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20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你可發覺我們在《學習與分享》裡同行已五年了?期間我們談到愛與盼望、公義與禮儀、時間、書本、人、金錢、誠實、聖潔、確據與寬恕等,現在來到最後一期,深信許多讀者會很欣賞這份期刊觸及題目之廣,我們可以一起按著反省,而且內容尚算深入,期盼讀者真有得益。

但問題關鍵在於:期刊如何觸動、模塑你生命?這可曾改變你,使你幫助別人與耶穌基督建立更親密關係?換言之,你只是自己讀著享受,還是與主內弟兄姊妹分享所得?更重要的是,你可有運用其中所得,把生命的信息帶給仍然死在罪裡的穆斯林鄰舍?

就算你現在才開始實行這兩件事,仍不會太遲。要謹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是要賜下生命,並叫人得更豐盛的生命。事實上,祂把我們身邊穆斯林的生命都交在我們手裡。以西結提醒說,我們若沒有警告罪人,他們的血就在我們手上。(以西結書3:18)這責任何其重大!如果審判日的時候,穆斯林弟兄控告我們說:「你為甚麼沒告訴我救恩的信息!我從來沒聽過,也沒有聽明白!」這樣何等可怕!

容我再次提醒讀者,我們非洲生命挑戰事工願意隨時幫助你向穆斯林傳福音,也就是說,我們關心你的生命,願意分享你向穆斯林傳福音的經驗,聆聽你的問題、喜樂與掙扎。讓我們保持聯絡,隨時來信與我們分享這方面經歷,或者我們可以攜手辦講座、寫福音單張,或單單一起為穆斯林世界作代禱勇士!

期待你來信,願你在基督裡生命健康活潑。

你的同行者

華爾特弟兄


認識伊斯蘭

聖戰-過往與現在

傑赫德弟兄

「吉哈德」,(Jihad,)是甚麼意思?這個詞兒解釋,端在乎詮釋者立場。對於愛好和平、懷著好意的穆斯林而言,這個詞兒指對付邪惡。聖訓《光明之境》,(Mishkat,)說:「伊斯蘭所說的聖戰,並非以武力對付非穆斯林,而是形容每個穆斯林在生活各方面對付任何形式的邪惡之情形。」不幸地,這並非「聖戰」惟一詮釋。同一本聖訓另有篇章說:「聖戰是獲得資源的好方法,…,打勝仗的話,會得到許多擄物…,其他方法都比不上。」這驅使成千上萬早期穆斯林戰士在短時間內征服大片領土,包括整個中東與北非,步步進迫西班牙和法國,最終在那裡為查理‧馬特勒(Charles Martell)堵截。在戰役裡,所有穆斯林士兵奪得許多擄物。

此外我們也得留意像「在生活各方面,對付,任何形式的邪惡」等句子,其含義不僅挺危險,更默許了無政府主義。試問應該由誰來決定何謂邪惡?有人認為民主邪惡,必須以伊斯蘭神權政體取代。婦女不按某些穆斯林男士的意思著衣,從頭到腳遮敝身體,這樣邪惡嗎?不信伊斯蘭,用伊斯蘭教法以外的宗教或司法體系,這又邪惡嗎?

早期伊斯蘭歷史,特別首四任哈里發期間,可謂恐怖與帝國主義時期,起碼對非穆斯林而言的確如是。伊斯蘭勢力發動多次戰役,要征服整個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波斯、埃及、非洲西北部馬格利布(Maghrib)地區與西班牙期間,有上萬人口被屠殺,包括婦孺。

但即使在內鬥中也有很多穆斯林死亡,在所稱的「駱駝戰役」中,數萬穆斯林被穆斯林所殺。這些全被稱為「聖戰」。這是因為某些人發動對他們所視為邪惡的人的全面爭鬥。

若要理解聖戰背後動機,我們要知道伊斯蘭的目標,要讓全世界伏在安拉旨意下聖訓,(Sunnah,)裡清楚說明這點,而這也是穆斯林詮釋下的安拉律法。惟有當所有國家伏在伊斯蘭領導下,守伊斯蘭教法,聖戰目的才得圓滿。

然而在過去一千多年來,伊斯蘭勢力主要局限在首次大規模擴張範圍的數百年之內,期間只征服東南亞及東非幾個地區。

隨著工業世界對燃油需求量大增,而好幾個新獨立伊斯蘭國家又發現石油資源,使這些國家積蓄大量財富。穆斯林視此為安拉賜福,為裝備他們成全聖戰任務。許多穆斯林因此重燃盼望,期望看見伊斯蘭征服不虔的西方國家,尤其「大撒旦」美國。許多「原教旨主義」領袖追溯伊斯蘭根源,提倡種種計劃以達此目標。這正是武力伊斯蘭的根源。他們想洗淨世界邪惡,在伊斯蘭教法下設立秩序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希望看見邪惡給洗除淨盡!然而我們的進路卻全然不同。我們的方法,乃本於聖經而非古蘭經。基督徒相信邪惡乃源於我們裡面的惡念,這是警察或法庭都無從控制的,就算罪案暫時遏止,心存惡念的人仍然是失喪罪人。伊斯蘭教法要求砍掉竊賊的手腳,但基督教講求心意更新,這不是強迫得來的;人要認識和信任神和祂的愛,生命自會更新。古蘭經對安拉、並他如何處置人的看法,恰與基督教相違。伊斯蘭認為應該用武力。我們要知道,伊斯蘭裡沒有政教分離這回事,國家就是安拉政府的工具,所以穆斯林要建立伊斯蘭國家,才能達成目標

我們可能藉著嚴厲監控與刑罰控制罪案,這任務應該由政府來做(羅馬書13:1-5)。在西方,這是自由體系政府的事,我們管不著。然而我們基督徒的目標,是彰顯神在耶穌基督的愛和恩典,誰若回應這愛就得重生,生命從此讓神的靈-就是聖潔的靈-來管理。信徒不因害怕受罰才遏抑內心惡念(約翰一書4:18),他自己就恨惡罪!神希望我們內心改變,而不是因為欠缺機會才不犯罪。

這就是基督徒與穆斯林的基本分別。聖經對神,對聖潔、公義、人性、罪性,還有神的恩典慈愛,其看法與伊斯蘭有天壤之別。穆斯林希望改變世界,這個我們理解,然而我們選擇忠於聖經之道,藉著叫人回轉歸向神以促成改變。

面對穆斯林的成功,天然人會害怕、覺得反感,甚至嫉妒;但屬靈人會愛他們,為他們懇切代禱,以言行向他們作見證。你屬於天然人呢,或是屬靈人?


護教學

教會是屬保羅或耶穌的?

史提凡弟兄

你可曾想過,為甚麼保羅常常談及耶穌基督的神性和聖子身份?許多關於代贖的精采教導,都見於保羅書信。穆斯林聲稱這些教義是保羅所創的,並不符合耶穌本身的教導。為何穆斯林抗拒保羅教導,而按著聖經看,他們的論點又有多真實呢?


穆斯林反對保羅

自由派神學家認為,保羅既從沒有見過耶穌,他的著作所提倡的不過是方法,使教會能以繼續運作而已。穆斯林宣傳者對這說法很受落,並以此支持他們對耶穌的看法。如果保羅「發明」某種神性,然後投射在馬利亞的兒子耶穌身上,這樣穆斯林所聲稱自然變得合理。古蘭經明說穆斯林應尊重聖經和耶穌,但同時卻否定耶穌基督的神性及其聖子身份,也否定祂釘十字架和代贖;如此出現一個矛盾:穆斯林的前設不容他們相信上述教義,然而聖經(尤其保羅書信)卻明明教導這些,所以結論是,這些教義是錯的,是保羅自創的。於是有人提出種種解釋,企圖將保羅與耶穌的教導分開。


穆斯林聲稱:「保羅原是猶太人,要扭曲真主曾啟示耶穌的真理,以羅馬人和希臘人的迷信宗教取而代之。」(SB48)

除上述教義外,保羅關於聖靈的教導,為基督教之三位一體神論開路。(MAR71)支持三位一體神論者高舉保羅著作,最終將選取這些書信為新約部份。然而因此卻有人指他們篡改聖經:「用杜撰著述以支持己見。」(MAR74)對穆斯林而言,一位論派教會(Unitarian Church)才真正追隨耶穌的教導與生命,這群體在「曠野或山區」按小社群形式生活(MAR73),許多神學領袖都聲稱是其中一份子,包括愛任紐(Iranaeus,公元130-200)、特土良(Tertullian,公元160-220)、俄立根(Origen,公元185-254)與亞流(Arius,公元250-336)(MAR,章6,76-111頁)。

且引上述著作內容總結:「保羅以猶太人的一神主義混合異教哲學,製造出一個自相矛盾的宗教,其內容包含若干耶穌教導,並保羅聲稱為基督對他的啟示。保羅神學建基於以當代希臘哲學角度詮釋的個人經驗,他視耶穌為神,又將柏拉圖的話當為耶穌的話。代贖論只是保羅杜撰的,耶穌及其門徒從來沒有這樣說;而這理論乃基於「原罪」、「釘十字架」與「復活」,這都不是真的。保羅由此整合出基督教來,其內容在數理上可謂極其荒謬,歷史資料錯誤,然而從心理角度看卻很有感染力。」(MAR71)


基督徒的回應

要回應穆斯林這些說法,最少有七個方法:

1.穆斯林所聲稱與史實不符

對不熟悉教會史的人而言,伊斯蘭的論點還蠻有說服力的。然而我們知道,早期教會並沒有像他們所說的,分裂成耶穌教導與保羅教導兩派。(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2裡所說的,是指哥林多教會內的紛爭,而他也勸信徒要跟隨耶穌,不是要跟從他。)4世紀時發生的教派運動,曾企圖還原歷史上的耶穌,削弱新約裡關於祂神聖及聖子身份的教導;然而這運動其實早有前設,就是否定耶穌的神性。今天穆斯林的情況也一樣,他們既不能接受任何印證此教義之事,就說這教義是錯的。可見他們對追求真理態度並不真誠。

2.四福音內容與保羅書信一致

耶穌曾說,祂與父原為一,是由父差派,坐在父神右邊(約翰福音10:25-33;馬太福音26:65及後)。也曾說過祂的死為贖多人的罪。(馬太福音20:28;26:28)此外福音書裡有許多教導,與保羅書信都述說一樣的真理。(見聖經教導合參)

3.舊約印證這些教義

許多時候,穆斯林並不接受福音書記載。在之前數期《學習與分享》我們曾請讀者留意以賽亞書9:6及7:14,我們可以這兩節經文讓穆斯林知道,神早就定意用祂的兒子為人類付罪價,為全世界預備救恩(創世記3:15;以賽亞書53:4-12;另比較利未記16章,那裡常常提及贖罪一詞,這本來就是舊約的概念)。福音書裡提到犧牲祭的意義,並亞伯拉罕是神的朋友等內容,都是向穆斯林傳福音的有力工具。保羅也說,他只傳舊約裡的啟示(使徒行傳26:22-23),包括耶穌受苦、受死與復活。

4.保羅曾遇見耶穌,或者應該說,耶穌親自找保羅

雖然穆斯林稱保羅從沒有親身遇見耶穌,其實他有。是耶穌親自介入他生命,使他從迫害教會的人變外邦人的使徒(使徒行傳9章)。從一開始,保羅就傳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使徒行傳9:20-22),他從前反對這教導,後來卻反過來傳這道,甚至為此受迫害(加拉太書5:11)。保羅早在與教會領袖會面、上猶太與基督徒見面之前(加拉太書1:18-24),有三年時間,耶穌親自給他啟示。(加拉太書1:11-12)

5.耶穌的門徒最初敵視保羅,後來卻信任他

保羅經當時基督徒仔細觀察後,才獲他們接納。他的教導的確與其他使徒一致(使徒行傳15章)。最初猶太背景的基督徒很難接納外邦背景信徒,但他們仍支持保羅給外邦人傳道的呼召。當時已有腓利往撒瑪利亞傳道(使徒行傳8章),彼得向該撒利亞一個羅馬人傳道(使徒行傳10),奠下基礎,教信徒能接受非猶太背景的人成為耶穌的跟隨者(使徒行傳11章);而後來保羅更成為神手裡重要工具,向異教徒傳福音。異教徒不需要受割禮先成為猶太人,就可以藉著耶穌基督的血於救恩有份(使徒行傳15章)。

6.保羅沒有否定律法,而是給律法賦與適當地位

司提反的死,乃緣於猶太律法問題(使徒行傳6:14;7:53)。就是耶穌的弟弟雅各曾表明外邦人不用守猶太律法,也不用接受割禮等禮儀(使徒行傳15:13-21),早期教會領袖對此事持一致意見(使徒行傳15:23-29)。保羅從來沒有否定律法,不過把律法置於適當地位而已。他指出律法就像鏡子,反映人的罪,卻並非人取得救恩的途徑(加拉太書3:17-23);他並非容許人犯罪。相反地,保羅不認同罪,反教導罪人如何能成聖(加拉太書5:13-21);這是所有使徒都同意的。

7.保羅不僅傳耶穌的教導,也身體力行

保羅因傳道受迫害,從沒有為怕受苦避而不談信仰。他更從來沒有將信息「處境化」「淡化」,讓聽眾容易接受(使徒行傳13:50;14:11-20;16:19-24)。如果保羅所傳的是謊話,他絕不會願意為此而死,他可絕不想將來面對神審判時,被指引千萬耶穌的跟隨者誤入歧途。新約裡的保羅是忠心僕人,見證史上實存、後來復活了的耶穌。基於其猶太經學者背景,他深明舊約所言,就是說耶穌是彌賽亞、是基督。

總結

可見保羅無論在教導、或實踐方面都追隨耶穌榜樣。他蒙神使用,在異教徒地方建立、堅固教會,這正合耶穌的心意(使徒行傳9:15)。保羅言行均與耶穌教導一致,「基督概念」並非他杜撰的,他只是忠心宣稱耶穌就是彌賽亞,是舊約裡預言的那位,宣揚這位在第1世紀於巴勒斯坦地彰顯的救主。

書目:

SB: SH Bahar trans., The Truth of the Existing Christianity(Iran, Asariyan Publications, 1996).

MAR: Muhammad Ata ur-Rahim, Jesus, A Prophet of Islam (London: MWH London Publishers, 1977, 1979).

聖經教導合參

預言

教導

耶穌

保羅馬書

彼得

以賽亞書9:6但以理書7:13及後

耶穌的神性與聖子身份

約翰福音10:24-38馬太福音26:63及後馬可福音14:61及後

加拉太書2:20歌羅西書1:15-19

馬太福音16:16彼得後書1:16-18

以賽亞書43:25

祂赦罪的權柄

馬可福音2:7-11

歌羅西書3:13

以賽亞書53:4-12但以理書9:26撒迦利亞書13:1約翰福音11:50及後馬太福音20:19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贖罪

馬太福音20:28;26:26-28

羅馬書3:25及後;5:6-11哥林多前書11:26以弗所書1:7

彼得前書2:24;3:18

出埃及記20:1-17利未記20:7及後

不可犯罪、要聖潔的命令

馬太福音5-7章約翰福音13:34及後;14:15

加拉太書5:13-26以弗所書4:17-5:11提多書3:3-8

彼得前書1:13-16;4:1-6彼得後書1:9;3:14

詩篇2:12耶利米書17:5-7

基督為信靠、敬拜對象

約翰福音14:1;20:28及後

腓立比書2:9-11

彼得前書1:7-9;2:6

申命記13:1-5;18:21及後

將有假教師

馬太福音7:15;24:11,24

哥林多後書11:13-26提多書1:10-16

彼得後書2:1-22;3:16

這表顯示舊約和新約的教導是和諧的,沒有與耶穌的教導有任何不同也沒有新的啟示。


阿拉伯文淺釋

穆罕默德:「堪讚美的那位」。父親為阿卜杜拉(Abdullah),母親為阿米娜(Amina)。穆罕默德於570年生於阿拉伯尊貴的古萊氏族(Quraish),據說是易司馬儀(以實瑪利)之後,是伊斯蘭始創者。原為商人,後來在信奉多神的家鄉麥加宣揚一神教(610年),與鄉人決裂後往麥地那擔任政治領袖(622年),後征服整個阿拉伯,632年去世。穆罕默德備受所有穆斯林尊崇。(參《學習與分享》2-4期頁1)

爾薩:古蘭經與所有伊斯蘭出版物給與耶穌的名字(一般尊稱為納比-即先知-爾薩),避開這名字希伯來文之義-「約書亞」,即耶和華拯救。穆斯林認為耶穌本質高於穆罕默德,由童女所生,常稱為「馬利亞(麥爾彥)之子」。對穆斯林而言,爾薩是基督教始創人,獲賜經書印支勒(即福音書),這是真主的啟示。雖然古蘭經記載爾薩行神蹟和很多特性,穆斯林並不認祂有神性,也不以祂為救主和主,許多伊斯蘭傳教員常常以此取笑、攻擊基督教。(參《學習與分享》第9期頁3)

麥爾彥:即耶穌母親童女馬利亞。穆斯林認為她是儀姆蘭(暗蘭)的女兒、亞倫(哈倫)的妹妹。她是古蘭經記載惟一女性,經文見於古蘭經3:31;19:28。古蘭經19以麥爾彥為章名。雖然穆斯林蠻尊敬她,卻不同意她具神性。據古蘭經5:116說,穆斯林以為麥爾彥是基督教稱的三位一體之一。


溝通訣竅

與穆斯林對話時應積極或順從?

傑赫德弟兄

今日世界轉變快速,這全因科技發達所致。100年前從歐洲往東南亞所需時間,就像今天從地球往土星那樣長。今天新聞傳遞也很快,打開電視機就知道地球另一面當時發生的事。

今天旅行時間不僅縮短了,而且更方便了。且看機場運作,每30秒就有班機從跑道上開出,載著三、四百位乘客到別的地方去。小時候我在德國,若遇見從鄰國-法國-來的人已非常興奮;今天我的朋友中有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的人,而且可以用電郵、傳真機或電話隨時聯絡。

交通發達、還有種種政治壓迫因素,觸發大規模跨洲的移民潮,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人民遷往他方,宗教亦隨之傳播。傳統上所謂的「基督教」國家,今天可能包含相當多的印度教徒、穆斯林、或佛教徒人口;這些移民雖然學會當地語言,日常生活工作都說當地話,卻仍保留本身的宗教文化,其想法、看事情的角度仍然不變。

今天基督徒面對一重要問題,就是要和這樣的陌生人交朋友,給他們把福音講明白。光送他們福音小冊子(對方很可能會誤解內容)、隨便講講見證是不夠的,我們必要肯定他清楚明白所傳信息,想他認同,並相信救主。

奇怪的是,許多時候基督徒很想把福音講明白,所用的方法卻相互矛盾。有人會激烈爭辯,把伊斯蘭貶得一文不值,這種「傳福音」當然冒犯每個穆斯林,把聽眾都趕跑了。也有人選擇完全不傳道,寧願以行證言,稱之為「沉默見證」;然後這種做法,除了彼得前書3:1所載的特殊情況外,卻並沒有聖經根據。作「沉默見證」者不惜一切只求避免爭辯,穆斯林認為這樣的人根本不是基督徒,或恥於認信,因此是正在邁向成為一個好穆斯林。

還有第三種方法,就是用不冒犯穆斯林的方式重新詮釋福音。有些人甚至否認自己是基督徒,並自稱穆斯林(就是說,他們也從服一位真主),並用伊斯蘭符號、禮儀與語言敬拜(如行淨禮,朝一定方向禱告,戴瓜皮帽子,用拜功方式禱告,守伊斯蘭齋戒,稱基督為「納比爾薩」(「先知耶穌」),又避免引起衝突的題目如基督的神性和釘十字架等。這類基督徒雖然熱心傳道,卻忽略了一件事-他們這樣做其實是被穆斯林視為裝假和欺騙,是不對的,也不合符基督教的。

這樣,我們該如何分享好信息呢?試想想,如果旅途中汽車壞了你會怎辦?有人說:「應該檢查化油器。」也有人說要檢查分火器、電池,或輪胎。該聽誰說?應該怎樣做?如果輪胎破了就應該換輪胎;汽油不上來了就清理化油器;引擎點燃不起來了就檢查分火器和電池;換言之,要對症下藥!

我們向穆斯林傳福音面對問題時也一樣。關鍵可能在於對方覺得伊斯蘭絕對無誤,未能開放心思,認為惟有古蘭經未遭篡,這樣的話,就給他解釋古蘭經從何而來,如何彙編修訂吧,然後問他如何處理古蘭經教導有關廢棄經文的問題,還有前定的問題等,這會動搖他信仰。

如果對方拒絕基督教,是因為不能相信「三位神」,你可以告訴他沒哪個基督徒相信三位神。然後帶領他看經文(如以賽亞書63:7-10),了解神的三種位格與特質。若對方不相信耶穌釘十字架受死,給他讀以賽亞書53章,還有詩篇22篇部份,神在那裡曾經預言這事的;然後讀馬太福音27章或約翰福音19章,說明預言已應驗,請他細想。

如果穆斯林朋友說,聖經曾遭篡改,現在已有古蘭經取而代之,你可以表示驚訝,反問對方,他可真是穆斯林;若他真是穆斯林,他應該相信古蘭經,古蘭經教導聖經是真主的言語,也教導沒有人可以篡改真主的言語(古蘭經2:136;3:2-3,91;4:136;5:44,46-47,68;37:37;29:46;然後看6:34與10:64)。你也可以問對方,聖經哪部份給篡改了,又是誰、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改的。他可能指《巴拿巴福音》才是原來版本,但你(應該)知道、並給他說明,那是中世紀時杜撰出來的。上述討論會讓你有許多機會從心底裡分享信仰,而不光是傳說頭腦知識。

可見表達方式要因時制宜。說話對象是激進易怒,或是性情溫和的?他是正統穆斯林,或是會行邪術的民間穆斯林?說話的時候我們是身處穆斯林國家呢,或是在可以自由表達想法的地方?我們要以這金句為指引: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


1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