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12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談盼望

你今天向穆斯林作見證了沒有?

當我們寄出新一期《學習與分享》的時候,誠心盼望這份刊物能提醒讀者向穆斯林鄰舍作見證。

老實說,竟然差不多沒有人來信索取《讓聖經自己說話》小冊子!我們實在有點失望。沒有幫忙把小冊子送出去的話,穆斯林又怎會收到呢?

然而就是現在還不太晚(除了有些穆斯林可能已進入絕望的永恆裡,參今期「喻道故事」)。所以,快快寫信來索取最新的單張和小冊子,交給他們!

基督徒的盼望有何獨特之處?聖經稱之為「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3)。我們盼望的根基,本於活著的那位。因為耶穌勝過死亡,而且復活了,現在父神面前活著,所以我們有盼望;這並非一廂情願的,而是像我們的救主基督般實在。

但願今期《學習與分享》能幫助你明白,為何伊斯蘭對包含多神教習俗一事那麼寬鬆;這態度,與聖經所說的聖潔生活形成很大對比。另外,若你想給穆斯林清楚講明白何為「約拿的神蹟」,就要留心今期華爾特弟兄的專欄了。還有,我們也希望今期那篇論「前定」的文章有助你更了解這重要課題;若你讀後仍有疑問的話,歡迎寫信給我們。

但願你享受今期的《學習與分享》。我們非洲生命挑戰事工仝人祝福你。

主內

華爾特弟兄


認識伊斯蘭

伊斯蘭保留異教習俗

傑赫德弟兄

儘管伊斯蘭很強調信士遵從既定的宗教形式,然而在信仰習俗與實質內容方面,倒是蠻實用主義的。

漢志(Hijaz)指麥加與麥地那一帶,那是伊斯蘭兩個最重要的聖城;在穆罕默德時代以前,這兩個地方的人民信奉異教。所謂「異教徒」,是指「崇拜多位神的人」,伊斯蘭稱之為多神教徒。在穆罕默德離開麥加之前,他對多神教徒毫不妥協,所以當地人迫害他,使他要避走麥地那。


然而當穆斯林與麥加居民愈敵對的時候,穆罕默德開始對敵人採取較寬容的態度,最終令麥加人容許他及其追隨者在解除武裝的情況下前往朝覲。不久之後,穆罕默德不用武力就取得麥加;為了取悅當地人,他採納許多異教宗教禮儀習俗包含在伊斯蘭裡面,雖然據稱他毀掉所有偶像。


那究竟是怎麼樣的習俗?其實就是拜異教神廟。麥加的克爾白天房(Ka'aba)-其實其他地方也有克爾白-就是崇拜諸神的地方。古伊斯蘭歷史學家Al-Waqqidi於伊斯蘭曆130年(公元852年)生於麥加,據他說附近一帶共360個偶像都給穆罕默德毀掉;雖然360未必是確實數目,但偶像總數肯定不少。穆罕默德採納了克爾白,繼而採納朝覲(Hajj)-即一年一次往訪天房Bait'ullah,即安拉的房子),裡面放了一尊稱為胡巴(Hubal)的偶像,就是麥加的守護神。穆罕默德將這一切都採納到伊斯蘭裡。當時阿拉伯半島前往朝覲的人會一邊唱誦一邊繞行克爾白天房,然後親吻座落在東南角的黑石(Hajaru l'Aswad);穆罕默德控制麥加後仍繼續此儀式,只是給它賦與伊斯蘭意義。此外還有其他習俗,如在薩法(Safa)麥爾?楔s(Marwa)之間來回走七遍,並在阿拉法特山谷(Arafat)的禮儀;今天許多人以為這都是真正伊斯蘭的禮儀,其實這都是那地區流行的古代異教崇拜的部份。


克爾巴是當地流行的古代異教崇拜禮儀

第二,穆罕默德選擇「安拉」-阿拉伯諸神之本質-為獨一真主之名,宣稱他為天地的創造主,是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與耶穌之神;換言之,就是聖經所說的那位神。穆斯林相信他們的宗教習俗始於遠古時期,因世人無知逐漸分裂、發展成異教禮儀;後來由穆罕默德恢復其原本意義。穆罕默德稱世上第一個克爾白由亞當建造,洪水時期給毀了,再由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重建。

伊斯蘭後來一直發展,仍不斷採納許多異教習俗。如蘇菲教派(即伊斯蘭奧秘派)就借用不少印度教與佛教密宗儀式,以豐富正統伊斯蘭。高舉「聖人」與「聖墓」的做法亦為伊斯蘭增添不少異教色彩。這一切本源於異教傳統,但現在都被認為是伊斯蘭原有做法。

克爾白

我們細看亞非地區穆斯林習俗,就會發現儘管穆斯林得依從既定的伊斯蘭禮儀,但許多異教習俗也同時被容許、甚至獲採納,卜巫風氣尤其興盛。伊斯蘭教師(Sheikh)和伊瑪目(Imam)往往就像薩滿或巫醫。當然我們可以說,某些基督教會也容許行巫術,也有教會成員這樣做的,但聖經並不容許或接納這種做法;然而穆罕默德卻用某些古蘭經文(如古蘭經113和114章)行異教習俗。


由於穆斯林牽涉異教習俗,這使他們更抗拒福音。因此基督徒向穆斯林作見證時,必須按以弗所書6:10-20的教導穿上神的全副軍裝。


護教學

何謂約拿的神蹟?

安?Y弟兄

若不是參與穆斯林福音事工的話,你大概從來不會問這問題。究竟何謂約拿的神蹟呢?這問題源於一段經文: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12:39-40)

神的先知約拿在魚肚裡待了三天三夜,活活的被救出來,後來他到尼尼微城去,宣佈審判臨近、勸人悔改。》小冊子,在裡面大肆攻擊耶穌的說法。其論點基於兩項假設

1. 既然約拿在魚肚裡活著,那麼耶穌釘十架後被埋葬了,祂在墓裡時也就是活著的。

2. 若耶穌在周五被釘、周日早上復活,那麼祂並沒有在墓裡待整整三天。

讓我們細想這兩個論點,看看約拿神蹟究竟是甚麼。

1. 耶穌在墓裡究竟是活的還是死的?

Deedat在小冊子裡斷章取義地引述經文:「約拿…人子也要…。」於是得出結論:

如果約拿三天三夜在魚肚裡活著,那麼耶穌就應按著祂所說的,在墳墓裡活。(Deedat:《何謂約拿的神蹟?》,頁6)

我們若從整體看耶穌的話,就知道祂是指約拿神蹟的時間因素而言,不能像Deedat和其他穆斯林般無限上綱,以為既然約拿在魚肚裡活著,耶穌也就在墳墓裡活著。(耶穌並沒有這樣說,那只是穆斯林將主觀意見讀進去的詮釋。約拿的生死其實不重要,這與耶穌所指的事情無關。)耶穌在另一處經文也有類似說法,祂的意思由是更為清晰: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要照樣被舉起來。」(約翰福音3:14)

這個類比很明顯,就是「被舉起」。摩西舉蛇和人子被舉起來,前者為猶太人、後者為萬國帶來醫治。我們若用Deedat的邏輯看這節經文的話,就會說,摩西舉起的銅蛇是死的,那麼耶穌應該先死了再被舉起來。很明顯,耶穌自比約拿和銅蛇的時候,並不是指著其生死而言。

2. 時間因素:三天三夜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在周五被釘死,周日復活。Deedat認為祂實際上只在墓裡待了一天兩夜-即周六一整天,和前後兩個晚上,因此與約拿神蹟不符,並作如下結論:

「第二,我們發現耶穌也未能符合約拿神蹟的時間因素。相信就算最了不起的基督徒數學家也算不出三天三夜來。」(Deedat:《何謂約拿的神蹟?》頁10)

不幸地,Deedat不知道的是,1世紀時希伯來用語,與我們今天英語的用法有很有分別。當時猶太人算日子,若論及連續數天的時候,首尾兩天就是不滿二十四小時也算為一整天。耶穌於周五下午被埋葬,經過周六一整天,至周日黎明時份復活(理論上,按猶太曆法,周六黃昏開始已算為周日),就剛好整整三天。

我們詮釋聖經時,得考慮當時人用希伯來文的習慣。今天英語的用法,與從前希伯來語的用法很不一樣;舉例說,若有人要離家遠行兩星期,他會說半個月、兩星期,或十四天;然而希伯來文會說十四天十四夜。摩西禁食四十晝夜(出埃及記24:18);約拿在魚肚裡三天三夜;約伯的朋友陪伴他七天七夜(約伯記2:13)。猶太人不會按確切時間說「七天六夜」或「三天兩夜」的;他們提到日數的時候,日夜的數目總是一樣的。

聖經裡有許多例證可見,耶穌預言自己將被埋葬三天三夜,猶太領袖聽祂這麼說,就知道祂實際上指的是只過兩夜後復活。耶穌被釘死後,才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猶太領袖就去找彼拉多:

「大人,我們記得那誘惑人的還活著的時候曾說:三日後我要復活。因此,請吩咐人將墳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日…」(馬太福音27:63-64)

今天若我們說「三天後」,是指第四天;但當時猶太人用語習慣則是指第三天,所以猶太領袖只要求派人把守第三天,不包括第三天晚上。

因此「三天三夜」與「三天後」不像我們今天所說的,並非指整整72小時。

3. 約拿-給尼尼微人的蹟象

約拿的故事記載在古蘭經37:139-148;誰若是熟悉聖經,都看得出古蘭經裡所載不過東施效顰。這故事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份:

1. 不順服的先知被拋進海裡,在大魚腹內待了三天。

2. 尼尼微人從王公貴族到奴隸,一聽見先知警告就立刻全城悔改了。

我們會納罕,尼尼微人對約拿的警告怎麼那樣認真,他們是何等盼望蒙憐憫,以致立時悔改。

耶穌引述這故事的意思,是說當日尼尼微人的情況,放諸今天以色列人身上亦然;他們將要得到類似蹟象,人看見了、若願意接受就可得救贖,不接受的話就要滅亡。

4. 約拿神蹟的要點

我們知道猶太人要求耶穌為他們行從天上來的大神蹟,要比歷代先知都厲害的,以證明祂所言屬實。然而古代先知也有曾使死人復活的,試問還有哪個神蹟比這更厲害?除了人死後,使自己復活。這肯定是一大神蹟了,在耶穌之前,從沒有先知試過的。先知可以使死人復活,但耶穌應許說,彌賽亞要使自己從死裡復活,這就是約拿的神蹟了!所有先知都行神蹟,然而這最大的神蹟惟有彌賽亞能行。約拿在魚腹裡待了三天的遭遇,預表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就是證據,足以證明祂彌賽亞的身份。

當穆斯林朋友指「約拿神蹟」不可信時,請耐心給他解釋。你可以鼓勵對方讀聖經,自己發掘裡面奇妙的真理,這比讀Deedat的荒謬詮釋好多了。


阿拉伯文淺釋

Hijra-遷徙;源於字根hajara,即「割裂關係,離棄自己的部族,遷往他方」(並不是逃走)。

這詞語指1.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往葉斯里卜(Yathrib),即後來的麥地那;2. 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Omar)以此事為伊斯蘭曆之始,以IE(Islamic Era,伊斯蘭紀元)或AH(After the Hijra,聖遷之後)為誌。

3. 後來這詞引申出兩個意思:「穆斯林離開不信者(非穆斯林)統治的國家」或「逃離罪惡」。

Eid-指周年節期節慶。這詞語一般加上其他字詞使用,如Eid-ul-Fitr(開齋節)和Eid-ul-Adha(宰牲節)。

這都是與親友歡聚、大排筵席,進行種種宗教禮儀之節日。

Lailat-ul-Qadr-權能之夜(見古蘭經97章)。

此乃紀念古蘭經由七重天(最接近安拉的地方!)被帶往一重天,讓天使吉卜利里可以將經書一點點的,降示穆罕默德。據說此夜滿有福氣,穆斯林相信「在這肅穆時刻,所有動植物齊向全能真主下拜」。(Hughes, Dictionary of Islam


見證對話分享

咒詛

克莉絲姊妹

麥?Y娜姊妹沒有來上我的聖經故事課,於是我去看她,一路上納罕:「她怎麼了?」到了她家,見過她的丈夫孩子。後來她問我:「我姊姊患病許多年了,有人說她被咒詛,你怎麼看。這有可能嗎?」

我說患病可能因咒詛而起,但也不一定是。我們都活在被罪污染的墮落世界裡,所以任何人都會患病。是的,其實人所以患病,因為先祖在伊甸園裡不順服,以致將咒詛帶進全世界。疾病並非神原來的計劃,但自從先祖墮落以後,才有疾病與死亡。從那時候起,人類千方百計想重新與創造主聯繫,世上眾多宗教就是明證。

「你們知道如何求神赦免罪,重尋平安嗎?」我問他們家。

「我們禱告嘍。」她的丈夫回答。

「你禱告了,是否肯定真主就接納嗎?」我繼續說。

「不肯定。」他承認。

「你們想想這個問題,我很想下星期來看你們,那時再談。」我試圖暫時到此為止。

然而麥?Y娜不滿意:「我怎麼知道今天的罪給赦免了呢?」問得真好。

於是我欣然跟他們分享,神不讓亞當夏娃陷入絕望裡,祂應許派一個人來修補人神之間破裂了的關係。麥?Y娜和丈夫都留心聽神藉著彌賽亞耶穌的奇妙拯救計劃。

一周後,麥?Y娜對我說,她很想成為基督徒,只是害怕丈夫反對。

我相信世上有許多穆斯林婦女真的很想接受耶穌,只因為怕丈夫而卻步哩。


溝通訣竅

神的話與信徒的見證

傑赫德弟兄

我們常常稱傳福音為「講見證」;是的,我們被召原是為此,我們的主說:「你們要為我作見證。」(使徒行傳18章)而作見證者,「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提摩太后書1:8)

作見證有兩種方法:

1. 見證基督在我身上所作的工、對我有何等意義;

2. 見證神的話,祂如何提到祂自己、提及我們,關於罪、公義、律法等,談到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使我們與神復和。

上述第一種是主觀見證,關於我如何在個人生活經歷神;第二種是客觀見證,講關於神的話。你覺得我們應該選哪一種方法呢?

我們下決定前要好好想一想,這兩種方法會帶來何種果效?這應該是我們最主要的考慮。各人性格不同,有的傾向主觀有的比較客觀,有人對事實較敏感,有的卻比較著重感覺;然而感覺有一個難處,就是很難提出實證;你的信念或感覺對別人而言並不能構成權威。神的話則肯定帶著神權,儘管對方或許不同意,但我們可以提出理據。

對許多人而言,聖經不過擱在書架上的「神聖」經書,是難以明白的,而且詮釋起來也眾說紛紜。(你也許覺得:「所以嘛,平信徒怎會有心情讀它呢?就讓牧師代替我們讀吧。」)比較起來,信徒的個人經歷還更實在。

我的確信與經驗是,這兩方面實在唇齒相依;我得小心謹慎,千萬別以自己為中心,奪去神的榮耀,貶抑神以提升自己,就是犯罪了!

理想地,我們可以先藉神話語談到祂的性情、祂對人陷在罪的苦境裡之看法,並祂的拯救計劃,再附以個人見證,使整個見證內容更切身。

當然,我們應要避免用屬靈套語,這會讓人反感,不配我們的主。有很多方法見證比這更好:「感謝讚美主拯救我的靈魂。」然後總結:「你應該接受主耶穌作個人救主。」這些說法既虛偽又公式,不習慣聽這些術語的人會反感。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話講述個人經歷,這樣還更吸引人哩!

然而你知道怎樣是最吸引呢?當你懷著真誠與愛心向對方作見證,這是最吸引人的。讓對方參與你的生命,別貶抑他,以他為你「贏得靈魂」的野心的工作目標;他們可是活生生的人,不僅是個「待贏取」的靈魂!

我平時說話語氣都不那麼重,讓你不舒服的話很抱歉,但我們一定要真誠。你我都是神獨特的創造,所以不要抄襲別人以為的「屬靈」術語;最後,讓我分享一個我盡力跟從的原則,就是:

在自然的事上要屬靈,在屬靈的事上要自然!


比較

聖經與古蘭談前定

傑赫德弟兄

我們都知道何謂目的地(destination):就是心目中想去的地方。前定(predestination)的意思,就是所往目的地不由我們選擇,有更高的能力早為我們決定了。

究竟古蘭經和聖經是否真教導說,我們並沒有選擇,目的地一早都給預定了?我們來認真研究一下。

我們看見某個詞語,一定要查考原意。古蘭經用「taqdir」「qadar」「qasa」指預定、注定,好些經文清楚顯示:

「我們只遇到真主所注定的勝敗。」(古蘭經9:51)

「我(真主)確已依定量而創造萬物。」(古蘭經54:49)

「真主創造你們,和你們的行為。」(古蘭經37:96)

「但他們中有真主所引導的,有應當迷途的。」(古蘭經16:36)

注意,以上三節經文現代好些譯本有不同譯法,但一般阿拉伯文學者都認為上述譯法較正確。

神按著所預知而行,並不擅變

「這確是教誨,誰願意覺悟,誰可以選擇一條通達他的主的道路。除真主意欲外,你們決不意欲。」(古蘭經76:29-30)

「但他使他所意欲者誤入迷途,使他所意欲者遵循正路。你們勢必要為你們的行為而受審問。」(古蘭經16:93)

「真主引導誰,誰是遵循正道的;真主使誰迷誤,誰是虧折的。」(古蘭經7:178)

古蘭經文都說得很清楚,不用解釋了。然而也有另一種說法,有穆斯林領袖教導說,人有自由意志,可做選擇,但任意犯罪的話會受罰;他們甚至引經文舉證:

「凡你們所遭遇的災難,都是由於你們所作的罪惡。」(古蘭經42:30)

不過按聖訓所載,伊斯蘭傳統卻服膺前定的教導。穆罕默德曾明白表示:

「安拉創造阿丹,創成了,就撫他右肩,從那裡生出白色種族;又撫他左肩,從那裡生出黑色種族。祂對右面的說:進天園吧,我不在乎。對左面的說:下火獄吧,我不在乎。」(Mishkat卷3,117頁)

古蘭經與聖訓都有許多章節印證這教導,而以下這段可謂最具代表性,據說穆罕默德曾說:

「誠然,安拉早已定下一個男子將犯的姦淫,這是無可避免的。」(穆斯林聖訓卷4章MCVF節6421)

聖經的教導,明顯與古蘭經很不同:

預定一詞,在新約聖經只出現四次: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傚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馬書8:29-30)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意的,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以弗所書1:5,11-12)

我們看到兩件事:

1. 神按著所預知而行,並不擅變。

2. 祂預定人可以像耶穌,活著讚美祂;並沒有預定誰下地獄。

從聖經的上文下理可見,人有自由意思選擇,神從不預定誰犯罪!再者,祂預知誰會選擇倚靠祂而活,就定意要這些進入呼召。

祂預定人可以像耶穌,活著讚美祂;並沒有預定誰下地獄。

然而,為能持平討論,我們亦要指出,舊約聖經的確有經文說,神按自己心意而行。如詩篇115:3及135:6說:「…他使雲霧從地極上騰…他將埃及頭生的,連人帶牲畜都擊殺了。埃及啊,他施行神跡奇事,在你當中…他擊殺許多的民。」但從聖經歷史可知,神不無故擊殺,祂這樣做,只是報應眾民作惡而已。

一如既往,我們必需忠實、持平的衡量兩種教導,兩方不可能同時是對的。

我假設所有人都會同意,在永恆懲罰身不由己的人,這樣並不公平。

因此,我們接納聖經所說的預定。


書評

《伊斯蘭先知─耶穌》

作者:Muhammad 'Ata ur-Rahim出版社:MWH London Publishers出版年:1977頁數:244

這書雖是為西方讀者而寫的,卻在非洲許多伊斯蘭書室有售。要在短短的書評專欄裡評價這本書實在不容易,但我會嘗試做的。且容我略述作者背景。

作者來自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那裡是伊斯蘭傳教事工(dawwah)其中一個重要城巿。作者被介紹為「出色的大都會學者」,有感於今人「對跨文化常識無知」,矢志「以單純歷史學家邏輯,釐清關於耶穌出生、其事工與死亡等種種矛盾謬誤」;作者簡介聽來很吸引!

作者從利比亞募款,於倫敦做研究工作,取得很多「美國都市街頭已不再發行的書籍」。

這本獨特的書的重點究竟如何?屬推銷合一宗教之作。(合一宗教:基督教異端,反對三位一體論與基督神性論,傾向一位一體的神。)據作者稱,使徒保羅篡改了源於耶穌的早期教會信仰,摻進了三位一體論與救贖論,由此發展出保羅派教會,異於耶穌早期所建立的。

作者並以所謂的《巴拿巴福音》為佐證支持上述理論,然而這卷書明顯是中世紀時期杜撰的,主要宣傳伊斯蘭信仰(詳見下數期「護教學」專欄);另引述其他偽經與早期教會部份著作,並後來基督教合一主義者著述為證。作者在〈古蘭經裡的耶穌〉與〈聖訓與穆斯林傳統裡的耶穌〉兩章後,附以另一章〈今日基督教〉(這個題目應該開門見山在首章就討論了!),內容卻含糊其辭。

且容我引述其總結:「基督教會建立在原罪、贖罪、耶穌的神性、聖靈的神性、三位一體論等教義上,這都是福音書裡所沒有的。耶穌並沒有教導這些。」

其心昭然若揭!讀者若讀過這本書,受其偽歷史學進路所惑,以致觀念混淆不清的話,請來信與我們討論,我們很願意給你詳盡分析。


得救見證

得自由─與神直接溝通

多瞭解穆斯林,有助我們對他們作見證;所以我們常常請改皈的穆斯林分享生命故事。今期我們請得烏干達的拉什?Y分享他如何歸向基督,並之後所發生的事。

拉什?Y,不如先說一下你的背景?

我七歲時上基督教學校,雖然我家都信伊斯蘭。你可以想像,學校會天天給你灌輸基督教思想和信仰。然而我是在1992年才正式跟基督徒接觸,我當時22歲。

是這樣的,有一天村子附近有一群年青人邀請我一起打排球,由於我不懂排球,他們答應教我們打。後來我們成為好朋友,他們請求向我分享神的話。

你認識這些基督徒朋友多久後才歸向基督的?什麼促使你歸信呢?

不太久。我被耶穌基督的性情深深吸引,我研讀祂的生平,知道祂很偉大,實在再沒有其他先知比得上祂的了,就是先知穆罕默德也不能。後來我發現,雖然聖經和古蘭經都提及祂,但兩種記載是有分別的。事實上,祂堪稱世上最了不起的先知哩。

我要順服耶穌基督,因為我知道惟有祂能給我救恩。

你所以成為基督徒,一定是基督教裡有些東西很吸引你,是伊斯蘭沒有的;可不可以說一下?

基督教讓人可以自由與神溝通,我們可以自由禱告,很舒服的。相反,伊斯蘭要求信士按一定形式祈禱。我第一次不用按繁複程序禱告,用心靈誠實向我的神祈禱,就得到聖靈充滿了。那是我第一次明白禱告的真正意義的經歷。

你目下與神的關係如何?在成為基督徒後,可試過若有所失的感覺?

有一次我求神開路讓我回學校讀書,但祂好像沒有回應。你知道教育多重要。我曾經禱告多年,但情況依然,有時候我真納罕何時才可以讀書。

最近就連弟弟也取得政治科學學士了,我家大肆慶祝,但我心裡很不是味兒。弟妹都學有所成,我卻沒有機會讀書。老實說,有時候我總覺得自己信主太早了,其實我應該繼續學業,到學有所成了才當基督徒。魔鬼常常用類似想法試探我。

還有另一件事,讓我懷疑神是否聽我禱告。我一隻眼睛瞎了,另一隻眼睛近視,最近我去看醫生,他說近視那隻眼睛也開始喪失視力;其實我自己早就察覺這問題了。現在我看東西都白茫茫的,好像有一層霧似的。我希望神使我恢復視力,不要全瞎了。

可不可以談談你認識的基督徒?他們第一次向你傳福音,你有何感受?覺得反感嗎?你第一次上教會感覺又如何呢?

我對基督徒印象還蠻好的。不過第一次聽福音時,有些基督教概念卻難以明白,如甲)三位一體論、乙)基督降生、丙)基督為神子,丁)祂死而復活等。

不過,基督徒不行割禮和吃豬肉,這讓我有點不安。就是現在我看見別人吃豬肉也有點彆扭。

我第一次上教會時其實蠻緊張的,但因為他們很熱烈歡迎我,我開始重新得力,我有機會介紹自己。總括而言,我心裡很平安,跟弟兄相處很不錯。

你覺得基督徒接觸穆斯林、跟他們談信仰的時候,一般會犯什麼錯誤呢?請直話直說。

有的基督徒很愛誇口,好像他們才是完美的人似的;他們很快就給穆斯林這種印象。當然這對傳福音沒有好處的。

向穆斯林傳福音而對聖經沒有足夠知識,是錯誤的。如果認識一點古蘭經就更好,可以和聖經比較著看。

基督徒也應該避免激烈批評穆斯林,公開布道時尤其如此。也不應以吃豬肉為榮。

最後,基督徒應在屬靈和物質上支持初信者。許多時候,穆斯林會因改昄而受迫害,所以應該跟進,幫助他們堅固信心。

拉什?Y,謝謝你跟我們分享,作為穆斯林改信基督教後的喜樂與掙扎。願神恩慈賜福你,你常常仰賴祂幫助。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你知道神為你預備了救恩嗎?》

出版社:Call of Hope頁數:49 (A5尺寸)

若你正在為青年慕道男女物色吸引又容易明白的有關生命最重要問題的答案,這本小書最適合了!你肯定愛先讀,然後送朋友。

這本雙色印刷的小書附以豐富插圖、故事,及設計精美的「金句寶石」(寫信給出版社就能贏得的獎品!);總言之,這本書肯定觸動你生命,給你信心挑戰。

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朋友的洞見、掙扎與追尋,本書以富同情心和愛心分享。一位埃及開羅的醫科學生來信說:「我是女孩子,所以不能在家裡談新信仰…請為我代禱,求主幫助我活出聖潔生活,凡事謙卑,在家裡不發怨言…」

作者以切身、有趣、個人化的方法,在書裡簡單討論各個題目,一般不會超過兩三頁。議題包括:

「你的生命目的何在?」「救世的功已圓滿。」「你肯定得救了嗎?」「基督能從自私釋放你,讓你服事別人」和「聖靈的大能」。

本書適合年青讀者自用或送人,若錯過就太可惜了。


為神作見證

作見證該說多久?

華爾特弟兄

這個問題,只有參與向穆斯林見證的人會問。你有此一問讓我安慰。

你是問:「第一次探訪穆斯林朋友時該花多久時間呢?或是問,如果對方沒有回應的話,我該堅持探望他向他分享福音多久呢?」

明顯地,情況環境因時制宜,很難有放諸四海皆准的方法,不能說,限定你多少分鐘之內要說完,或者一定要去若干次。建立關係可不比談生意。

然而第一次探訪的時候,以下建議可能有用:

1. 作為訪客,尤其陌生訪客,你不應該逗留太久。要開放友善,但不要太勉強主人家聽你說話。你要知道自己想說什麼,但亦要隨機應變。

2. 第一次見面,你很自然會介紹自己,也認識一下主人家。你可以問他諸如:「你在這裡住多久了?」「喜歡這兒嗎?」「可有其他親友住在附近?」等比較自然的題目,不要立刻就講屬靈話題,要讓對方知道,你想瞭解他這個人。

3. 要時刻儆醒,跟隨聖靈帶領。這也許是你跟對方談道的惟一、甚至最後機會,所以你有責任清楚的跟他分享信息,要能講明白!

4. 要知道對方可能已經聽過基督是通往神那裡的惟一途徑。這樣的話,我可以在神已透過別人在他生命作工之上再建立多一些。許多年前我探訪一個穆斯林家庭,跟那家母親分享基督裡的新生命,不料她說:「我每天早上乘火車碰見那個女孩,她就老跟我說這個啊。」我們問一下就發現,原來她天天上班的時候已有基督徒跟她分享,信息內容她也明白了;我再多談幾個重點,她已迫不及待要信基督,二十分鐘後,我們一起跪下來禱告,她接受了基督作救主。但類似情況並非常常發生。

基督愛門徒到底,我們對人的愛又如何?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對方表示有興趣聽,我應該接觸他多久。我們的建議是:能多久就多久。可別太快放棄人!基督愛門徒到底(約翰福音13:1),包括猶太(馬太福音26:50),那麼我們對穆斯林朋友的愛與友誼也不應該因我們而結束。門開了,能接觸對方多久就多久。

法魯克與麥爾彥是夫婦,每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歡迎我,然後問:「華爾特先生,你今天要給我們講什麼信息吶?」另一個例子,我想起優素福,我認識他已經八年了。記得第一次在路上認識他,以後再到他家裡坐,他一見我就說:「你這陣子到哪兒去了?幾星期前你說來看我,我一直在等吶!」我相信許多穆斯林朋友不多,你可以跟他們交朋友。穆斯林有權利、也有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聽福音,需要人從不同方面給他們解釋,給他們時間思想、考慮、發問,再考慮、比較,最後作結論。要給他們時間,打開心懷聽他們說;畢竟他們不像我們從小就在幼稚園或主日學裡聽福音。得有人播種、澆水,生長、發展也要花時間,然後才能結果。使徒保羅第一次遇見帖撒羅尼迦人的時候就說:「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帖撒羅尼迦前書2:8)請謹記,「愛是恆久忍耐。」

當然有時候,對方未必很歡迎我們的,他們不想邀請我們到家裡坐,或者不希望再見到我們。可能的話,要找出對方如此反應的原因;是我第一次見面說話太直接甚或冒犯了呢,或是他曾經接待其他人,有過不愉快經驗?或者已經有太多講員向他推銷宗教要說服他上他們的教會,他覺得討厭;或是今天他們家不方便接待客人?或者他害怕穆斯林鄰居親友知道?是的話,或者我們可以在其他地點見面?要知道,有時候婦女不想跟你說話,可能只是怕丈夫不准而已。

無論如何,要盡力消除種種障礙。我們傳講的信息本身已是一大挑戰,如果對方單單因為信息內容而拒絕,這就是我們放手的時候。因為外面還有「其他羊,是不屬於這個羊欄的」,也正待人帶他們回到那大牧人那裡哩。


傳記

一顆漂蕩的心

扎裡.拉瑪贊妮(Zarri Ramazani)生於伊朗一個嚴謹的什葉派穆斯林家庭,她小時候在家裡可謂備受呵護,然而十來歲的時候父母給她安排一樁婚事,不過一年就告吹了。雖然扎裡盡力挽回婚姻,但丈夫仍一意孤行把她休了,讓她帶著初生的孩子,在這種婦女毫無地位的社會裡生活。

享受自由

離婚後,扎裡這輩子首次脫離男性控制,於是開始沉溺於各種從未犯過的「罪」。她為了一張美國簽證再婚,在那兒居留一段時間,第二段婚姻也吹了,讓她孤身帶著另一個襁褓中的女兒。

後來幾年扎裡過著十來歲時開始就習慣了的放縱生活;雖然第一任丈夫答應與她復合,然而她的兒子岡比茲(Kambiz)很反對,因為他很瞭解今天的母親已跟從前很不一樣;前夫惟有改變計劃,與兒子同住一段時間。扎裡從伊朗到美國再回伊朗,後來又到英國,可謂到處為家,但其實她心底裡實在很想安定下來。這時候英國一位朋友鼓勵她到南非發展,因為那裡生活水平低很多,於是她再次移民他方,期能覓得安穩生活。

扎裡享有穆斯林婦女難得的自由,家居於海邊,兩個孩子都回到她身邊,且不愁衣食,但她心裡仍感空虛,她惟有禱告安拉,每天定時禮拜,但似乎沒有幫助。

扎裡可謂到處為家,但她心底裡很想安定下來

神向她說話

扎裡情緒愈來愈低落,甚至計劃自殺;正當那時候,神向她說話。扎裡真的聽見身後有一把聲音,她都嚇呆了,那聲音問她,可有試過藉著耶穌禱告。她困惑又害怕,只回答:「沒有。」那聲音就叫她試試看。儘管扎裡並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她仍決定用三個月時間試著「藉耶穌禱告」;那聲音消失了以後,她很想禱告,這是從來沒有的感覺。

當時扎裡還沒有認識基督教,卻開始在禱告時陳明她一生遭遇,結尾時就說「藉著耶穌」。那天晚上,她不用吃安眠藥也睡得很甜,很久沒試過這樣的了。第二天一覺醒來,覺得身子很輕,她覺得很不一樣,卻又說不出來是為什麼。

成為基督徒

於是扎裡打電話給一位基督徒朋友,告訴她所發生的事。朋友問她是否願意成為基督徒時,扎裡天真地說,可以當三個月試試看。後來朋友給她解釋基督信仰,她覺得很荒謬,她實在不能接受自己生來是罪人,再說,血是那麼骯髒,又怎能把她洗淨呢?再說,如果耶穌真的死在十字架上,現在又怎會認識她呢?更遑論為她而死了。雖然如此,但扎裡仍然遵守諾言,按著那聲音的吩咐,藉著耶穌禱告。

接下來數星期,她掙扎著讀聖經。這實在讓她困惑,因為聖經裡的概念她都不熟悉,而且她英語不靈光,讀起來很吃力,幾乎每個字都要查字典。然而她愈讀,愈覺得裡面有喜樂,於是她堅持讀,最後終願意信靠耶穌-那位應許的彌賽亞。

孤單的基督徒

扎裡最初當基督徒的時候很孤單,沒有成熟的基督徒幫助她堅固信仰。一天有兩位耶和華見證人會的信徒說可以教導她,扎裡當然欣然接受了,但奇怪的是,這兩個人卻沒有回來找她。扎裡在聖靈引導下讀聖經,信心漸漸增長,天天花好幾個小時禱告;她愈發愛神,也愈會倚靠神,與祂獨處的時候特別喜樂,是以前從來沒有的。

完全順服

扎裡禱告愈熱心,順服的心也就愈強。「…神啊,求你彰顯我的罪,我生命中一切不討你喜悅的事;請不要停止對我說話,求你來,告訴我何事不應該做,我會停止不再做的。」

漸漸地,她愈來愈專注於主,罪也逐漸減少了。她戒掉煙酒,不再聽靡俗音樂,不再上電影院。開始穿著端莊,甚至把房子賣掉,將錢都奉獻給神。扎裡回想最初與基督同行的日子,就寫道:「我從不跟主抬槓,只想完全敬拜祂。」

扎裡把所有物質財產都奉獻了,以至於一無所有;然而主仍繼續在她身上作工。接下來,祂要她對付說話損人的問題。扎裡靠著主的能力,漸漸能控制口舌,她知道若不是倚靠神,她是絕對不能改的。每次對付完一種罪,神又幫助她對付另一種。

勝過驕傲

有一次神在夢裡告訴扎裡,她沒有向自己死,所以不能完全跟隨祂。對她而言,驕傲可說是最難對付的罪;然而主告訴她要關心別人,像祂關心她一樣,這時候扎裡發現,若不對付驕傲這是絕對辦不到的。漸漸地、也肯定地,神把扎裡所有都取去了,有一段時間甚至把她的孩子都挪走,好讓她完全倒空,預備作前面的工。

1980年末,扎裡知道主要她回伊朗傳福音。從前她偶爾回鄉,知道在霍梅尼領導下,國內原教旨主義高漲;而且當時伊朗正跟伊拉克打仗,德黑蘭常常受火箭襲擊;儘管她知道回國得付上很重代價,但她仍欣然回去了。

然而神真看顧祂的孩子。扎裡回國數周後,看見神處處保護;而且在那麼艱難的環境裡教會仍增長迅速。這讓所有認識扎裡的人,都從她身上看見神的信實。祂誠然是「愛永不止息」的神。

節錄自《扎裡.拉瑪贊妮:在十字架庇護下-信心、愛心與順服的見證》(Zarri Ramezani: In the Shadow of the Cross: A Testimony of Faith, Love and Obedience[South Africa, Jesus to the Muslims, 1988])。


喻道故事

沒有盼望

任何對印度歷史略懂一二的人都知道,蒙哥皇朝是東方史上最輝煌時期之一,歷時逾200年,建成許多偉大建築與獨特花園。1659年在德里登基的奧倫澤布(Aurangzeb),是最後一位偉大的蒙哥皇,與先祖不同的是,這位皇非常虔誠,是正統遜尼派穆斯林;事實上他甚至曾考慮一生奉獻宗教,但礙於身居要位才被迫放棄。雖然奧倫澤布是強勢、且很有才能的領導,掌管朝政至88歲高齡,卻從沒有讓政治權力淹沒其宗教熱情。

1707年,奧倫澤布皇?楝f在床,在離世前數小時他寫信給其中一位密友,其中說:

「我不知道自己是誰,將要到哪裡去,也不知道我這罪身將會遭何待遇…我此生一無是處…將來也沒有希望。我犯過大罪,不知道前頭有甚麼在等著我。」

這幾句話,從靈魂深處懊悔,也表現出對前途茫然憂慮,就是今天仍然深深觸動人心。寫信人迫切期待答案,可惜收信人連回應的機會也沒有。奧倫澤布皇不久在沒有確據沒有盼望之下就離世了。

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藉著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彼得前書1:3)已得到活潑的盼望,然而世上有許多男男女女就像蒙哥皇一樣仍為罪壓傷,我們都欠他們福音的債。


你知道嗎(國家)

加納

伊斯蘭與傳統宗教占總人口38%,即逾600萬人;

近日一項調查在中部地區訪問了353位穆斯林,其中67%是第一代穆斯林,他們是從基督教和傳統宗教改皈的;

北部地區伊斯蘭發展勢如破竹,除非南部地區教會認真看待,重新調配人手資源往北部宣教;

全國有63%穆斯林人口分佈於南部七個地區,許多南方人與北方移民在該區改皈伊斯蘭。

資料來源:加納布道委員會


問題

行動與思考的問題

(請另紙作答寄回,我們批閱後,將連同《學習與分享》第13期寄上)

編者的話

1. 瞭解你一些穆斯林朋友對死後的生命有何盼望。

認識伊斯蘭

2. 請從穆罕默德事業的歷史,追溯伊斯蘭容許混雜異教儀式的原因。

阿拉伯文淺釋

3. 請形容一下你所在地區如何慶祝穆斯林最重要的節慶?

護教學

4.「約拿的神跡」的最重要之處何在?

溝通訣竅

5. 請按文章所提要點,寫下個人見證。

比較

6. 請指出古蘭經和聖經所說的前定有何分別。

得救見證

7. 拉什?Y的分享讓你學會什麼功課?他的分享如何幫助你更瞭解穆斯林背景的信徒,你又能如何幫助他們?

書評

8. 穆斯林指今天的基督教是「保羅派宗教」,而不是真正順服耶穌基督的結果,你會如何回應?

為神作見證

9. 我們向穆斯林作見證應該多久?你怎知道是時候放棄,另覓目標?

喻道故事

10. 你可有按第1題指示跟穆斯林談談?現在再回去跟你一些朋友分享你有的盼望。你或者可以那位君皇的臨終之言打開話匣子。

1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