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11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談寬恕

談寬恕,光在嘴上說說實在不難的,到真要實行了,要切實寬恕那些冒犯自己的人,那才困難。

數星期前我和家人駕車經過贊比西河(Zambesi),過橋的時候我小心翼翼的惟恐超速,然而警察仍說超速,還立刻給我開罰單,且罰款額很大。雖然我肯定自己無辜,但卻別無選擇,惟有付款。我很生那位警察、還有其他在場公職人員的氣,他們似乎只想壓榨我的錢。後來我繼續行程,卻發現自己心裡苦毒,討厭這個國家所有人,甚至看見路旁有小孩正跟我們揮手打招呼也不願意理睬他們。「你若不饒恕人的罪,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罪。」我既知道天父饒恕我所有罪,還怎能這樣做呢!

是的,在寬恕這問題上,基督教信仰是獨特的。因為我們的主教導我們要寬恕哪怕是最恨我們的敵人;而穆斯林小孩在madarasa(伊斯蘭學校)裡所學的卻是:穆罕默德教我們要溫柔,但不要轉過臉任人打。所以,基督徒要寬恕,在日常生活裡顯示我們與其他信仰之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會幫助我們的。

今期許多文章都與寬恕有關,這回事兒真要實行的話,挑戰可不小。此外,請別錯過今期「見證對話分享」專欄,嘉露蓮分享她在大學裡的經歷,我倒很想知道,是嘉露蓮的話會如何回應;何不寫下心得寄給我們,或分享一下你的經歷?

最近我在整理讀者寄回的問卷,知道許多人真的坐言起行,向穆斯林朋友見證,實在給我很大鼓勵。所以,請繼續向穆斯林朋友見證,這是唯一使你學習和改進作見證的方法。

主內

華爾特弟兄

好消息!今期附送

專為穆斯林朋友而設的小冊子乙本!


認識伊斯蘭

古蘭經的來源

傑赫德弟兄

許多穆斯林深信古蘭經是降示(’nazil’)-即從天而降的。他們認為經書自有永有不受創造,所以是安拉的屬性;其他在穆罕默德以前啟示的經書,如聖經和可能其他「聖書」,都源自同一來源。「尊嚴的《古蘭經》,記錄在一塊受保護的天牌上。」(古蘭經85:22)「這確是寶貴的《古蘭經》,記錄在珍藏的經本中。」(古蘭經56:77-78)「在[真主]那裡的天經原本中,它確是高尚的,確是睿智的。」(古蘭經43:4)「都是從我們的主[安拉]那裡降示的。」(古蘭經3:7)


不僅如此,古蘭經也確認聖經(古蘭經5:48;10:37),稱聖經同樣也是真主的話(古蘭經4:136;5:47,68);而真主降示古蘭經,是用以證實聖經(古蘭經5:48)!


若這說法屬實,那麼聖經與古蘭經內容應大致相同,或至少很接近;但事實並非如此。

再者,若古蘭經是來自真主的啟示,它就應包含一個獨特、印證其神聖來源的信息。

新、舊約聖經所載許多事件、概念和人物,古蘭經都有記錄;類似內容實在不勝枚舉,以致穆罕默德同時代的人都說:「這是古人的神話,[穆罕默德]使人抄錄下來,朝夕對他誦讀。」(古蘭經25:5)「這只是一個凡人所傳授的…他們所傾向的那個人的語言是化外人(的語言)。」(古蘭經16:103)伊斯蘭傳統說,穆罕默德曾有一段長時間受教於猶太拉比阿卜杜拉‧伊本‧薩拉姆(Abdallah ibn Salam),又與另一位波斯人賽爾曼‧法利西(Salman al-Farisi)過從甚密;這也許解釋了為何古蘭經裡蘊含著許多波斯宗教觀念。這些外來文化影響,最初很讓阿拉伯人反感:「他們說:『你[指穆罕默德]只是一個捏造者。』」(古蘭經16:101)「我們確已聽見過了…這只是古人的[神話]。」(古蘭經8:31。另參古蘭經16:24;23:83;46:17;68:15;83:13)


我們認為古蘭經內容源於當代經典,因為在穆罕默德時代,這些經典都已成書。古蘭經裡許多詞語其語源其實並非阿拉伯文,只是後來給本色化了。


當伊斯蘭、猶太教和基督教學者著手研究古蘭經的源頭,發覺裡面含有大量猶太教或基督教傳說,但內容卻與新舊約聖經記載頗有出入。學者發現如該隱與亞伯、亞伯拉罕、摩西等故事,事實上是(有時是逐字逐句的)從猶太傳說、他勒目(Talmud)、米示拿(Mishna)、米大示(Midrash Rabbah),和其他經典搬過來的。而關於耶穌的故事,則從偽經而來;這些傳說講及耶穌與馬利亞的故事,初期教會因為這並非使徒手筆,而且成書時間遠遠後過其他新約書卷,早已將之剔除在正典之外。偽經只在少數異端群體之間流存,主要為東方教會。


至於古蘭經裡的地獄天堂觀、末日審判時的善惡天秤,那如劍鋒利、如髮幼細,領人出火獄入天堂的窄橋(Sirat),還有其他教導,則源於波斯的祅教。


再者,穆罕默德晚年時將許多阿拉伯民間宗教作法混進伊斯蘭,包括到克爾白天房朝聖、禱告禮儀、在齋戒月禁食等。許多基督徒並不知道,伊斯蘭裡此等重要功課,其實都是從穆罕默德當代民間宗教借過來的。

以上所說皆有古本為證;任何認真、誠實的讀者都得承認,古蘭經絕不可能是’nazil’(降示)的,不可能是自有永有、存於天牌上的原本。

凡事要講求證據。當時的人就曾請穆罕默德證明自己是神啟的管道,然而他只回答說:「我只是一個曾奉使命的凡人。」(古蘭經17:93)「在我[穆罕默德]之前,有許多使者已昭示你們許多明證,並昭示你們所請求的,如果你們是誠實的,你們為甚麼要殺害他們呢?如果他們否認你[指穆罕默德],那末,在你之前,他們確已否認過許多使者,那些使者,曾昭示他們許多明證、典籍,和燦爛的經典。」(古蘭經3:183-184)


穆罕默德只用「安拉的蹟象」-即古蘭經本身-證明自己是先知。(古蘭經2:252)用經書本身自證為聖,這實在很難令人信服。


相反,聖經卻能藉著預言應驗證明其真實,這證據實在難以辯駁,所以我們敢說,聖經絕對可信。因此,我們有責任幫助還沒有認識耶穌基督的人尋得真理!古蘭經的來源穆罕默德/古蘭經

族長時代的一神宗教(Hanifites)/東方哲學/新約

古蘭經的來源穆罕默德/古蘭經

族長時代的一神宗教(Hanifites)/東方哲學/新約

護教學

耶穌是人或神?

安 弟兄

穆斯林很難接受神藉耶穌基督以人的形象顯現;這也難怪,誰還能想得出這個主意?實際上那滿有權柄的創造主這麼做了。

無論對西方人或非洲人而言,這個概念都是神給人類思維一大挑戰,今天我們也要如此挑戰穆斯林朋友:「難道你懷疑神是否有能力這樣做嗎?」如果我們相信祂是全能神,那麼絕對沒有任何事情會難倒祂。

談到耶穌基督的神性與人性,我們要特別留意祂的名號,尤其看似矛盾的「人子」和「神子」。

人子

耶穌在世上服事時,常自稱為「人子」,祂用這稱呼比別的名號都多。事實上,使徒約翰第一次見到耶穌,就聽見祂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翰福音1:51)約翰寫福音書時,已知道耶穌用這名號不僅要表達其人性,更顯明其重要性遠超過此。

基督徒或穆斯林都不否認耶穌是人,但定冠詞的「人子」清楚表明祂不單是人,更是在特殊的方面代表了全人類。人子所成全的,就是為全世界人的罪而犧牲生命。

所以當耶穌用這稱呼時,必然指向自己被釘十字架、並隨之而來的榮耀,祂是藉著人子這身份成全這一切。祂曾好幾次對猶太人說,人子要被「高舉」(約翰福音3:14;8:28;12:32,34),這首先是指祂被釘十架,背負所有人的罪,成為嘲笑的目標;其二則說明祂會復活升天,升到父那裡去與祂一同作王,掌管全人類。

另一方面,耶穌所以人子自稱,是說明祂願意放棄在天堂與父同享之地位,紓尊降世為人,這樣做既為遵從神旨(腓立比書2:5-11),也作人的奴僕,甚至為人死。榮耀的主甘願披戴奴僕的形象,這不僅是以肉身這個器皿事奉神,更要服事人,正如馬太福音20:28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作多人的贖價。」人子不僅是作為人的聲稱,而是那最終拯救者的專銜。

因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27:43)

神子

神子這身份無疑是穆斯林的真正絆腳石;他們常常挑戰基督徒說:「告訴我哪一節聖經記載,耶穌曾說:『我是神的兒子。』真有這樣的經文的話我就信了。」

在這情況下,我們可以問對方:「我自稱是個百萬富翁;或是銀行寄來證明說:你的存款已超過一百萬;哪一樣更重要呢?」明顯地,光說是沒有用的,重點並不在此。同樣地,神親自確認了耶穌作為聖子的身份(在祂受洗的時候,見馬太福音3:17;在變像時,見馬太福音17:5),祂的門徒也見證了這事(如馬太福音16:16裡彼得的見證;羅馬書1:3、加拉太書2:20裡保羅的見證),祂的敵人也承認這事(馬太福音27:43記載,大祭司曾說:「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甚至連邪靈也承認祂(路加福音4:41)。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舊約裡已看見神預言說,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母耳記下7:14)

耶穌沒有在聖殿頂上大喊:「我是神的兒子。」就算祂真這樣做了,又能證明甚麼?事實上,耶穌身邊的人不論敵友都毫無疑問知道祂是誰。耶穌受審時,沒有人能拿出祂的罪證,後來大祭司站起來,問了決定性的問題:「我指著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問得簡單直接,耶穌也明白回道:「你說的是。」

耶穌毫無保留地明說,祂是神的兒子,而且祂滿心知道這樣說的話會有何後果-祂會因褻瀆罪,被不信的猶太人判處死刑。

在此之前,耶穌曾明白的說:「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祂毫不含糊地說出與父神的關係,實在教猶太人震驚;而聽眾也按著他們的理解,指祂自稱與神同等、可與父神完全合一,是犯了褻瀆罪了,於是他們「拿起石頭來要打他」

人若仔細研究過耶穌的生平與教導,就知道祂從來看自己是永生神的獨子;我們跟隨祂的人絕不能否定祂的話。


阿拉伯文淺釋

你與穆斯林接觸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他們說三句話,都與「安拉」(Allah)有關的。身為基督徒我們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用神的名(參出埃及記20:7;馬太福音5:33-37)。

Istaghfara-Allah:字根ghafara意為「掩蓋」、「隱藏」,這話的意思是,穆斯林求安拉遮掩他們的罪,即是求安拉赦免他們。這句話今天已成為穆斯林的口頭禪,每逢聽見壞消息或奇怪的事都會不經思索地說,就好像我們說的:「天啊!」或「哎呀真丟人!」

Insha-Allah:常用語,不太懂阿拉伯文的穆斯林常說的,意為「如果安拉意欲」。就好像我們基督徒說:「神許可的話…我會這樣或那樣做。」不幸地,這可以成為逃責的話,將責任卸給神。

Al-Hamdat-illah:意為「感謝安拉」,一般在收到好東西的時候說,同時感謝安拉和他人。聖訓教導穆斯林,若有人打噴嚏,就說這話祝福他;因為他們認為打噴嚏是頭腦清醒的表徵,你為對方健康良好而感謝安拉。但現在這話已變成口頭禪,就是不承認安拉存在的人也會這樣說的。


溝通訣竅

溝通機制

傑赫德弟兄

讀者看這題目,別以為我們要在這裡談晶體或電腦晶片,我們只是想討論一下溝通技術而已。

我年青時曾接受海軍訓練。那時候海陸之間、或輪船之間溝通主要靠摩斯密碼,用光或聲音傳送都可以。你猜這是甚麼:--.. .-. .... .- .-. -..?你不知道吧,這是用摩斯密碼拼寫我的名字。此外我們也會打旗號,用這個表達的話,我的名字會是:

當然,要傳受雙方都懂得同一套密碼才管用。舉例說,英文字母D的代碼可以是:

或是-..或是 ?或是δ或是、或↑或或,取決於是哪群人同意用(這裡分別是希伯來人、希臘人、古埃及人、安格魯撒克遜文、盲人、俄羅斯人),不同民族或群體發展出不同符號密碼互通消息,對於別人的語言符號,我們要學才會懂。我們日常見到的文字,就是將話語發音形象化、給寫下來。

我們用符號(任何形式的字母)組成字碼(文字),而這些字碼帶著意義。但必須傳受兩者都用同一套符號才能明白對方。


我們藉講或寫以傳遞信息,這樣做總有其目的。

為甚麼要用那麼長的篇幅說開場白呢?我希望讀者知道,就是在同一個語言群體裡,溝通也是很複雜的事兒;若牽涉不同群體就更如是了。


符號和代碼有時候蘊含不同意義,導致誤解甚或衝突。

聖經信息傳遞非常特別的意義。這是用某套代碼-即某種文字-寫成的,而且大都是常用字。舉例說,love(愛)這個字在英文聖經共出現422次。(英王欽定本)

今天當我們對人說「我愛你」的時候,也帶著不同意義,視乎聽者、講者是誰;男人對妓女說、孩子對母親說、某人對垂死的朋友說、新郎對新娘說,或是神對我們說,意義都不一樣。

其他字詞亦如是,尤其那些意義抽象的詞語,例如愛、沮喪、困難、喜樂、謙卑、盼望、永恆、寒冷、憐憫、恩典等,都是抽象的、看不見的。我們在獨特文化裡,憑個人經歷學懂這些詞語之義。愛斯基摩人所說的暖,對非洲人而言可能很冷。


基督徒發展出獨特的社會、文化、屬靈環境,還有獨特的用詞,其意義與異教徒所理解的很不一樣。

穆斯林也給字詞賦與不同意義。所以當基督徒跟穆斯林談信仰的時候,一定要先弄清楚對方如何理解某詞,看法要一致。

基督徒向穆斯林傳福音,必須學習他們的「語言」。這不是說我們要學一種新語言、新文法,而是要知道對方用詞的含義。

其實這並不困難。你可有察覺,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女一旦談起戀愛來,很快就能溝通?我愛的時候自然想溝通、想分享,不然關係會消亡。愛驅使我們聆聽、了解對方,愛總有出路。

所以我們基督徒向穆斯林朋友作見證時,不僅單單講道,人家不聽就轉身離開。這是犯了冷漠的罪,恰恰與愛相反。

我們應該向鄰舍敞開心懷,不存偏見接納對方,花時間建立關係,建立互信基礎。要學習聆聽、發問,在對話裡確定對方真明白我們所說的,別單說出我們覺得是基本福音的內容就了事。


一位著名基督徒作家曾寫道:

「溝通的意思,就是我心裡有某個意念,藉著嘴唇說出來,傳遞到對方的心裡。所謂良好溝通,就是當對方腦海裡接收信息時,這與我發出的大體一樣,我想傳達的他都聽見、都明白;我們使用的文字僅是我們想傳遞的意念的一個工具…」(引自Francis Schaeffer, The God Who is There

且舉例說明。當第一輛汽車問世時,有人打開引擎罩,想看藏在裡面拉車的牛馬,因為當時車子都用動物拉的。同樣地,當基督徒知道穆斯林相信一位神時,很自然會覺得這就是耶和華,以為穆斯林的神無論性情與本質,都跟聖經裡的那位神一樣。

因此,問題並不在於「我們都信一位神」,卻在於「這位神如何彰顯自己?祂性情如何?」

然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安拉與耶和華很不一樣。安拉是超然世外的、冷漠的神;耶和華是聖經裡的三位一體神,祂曾在基督裡降臨世上,謙卑生活,並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以拯救我們!


對穆斯林而言,這說法實在褻瀆;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卻要清楚表達這點,讓對方完全明白,能體會。所以聖經強調,我們不僅要聽見信息,更要把內容弄清楚:

「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在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哥林多後書1:13-14)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27)

「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也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如同在你們中間,自從你們聽見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樣。」(歌羅西書1:6)

把福音傳明白,這是需要費勁的;一切有價值的事情總得費勁。主耶穌曾講過三個僕人與銀子的比喻(馬太福音25:14及後),祂說主人「將財產託付他們。」福音也是這樣託付給我們:「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4;另參哥羅西書4:1)耶穌的比喻裡說,其中一個僕人沒有好好管理所託付他的,其餘兩位僕人卻能好好運用那些銀子,他們倆因此得稱讚:「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來與我一起快樂吧!」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努力嗎?


比較

聖經與古蘭談寬恕

華爾特弟兄

試問世上誰不需要罪蒙赦免?古蘭經裡就有50處記載人求安拉寬恕。聖經清楚說明:「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所以無論古蘭經或聖經,都花大量篇幅談寬恕(相關的古蘭經文達150段);我們且來比較一下兩者的說法:

古蘭經

聖經

需要蒙赦

蒙赦之樂

[亞當和夏娃]說:「我們的主啊,我們已自欺了,如果你不赦宥我們,不慈憫我們,我們必定變成虧折者。」(古蘭經7:23)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32:1)

「我們的主啊,求你赦宥我們的罪惡,求你消除我們的過失,求你使我們與義人們死在一處。」(古蘭經3:193)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詩篇103:2-3)

蒙赦的盼望

蒙赦的確據

「我們確已信仰我們的主,以便他赦免我們的過失,和在你的強迫下我們表演魔術的罪行。」(古蘭經20:73)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

不肯定蒙赦

蒙赦的條件

「我希望他在報應日赦宥我的過失。」(古蘭經26:82)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來書9:22)

「真主…要赦宥誰,就赦宥誰;要懲罰誰,就懲罰誰。」(古蘭經2:284)

「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馬太福音6:15)

不蒙赦的罪

不蒙赦的罪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惡,他為自己所意欲的人赦宥比這差一等的罪過。」(古蘭經4:116)

「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路加福音12:10)

「即使你替他們求饒七十次,真主也不會饒恕他們。因為他們不信真主及其使者。真主是不引導放肆的民眾的。」(古蘭經9:80)

耶穌赦罪

「不信道、並妨礙主道、死時還不信道的人們,真主絕不赦宥他們。」(古蘭經47:34)

「耶穌…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馬可福音2:5)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以弗所書1:7)

看見兩者的分別了嗎?跟你的朋友分享吧!


書評

《一觸即發-埃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作者:Nabeel Jabbour出版社:Pasadena Mandate Press出版年:1993頁數:304

在論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英文書裡,似乎沒有哪幾本論點夠持平,可讓非阿拉伯語讀者明白這題目。

由於作者Nabeel Jabbour是阿拉伯人,能讀懂原文資料,如Sayyid Qutb的著作Ma'alem Fi Tariq,這給我們許多寶貴資料,能了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

一般認為Qutb就是穆斯林弟兄會的主腦人物。他教導說,穆斯林應追隨先知穆罕默德的腳步,他說:「這個人確信伊斯蘭信條,這種信心從他裡面的隱祕源頭發出,惟有真主能觸發此信。整個伊斯蘭世界都源於這麼一個人的信。然而他不僅以此造就自己,更不斷傳遞這種精神。」從他一人而生三,從三人生出整個伊斯蘭社群,他們從蒙昧時代的異教主義分別出來,然後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伊斯蘭信條、並因而引發的伊斯蘭社會,此兩者的特點是,這引發了一場運動,在這運動裡每個人都必須選取立場,不能獨善其身。聖戰持續著,直至審判日那天。聖戰應走在前頭,為伊斯蘭傳遍世界開路。

Ma'alem Fi Tariq裡又說:「聖戰不需要甚麼政治計劃。許多人問先鋒戰士們:『你們有何政治計劃?』這不過是一道幌子,是他們的詭計。聖戰本身就是開端。伊斯蘭社群(umma)一旦形成,計劃自然來,就好像先知在麥地那的時候一樣。」

自Hassan al-Banna創立穆斯林弟兄會以來,Sayyid Qutb是會中甚具影響力人士之一;他們主張恢復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的社會(伊斯蘭原教,故他們稱為原教旨主義者),仿效他當時如何在社會發揮影響力,以至影響當代執政者。近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引發許多暴力事件,又襲擊埃及的政府和旅客,加劇國內衝突。


得救見證

齋戒月與憤怒女孩

故事能改變孩子的思路,這豈不奇妙?雖然家人從小培養我當穆斯林,然而學校一位基督徒老師講的聖經故事,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她藉著羅得逃難、並他妻子變成鹽柱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接受基督。還有其他聖經故事-如基督降生-也深深感動我;但同時間,我覺得內心愈來愈空虛。神揀選了單純的馬利亞,卻沒有揀選同時代有錢、有影響力的其他婦女,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渴望。我也很希望神會揀選我哩!

我發覺愈盡力做好宗教功課,如上清真寺等,心裡卻愈空虛。那時候我常常想:「總有一天我要到麥加,就不會再空虛了。」

某年齋戒月,一天我正往清真寺途中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內心掙扎不已。那時我家附近剛巧有基督徒做佈道活動。我們在忙守齋的禮儀,他們的擴音器卻傳出「主愛真奇妙」的歌聲;我很憤怒,心想:「這幫人難道就不會尊重我們的宗教嗎?我們在這裡禁食爭戰,他們竟然在那裡大唱耶穌的愛!我們在這裡禁食、獻禱告的祭,他們還唱得那麼高興!」身為穆斯林,我只知道真主至仁,卻絲毫不懂得祂的愛。

這事發生不久,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夢見神對我說:「你如何對待我的兒子?」我立時明白祂的意思,也知道答案。雖然耶穌呼召我,我卻置諸不理。尤其聽見神稱耶穌為「我的兒子」時,這種感覺愈強烈。因為我們穆斯林沒有這個心理準備,不能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

然而早年藉著聖經故事、還有那個佈道活動所種下的道種,卻漸漸在我心內萌芽;我終於接受了主,只是沒有公開承認。我一有機會就讀新約聖經,不過得悄悄的讀,因為家人一定會反對的。漸漸地,母親注意到我改變了,尤其我開始上教會的時候。

母親帶我去見我們其中一位領袖,他問我到底發生甚麼事,我說我接受了耶穌作個人救主,他說:「如果這裡是穆斯林國家的話,我們要燒死你。」那時候我想起中東地區因為接受主耶穌作救主而被殺的那些信徒。

回到家裡,母親罵我,她說:「我們家容不下兩位神,古蘭經與聖經不能共存。」於是我悄悄把聖經藏在窗台外面,待晚上人人都睡了,才拿來讀。

在這期間,我學會有一天過一天。我感覺到主離我很近,尤其當我被趕出家門的時候。在寒冷的夜晚,主常常使我從心內暖出來,我不禁唱詩讚美祂。我深深經歷到惟有主能賜下的喜樂。

回首過去,發現主經年所做的事,實在讓人驚訝。雖然母親說傷害我的話,但我知道她是愛我的。儘管其他家人給我很大壓力,惟有母親從沒有拒絕我。她是我所認識最奇妙的母親,我相信主在適當時候,也會拯救她的。

引述自Search for Truth (Cape Town, WEC, 1995)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讓聖經自己說話》

作者:Walter Eric出版年:1986

作為基督徒,我們都很希望穆斯林朋友讀聖經,但他們大部份對此往往敬而遠之,背後有幾個原因。

伊斯蘭教士利用穆斯林對聖經的無知,說人需要知道的事都已包括在古蘭經裡了;加上教士常常攻擊聖經,說經文遭篡改,是不可信的。

另一方面,年青的穆斯林會遭警告,說千萬不能碰聖經,違者重罰。

縱然如此,今天願意讀神的話的穆斯林比過往都多。

《讓聖經自己說話》小冊子據理證明聖經是可靠可信的。裡面解釋了新舊約之別,並兩者如何互相印證補足。對許多穆斯林而言,能明白新舊約如何二合為一,這實在很重要。

他們也得承認,伊斯蘭不過嘴上說相信舊約;然而基督徒講新約的時候,也不忘舊約。

最後,本書鼓勵穆斯林讀者用三個月時間,按「聖經之旅」計畫探索聖經。

這本小書對穆斯林朋友發出挑戰,也送一本給你


為神作見證

讓錄音帶代你說話

華爾特弟兄

若你住在城巿裡,相信對這樣的情景再熟悉不過:你總會看見年輕人一邊駕車、騎自行車、緩跑、或在排隊,一邊全神貫注在聽。是甚麼微小聲音讓他們那麼專注?是正播放著流行曲的隨身聽!

然而錄音帶不一定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這可以是建立、教導的良好工具!

你可曾想過用錄音帶與人分享信息?

許多年前,一次我們往訪一個穆斯林家庭,與他們分享福音真理信息,或留下一本小冊,但後來我們發現這不管用,因為那家男女主人都瞎眼。那天我們只待了一小時,後來再探望他們一兩次;然而難道我們真的甚麼也不能做,只能探訪嗎?不是的,還有別的方法。何不把小冊子《親愛的阿卜杜拉》錄進卡式帶裡,讓他們隨時聽?於是我們就這麼做了。後來那盒錄音帶更服事了許多人呢。

現在許多家庭都有錄音機,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信息。主婦可以一邊洗盤子一邊聆聽上個主日的崇拜講道信息;太忙不能參加聚會的生意人,可以用駕車的時間來聽;臥病在床的人聽聽錄音帶也不那麼寂寞了。曾幾何時你買過錄音帶,不是自用的,而是用來送沒辦法上聚會聽信息的親友?

用錄音帶傳福音有幾個好處。許多人聽一遍信息,卻未必能抓住重點;錄音帶卻可以重播,只要錄音機運作正常便可!

第二,聽者可以按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聽;對暫時不想公開表態的穆斯林慕道者而言,這樣比較方便。

有時候,你可以邀請朋友(或到他們家探訪)看錄影帶,一邊娛樂一邊聽信息。就算朋友自覺不是「虔誠型」的人,不願意上教會或參加特會,他也會很願意看如《十字架與彈簧刀》(The Cross and the Switchblade)JONISAFINA錄影帶,或聽辯證錄音帶的。

請謹記,錄音帶並沒有語言障礙!你可以用這方法向陌生人傳講信息。他們聽見信息用道地土語講出來的時候,興奮之情會溢於言表哩!

除了傳講福音,錄音帶也可以用來教導。現在許多地方都有訓練錄帶售賣或外借,尤其在城巿裡;你不僅能找著豐富資源為事奉作準備,更可以跟同學分享,或以小組形式一塊兒聽,再一起討論。

錄音帶說任何語言。你可以在做其它工作時收聽。

你可以在哪裡找到這類錄音帶呢?首先可向製作機構查詢,如「國際語言錄音機構」(Language Recording International [前身為福音錄音機構,Gospel Recordings]),他們提供超過500種語言的錄音信息。該機構製作一系列「看、聽、活出來」錄音帶,附設課本和筆記,可作公開教學用。「隨身聽事工」(Portable Recording Ministries)用多種語言及方言製作聖經錄音帶,此外有多種講道與課程錄音帶供外借。這些機構同時出售特製錄音機,就是沒有電池的話也可以靠太陽能或手搖發動。

許多大型教會和事工機構都有錄音帶售賣或外借服務,「非洲生命挑戰事工」資源中心就有許多錄音帶錄影帶專為接觸穆斯林群體而設,供購買或租借;我們在衣索匹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都有分號,歡迎來信索取目錄。

資源是不缺的,只要你主動一點,買來送同學同事就可以了。你若真心愛他們,自會想到好方法的!


傳記

朝覲不能改變人,耶穌卻能

納比爾‧馬丹倪(Nabil Madani)是家中老二,一直很想像哥哥一樣受人注意。他父親是敘利亞高級官員,屬上流社會階層,又是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非常看重兒子的宗教教育。納比爾從小得天天誦讀古蘭經,也要背經。家庭凝聚力很強,無論甚麼都全家一起做。每天凌晨四時,他們全家一起禱告。又一起齋戒,又一起開葷。

讀書時,納比爾的成績總及不上哥哥,雖然他分數也很好。然而有一件事他跟哥哥不一樣-他的同學裡有基督徒;納比爾很奇怪,這些基督徒怎麼能敞開心懷,跟父母坦誠相處?因為當他的宗教功課做不好的時候,常常要找藉口解釋;有時候他只在家裡禱告,沒有上清真寺,也會被罰。他很愛跳舞,但家人不准他上?Y斯科、參加派對;父母很擔心他,常常曉以大義,用火獄來警告他。

馬家覺得這個兒子行為實在太古怪了,最後決定送他去朝覲。因為按傳統,信士朝覲後所有罪都給洗淨。於是納比爾到麥加,加入朝覲者行列。完成朝覲禮儀後,他去探望住在麥地那的叔叔;然後很高興能脫離沙特阿拉伯滿有壓迫感的氣氛,可以回學校跟同學見面。那時他才19歲,同學都笑他:「只有將死的老人才會去朝覲的哩!」然而在家裡,卻人人視他為英雄;但其實他並不很喜歡這樣。漸漸地,父母發覺朝覲並沒有使人變成更好的穆斯林,納比爾仍照老樣子過活,仍然騙父母。當然他仍相信伊斯蘭,仍會做基本禮儀和禱告,但說到底,他認為這只是個人信仰而已。

馬家給納比爾安排幾次婚事他都推掉了。到他要服兵役的時候,父親卻繳了不服役的罰款,再送他到外國去。納比爾去到杜拜,在阿拉伯海灣上岸的時候,哥哥已在那兒等著,並在一間伊斯蘭出版社為他安排了工作。出版社老闆很賞識納比爾,然而他並沒有特別歡喜,總覺得心裡很空虛似的。他不斷讀許多關於伊斯蘭與科學的書,期望能找著生命意義。有一天,有人在他家郵箱裡放了一些小冊子,是講先知爾薩的。他對這個題目心存偏見,但又很想認識更多,於是買了一本聖經。那陣子他與一位美國商人很要好,這位美國朋友誠實樂於助人,給他很好印象;二人常常見面,談宗教信仰。儘管這位基督徒朋友的論點很合邏輯,然而納比爾總不能同意他的說法;但有一件事讓他很驚訝─他發現基督徒禱告竟那麼隨意,神好像離他們很近,不像伊斯蘭的真主,離開信士遠遠的。

納比爾心裡掙扎。他覺得基督教信仰很吸引,然而又認為這是錯的。基督徒談到與神關係,彼此是那麼接近,神又多麼慈愛,祂愛每一個人的本相。基督教信仰不像伊斯蘭,不用做功課。後來有一次,他到美國探望朋友,認識了另一位美國人,他很熟悉阿拉伯文化。納比爾很信任他,將內心掙扎都告訴他了;因為他實在不能再繼續信一套做一套,一方面相信爾薩是彌賽亞,另一方面卻仍守伊斯蘭習慣。那位美國朋友聽了,叫他繼續等候神帶領,並為他禱告。

納比爾回家後,就決定要跟隨所相信的這位彌賽亞。從此他性情大變,很愛禱告讀聖經。這改變就連他的哥哥和老闆都察覺到,後來有一次老闆跟他吵架,沒發薪水就把他辭退了。為了不讓母親傷心,納比爾回家後仍裝作穆斯林的樣子,只是他內心卻全然改變了。

後來納比爾不得不逃離祖國到波蘭去,他的妻子在那兒等他;納比爾是在一次往歐洲公幹時認識他妻子的。因為簽證問題,納比爾不能長期留在波蘭,於是夫妻倆一起悄悄回敘利亞,只是不讓他的親友知道;因為納比爾的父親曾發誓要殺死他、奪回孫子的撫養權,幸而他母親幫忙阻止。儘管面對種種困難,納比爾仍信靠主耶穌;他妻子看見他這個好見證,不久也信了主。最後他們一家子獲准到英國去,納比爾更在那邊找到工作。渡過種種困難後,他和妻子明白到,神真可靠,祂真了解他們。現在夫妻倆仍切切為住在敘利亞的家人禱告。

引自David Zeidan: The Fifth Pillar, A Spiritual Pilgrimage, (Carlisle, UK OM Publishing, 1993)


喻道故事

母親原諒她

杜?Y太太的朋友慶祝結婚25周年,邀請她出席,她很高興可以跟母親、丈夫,還有神賜給他們的八個兒女一同出席。這實在是個祝福,因為三年前,杜?Y太太的母親堅持要她離婚;經過長時間的商討,許多禱告和決心,夫婦倆才得以扭轉離婚,一家人齊齊整整。不過杜?Y太太的母親因為女兒不順服而生氣,不再來看她。

周年慶祝會上,許多嘉賓起來致辭,然後作孩子的為父母獻唱、獻玫瑰花,場面洋溢著一片歡樂氣氛;但忽然間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賓客都落淚了,究竟為甚麼呢?

原來是這樣的。那天在慶祝會上,杜?Y太太獻花給母親時,再次請求她原諒,因為做女兒的沒有順服離婚。她母親已經三年不理睬她了,然而那天她終於開口原諒她,接納女兒和女婿;在場嘉賓都感動得哭了。

有時候,很小的事情也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不饒恕會破壞關係和友誼,好像杜?Y太太和母親一樣,好幾年都不理睬對方。耶穌在十字架上為處死祂的人禱告,給我們一個最好的饒恕的榜樣,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我們實在應該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有時候,很小的事情也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不饒恕會破壞關係和友誼


你知道嗎(國家)

蘇丹

政府不斷向教會施壓,許多基督徒殉道;

儘管面臨很大逼迫,卻仍有很多機會向穆斯林傳福音;

在一次公開聚會裡有數百穆斯林接受耶穌為主和救主;

蘇丹基督徒受苦殉道卻仍勇敢作見證,許多穆斯林因而歸主?


問題

行動與思考的問題

(請另紙作答寄回,我們批閱後,將連同《學習與分享》第12期寄上)

編者的話

1. 你如何詮釋「轉過另一邊臉由他打」?基督徒應饒恕多少次?

認識伊斯蘭

2.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不經創造,與安拉一樣自有永有;為何這信念對他們那麼重要?

3. 你如何證明古蘭經大部份內容都是穆罕默德從當代文獻抄來的?

護教學

4. 耶穌自稱「人子」,請解釋這身份有何重要。

溝通訣竅

5. 請解釋何謂「愛總有出路」。你會如何用滿有創意的方法向穆斯林表達愛?

書評

6. 請解釋何謂「原教旨主義」,請列明詞語的本義、並今天一般含義。

比較

7. 試比較古蘭經20:73與約翰一書1:9,將之化為靈修信息,與穆斯林分享。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8. 為何穆斯林朋友很少接觸聖經?請提出建議,克服這障礙。

阿拉伯文淺釋

9. 你的穆斯林朋友在甚麼情況下會說這幾句話?你可以如何利用這些話打開話匣子,向他們作見證?

見證對話分享

10. 想一下嘉露蓮與阿里的對話。換了是你的話會如何回應呢?


1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