫院裡
與穆斯林婦女接觸,問對方住哪兒,到她們家串門子。你要留意穆斯林節日,在那時探訪鄰人親友。
愛心無界限!
3.小組要騰時間聚會,最少兩星期一次,讓組員分享與穆斯林接觸的經驗,花時間一起禱告。
4.聚會內應有認識伊斯蘭時間。如果你們想學習更有系統的話,可考慮使用我們的訓練課本,附以最新錄像系列〈基督也為穆斯林死!〉,或選用為期十週訓練課程〈蒙召作見證〉。
5.要主動發問有關伊斯蘭的事,他們的習慣與傳統,這會成為有效見證的踏腳石。
6.穆斯林朋友信任而告訴你的任何事,你要保密,他們很害怕給別人說閒話、不容易信任人的。
7.許多穆斯林婦女都很迷信,往往懼怕「邪惡之眼」或別人的嫉妒咒詛;跟她們分享基督對你的意義,祂如何保護你,使你免於恐懼,你可以用聖經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例子。
8.我們出版了很多適合穆斯林讀的書和小冊子,請你自己先讀一遍再送她們。
9.把你與穆斯林朋友的 對話、給對方送過的書都記錄下來,以建立話題,保持長久關係。
10.撒旦會以其他活動使你分心,因為你的良好意圖會讓牠不安,因此我們與不同對象接觸,必需與其他基督徒彼此守望。
要期待收成!「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這樣為他歡喜。」(路加福音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