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談方法
真的,向穆斯林傳福音不只一個方法,所以關鍵不在乎方法正確與否,乃在乎找出最適切某特定情況的方法;這實在殊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毫無方法是最糟糕的。
你要常常懷著禱告的心,反省神給你的每個傳福音挑戰,同時留心別讓魔鬼把你嚇倒。要謹記,基督不在十字架上或墳墓裡,祂已經復活,而神那使祂從死裡復活的大能,正在我們裡面運行著,所以基督的跟隨者實在沒有藉口軟弱沮喪、灰心失意:祂要按祂的方法、藉著我們實現計劃。所以我們要找著最佳方法、策略,最好的傳福音方式與溝通辦法,再靠祂的力量前行。
深信今期《學習與分享》會再次給你實際提議和鼓勵。「為神作見證」專欄提出十個策略步驟,助你按特定處境傳福音。此外,每一期的「喻道故事」你是閱以自娛呢,或是真與穆斯林朋友分享?我們很容易按自己的方法做事(「溝通訣竅」),然而我們實在要在意小心調節,看福音對象是否真明白你,要知道他也是習慣按自己的方法做事的哩!今期「護教學」裡談到耶穌的榮耀,你要用心研讀,與人分享。還有別錯過了「見證對話分享」專欄,裡面提到活生生的例子,談如何幫助穆斯林朋友重視聖經。
就算你不是循道會的信徒,要記住分享基督的時候,總要有道可循才是。
能與讀者分享說說話兒真好。讓我們一同努力,面對挑戰。
華爾特弟兄
認識伊斯蘭
伊斯蘭教法在今天的重要性
傑赫德弟兄
伊斯蘭教法就是伊斯蘭的律例。每個國家都需要法律,其中憲法最重要,是法律的基礎,然後到刑事法和民事法。刑事法一如其名,處理國家會因而判刑之罪案;至於民事法則為公民之間的民事訴訟提供司法框架。民事訴訟案被告不算罪犯,舉例說欠債,或為父的拋妻棄兒被判每月付他們生活費,這都是民事案。
同樣地,每種宗教都一套法律,規範跟隨者與神、與人的關係,這指導了正確生活模式與處事方法。宗教法包含禁戒,包括何事不可想、不可說、不可做。所以我們會發現,每種宗教都有其倫理法則,但彼此之間卻是很不同的,伊斯蘭教法與聖經誡命,其各別目的就有很大差異。
神給摩西賜下十誡以為生活準則,這套誡命與祂的性情相符。透過律法神讓人知道,何事與祂性情不符,最終會導致人與祂分離;這就是「罪」。
然而伊斯蘭教法的基礎,卻與聖經不同。首先這並非視為真主所頒布的,在穆罕默德時代也並非神聖法律;就算古蘭經也只兩次提及伊斯蘭教法。
「我降示你這部包含真理的經典,以證實以前的一切天經,而監護之。故你當依真主所降示的典而為他們判決,你不要捨棄降臨你真理而順從他們的私欲。我已為你們中每一個民族制定一種教律和法程。如果真主意欲,他必使你們變成一個民族。但他把你們分成許多民族以便他考驗你們能不能遵守他所賜予你們的教律和法程。故你們當爭先為善。你們全體都要歸於真主,他要把你們所爭論的是非告訴你們。」(古蘭經5:48)
「我使你遵循關於此事的常道。你應當遵守那常道,不要順從無知者的私欲。」(古蘭經45:18)
經文裡「教律」與「常道」二詞,阿拉伯文作shariah;古蘭經稱,降示伊斯蘭教律是為了證實以前的一切天經(包括聖經)。從上文下理可知,這段經文是說穆斯林與猶太人比虔敬,而不是說有另一套法典!所以伊斯蘭教法並不如今天穆斯林所聲稱,具備古蘭經根據;而且也並非真主賜下的一套法典。
那伊斯蘭教法究竟是甚麼?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司法者為確立社會秩序,就發展出一套穆罕默德行為準則,供穆斯林遵守。經過多年發展,漸漸的這套律例不僅規範宗教事務,更成為眾伊斯蘭國家之法律,因為伊斯蘭國家都是政教不分的。
雖說古蘭經可為教法提供基礎,但始終有些社會生活範疇,古蘭經並沒有提及,於是司法者轉而從聖訓入手。就是說,他們會看關於某個題目,究竟穆罕默德怎樣做、有何看法?如果聖訓也沒有提及的話,就看「公意」(ijma),即眾多律法師的一致意見。公意沒有定論的話就看類推(qiyas),即「援引另一情況、但原則可以類推的先例」。(Norman Anderson, Islam in the Modern World)
數世紀以來,伊斯蘭發展出四個法學派,至今仍然存在。創始的四位律法師是:
阿布‧哈尼法派(Abu-Hanifa)
生於伊斯蘭曆80年。此學派主要流行於中亞、印度及部分埃及。
馬立克派(Malik)
於伊斯蘭曆96年生於麥地那。此派流行於北非(埃及除外)。
沙斐儀派(Ash-Shafi'i)
伊斯蘭曆150年生於迦薩。此派流行於南阿拉伯、東非、馬來西亞,部份埃及與中亞。
罕百里派(Ibn-Hanbal)
伊斯蘭曆164年生於巴格達,此派流行於部份阿拉伯。
伊斯蘭曆從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大遷移算起。
此四個法學派為遜尼派穆斯林擁護,宗教信仰的基本沒有不同,分別只在於法律詮釋與實際做法。做法不同,皆因各派對聖訓理解各異;而種種法律詮釋,後來給寫成法學經典,發展出伊斯蘭教法學(fiqh)。
基本上,伊斯蘭教法、並受此法影響的穆斯林生活模式,都本於一套持戒律例,即潔(halaal)與不潔(haraam)、可為與不可為、對或錯觀念。如果這種觀念乃建基於聖經和神的性情,這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然而由於伊斯蘭並沒有贖罪和救恩觀念,因此,伊斯蘭教法對信眾就構成強大壓力,因為他們的永恆福祉,端在乎要把繁瑣條文完全守住。
我們從經驗可知,人避免犯罪,往往因為怕受罰。司法制度愈自由,犯罪律就愈高,而這對守法巿民就愈危險。因此我們會發現,守伊斯蘭教法的國家,罪案律往往心比西方國家低。然而,當穆斯林要靠自己的義進天堂的話,用聖經的話說,他就是「伏在律法之下」:
「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從恩典人墜落了。」(加拉太書5:4)
穆斯林也許不自知,但其實他是終生承受著行功德的壓力。
還有另一點我們必須留意,就是神恩典憐憫的性情。雖然我們會因觸犯律法而有罪,卻仍然被神稱為義。注意這點:神並不是稱我們的罪為義,卻是稱我們為義!聖經裡那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就是個好例子(約翰福音8:3-12)。「宗教律法師」指她有罪,這是真的,但後來情況逆轉,指控者反過來被控;基督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當所有指控她的人-包括法官-安靜離開以後,祂憐憫她:「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故事就在這裡結束,究竟婦人回去後是繼續去找情人,私下取笑耶穌「真笨」;或是婦人因著遇見人子,被神的恩慈觸動,而為自己的罪心碎,立志重新開始?這就留待讀者自行想象了。
神的性情既公義亦憐憫。雖然古蘭經也曾幾次提及「憐憫」一詞,卻從沒有說明這指甚麼。相反地,我們讀聖訓的時候,只見裡面說:「安拉的使者(願他平安)行石頭打死之刑,所以我們像他一樣,行石頭打死之刑。」(《穆斯林聖訓》頁912)伊斯蘭的主角處決犯人,這雖然合法,卻沒有早他600年出現的基督所教導和實踐的憐憫。

護教學
彌賽亞耶穌的榮耀
安箨弟兄
拿撒勒人耶穌是誰?真如基督徒所說,是全人類的主和救主嗎?或是像伊斯蘭教導的,只是個先知?或如當時猶 太領袖所言,是個大騙子?(馬太福音27:63)祂究竟是誰?
1. 麥西哈:古蘭經裡的彌賽亞
今天穆斯林接納耶穌是先知,就如其他先知一樣。古蘭經有一段經文說,耶穌與亞伯拉罕、以實瑪利、以撒、雅各,並摩西同列,是先知之人(an-nabiyyin),大家並無分別(古蘭經2:136)。又一節經文說祂不過是個僕人(abd,古蘭經43:59),另一經文說祂不過一位使者(rasul,古蘭經5:78)。我們可見古蘭經根本否認耶穌是彌賽亞;因為基督徒與猶太人都知道,彌賽亞這稱號不僅指先知。彼得就曾見證說,耶穌就是彌賽亞(馬可福音8:29),以對抗猶太人的說法,他們認為祂不過是位先知。
所以當我們讀到原來有古蘭經文公開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時候,難免會感驚訝。古蘭經常稱祂為麥西哈爾薩-就是彌賽亞耶穌(古蘭經4:151,171)。麥西哈一詞,在古蘭經裡有時獨立存在(古蘭經4:172),有時則稱為麥爾彥的兒子麥西哈(馬利亞的兒子彌賽亞,古蘭經9:31);這個詞在經文裡出現共11次,每次都是特別指耶穌。經文甚至說,當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顯現的時候,就清楚說明 她兒子要名為麥西哈爾薩(古蘭經3:45)。所以伊斯蘭其實與基督教一樣,稱耶穌為彌賽亞,就是長久以來藉眾先知應許猶太人的救主!
另一方面,古蘭經卻稱麥爾彥的兒子麥西哈為使者:「麥爾彥之子麥西哈,只是一個使者,在他之前,有許多使者確已逝去了。」(古蘭經5:78)
既然古蘭經說耶穌不過是先知,為何又稱祂為彌賽亞呢?
明顯地,古蘭經雖稱耶穌為麥西哈,卻對這個詞兒毫無解釋。既稱祂為彌賽亞、又說祂不過一位使者,實在自相矛盾;而古蘭經從來沒有解釋彌賽亞一詞,也逃避上述矛盾問題。所以我們只有從聖經找,看看這稱號的實際意義。
2. 聖經的彌賽亞觀
新約聖經裡「彌賽亞」一詞希臘原文為ho Christos,有兩處經文說,這是從彌賽亞一詞翻譯過來的(約翰福音1:41;4:25);但兩段經文也像古蘭經一樣,對這個詞兒並沒有多解釋。然而,新約聖經一如古蘭經-稱爾薩為麥西哈時加上定冠詞al,希臘文為ho Christos,就是說,祇有彌賽亞一人。
新約沒有說明,我們就得從猶太經文找出其中意義了。舊約希伯來文聖經多次提到彌賽亞(mashiah),意為「受膏者」,指以列祭司(利未記4:3)和王(撒母耳記下1:14),也指神的先知(詩篇105:15);也曾用這個字形容波斯王大流士,說他為神所膏,為要預備道路,讓耶路撒冷的聖殿可以重建,因為這殿給之前的尼布甲尼撒王毀掉了(以賽亞書45:1)。先知但以理曾預言耶路撒冷再建起來後,「受膏者彌賽亞就會來臨」(但以理書9:25)。這是個稱號,指那要來的一位、神的王子,猶太人要稱為ha Mashiah彌賽亞。
古代眾先知常常提及神應許那位要來的彌賽亞有著怎樣的性情(參以賽亞書11:1-5;11:10;42:1;撒迦利亞書6:12-13;彌迦書5:2;但以理書7:13-14)。
從以上對彌賽亞一詞的簡短考究,可見這是指「至高的受膏者」,看出古蘭經所說麥西哈的含義多不恰當。我們因此認為,穆罕默德根本不曉得麥西哈一詞的意思,他只聽過基督徒稱耶穌為彌賽亞,就在經文裡用上了,殊不知道這與他所認為的、耶穌只是眾先知之一這說法相違。
3. 猶太人盼望彌賽亞
這裡要一提的是,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正切切盼望彌賽亞來臨,以為這位人物必會以強勢領袖的姿態出現,帶領以色列建立地上王國,這實在大錯特錯。然而猶太人對彌賽亞的幾許概念倒是真確的,比如說,他們相信祂是天上差來的(約翰福音8:38,51),早在祂來之前已經存在,最終要建立神的國度,並掌管這國作為其主宰。可見猶太人熱切盼望的彌賽亞、那位長久被期待著的神所應許的受膏者,是非常榮耀的,其地位遠超從前的先知。
猶太人不知道神所說的,是以人的形象出現的天上君王,祂要執掌屬靈權柄,管理真屬神的子民,就是用心靈誠實跟隨彌賽亞神的人;而這國權要到末日才彰顯。
4. 拿撒勒人耶穌:神膏立的彌賽亞
施洗約翰視將臨的彌賽亞遠比自己大。當時所有人都期待著將要來的救主,「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裡猜疑,或者約翰就是基督」。 但約翰回答說: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3:15)
這話與從前眾先知所說的相符,他們都預言,將臨的彌賽亞有大榮耀,而約翰直說祂就是耶穌。他又提到,一如彌迦與其他先知所說的,彌賽亞早在降世之前就存在;他有幸在耶穌時代當先知,向百姓指出祂來(約翰福音1:31)。施洗約翰誠然是神所差派的,然而他只是先知,就像歷代先知一樣,為要見證那臨到世上的真光。「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約翰福音1:8)
約翰作見證後幾個月,一位撒瑪利亞婦人在?加的雅各井旁遇見耶穌,二人談了好一會兒,婦人發覺祂竟能看穿自己,又知道她一切背景,就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個先知。」(約翰福音4:19)耶穌繼續跟她談,說到新時代要來臨了,萬族萬民都有機會在心裡認識神的真理,以心靈誠實全然敬拜祂,這時候,婦人知道祂不僅是先知,她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翰福音4:25及後)這話的意思,是期望耶穌表露身分;她是問,你究竟只是另一位先知,或是神的最高受膏者,就在自古以來在天上掌權的,將要向世人完全彰顯神的哪位?耶穌回答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另外有一次,猶太人對耶穌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耶穌再次表明:「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祂當然就是彌賽亞,就是在祂以前的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位。事實上,當以色列的大祭司直接問祂:「你是彌賽亞嗎?」祂明明回答:「你說的是。」(馬可福音15:61)這實在再清楚不過了!
阿拉伯文 淺釋
Al-Shariah。法律。伊斯蘭學者為信士日常生活擬定的法律、權利與義務,涵概範圍包括如何吃飯睡覺、敬拜禮儀、刑法,並生活各方面細節。伊斯蘭教法主要有四大概據:古蘭經為至高無上權威,作為補充的聖訓,公意(伊斯蘭學者達成的共識),與類推(即從先例類比)。
Al-Fiqh。法學知識。即如何根據伊斯蘭法,按實際生活處境司法。遜尼派伊斯蘭法學主要有四個學派(哈尼法、馬立克、沙斐儀、罕百里派),而什葉派則只有一個法學派。上述學派今天在伊斯蘭世界不同地區流行,具體司法方式因地而異。
Al-Ijmaa。公意。伊斯蘭法第三種依據,即學者所達成共識。若有某案例,未能援引古蘭經或聖訓裁決的話,就會請眾法學專家商討,達成合符該學派準則的公意,然後由一位專家代表裁決。
見證對話分享
幫助穆斯林重視聖經
(15-30分鐘見證對話,引自Brother Georges, REACH OUT)
我打開聖經創世記1章,開始分享神那奇妙、準確又美麗的話。內容是創世故事。我先花一分鐘道出神的智慧,不僅在創造裡、更在以後每天不斷表現出來。繼而略述創世記全書,我說:「你看,這是該隱與亞伯的故事…還有挪亞。你知道嗎?這裡記載了挪亞整個家譜哩。今天世上所有人的祖宗都能追溯至挪亞三個兒子。你知道洪水故事的細節嗎?我知道古蘭經也簡單提過這故事,但討拉特(律法書)說的更詳細,甚至告訴我們方舟停在哪兒,現在可能還在土耳其東部哩。」
然後我提到亞伯拉罕,講明白地理與歷史。(用聖經後頁的地圖。)略翻過後面的內容,然後在約瑟故事停住,簡述他的生平、如何漂流到埃及,神又如何賜他力量,就算面對困難仍然忠心。「現在我們來看摩西…」我提到神賜下律法給摩西,這律法成為出埃 及故事一部份。
然後我開始逐卷書介紹,提到神眾先知之名:撒母耳、大衛、所羅門智慧人…翻到詩篇時,就讀出其中數篇,尤其頌讚神偉大的篇章;詩篇19會是個好選擇。我說,這就是古蘭經裡提到的扎布爾了。聖經有所有150首敬拜、讚美、預言與教導的詩。然後跳到約拿,指出他就是古蘭經所說的優努司,還有先知但以理。這樣翻看著,直至新約。
「看這個家譜,涵概好幾個世紀,而且載有主要先知與君王之名。耶穌的一生,從降生至受死,到記在裡面了。」然後我讀出幾節登山寶訓。再略述一下基督教信仰如何傳遍世界,指出使徒行傳2章記載,阿拉伯人、埃及人、利比亞人還有(非洲及)中東百姓如何信主。然後讀幾段書信經文,特別約翰一書,強調神的愛。最後,我翻到啟示錄,指出聖經仍有預言待應驗,「這是其中幾個例子。」總結時,我說明聖經從創世開始,至末日結束。
我一直翻著聖經,福音對象許多時候都想拿過去看,但我通常會自己拿著,直至講完我要說的。然而光這樣講述有關聖經的內容並不足夠,穆斯林應該自己讀,發現其中寶藏。我們也不用問對方是否想要聖經,應該由等他們開口問。這顯示對方真想知道。我不希望送聖經給人,但對方並不尊重聖經,但求他也許以後會看,這樣不好。我希望他們飢渴慕義,渴求神的話。
弟兄的分享真好,我們實在同應「阿門」。謝謝你與我們非洲的弟兄姊妹分享經驗。
溝通訣竅
憑己意行
傑赫德弟兄
從前我每次舉辦青年非洲野外營會的時候,都會聘嚮導。我到過許多大城巿和鄉郊,無論走路駕車都不用嚮導的,然而若說要把車子留在叢林外,獨自一人在野外走數小時的話我就準迷路。一次我問嚮導說:「告訴我,你試過在叢林裡迷路嗎?」他驚訝地望著我:「怎會迷路?」還以為我在說笑。森林裡有那麼多大樹、蛛網、枯枝、小動物的洞穴做路標,又怎麼會迷路?
身為城巿人,那些樹呀蛛網甚麼的我們當然也看得見,還有太陽、風向等,我們也感受得到,然而與住在森林裡的人比較起來,我們的 感覺與他們的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很自然會以為別人的想法、知識、感覺都和自己一樣,以為大家的世界觀都差不多,其實不然!且容我解釋一下。一個人看見一棵樹,說:「這樹真好極了!」另一個人看了樹一眼,卻說:「沒用處!」為甚麼呢?因為前者是藝術家,他看見樹的美,想把它畫下來;而後者是木匠,他只會看樹木是否適合做建材,在他而言,佝僂的樹實在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我們日常生活有很多方面都是這樣的。就談飲食。某些食物你覺得很好吃,其它食物你若嚐到會吐出來。但中國人或印度人嚐了這些食物,感覺也許很不一樣。為甚麼我要寫這些呢?是要提醒各位,每個人對生活的看法、判斷很不一樣,對於宗教亦然。就拿「異教徒」這個名詞做例子吧,對於這個字的印象,基督徒、印度飾物店老闆、穆斯林肉店老闆會十分不一樣。所以,每當我聽見基督徒用對掛名基督徒的說話方法,向穆斯林或印度教徒福音對象見證的時候,總使我深感困惑;他們說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沒錯這是事實;他們說人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這個也對;又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然而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恩賜乃是永生-這個當然也不錯。說的內容都對,但對方會明白而回應嗎?大多數不!
反過來說,如果有穆斯林對你說聖經曾遭多次篡改,所以真主再賜下新的啟示古蘭經來糾正,而經書是由最終的先知穆罕默德傳下來的,然後引聖經,證明裡面早已預言穆罕默德來臨,所以人人都應該相信,藉著實行穆罕默德教導,向真主表示順從。「現在我邀請你改信伊斯蘭。」最後他說:「你願意相信和追隨伊斯蘭嗎?」當然不!穆斯林說的話,你很自然會懷疑,為甚麼?因為每個人-包括穆斯林-都有一套既定概念,就是說,我們對事物都有一套既定看法,是以某人、某經典為根據的。「有那麼多人與我有同一信仰、同一做法,而伊斯蘭的做法對我們看起來那麼奇怪,所以嘛,肯定是我們對!你別來混亂我了!就這樣好!」
城市地圖

非洲野外
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更多關於伊斯蘭的資料,與自己本有的信仰相比較之下,你發現伊斯蘭更勝一籌,似乎更可信、更可羨慕,那麼你也許會改為穆斯林。你總要考慮:可信與可羨慕,這兩個條件很重要。當然聖經是明顯的真實可信、比所有其他宗教都更可羨慕的。
要打破僵局,我們就得學習如何跟穆斯林溝通,讓對方明白我們所說的。穆斯林往往誤解我們的話,是否因為我們把福音內容說得太草率、資料太少了?神給我們的啟示,可足有66卷書、共1189章啊!光是新約就有27卷書、260章、7959節!沒有人會說「這真浪費!」神本來就認為我們需要知道這麼多啊!
當我們遇見有人對神、對人、對律法、罪、饒恕、與神復和等都存著誤解的時候,往往只用幾節經文就期望對方把這些弄懂!試問他/她怎麼能懂呢?因此我們必須詳細佈道。佈道並非說教,不只是你說給人家聽,而是分享信息,而且分量要足夠,讓別人對神有周全理解。這得花時間,用愛心、憐憫,要明白對方,要有耐性,用寬恕,要付出很多,結果仍可能未必如理想的。
而這一切,都始於耐心聆聽對方,先理解他,然後才能期望他了解你所嘗試與他分享。我們要跟對方談神差來的救主,同時要小心,要知道對方可能看過、聽過伊斯蘭宣傳品許多負面信息。所以我們不能只複述講壇上、佈道會聽來的信息,或是把小冊子內容重覆一遍,卻要因應見證對象背景,把神的奧秘細心解釋。聖經內容很豐富的,別囿限於西方模式的濃縮內容,這對穆斯林而言很少意義。
此外我們還有另一個提議:從頭開始!福音並非始於基督的十字架,而是從頭開始發展至此的。何不像聖經般,從神創世講起?!神創造了一群子民,使他們可以回應祂、愛祂、聽祂說話,信靠祂,行在祂旨意裡-卻仍給與他們選擇權。而我們發現,原來人一開始就按自己的意思做,他被蒙蔽,以為自己的方法更好、能帶來更大滿足感,甚至以為這更聰明。他瞎了眼,再看不見只有神可以賜的豐盛生命。然而世上還有一些男女,他們在軟弱中信靠、跟隨神。舊約裡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反映出神如何與個人、也與全人類相處。
聖經裡有許多地方談失敗與罪、饒恕與復和、生命目標與目的等題目。裡面也提到犧牲贖罪,而神也藉預言應許耶穌會來,成為神的羔羊,在十字架上一次過成全犧牲,拯救所有相信的、尋找的,使他們與神開展新生命,一如神的起始命定。我們也發現,就是像亞伯拉罕、摩西或大衛等那麼不完美的人都為神所接納,因為神永不改變,我們也可以在祂裡面找到平安!
我們知道穆斯林對神(真主)、人、罪與得救的看法與基督徒很不一樣。他們對耶穌、彌賽亞和聖經有很大疑問。但若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認真尋求,給他們提供資料,禱求聖靈開他們的眼,使他們可以用神賜每個人的自由意志接受神所賜的、那好得難以言喻的恩賜(哥林多後書9:15)。
比較
伊斯蘭與基督教的祈禱觀
艾歷弟兄
一個炎熱下午,我與兩位穆斯林朋友一起,看見路旁有一位穆斯林在樹下祈禱。我們看著他做完整個拜功(Salat)禮儀。我很佩服他那麼虔誠,然而同行的朋友卻很生氣。「你們為甚麼生氣呢?」我問。他們搶道:「他沒有行淨禮就祈禱!而且沒有用祈禱墊,又沒有脫鞋!這樣的禱告是無效的!」這帶出了伊斯蘭與基督教對祈禱的看法的許多有趣事情。穆斯林的祈禱觀可與基督徒的大不同嗎?
拜功是伊斯蘭信仰第二支柱,是宗教基礎。穆斯林得天天禱告五次,其中得循環做十七次拜功禮儀(Raka't),裡面有一套既定動作。穆斯林唸誦阿拉伯禱文,不在乎是否理解其中意義。明顯地,全世界許多地區如印度、中國、印尼只有少數穆斯林懂阿拉伯文,然而他們全都用阿拉伯文禱告。

祈禱禮儀前需符合一些條件:
行淨禮要按規定。禱告地方要乾淨。身體和衣服應該整齊清潔。祈禱時要面向麥加的克爾白天房。祈禱時態度要虔敬。說話、戲笑、玩、或吃東西都嚴格禁止。身體姿勢有一定的儀式。
我們在路旁看見他祈禱的那人,雖然虔誠,卻因為沒有滿足上述所有程序,而惹來其他(有點假冒為善的)穆斯林責備。對穆斯林而言,盡拜功義務是與真主建立關係的最佳途徑,這應該是人生首要之事。
穆斯林相信祈禱有助加強對安拉的信心,更願意順從祂;使人更集中看生命裡的積極面;使自己更清潔純正;修心養性(建立諸如忍 耐、盼望、信心、感恩、良好態度等品格);顯明伊斯蘭弟兄之間的合一。
伊斯蘭那麼強調祈禱,這使人不禁問,穆斯林禱告可會蒙應允?我問一位朋友時,他說:「我不肯定,這全在乎安拉旨意。」穆斯林不肯定是否能進樂園,自己的罪是否蒙赦。伊斯蘭教導說,人在旅途的時候,甚至可以豁免祈禱,這實在奇怪。古蘭經4:101說:「當你們在大地上旅行的時候,減短拜功,對於你們是無罪的,如果你們死怕不信道者迫害你們。不信道者,確是你們的明顯的仇敵。」
你可知道,穆斯林在好幾個情況下是不許祈禱的?比如說,當不信道者向太陽俯伏的時候,穆斯林不可以禱告!據聖訓(Mishkat Al-Masabih)記載,穆罕默德曾說:「清早起來晨禱,然而當太陽完全升起時就不可禱告,因為那時候太陽升至魔鬼兩角之間的位置,是不信道者向太陽拜伏的時候。」
根據聖訓,集體拜功比私下拜功強27倍,所以穆斯林會上清真寺禱告,特別在周五公禱的時候。據某個傳統說,穆罕默德肯定這個做法:「晚上參加公禱等於半宵祈禱,而早上參加公禱則等於通宵祈禱。」
許多基督徒以為穆斯林像我們一樣祈禱,事實並非如此。有時候,穆斯林也會坦白承認,按既定儀式、用別國語言禱告,對他們的幫助,其實並沒有伊斯蘭聲稱的那麼大。沒多久拜功動作就變得因循,淪為宗教習慣。除了每天五次的拜功,穆斯林也會做私禱(Dua),就是私下對真主說話。私禱的時候,穆斯林的坐姿就像拜功一樣,不過會舉高雙手,然後可以用阿拉伯語或母語祈禱。穆斯林不期望真主會回應拜功,卻也希望他會回應私禱。
聖經說,基督徒禱告是會蒙應允的。「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11:13)聖經裡曾多次應許,鼓勵我們祈求,說神會垂聽。禱告是基督徒與天父關係的表達,我們來到神跟前的時候,不是要帶著長長的購物清單跟祂要這要那,也不要用外語做不明不白的禱告。就在我們還沒有開口的時候,祂就知道我們需要。我們基督徒不用記掛淨禮和功德,就能坦然接近神,這是何等的喜樂和權利。
基督徒的罪都蒙赦免了,可以隨時隨地與天父說話。我們真的很榮幸能這樣做,所以更要對穆斯林存憐憫的心,他們雖然虔誠禱告,卻沒有任何保證。讓我們不要因他們的禱告方式而鄙視之,視他們為次等;我們的愛與真誠禱告,能讓穆斯林朋友看見,我們與天父有著活潑的關係,這能吸引他們親近永活神的。
書評
《霍梅尼語錄》
編者:Clive Irving出版社:Bantam Book出版年:1980
本書副題為「撼動西方世界之人的奇妙信仰」。語錄按「政治與哲學」及「社會與宗教」兩個欄目編排;以下引述其中幾段內容。
「伊瑪目(Imam,什葉派宗教領袖)是潻黑夜空的星星,天生異稟;甚至天使吉卜利里也說:『我若靠近伊瑪目們,就要著火了。』」
「伊斯蘭公義主要本於簡單方便原則,用最便捷、基本方法解決刑事與民事糾紛。」
「如果一頁古蘭經,或一張載有真主、先知、或某伊瑪目名字的紙掉進廁所裡,我們不惜代價要把那張紙拿出來。拿不出來的話,廁所就不能再用,直至那張紙完全爛掉為止。」
「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女人成為男人的合法從屬:持續婚姻或暫時婚姻。後者時間可長可短,從一小時、一天、一月,甚至一年不等。」
基督徒讀者會明白,上面引述了什葉派的伊斯蘭教法,可真讓人大開眼界。
得救見證
與基督同活
來自阿富汗的扎亞
今期我們來把眼光放遠點,看看神如何在世界其他地方呼召穆斯林歸向祂。
1964年扎亞(Zia)14歲,那一年他進努亞機構(Noor Institute)設在阿富汗喀布爾(Kabul)的盲人院,當時他已經能背誦整本古蘭經。進學校讀書後,他靠著課堂所學、並重覆聽收音機節目而學會英語;而漸漸地,他懂得發問。「代贖是甚麼意思?」他聽過衣索匹亞福音之聲節目後,就這樣問。
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後來扎亞與幾個好朋友分享,他已接受耶穌彌賽亞為他個人救主。朋友問他可知道這樣做會招來殺身之禍,因為根據伊斯蘭教法,叛教者是要處死的。然而他說:「我已計算代價,願意為彌賽亞而死,因為是祂先在十字架上為我死。」
扎亞成為阿富汗只有少數的基督徒的屬靈領袖。但他的生命目標,不是為自己求名利,而是要作他的主的謙卑的僕人;這一點,他父親早就觀察到了。扎亞進盲人院前性情冷若冰霜,但後來多番經歷後,他簡直就像燒旺的炭那麼熱。
扎亞是阿富汗首位在正常學校唸書的盲人,很快就成為班中第一名,按正常一半的時間完成高中,再進大學,取得法學位,而且他熟悉伊斯蘭教法,這有助他為信仰受迫害的基督徒辯護。
扎亞後來又翻譯新約聖經,從伊朗波斯文翻成他家鄉的阿富汗達利(Dari)方言,由巴基斯坦聖經公會及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又到過沙地阿拉伯,贏了背記古蘭經比賽;當時穆斯林評判都很驚訝,這位非阿拉伯語的參賽者竟然拿了第一名,為了保了阿拉伯人的面子,他們惟有另外增設金獎給表現最佳的阿拉伯人。
1973年,阿富汗進入史上其中一個最動蕩時代,國內兩所盲人院被迫停辦,穆斯林政府要摧毀喀布爾唯一的基督教教堂建築。當軍隊來到,拆毀第一堵牆的時候,一位德國基督徒商人跑去跟下拆毀令的巿長說:「若你們政府碰這神的家,神會推翻你們的政府。」1973年7月17日,教堂給完全拆毀了,然而就在那天晚上發生軍事政變,長達227年的君主政制一夜之間變成共和制。數年後俄羅斯入侵,國家混亂不堪,百姓生活困苦,久久不能復元。
至共產黨掌權時,扎亞重開喀布爾盲人院。後來共產黨迫他加入,不然就要抓他坐牢,甚至處決。然而他對共產黨說:「我不怕死,但你怕嗎?」
就像當時成千上萬枉坐牢甚至被處死的人一樣,扎亞最終被誣告下獄。牢裡沒暖氣,冬天很冷,囚犯得睡在冰硬的泥地上,身上只蓋著外衣。扎亞身旁睡著一個囚犯,冷的直抖,因為沒有外衣;扎亞記得施洗約翰曾說:「有兩件外衣的,要分給沒有的。」於是把外衣給那個人蓋。從那天開始,主奇妙地每晚保他溫暖。有保惠師的看顧,他每晚都睡得很好。
共產黨在牢裡折磨扎亞,用電殛他,要把他洗腦,電殛傷痕甚至留在頭皮上,但他一點也不退讓。後來他有機會在獄中學俄羅斯文,很快他就學會了。1985年12月,共產黨終於把他放了。
扎亞後來在巴基斯坦西北部事奉兩年後,遭當地激進穆斯林組織綁架,因為他英語說得好,就指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又因為他會說俄羅斯語,指他為俄羅斯特工;最重要的罪名是,他是基督徒,是伊斯蘭的叛教者。扎亞因此被木棒打了幾個小時;正常人看見棍棒打來還能躲閃,但扎亞是瞎眼的,卻一點躲不了;他就像基督所經歷的,被蒙住眼,然後被打(路加福音22:64)。沒有人知道那次綁架之後扎亞怎麼了,然而據當時一同被綁的基督徒稱,聽到那些真主黨恐怖分子的一人說:「我們不像用殺扎亞的方法殺你的。」所以他大概被殺了。
耶穌曾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