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學習與分享
編者的話
談堅忍
我們的事奉最喜樂的事情之一,就是能接待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來訪者。
有一天保羅來電:「我正在城裡,想來看你們。」
我是在1981年,於南非認識保羅。他很愛穆斯林,在那裡熱心佈道。那次我們一起探訪了許多穆斯林家庭,並推動他鎮裡的牧者、平信徒向穆斯林朋友、鄰居傳福音。
那時候保羅弟兄52歲。今天,過了14年了,保羅對我說:「華爾特,我們已經探訪過我們鎮裡所有穆斯林家庭最少一次,有的甚至去過數次了。最近我與馬拉威(Malawi)、贊比亞(Zambia)、肯尼亞(Kenya)和坦桑尼亞(Tanzania)的基督徒分享這個負擔。明年我 會回家鄉印度,還會到尼泊爾和不丹。」
親愛的同工,你知道嗎?保羅弟兄已經66歲了,但他似乎從沒想過退休和休息。今天你和我可有預備好,要盡力完成任務,直至主召我們回天家,或是祂帶著榮耀再來的時候?「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上月另一位從烏干達來的牧師忽然來訪,他剛從埃及回來,在那裡花了15個月向穆斯林作見證。為甚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主給他負擔,讓他看見穆斯林的需要,於是他把財產都賣掉,買了車票到開羅,憑信心向那裡的人作見證。雖然我未必會像他這樣做,然而他的委身與堅忍,奇妙地見證著他對救主和主的愛。
保羅弟兄、本恩弟兄,在工場堅忍委身的同工,願主賜福你們。
主內
華爾特弟兄
認識伊斯蘭
基督徒對古蘭經的疑問
傑赫德弟 兄
基督徒讀古蘭經,會基於他本身對聖經的信仰和對兩書比較作評估、衡量;腦子裡的「軟體程式」(他的心思)會(正確地)告訴他,古蘭經誤解了許多聖經故事,而且內容雜亂無章,既不按時序、也不按主題排序。聖經成書年代遠比古蘭經久,而且接近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時間寫,所以必定比古蘭經可靠和可信。
同樣地,當一位穆斯林讀聖經時,也會按自己的「軟體程式」運作,他會覺得既然古蘭經是真主最後、最終的啟示,肯定(他相信)經書從沒有經篡改,而聖經曾遭篡改,所以古蘭經比較可信。
讓穆斯林和基督徒存不同觀點的,正是他們腦子裡的「軟體」;正因如此,所以這麼少穆斯林改皈基督教,這麼少基督徒改皈伊斯蘭。前設與恐懼使人看事情不那麼客觀。撫心自問,為甚麼你是基督徒、不做穆斯林?你試著按事實回答這問題,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真的不太客觀的。
古蘭經4:82說:「難道他們沒有研究古蘭經嗎?假如它不是真主所啟示的,他們必定發現其中有許多差別。」這節經文注腳說:「古蘭經的統一性比其他經典都強;試問除了安拉意旨促成這事外,還可以有甚麼解釋呢?」請你再細讀上述注腳內容!現在你來說說看,那是甚麼意思?大概你會像我一樣困惑。注釋最後如此總結:「只有一位啟示者,也只有一位領受啟示者。」換言之,經書的統一性,源於只有一位領受者、見證者。
在上幾期《學習與分享》我們討論過,聖經有逾40位見證人,古蘭經只有一位,其可信性、可靠性與認受性實在成疑。基督徒會有此一問,因為聖經要求斷案要有最少兩三位見證人。在〈伊斯蘭經典古蘭經〉裡(《學習與分享》第8期),我們談及古蘭經不同片段是如何「領受」而來的,從伊斯蘭來源看來,古蘭經成典過程至少部份牽涉邪術;這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十分嚴重的問題,神詛咒行邪術的人!
古蘭經第三個問題在於,裡面沒有已應驗的預言,以證明先知可信。(參申命記18:21-22;42:9;43:9;44:7,26;46:10;48:3-6;52:6;阿摩司書3:7等)而這卻是神所定的、察驗先知的方法。
第四個問題在於古蘭經的「廢除律」(古蘭經2:106;16:101)。經文說,安拉以「更好的或同樣的啟示」取代某些先前的啟示;如果真主是全知的,為甚麼祂降示的經文,才幾年就以「更好的」啟示修訂呢?難道祂之前不知道還有「更好的」嗎?我們知道古蘭經有逾50節經文給取代;然而一位伊斯蘭早期的穆斯林神學家(Jalaludin Sayuti)估計,穆罕默德在世時大概有5,000節經文給廢除或取代。
第五個問題是,古蘭經(據稱是不經創造、是真主永恆的話)裡有數十段關於穆罕默德的私事,這無疑加強了他在同濟之間的地位,讓他享有個人特權(這種特權在道德上成疑問);尤其當我們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和新約的教導量度。且舉例以說明。雖然穆斯林可以娶四位妻子,條件是公平的對待他們,穆罕默德娶妻卻不限於此數,而且也不用公平對待她們(古蘭經33:50-51)。經文明說不可娶養子所休的妻,然而古蘭經33:36-38將此推翻,穆罕默德愛上養子的妻栽娜卜(Zainab);另一處記載,他有特權違反所許的誓言(古蘭經66:1-3,5)。
讓穆斯林明白到,他們經典的基礎其實很脆弱

另一個問題是,古蘭經認為穆罕默德地位比誰都高,而這種特權(我們相信)其實是他賦與自己的;古蘭經33:21說:「你們有使者可以作為他們的優良模範。」這位伊斯蘭先知因此成為人類道德典範。「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進先知的家,除非邀請你們去吃飯的時候…既吃之後就當告退,不要留戀閑話,因為那會使先知感到為難,他不好意思辭退你們。真主是不恥於揭示真理的。」(古蘭經33:53)
「你們不宜使真主的使者為難,在他之後,永不宜娶他的妻子。」(53節)
「誹謗真主和使者的人,真主在今世和後世必棄絕他們,並為他們預備凌辱的刑罰。」(57節)
「當真主及其使者判決一件事的時候,信道的男女對於他們的事,不宜有選擇。」(36節)
「信道的婦女,若將自身贈與先知,若先知願意娶她,這是特許你的,信士們不得援例。」(50節)
一個聖訓總結說:「安拉的使者說:『…遵從我的必進天園,不遵從我的,已經拒絕[天園]了。』」(布哈里聖訓,卷9,284頁)如此穆罕默德豈不擔當了基督的角色!
第七個問題,在於古蘭經文來源。基本上,古蘭經文裡無論教義、歷史等內容,都可追溯至舊約聖經,猶太他勒目、米大示、賽伯伊人經典(Sabaean)、拜火教,和其他東方經典,或偽經裡關於耶穌的傳說(縱使是扭曲了的),這些經典故事都在穆罕默德時代流行。
篇幅關係,關於古蘭經的種種問題未能在此一一提及;然而光就上述疑問看來,縱然所提論點各有其主次輕重,但綜合起來看,古蘭經問題並不僅是教理之辯,更在實際上有許多令人質疑之處。
縱然如此,此處所提論點,並不適宜用來攻擊穆斯林,甚至也不應在他們攻擊聖經時以此還擊。我們應該將這些知識存在心裡,時常懷著愛心,在適當的時候讓穆斯林明白到,他們經典的基礎其實很脆弱,以致對方能有智慧和勇氣,決意將生命交託耶穌基督,惟有祂才是我們和他們的盼望。
護教學
聖經有預言穆罕默德嗎?
安 弟兄
許多基督徒首聽說,聖經預言穆罕默德,都會大感意外。穆斯林從小就被教導說,聖經有許多預言提到穆罕默德來臨,這位伊斯蘭先知,他本身對這說法肯定深信不疑的,正如古蘭經7:156說:「他們順從使者,-,不識字的先知,他們在自己所有的《討拉特》和《印支勒》中發現關於他的記載。」
第一節常引經文,是申命記18:18;穆斯林基於三個理由,說這節經文是指穆罕默德而言:
1. 穆罕默德特別像摩西。
2. 他是以實瑪利的後裔,所以是以色列的弟兄。
3. 經文說:「我要將所說的話傳給他。」當天使吉卜利里降示古蘭經給穆罕默德,命他背誦的時候,這預言就應驗了。
對於耶穌與摩西的相似之處,穆斯林作者往往視若無睹,卻想盡辦法指穆罕默德就像摩西。對於不熟悉聖經的人而言,這說法無疑很動聽,但其實是十分表面的,不用花多少氣力就能指出其謬誤。使徒行傳3:17-23清楚指出,申命記18:18裡所說的先知是耶穌,經文清楚指明這位先知將要從「你們中間」出來,所以先知一定是猶太人。
聖經清楚說明這位先知的特點:祂是神和以色列之間的中保;曾面對面認識神;曾行大神蹟。穆罕默德有這些特質嗎?沒有。他從沒有說過,自己受差遣與以色列人另立新約;再者,穆罕默德曾說真主 從沒有面對面與他溝通;最後,他從沒有行神蹟。所以穆罕默德不可能是申命記18:18所說的先知。
第二段經常被穆斯林引述的經文,是約翰福音14-16,在那裡耶穌基督預言聖靈降臨,稱祂為「保惠師」(參約翰福音14:26;16:7等)。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就是這保惠師,因他帶來真主的最終啟示,提醒全世界耶穌在世時的實際教導。耶穌論及保惠師說:「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翰福音16:13)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正切合這條件。
約翰福音裡「保惠師」一詞希臘原文為paracletos;穆斯林要花很大的勁兒扭曲耶穌的意思,才能聲稱穆罕默德就是保惠師。他們認為其實聖經希臘原文是periklutos,並誣稱基督徒篡改聖經。periklutos一詞意為「艾哈邁德」(Ahmad),即「超絕、堪讚頌」之意。他們認為這詞是形容穆罕默德的。
然而我們若仔細讀約翰福音,就知道耶穌所說的保惠師是聖靈,並不是人,不像穆罕默德。從以下經文清晰可見: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 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14,:,16,-,17,)
從這經文得出的結論:
保惠師常與我們同在;但穆罕默德死了,不可能與我們一起!
保惠師是靈,不是人,不像穆罕默德。
世界不能看見祂(祂是靈);然而穆罕默德同時代的人卻能看見他。
真理的聖保惠師住在基督徒裡面。穆罕默德又怎能住在我們裡面呢?
從舊約和新約兩段經文,我們可以總結說,這絕非指穆罕 默德而言;其他經文亦如是。穆斯林企圖論證聖經預言穆罕默德來臨,他們解釋聖經的方法既不客觀也不真誠,只想用經文支持古蘭經既有的說法。我們有足夠證據推翻此等「論證」;基督徒應該向穆斯林耐心解釋,讓他們明白這些預言實在是指耶穌和聖靈。
以下經文證明耶穌與摩西相似;聖經,所,預言的並非穆罕默德。
先知摩西與耶穌的相似之處:
摩西與耶穌都生於窮苦家庭。(出埃及記1:9-14;路加福音2:1-7)
二人都在嬰孩時期被人設計謀殺。(出埃及記1:15-16,22;馬太福音2:16-18)
都因神介入而獲救。(出埃及記2:1-10;馬太福音2:13-15)
二人都行神蹟奇事。(出埃及記7:10-20;8-12章;17:6-7;馬太福音8:14-17;路 加福音7:21-22)
摩西事奉前,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耶穌在曠野受試探四十天。(使徒行傳7:30;馬太福音4:1及後)
聖經稱二人為「忠心僕人」。(希伯來書3:1-6)
摩西帶以色列人從欺壓者得釋放;耶穌將信徒從罪的綑綁裡釋放出來。(使徒行傳7:36;羅馬書6:18-22)
二人都藉「水」彰顯了權能:摩西分開紅海;耶穌平靜加利利海。(出埃及記14:21;馬太福音8:23-27)
摩西是舊約的中保;耶穌是新約的中保。(出埃及記19-20章;希伯來書12:24)
二人發預言的應驗了。(申命記18:18;28:62-67;馬太福音24:2-14)
猶太人反叛摩西,也抗拒耶穌。(出埃及記5:21;民數記14:1-4;路加福音4:28-30;馬太福音27:15-23)
我們相信摩西復活了(路加福音9:30);而據福音書所說,耶穌當然也復活了。(馬太福音28:1-6)
儘管耶穌與摩西相似,但祂還是比摩西大(希伯來書3:1-6)。
阿拉伯文淺釋
Shaitan(撒旦)-字根為shatu,即叛逆;據Majma' ul-Bihar解釋,這字義為「遠離真理者」。
Iblis(伊比里斯)-邪惡的、毫無希望者。
(穆斯林通常視這兩名字為一樣。)
穆斯林用Al-Shaitan形容管轄邪靈和撒旦的首領。其中一個故事說,Al-Shaitan生了三隻蛋,從此孵化出所有撒旦;另有故事甚至說是真主創造Al-Shaitan(!)及其妻,牠們結合生三隻蛋,孵化出各種精靈。
Jinns(精靈)-具有可怖形體的邪靈,聰明,會變很多不同形狀,會做粗活。
穆斯林以精靈的棲息地區分牠們,邪靈主要住在地上、海裡,或天上;而且有各種形態,如有翼能飛的、像蛇或像狗的,有的甚至行動舉止像人。
一般相信精靈與撒旦都會死,不過撒旦壽命比較長。穆斯林相信有善精靈和惡精靈之分,可以利用善精靈做事。
見證對話分享
我的策略
巴拿巴弟兄
我一個穆斯林家庭建立關係,他們的家長是一位寡婦。大概在一年前,一位朋友介紹我認識他們家;朋友逐一介紹這家庭共八位成員,其中一人聽見我名叫巴拿巴,就問我是不是穆斯林:「因為穆斯林都常取這個名字,他是位先知,我們都相信他的福音書哩!」
後來我跟他們漸漸熟絡了,就開始談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問題,大家比較一下。我們討論問題如:
為甚麼基督徒不跪下來禱告呢?
為甚麼基督徒不像耶穌禁食呢?
為甚麼基督徒說耶穌是神的兒子呢?
為甚麼基督徒禱告前不先行淨禮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都引述聖經經文一一回答了,並指出,神不在乎外在形式,祂看重我們內心。
有一天我問他們,穆斯林為何禁食、在禱告前脫鞋子等;可是他們答不上來,於是叫另一位穆斯林來回答我,可是那人太忙了沒時間答,就送我一本古蘭經。第二天我把古蘭經送回給他,我找著他的時候,他正坐在家門前。那人知道我真的有讀他的經,就誇我誠 實;後來我發覺,他不敢回答我的問題。我們討論了一會兒,他問聖經是否准許唱歌,我說可以的。我本來想給他講詩篇150:1,可是他說要準備禱告,就這樣告辭了,說下次再談。
求父神讓我有力量和勇氣,主動與穆斯林分享祂的話。
誠然,對於穆斯林朋友,我們基督徒是可以分享答案的;你跟他們談的時候,要讓對方真切回答你,別讓他開溜了。
溝通訣竅
對話或爭論
傑赫德弟兄
話語總帶著意思,這也就是說話的目的。然而有時候一詞會有多義;類似的「巴別經驗」,相信大家都試過。創世記11:1,7-9說:「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語言都是一樣。」後來「神變亂他們的口音」,於是萬民分散各地。
也許就在這時候衍生出不同語言,又或者正在此時,人給一詞賦與多義;這不僅使溝通困難,更會造成衝突。且讓我舉例說明。我們都知道何謂愛。神就是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 ;不要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哥林多前書13:4-5)愛也是神所賜的吸引力,使戀人向對方委身,願意一生忠誠,體現彼此聯合;這是對「愛」的一種詮釋。另一種詮釋我們常常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甚至已成為主流想法了。娛樂媒體讓我們看見,男女一見鍾情然後做愛,毫無委身可言,只為了滿足肉慾。試問這兩種對「愛」的詮釋是同一回事兒嗎?當然不!
另舉一個例子。最近我們常常讀到關於「原教旨主義者」的事,我們會想,這些人都是恐怖份子!宗教狂熱!不容異己!這是一種詮釋。然而牛津英語字典卻給我們另一種解釋:「嚴守傳統正統宗教信仰-如聖經無誤論者。」相信神話語有那麼差勁嗎?!
語義改變能破毀我們的價值觀。若誰對「愛」和「原教旨主義」-就只說這兩樣吧-有保守的觀念,都會被譏為落伍、抗拒新鮮事物、固步自封,與現代、自由社會格格不入。
「對話」與「爭論」這兩個詞兒也有同一命運。「對話」是好的,「爭論」是落伍的。為甚麼?因為對話被認為夠器量,願意聆聽對方的(宗教)信仰,從對方身上學習;而「爭論」則是原教旨主義鬥士所為,這幫人以為自己全對。正因為教會往往也把這兩個詞兒給搞混了,所以也傾向避免爭論,比較支持對話。簡單的說,這表示世上並沒有絕對真理,因為沒有最終權威。真理給寬容取代了,成為最終目標。
我們要小心,別以為對話是佈道的最佳、最友善方法,而爭論就是只愛爭辯、不願意聽對方說話。
當保羅面對猶太人迫害,企圖要殺他之際,他跟他們「爭辯」(dialoguing[對話]一詞的希臘字根,英文譯作dispute或debate,即爭辯、辯論)(使徒行傳9:29)。他在雅典跟猶太人「理論」(dialegomai,參使徒行傳17:2),甚至「爭論」(dialegomai,參使徒行傳17:17;18:4,19;19:8-9)。
談到這裡,讓我們再來思考文章的題目〈對話或爭論〉。我們在談溝通方法,更準確地說,是在談傳福音方法;而我們的對象無論在神觀、人觀、罪觀,赦罪,和與神復和方面都有不同看法。
穆斯林自有一套思想行為模式,而且他們對某種信念深信不移,這觸及其生命、其存在價值。穆斯林確信自己的宗教是對的,而基督信仰曾遭篡改-正是這種信仰造成西方物質主義、帝國主義,使西方人不講道德、酗酒。
我們跟穆斯林分享救恩信息的時候,他們會跟我們爭論,指我們所信的真理實在是謊話。穆斯林的思想、生活方式,其盼望與信靠都本於伊斯蘭;他們會用穆斯林的角度看聖經,一如我們對事對人的看法-包括對伊斯蘭、對穆斯林-都本於聖經一樣(但願我們真的如此)。
避免爭論,就是沒有跟穆斯林講明白神的話,就是任讓他失喪。
當基督徒懷著愛與理解的心態向穆斯林傳福音的時候,要知道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也一定起爭論。因為福音說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這是我們與神復和、得以稱義進天堂的惟一途徑。
而這正好與古蘭經、所以與伊斯蘭牴觸。所以傳福音必定引起爭論,因為真理與歪理必然敵對。
遇上這種情況,我們要用對話的方法溝通(「對話」希臘文為dialogismos,dia意為透過,logismos意為理論),如前所說,這樣做完全合符聖經。就是神自己也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以賽亞書1:18-19)
理論就是仔細思考真理,並據理證明之。神的話也挑戰我們說,要理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用溫柔、敬畏的心說之以理、陳之以情,就是我們對標題的答案。而這是要準備的(「常作準備!」)很可能我們要先與穆斯林交朋友(友誼佈道),不是單給對方講道。但若是避免爭論,就是沒有跟穆斯林講明白神的話,就是任讓他失喪。你能接受這樣子嗎?
比較
聖經與古蘭經論獻祭
司提凡弟兄

你可曾納罕,為何穆斯林今天仍獻動物祭?他們獻祭後,會與窮人分吃獻品;認為這樣做就取悅安拉,遵守了祂的話。這讓人想起舊約聖經。然而古蘭經裡的獻祭,其意義真與聖經所說的一樣嗎?
A. 古蘭經裡的獻祭
1. 古蘭經裡某些獻祭源於聖經
在古蘭經裡,獻祭一事不及聖經所說的重要。不過他們也很看重亞伯拉罕的祭;這故事雖本於創世記22:1-18,然而古蘭經卻奇怪地聲稱他祭上的是以實瑪利而非以撒(古蘭經37:99-111)。據說這事讓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都受試驗,看他們是否真順服安拉;而他後 來「卻以偉大的犧牲贖了他」(107節)。但安拉從不須任何獻祭:「牠們的肉和血,都不能達到真主,但你們的虔誠,能達到他。」(古蘭經22:37)留意,古蘭經竟自相矛盾!
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的象徵行動,使穆斯林每年一次在朝覲時獻祭。
2. 朝覲時獻祭象徵信士奉獻自己
朝覲是伊斯蘭五功之一,每個穆斯林一生最少做一次。朝覲時獻祭,象徵內心虔誠,穆斯林應對安拉表示奉獻與順服。(參〈朝覲〉古蘭經22:32)「我為每個民族制定一種供獻的儀式,以便他們記念真主之名而屠宰他所賜他們的牲畜。你們的神明是獨一的神明,故你們應當只歸順他。你應當以喜訊傳示謙恭者。」(古蘭經22:34)這只是象徵式做法,藉以感謝安拉所賜物質、屬靈上的祝福。所以穆斯林要與窮人分享祭肉(古蘭經22:28)。
但另一方面,古蘭經卻說祭品並不能贖回任何人:「罪人願意贖取那日的刑罰,即使犧牲他兒女…絕不然,那確是發焰的烈火。」(古蘭經70:11-15;另參古蘭經22:37)
然而許多穆斯林卻相信獻祭可以潔淨心靈,他們在嬰兒取名禮、婚喪事上,或與人講和時獻祭,以保護參加者,有驅邪作用。但其實做法並非本於古蘭經的。
3. 人整個生命應作為給安拉的獻祭
除了獻動物祭外,穆斯林的整個生命應視為給予安拉的獻祭,以事奉他,順服他旨意。(古蘭經6:162及以後)虔誠穆斯林會參加聖戰以獻身,以換取永恆福份。對穆斯林而言,接受具神性與完美的彌賽亞為祭、以此贖罪,是犯了以物配主的罪,這是永不得赦的。
B. 聖經裡的獻祭
1. 獻祭是贖罪的行動
在以色列,獻祭是敬拜一部份,最好的牲畜應獻給神(申命記15:21)。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福,祂的子民應單單敬拜祂(出埃及記34:14)。在以色列,真敬拜應發自內心,並非因循操作(詩篇5:7)。
以色列民藉獻祭贖罪(利未記1-7章)、求赦免,為神所做的一切表達感恩,提醒他們與神的約,並向那位潔淨人、把人從罪裡釋放出來的神表示感激。有時候獻祭的人會按手在祭牲頭上表示認同,然後才獻上燔祭:「…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利未記1:4)
「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裡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利未記17:11)
得留心,獻祭制度是由神、而非人設立的。必須付上生命贖價,人才能得生命;這是神所設立的原則。(參創世記22:13的「替代」,出埃及記12章的「逾越節」,並利未記24:17-22)
獻祭在舊約裡很重要,然而這只是人從罪裡得釋放的表徵,是最終祭的預表,因為他們得不斷獻祭(希伯來書10:1)。因此,需要更美好的祭物。
2. 彌賽亞是完美的贖罪祭
以賽亞與但以理對這個完美的贖罪祭曾驚源一瞥(以賽亞書53:5,10;但以理書9:24),他們的預言清楚指向彌賽亞,而這都在耶穌身上成全了(約翰福音20:30;羅馬書3:25及後;哥林多前書30:2;哥林多後書5:17及後)。施洗約翰深明此理,所以指著耶穌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耶穌就是完美的獻祭羔羊(彼得後書1:18-20)。祭禮是神所定的,以滿足祂公義的要求:「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馬書3:25-26)所以羔羊配得敬拜。(啟示錄5:6-14)
耶穌一次死了,為眾人的罪作挽回祭(希伯來書9:28),所以我們不需要再獻血祭。
人因為罪與神隔絕,惟有預言的彌賽亞才是完美的祭,為眾人除罪。「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希伯來書9:14)3. 因為基督的祭,我們要獻上自己
耶穌的祭不僅為了把我們贖回,更要釋放我們,好讓我們事奉祂。(希伯來書9:14;哥林多後書5:15)現在我們要將生命獻給神當作活祭。(羅馬書12:1;彼得前書2:15)
我們如何回應耶穌那拯救的祭?我們的敬拜是怎麼的?我們的生活討神喜悅嗎?可有順服神,聽祂的話使萬民作祂的門徒?讓我們與穆斯林朋友分享神完美的祭-就是神的羔羊耶穌-的奇妙信息。「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19-20)
書評
《聖經、古蘭經與科學》
作者:Maurice Bucaille出版社:新德里,Islamic Book出版年:1992年頁數:252
最近一位穆斯林朋友送我一本《聖經、古蘭經與科學》。我問他:「這本書是持平地比較聖經與古蘭經嗎?」「噢,當然。」他說。
然而從一開始,作者Bucaille已沒有用持平的態度看聖經。談到舊約時他說:「舊約書卷沒錯含有一項啟示,然而今日我們所見書卷是被篩選過的;編纂者隨己意、按需要利用經文。」(頁9)然而開始論到古蘭經(頁110)時說:「古蘭經與科學…竟那麼吻合,實在讓人嘖嘖稱奇。」
作者研讀基督教文獻時,認為只有次經〈馬加比書〉比較好,然而這卻並非所有基督徒皆承認為神的話。「此書卷描述公元前2世紀的歷史事件,是同時代文獻裡最精準的,所以很有價值。」然而在同一章稍前時候,作者卻說:「以斯拉記、尼希米記…記錄含糊…而且所記錄的時代(公元前4世紀)我們所知不多,缺聖經典外文獻佐證。」
本書也仔細論及創造、洪水、出埃及,並其他故事,將聖經與古蘭的記述作比較,最後總結說:「猶太-基督教經文裡,與現代知識有關的少部份內容,由於成書的可靠性成疑,我們讀的時候實在不得不考慮這點。」
本書明顯大肆攻擊聖經和基督教信仰。所以我們讀這本書時,一如讀伊斯蘭出版社其他著作,必須小心謹慎,懷著禱告的心來讀!
得救見證
不再被鬼附
羅莎的故事
我是兩年前得救的。從前我有精靈(Jinni,穆斯林對邪靈的稱呼)附身,常常很害怕。精靈彰顯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冷,開始抖個不停,背部很疼;我會忽然嚎啕大哭,手腳不由自主跳 起舞來。
最初我以為自己患病,後來丈夫帶我看一位擅長驅靈mi-jinni的穆斯林傳統醫師。我在醫師那裡住了兩天,他打鼓打得很久,等待精靈回應鼓聲說話,讓牠們說出名字。
我的身體會隨鼓聲起舞,那時候渾身都很舒服,不再疼了;只是精靈不肯說話。醫師給我藥吃,想把牠們趕出來,然而我的靈告訴我這方法不對。後來我決定到克巴拉(Kabara)去,那裡有一位會驅鬼的五旬節會牧師。

由於父親住在克巴拉,所以我常常到那兒去的。一次我約見那裡的牧師與執事,那天下午四時到牧師家去。
「你真決定讓人為你禱告嗎?」牧師嚴肅的說:「你父親也同意?」
我確定地說:「是的。」
「那跪下來吧。你在神面前說幾句話。」
我就重覆的說:「Mungu,神啊,求你赦免我所犯的所有罪,我將自己交在你手裡,完全順服你。」
三位基督徒拿起聖詩本來唱,然後禱告;牧師按著聖經教導了一會兒,然後叫我坐在地上,在他們跟前。他們為我唱一首詩;忽然間我哭了起來,精靈彰顯了。
「你們是誰?」牧師問。
然而精靈不說話,我繼續哭。
「我奉主的名吩咐你別哭,命令你回答我。」牧師喊道:「你們叫甚麼名字?你們有多少個?」
我緊握拳頭。牧師命令說:「出去!」我卻一個勁兒的搖頭,那是精靈做的,不是我。
「我奉耶 穌基督的名命令你出去!」
我的拳頭鬆了,然後舉高手,好像要揮手道別似的。五個精靈走了,還有五個在裡面。
牧師不斷重覆他的吩咐,他知道還沒能完全驅除。後來四個走了,餘下一個大的,就在我的背上。牧師不斷禱告,命令牠離開,我卻一直搖頭。
「奉基督的寶血,你一定要離開這個女人!她不是你的,她屬於神。快報上名來。」
忽然我喉間發出低沈的聲音:「阿卜杜拉。」
「你在這女人身體裡多久了?」
「三年。」
牧師閉上眼睛用力禱告,「你一定得走,這身體不是你的!」他命令說。
我跪在地上,雙手支撐著地板,用力的咳嗽,像要吐似的;然後坐起來,不再哭了。
牧師使我坐在椅子上,繼續禱告,他說:「現在你一定要相信神已醫治你,一點不可懷疑。」
那天我回父親家去。以後幾天我都在傍晚到牧師家,讓他替我禱告。我知道撒旦要再試探我,我的腳發麻,背部也再疼起來;然而牧師說:「這是撒旦的試探。如果你堅守信仰,撒旦不能進入你裡面的。」
那已是兩年前的事了。從那時起我再沒有出那些狀況。我知道神已醫治了我,我也求祂繼續醫治、教導我。
見證引自Mary Lou Cumming, Surviving without Romance: African Women Tell Their Stories, [Scottdale, Pennsylvania: Herald Press, 1991]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古蘭經與聖經系列》1-6
作者:John Gilchrist出版地:南非Benoni出版年:1985
作者於本系列回應穆斯林朋友對基督教的質問,尤其集中討論Ahmed Deedat眾多著作。
《基督釘十字架-事實並非虛言》反駁Deedat著作裡所說的耶穌謀反並在十字架上活過來。(頁數:36)
《何謂約拿的神蹟?》回應Deedat三本扭曲聖經對十字架事件的描述的著作。
《古蘭經與聖經裡的歷史文本》回應Deedat的小書:《聖經真是神的話嗎?》(頁數:52)。Deedat聲稱聖經有多個版本,且內容缺失甚眾,有逾50,000處錯謬,且充滿矛盾與色情描述;本書專門針對Deedat的著作而辯解。
在《伊斯蘭與基督教裡的基督》裡,Gilchrist比較研究了基督徒與穆斯林對耶穌其人的態度,藉以回應Deedat論點。(頁數:40)書裡詳細論及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角色,耶穌特殊的降生,並論及麥基洗德的特質反映出永活神的永恆兒子耶穌的獨特。同時回應了那褻瀆神的伊斯蘭小冊子《從沒有這樣的神》之論點。
《聖經曾預言穆罕默德來臨嗎?》是本系列第五本小冊子,主要處理穆斯林所提出這問。愈來愈多穆斯林提出這論點,吸引基督徒注意,使他們也尊敬伊斯蘭這位先知。
《巴拿巴福音的起源》裝備基督徒回應穆斯林,讓他們知道所謂《巴拿巴福音》只是中世紀時期杜撰的著作。(頁數31)
本系列不僅裝備基督徒讀者回應穆斯林之攻擊,同時也適合給穆斯林朋友閱讀。
為神作見證
善用福音小冊子
華爾特弟兄

主啊,請開我的眼,使我的心預備好,今天向一位穆斯林作見證。
「重要的不是你有甚麼,而是你如何使用你所有的。」
你同意這說法嗎?請先留心思想一下。
我們大部份人都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有眼能見有舌能講。我們的身體是要讓我們的主來使用的;有時候我們看見一些殘障弟兄姊妹,正盡力用僅餘的健全肢體,補其他軟弱肢體之不足,這實在教人汗顏!
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5:15,16提醒我們說:「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是的,我們要愛惜,不僅愛惜光陰,也要善用已有文字資源。
我們先要準備好,等待機會來臨。
繼續要主動製造機會。
第三要確定我們用小冊子要用得其所。
作好準備
當你懷著火熱的心、張開屬靈眼睛,你會發現每天都有許多機會:菜巿場的肉店老闆很可能是穆斯林, 所以你每次上街巿買菜的時候,可以跟他建立關係,待機會分享。還有,你也可以趁打水、出去洗衣服時看看,會不會遇見那位常常碰見的穆斯林婦女。
有時候你會出門,或是到醫院看病,到診所看醫生,還有許多不同機會接觸福音對象。何不每天早上禱告:「主啊,請開我的眼,使我的心預備好,今天向一位穆斯林作見證。」
製造新的機會
這可不僅隨便講一下關於主的事,我們這裡說的,是在適當時候用合適的小冊子。這不是說,我們要在周六早上繁忙時候站在街頭、大型購物中心等地方派發福音書籍;如果你做得到那當然好,然而在穆斯林主導的社區裡要這樣做是很難的,甚至可說很不智。所以,我們可以考慮每周定期挨家挨戶叩門派發小冊子,數周後作跟進探訪,看福音對象讀過小冊子後有何回應(請寫信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又或者你教會可以在區內建立小型圖書館,給基督徒和穆斯林。我有一位朋友,就在居住的大廈裡建立了類似的「鞋盒子型」圖書館,把幾本小書放在那裡讓人讀;穆斯林和基督徒都會很喜歡的。有時候,教會可以在穆斯林主導的社區建立較大的圖書室,效果也很好的。(我們有更多關於這方法資料。)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也讀這些福音書籍,知道那是講甚麼的,可以就此發表意見,或發問以引發話題。下次你買書的時候,請想一下身邊的穆斯林朋友,或者某本書你可以借他呢?
用得其所
「別用老鼠夾子捕魚!」這可是重要原則。
就是釣魚,也有不同的魚餌,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漁夫去。他會告訴你有許多種魚餌,如蟲子、塑料製的、飛蠅等,不同的魚兒的口味可不同唄!
那麼人的興趣和渴望就更廣泛了,而且有不同的標準、教育程度,受的訓練也不同。所以你要選合適材料,滿足穆斯林朋友的需要。
通常穆斯林都愛談、愛讀關於宗教事情的書,如講禱告、潔淨、先知、獻祭、死亡,或先知爾薩的信息。
也有人喜歡談婚姻戀愛,講教育、如何帶孩子,或談及苦難問題的書。「我是女人,可以上天堂嗎?你們的宗教是怎麼說的?」「別人咒詛我怎辦?我可以如何避邪、對付兇眼?」「神可以改變人生命,使他杜絕懷習慣,成為新造的人嗎?」這時候,你有機會借有見證的書給他看,如《瓊尼》(Joni),《非洲的婚姻與家庭》,《如何禱告》等,以滿足對方的特別興趣和需要。
你可以嘗試這辦法,再來信與我們分享經驗。請告訴我們你所接觸的穆斯林男女老幼喜歡甚麼題目的書;也讓我們知道,他們最愛讀哪幾本,哪一類型的需求最大。
或者將來我們可以合作出版哩!
傳記
失掉一切,賺回所有
馬素德(Steven Masood)生於巴基斯坦一個嚴謹的艾哈邁?Y亞派(Ahmaddiya)穆斯林家庭;十歲時已會背誦大部份古蘭經,對成為一個忠心的穆斯林滿懷熱誠。
「父親是艾哈邁?Y亞派Mirza Ghulam Ahmad所開始的Qadiani Ahmadi異端的追 隨者,Mirza Ghulam Ahmad因看異象,從而相信自己就是聖經裡的彌賽亞,和古蘭經應許的Mahdi。
「從前我總是滿腦子疑問的,我曾經納罕,既然穆罕默德本身就是全世界的祝福,為何祈禱的時候還要祝福穆罕默德呢?為什麼要求真主賜他平安呢?如果連他都沒有平安的話,誰還能得著真主的平安呢?」
一次馬素德在清真寺裡聽見人談到禱告的力量,他們說誰若對Kalima禱辭真有信心,可以走在河面上如履平地;於是他立刻跑出去試一下,結果幾乎淹死。把他救上來的漁民是正統穆斯林,他們嘲笑馬素德,說他是異教徒,他們說:「你回去好好當一個正統穆斯林然後再試過吧。」馬素德回去問父親,他答道:「宗教的事兒,你長大後自然會明白了。」
後來馬素德認識了一位基督徒牧師,他送他一本基甸聖經,還有其他書,其中有談及Mirza Ghulam Ahmad的。從那時開始,馬素德極力追尋真理。他讀了那些書以後,去找艾哈邁?Y亞派某雜誌總編輯,問他:「Mirza Ghulam Ahmad是否真的自稱為真主,說自己比穆罕默德還大?」編輯聽了很生氣,說這是一派胡言。然而馬素德引述Ghulam Ahmad的著作「Aina Kamalat Islam」證明這說法。編輯與在場的朋友頓時啞口無言;馬素德找不著答案,覺得很失望。
因為馬素德常常去找牧師,這很讓他村子裡的人生氣。一天牧師來看馬素德,他從公車站走往村子的時候,給幾個艾哈邁?Y亞派信徒毆打,叫他回自己的地方去。村民認為馬素德丟了艾哈邁?Y亞派的臉。
「有一天晚禱後清真寺有聚會,講穆罕默德生平;許多人留下來聽。那是個公開聚會,老年人、少年人都來參加,彼此討論。講員引述聖經要證明裡面也曾預言穆罕默德來到世上。忽然間我很想反駁這謊話,於是突然站起來,走到前面,請講員借我聖經。
「我指出他一方面說聖經遭篡改,另一方面又用聖經舉證支持伊斯蘭信仰,這是不對的。又說申命記18:18的預言,已在約翰福音5:46裡應驗了,耶穌這樣談祂自己:『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又引述其他經文如約翰福音1:15為論據。
「後來我繼續談到約翰福音14:16,關於保惠師的經文,裡面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我說,既然我們穆斯林不信聖父,為甚麼還引述這節經文呢?然後又指出,約翰福音16:7說,耶穌應許要賜我們一位保惠師,如果穆罕默德就是保惠師,那就是說他是耶穌差來的,那麼耶穌豈不比他大、有權指使他?經文說保惠師永遠與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16),但穆罕默德卻只活了匆匆幾十年。下一節經文提到,我們是從耶穌領受保惠師的;如果穆罕默德就是保惠師的話,那麼基督就是真主,或真主就是基督了。所以,我們要不相信穆罕默德是聖靈,要不相信基督是神,我挑戰他們。
「如果我說到這裡就停住的話,這還相安無事的。然而驕傲的心驅使我攻擊Ghulam Ahmad的名,我問:『為何他來的時候並沒有基督再來的跡象?』接著我看見群眾騷動,都湧出來打我,直至我不醒人事。

「我醒來的時候,發覺自己躺在醫院裡。護士懷疑政府在我的食物裡下毒,於是她幫我逃走,躲在拉哈爾(Lahore)她母親家裡。」
在其後的數星期裡馬素德都很沮喪,甚至想自殺。然而另一方面他也很想讀聖經,這種渴求為他帶來一個新開始。
他發現聖經並沒有隱瞞先知的罪。古蘭經雖然提及先知請求赦免,但對他們所犯的罪卻不提。
一個周日下午,有人邀請他參加教會崇拜,會後講員邀請他到辦公室,跟他談耶穌的神性。「聖經說耶穌是神的道,甚至古蘭經也稱祂為真主的精神;既然真主是永恆的,那麼祂的精神自然也是永恆的了。這是說,我們必須接受耶穌是永恆的,所以祂是神。」馬素德從沒有清楚聽過基督徒解明這事。「那一天,我裡面那伊斯蘭營壘其中一根柱子,就這樣折斷了。」
馬素德說:「我也發覺到,耶穌所行的神蹟,一定要有神的力量才做到。穆罕默德在古蘭經29:50說:「他們說:『怎麼沒有一種蹟象從他的主降臨他呢?』你說:『蹟象只在真主那裡,我只是一個坦率的警告者。』耶穌行神蹟如呼吸那樣自然,只有神可行神蹟,這樣說來,基督就是神了,然而我敢承認這邏輯的結論嗎?於是我動搖了,求神引導我進入真理。」
神給馬素德釐清這種種疑問。1973年4月29日,他受洗跟隨耶穌基督。
自從馬素德當基督徒以後,他的親友同事都說他悖逆父母,稱神有三位而褻瀆,又說他叛國。此外也有些基督徒懷疑他,只因為他屬於不同基督教宗派。也有人認為他改皈基督徒只想得物質好處;甚至以為他是政府派來刺探教會的。
馬素德給趕出家門,在外面當清道夫。他就像基督一樣受苦,但神的靈常常用經文安慰他。
今天馬素德可以說:「 我失掉一切,卻賺回所有。」
喻道故事
看那些血
鹿特丹(Rotterdam)正一片恐慌。當地新教徒一直堅守該城,抵擋天主教大軍,然而西班牙菲臘親王二世(King Philip II)屬下的阿爾巴公爵(Duke of Alba)用奸計攻陷鹿特丹,其屬下兵士開始焚燒建築物,任意殺害他們所遇上的所有平民,居民在恐怖聲中爭相找地方逃難。
其中有許多人躲進一幢大房子裡,把外院的木門栓緊。屋內所有房間都擠滿了人,大家都噤口不言,嬰孩都給哄睡了,年紀稍長的孩子都不敢做聲。
一屋子充滿恐懼的人擠著等待即將來臨的死亡死-或者是神對他們禱告的回應。
忽然其中一人得到從神而來的意念。他走到前院,抓住碰巧在那裡的一隻羊,宰了牠,任讓血從大門底下流到大街上。
眾人靜默等候,尖叫聲愈來愈近,不久有人大力撞門,木門都裂開,幾乎破掉。
這時候,將軍說:「別浪費時間!這裡已完成了工作!看那些血!繼續往前走!」
個多小時後,西班牙軍隊撤退離開鹿特丹那些燒黑的廢墟,成千的男女老幼從那所因為羔羊的血而倖存的大房子出來(改名為「千個恐懼之屋」,House of a thousand Terrors)。
我們許多人會想到,這歷史事件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代我們死成為我們的救主一事何其相似。
那隻被殺的小羊沒有選擇,也並非自願犧牲的;主耶穌有選擇也有意願,然而祂在受苦前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
祂甘代替我們這些罪人受死,使我們得自由。
(故事引述自A. Maurer, Illustrations, Parables and Stories)

一屋子充滿恐懼的人擠著等待即將來臨的死亡死-或者是神對他們禱告的回應。
你知道嗎(國家)
賽拉里昂

200年前是西非首個得聞福音的國家,但迄今只有10%的人自稱基督徒;
伊斯蘭稱國內有3,812所清真寺,穆斯林佔全國人口不少於40%;
近年Yalunka、Temne、Mende、Korano和Loko等部落有大量人口皈依伊斯蘭。
問題
行動與思考的問題
(請另紙作答寄回,我們批閱後,將連同《學習與分享》第11期寄上)
編者的話
1. 請背誦加拉太書6:9,這勉勵我們在穆斯林中間忠心工作。
認識伊斯蘭
2. 文章提及有關古蘭經七個問題,請選其三,談談你會如何以此打開話匣子,與穆斯林談道。
護教學
3. 主動問一位穆斯林朋友,他為何相信聖經曾預言穆罕默德,答應以基督教角度基於事實而非感受回應。請分享經驗。
溝通訣竅
4. 請略述你對「對話或爭論」的看法和立場。
比較
5. 請用希伯來書9:14、以獻祭為題,寫一篇向穆斯林傳福音的簡短信息。
書介
6. 如果穆斯林告訴你,古蘭經比聖經更合符科學,你會如何回答?
得救見證
7. 請找出三至五節經文,證明耶穌的能力勝過邪靈。請分享一下,你為何特別選這幾節經文。
為神作見證
8. 請列出兩種善用小冊子的方法,也請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在事工裡用小冊子的。
9. 你按著甚麼原則替穆斯林朋友選讀物?與他們分享書籍時有何新發現,請簡述其中二事。
喻道故事
10. 文章題為〈看那些血〉。耶穌的血對你的生命而言有何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