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認識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背景
歡迎歸家 對從伊斯蘭歸信者的關懷
引言
在關懷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時,我們需要深入認識他們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我們要避免以羞辱性的方式用這些資料。
問正確的問題
以下的問題,能幫助你深入的了解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背景:
☆是什麼塑造了這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生命?(環境)
☆是哪些傳統,組成了這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個人的背景?
☆這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對生命有怎樣的觀點?
☆什麼價值觀推動這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
☆這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確信與信仰是什麼?
思考以上五點,能幫助你認識每個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背景和處事的方式。它們也能幫助你了解他/她的行徑,讓我們有同理心。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來自他/她的文化背景。看看這和你的文化背景有怎樣的不同。
不一樣,是否等同於衝突?
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也有正面的價值觀,例如關心窮人,群體意識,尊重長輩,施與窮人,好客,熱誠。並不是不同於我們文化的事就一定與聖經真理對立,可能只不過是不同而已。只有那些反對聖經的價值觀才需要改變。
我們自己的文化,不自動就是一個聖經文化。就連中東文化和伊斯蘭之間,也有不同,但中東文化有好一些比其它文化更接近聖經。基督徒有很多值得學習穆斯林的地方,例如,尊重年長者,好客,接受人的本身而非他們能做甚麼。
中東文化有一些正面價值,可以成為西方和非洲教會的祝福,如果智慧能主導!當我們和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談話時,在還沒有拒絕伊斯蘭的元素時,我們需要弄清事實。讓真理來衡量,不要說有損穆斯林的話。我們要傳講的是救恩的「好消息」,那是正面的且帶來與神和好。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可能仍會欣賞他的伊斯蘭背景的大部份,所以我們需要小心處理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背景中那些要棄絕的方面。我們也不喜歡人們不斷批評我們的過去。
| 經典伊斯蘭 |
|
| 穆 斯 林 |
|
環境 |
| 傳統 |
宗教背景
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大多不是對伊斯蘭有深度的認識。當他們還是穆斯林時,他們個人的伊斯蘭模式,受到三方面的影響,如以上的三角圖中所顯示。這三種因素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影響。我們有必要知道,這三方面的因素對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生命所造成的影響。
1.影響最深的是經典伊斯蘭的教導。
2.其次是伊斯蘭的傳統和習慣。其中可能包括民間伊斯蘭信念,它可能源於基督徒、非洲、阿拉伯、或多神信仰。伊斯蘭充滿迷信和超自然的行徑,信徒需要承認這些錯誤,願意以聖經的思維取而代之。伊斯蘭的信念與宣傳,如果沒有讓真理取代,很可能再次把信徒吸回伊斯蘭。
3.最後,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成長的生活環境,也塑造了他的生命。
文化的不同
通常,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文化,屬於羞恥文化。雖然可以用許多方面來解釋這類文化的特徵,也許以下的解說已足以表達。
許多西方背景的基督徒,當犯罪或做錯事時,通常會感到罪咎(罪咎文化)。這樣的基督徒,會強調原則、審判、正確。他們看重與神的關係,罪破壞了這關係。故此,他們在社會的地位,一般不太在乎,不及跟隨屬靈的原則來探討對或錯重要。
穆斯林的文化,則偏向羞恥文化。要緊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別人對你所做的會怎麼想。如果人們感到羞恥,他們在眾人前就沒有面子,沒臉做人。這比是否正直與真誠更為重要。他們所關注的是他們在社會中的身份。雖然有些穆斯林認真尋求要服事真主,顯然他們缺乏理解罪真正是甚麼。穆斯林談公義過於和好。
當一個穆斯林歸信基督,他帶給全家親友巨大的恥辱,玷污了他們在烏瑪(伊斯蘭社群Ummah)的好聲譽。這會影響家人在社會中的地位。為了得回名望,他們會盡一切的努力,將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拉回伊斯蘭的懷抱。如果這些努力失敗,這家庭會公開表明,他們和叛教者決裂關係,甚至把這個不名譽的人殺死-這是公開表態的最高表現。
不要把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放在一個容易受到羞辱的位置上;他們比從基督徒背景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羞辱。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個聚會裏,鼓勵基督徒為一位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祈禱和幫助她。他形容她的家是如何的空洞,衣櫃裡衣著是如何的缺少。那位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後來告訴我,當她的需要被過分的公開,這使她感到羞辱。
個人在穆斯林社會中的地位
西方人士偏向個人主義。每個人相對自由地按他們心中所願的去選擇和決定。他們不太受他們親人意見的影響。朋友的意見有時還比家人的觀點更受重視。在這類強調自主性的社會中,人們很少去求別人幫助。
關係緊密的烏瑪的價值觀很不同。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來自一個男人至上的背景。做事的意見來自領袖(從上而下);只有家人才可以透過交換意見來達成協議。人人互相造訪,一齊慶祝宗教節日,共同享用食物。他們的節目最常是一同進食和宴會。接待客人是他們看重的,就算沒有特別理由的造訪,也會得到熱情的款待。
在公開集會的場合,通常把男女分開。女士的衣著必須保守;正好與西方的相反,男女雙方的眼目不能相看。穆斯林會留意其他穆斯林的行為。懼怕失去面子、懼怕穆斯林領袖、懼怕神秘主義、和懼怕安拉,這幾樣因素,把穆斯林社會黏貼在一起。
另一特點是,穆斯林彼此間,很少能真正相信別人。這使他們之間為利益而常使用密謀、計劃、詭計來彼此對待。彼此間缺少深度和有意義的溝通,缺少無條件的愛。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必須學習勝過自傲、恐懼感、不信任別人的毛病。
伊瑪目是屬靈指導者,一般穆斯林依靠他解釋古蘭經與聖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使伊瑪目有一定的社會權柄地位和受到尊重。如果人們看見你和伊瑪目有來往互動,他們會向你開放,並對你產生尊重。
穆斯林若成為基督徒,這多會使他感到孤單。他開始要為自己承擔責任和學習獨自作決定,就像要經過峭壁般的學習。失去烏瑪的支持,就是為耶穌基督成為貧窮。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必須學習到這不是羞恥。
家庭的組合
穆斯林所相信的安拉與人類的關係,反映在穆斯林的社會型態中。這類上對下關係的例子,顯明在領袖與跟從者、老師與學生、雇主與雇員之間,甚至在婚姻關係中丈夫如何對待妻子。這種關係是否從上對下和造成壓迫,這要看當地穆斯林社會一般有多嚴謹地執行伊斯蘭的教義。
烏瑪是個男性主導的社會。男人是安拉的僕人,他的妻子是男人的榮耀和「僕人」。妻子並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不被尊重或愛惜。一個未婚的女人,被視為「不完整」。單身者被視為不正常,也難以融入伊斯蘭社會。
許多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因成了基督徒而被他/她們的穆斯林配偶所遺棄。由於受到伊斯蘭家庭文化的影響,他們很渴望再婚。這引致了再婚的神學問題。每個地區的教會領袖有各自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位中東的宣教士,提議離婚者等滿三年。有些則同意他們可以再婚,因為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從前的配偶不是基督徒。我個人的經驗是,不要作出太快的決定。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應該先處理好很多其它的屬靈和實務的事,才考慮再婚。要不然,再婚的問題會加重這些問題。每個處境不同,每個人都需要神的帶領。因此,最重要的是與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開始查考聖經,以教導和分享聖經的指引。
單身或離婚的女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或許需要和一位男士討論她所面對的家庭、工作、信仰或經濟等問題。也許男人的父親的形像,會加重他們所作的決定的份量。然而,這類的輔導不合宜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最好的安排是由夫婦兩人一起進行輔導。若不然選擇在公開場合裡進行,或找一位女伴在旁。
延伸家庭的角色
在管教孩子的事上,親戚的意見是有影響的。有時親人會被要求來勸導小孩,恢復他的心智。不讓父親處理事件是避免他尷尬。小孩永不會被視作不聰明,而是被看作「僅僅懶惰」,這樣說就「挽回面子」。
家長:這是孩子必須聽從的。穆斯林很少會想到反對或對抗家長的意見,就算孩子很有主見且獨立。一般上,沒有人會在婚事上違反他們父母的意思。
父親:兒子在重要的決定上要和父親商議。然而伊斯蘭的父子關係,卻是屬於緊張和缺少溝通的。在一個族裏,年長男性的意見必須受到尊重,不管他的觀點是否正確。長者在族中的地位,不關乎他做事的能力。
愛人:未婚的穆斯林男人,可以是個大情人。在穆斯林的婚姻觀中,愛和快樂不是主要的追求。因此,兒子和母親的關係,親密過丈夫和妻子的關係。有話說:「天堂建立在母親的腳下。」母親主導了她兒子的婚姻。
丈夫負擔了家裡以外的事務。他所做的完全不要向妻子交待,愛不愛她無所謂,可以隨自己的意思回家和出去;自己反倒可以限制妻子什麼時候可以出去,幾時要回來。除了供應家庭的吃、住、保護,男人就沒有其它的責任。如果兒子跟隨他的宗教生活,他就會覺得很驕傲。最好不要直接問一個穆斯林男人有關她妻子的情況,只能問候他家中一般的情況。太直接的尋問會引起懷疑。
妻子的責任是作家務,管飯食,帶孩子,隨時滿足丈夫的性需要。對於保守的穆斯林而言,婦女只應留在家中。對妻子來說,她的天堂就在丈夫的腳下。意思是說,如果婦人不能照丈夫的要求來順從,她不會進天堂。丈夫甚至可打妻子以治服她。古蘭經教導:「男人比婦女更優越。你們怕她們執拗的婦女,你們應該勸戒她們,可以不與她們同睡,可以打她們。」(古蘭經4:34)。妻子是「嫁入」丈夫的家庭先於嫁給丈夫。
弟兄姐妹:在家裡兄弟的意見高過能姐妹的,甚至弟弟的意見比姐姐的重要。女孩常會被管教與斥責。男孩在家中有如小皇帝般被帶大,幾乎可做任何他們喜歡做的事。他們很少聽見「不」。男孩可以很野,因為他們對自己感到不安,很常爭取表現。兄弟們會負責護衛家中姐妹們的貞節。
親戚朋友經常都會來往,彼此聯絡,即使沒有任何需要。等到有需要才聯絡,會被視為不是良好的關係。穆斯林花許多的時間來彼此交往。他們傾向幫助別人,就算當時不怎麼方便。他們很看重友誼,尤其是婦女之間。有時候朋友會比親人更親近。
在較西化和較自由的家庭裏,正統教義不一定被接受。也許你會見到快樂的家庭、不太受約束的女兒、有關懷的父親、有愛的丈夫,然而古蘭經的精神與此有別,古蘭經的精神存在於正統伊斯蘭的家庭裏。越是照正統伊斯蘭教義的家庭,越與聖經有關家庭、愛和服事的觀念不同。他們很難處理衝突,因為拒絕某個觀點,就被理解為拒絕某個人。服事的態度,不符合伊斯蘭的社會。他們很不願意服事別人。男人要有驕傲和強者的形像。
穆斯林社會的價值觀
穆斯林視男人和女人的關係主要是性的關係。他們不明白聖經所說的自制,也不接受婦女除了家庭以外還能有公開場合的社交關係。一個男人不能獨自探望一個婦女。若丈夫不在家,婦女是不容許其他男人走進她家。容許他進來會傳遞錯誤信息。
男人心裡常想到性。因此,很有可能有性侵犯。男人的被造,被認為天生擁有強烈的性慾。若被誘惑,他們不需要負起責任。這是在清真寺敬拜時男女被嚴格分開的理由。這是不讓男人在敬拜時,受到性的誘惑而分心。伊斯蘭婦女的樸素衣著,也是要保護她們避開男人眼目的情慾。
由於穆斯林沒有聖靈,也沒有重生的內在更新,故這類的衣著在他們的社會是最好的,在他們社會裏男女很少接觸。因此,不要改變初信的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要她喜愛時下流行服裝秀。留意他們怎麼看一些基督徒的衣著。在阿拉伯地區,只有妓女才穿短褲。因此,基督徒如果要接觸穆斯林和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必須有合宜的穿著。
穆斯林男人很容易就可以「休掉Talaaq」他的妻子。離婚與再婚是普遍的事。一個男人同時與幾位女士來往,是正常(雖然不普遍)的事。當然,這不符合聖經的道德觀和教導。一些初信的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會很虔誠,也有些會在新獲的自由裏走到另一個極端。
穆斯林看重給客人留下好的印象。故此,在他們的家的進口及客廳,會盡力以美麗的裝潢,來表達自己的富裕(kitsch)。客人不能到達的房間,則是非常簡單。他們在接待朋友時,往往會預備過量的食物,目的是要表現家主的財富與慷慨。家主會重覆說招待不周,不成敬意。有錢的穆斯林,會在客人面前刻意的表現他們的財富,以示安拉所賜他們的福。
慶典如開齋節、朝覲歸來、慶生、婚姻、為死人禱告等聚會,使穆斯林聯結在一起。送禮與接受贈送是普遍的生活習慣。這樣成為家庭與社交,強而有力的人際關係聯結。基督徒多強調管家與忠心服事,有智慧作金錢的好管家,過度花費是罪。我們不必以名牌衣著和鞋子來吸引人。
文化的差異
「西方」文化 | 傳統「東方」文化 |
「嗨,再見」 | 關係重要 |
「三十秒」的文化 | 「請留下過夜」的文化 |
傳播媒介/看的刺激(眼) | 靠記憶/聽的刺激(耳) |
世俗化 | 宗教化 |
容許多元化宗教 | 單一宗教文化 |
民主 | 神權 |
受同伴、社會、工作場所的壓力 | 受家庭、烏瑪的壓力 |
個人主義 | 群體主義(捆綁) |
主為我而犧牲 | 家中的羔羊 |
我自己做決定 | 我照人們的期待作決定 |
以壯年者為中心 | 以年長者為中心 |
男女平等 | 男人至上 |
可公開討論性 | 禁止公開討論性 |
物質主義的目標 | 屬靈的目標 |
自我可以改造命運 | 宿命論 |
進化論 | 創造論 |
理性主導信仰 | 信仰主導理性 |
經濟強大國家 | 第三世界或第二世界 |
財政資源 | 財政上依靠他人 |
簽約以後方生效 | 談妥或握手就生效 |
表現,競爭 | 忠誠 |
喜歡在大機構或部門工作 | 喜歡個別處理,想知道是否可信 |
新生命需要新價值
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必須明白、評估、欣賞、贖回他們自身文化的不同成份。我們確實看見,他們的穆斯林背景,的確有舊信仰的包袱需要清理。這是一個過程。成聖是一個我們思維得更新的積極過程。
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文化很可能與輔導者的文化有差異。兩者的文化,必須放在聖經前衡量考驗。我們需要時間讓這個過程進行。這對兩者都可以是豐富的發現之旅。
第二課思考問題
如果你還沒認識任何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若許可,試接觸一位。然後回答以下的問題
1. 這位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宗教背景(屬於伊斯蘭哪類別)是如何的?
2. 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宗教背景,如何影響他/她的生活?
3. 寫下,這位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受著社會什麼意見所支配,而不是符合聖經的原則?
4. 思考這課,找出有哪些伊斯蘭文化是你所沒有留意到的。拿這些和你所接觸的穆斯林作對照。
5. 本課中有哪些重點,會改變你與穆斯林和前穆斯林背景的信徒的交往?
6. 細讀「延伸家庭的角色」;穆斯林文化所 涉及的家庭、社會、容忍、價值觀、個人地位,其強處與弱點為何?
7. 在穆斯林文化中,當你遇見異姓,你要留心什麼?
試對照你的文化與本地穆斯林文化;按「文化的差異」的比較作參考,試找出在你的環境裏兩項最大的差異。
這書是翻譯自Horst B. Pietzsch的書‘Welcome Home, Caring for Converts from I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