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96

74

​作者

Bassam M. Madany

基督教宣教的未來:屬乎聖經還是意識形態?

巴薩姆·邁克爾·馬達尼(Bassam Michael Madany)

2021年1月4日

1953年,我讀到宣教士學者哈里·S·波爾(Harry S. Boer)博士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名為《現代宣教的黎明與日落》。在書中,他討論了兩本關於基督教對外宣教工作的書。一個是到印度的先驅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這本書的題目是「《探討基督徒有義務使用手段使異教徒皈信》(An Enquiry into The Obligations Of Christians To Use Mea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hen)」,在18世紀後期出版。另一本近期著作叫做《基督徒宣教與神的審判》(Christian Missions and The Judgment Of God),作者戴維·M·帕頓(David M. Paton),於1953年出版。

波爾指出,所討論的這106年表明,歐洲和美國的新教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差派宣教士向世界各地宣揚福音。這一時期起始於克里的書的出版,結束於從中國驅逐宣教士。

波爾指出,「克里呼籲將福音傳到全世界。他並非對異教徒的教育、衛生和科學方面的需要漠不關心,但在他的書中,並沒有證據表明他把滿足這些需要視為『宣講福音』。相反,他希望這些需要能夠因為福音的傳播而得到滿足。…基督徒的西方並不滿足於宣講。其結果導致宣教活動的意圖往往注重教化多於傳福音。」

自從波爾博士的那篇文章提醒基督徒注意基督教使命的變化動態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如何實踐基督教宣教工作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最近,德國一個名為Institut Diakrisis的組織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主題是:

 

「轉化」作為福音宣教派神學的新主題

這篇文章的前言中提到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是改變基督教宣教的性質的促成因素。雖然沒有明確指出這些人對所造成的後果負有責任,但全世界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誰在追隨這個組織。

「自1961年在新德里舉行的普世教會協會第三次大會以來,對宣教的現代理解是在世俗普世神學和政治意識形態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由於受到拉丁美洲的『激進福音派』的影響,福音派越來越多地接受這種觀點。當代福音派的神學思想,一方面是宣揚在基督裡的救恩,另一方面是把社會的改變作為傳福音的推測目標。後者對宣教的理解被稱為『整全的』或『道成肉身』。許多宣教學者現在稱他們的學科為『宣教神學』,是基於教會在世界上的全部使命(包括其社會和政治責任)以及與其他宗教的對話是由其在世界的全部使命(即是要建立所應許的『神的國度』)所決定的這個觀點。在這方面,『轉化(Transformation)』這個詞,迄今為止很多基督徒都不知道,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概念。」

這清楚地表明,一種與聖經、普世信條和宗教改革的宣認文獻格格不入的意識形態,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已經取代了指導新教宣教的神學教義。例如,所強調和教導的不是傳福音,即宣告因信耶穌基督而得救的好消息,而是社會結構的改造或更新(Transformation or Renewal)。

《轉化》這篇文章解釋了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轉化』的概念最初是由北美的新福音派(Neo-Evangelicals)運動採用的,這個概念極具危險性。新福音派之所以認為社會轉化的概念有用是因為,自20世紀最後二十五年,『國度神學』在美國宣教運動有主導力量,而專注於個人皈依和教會植堂的宣教神學則被擱置。

這種『神國度的神學』一方面源自後千禧年(post-millennium)的古老傳統,即在啟示錄20:1—6的千禧年內,相信耶穌會在他所宣示開創的彌賽亞和平國度建立之後再回來。在他們的出版物中,轉化神學家們認為,除了宣講福音之外,社會行動和可能的政治行動是同樣重要—如果不是要更偏重—的福音和神的君王統治的表達。透過這樣擴大宣教的概念,救贖論,即福音的維度,聚焦於永生,即耶穌通過祂贖罪之死帶來的救恩,並不能保持不變。相反的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宣教實踐中,靈魂的拯救都排在創造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之後。」

對「此時此地」的強調是由於轉化神學所採用的詮釋學。

「在這種情況下,轉化神學家[僱用]『語境解釋學』研究社會政治形勢,這是試圖從語境(人們發現自己所處的語境)中理解文本。問題是,人們會用這樣的語境解釋方法來閱讀聖經文本,正如我們從解放神學和女性主義神學中看到的那樣。因此,聖經讀者所在的社會和政治狀況是理解釋的關鍵。…任意選出舊約中的歷史事件,特別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得自由,以及反對濫用權力和不公義的先知佈道,被認為是『典範』模式,並被強加於現今教會的使命。這樣,經典的福音派聖經觀點的根基就被拋棄了。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和祂的救恩是聖經的核心。祂自己就如何理解舊約與祂的關係提供了關鍵信息(路加福音24:27,45;同見使徒行傳13:47;哥林多後書1:20)。轉化神學家對聖經的背景觀點的推論是,有其問題和願望的成為了人中心,而不是以在聖經中以審判和憐憫顯示祂的行為的神。只在今天的語境下閱讀聖經文本時,則不能顯示出其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顯然,轉化神學與羅馬書8章的簡單教導相矛盾,即福音的全部益處在於等待基督在世界末日再來。

「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為奴的心、要膽怯。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 父。』那靈與我們的靈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只要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要和祂一同得榮耀。我想如今的苦楚,若比將來要顯給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因為受造之物切慕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著自由、得著神兒女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8:14—39)

必須肯定的主要基督教教義是,主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基督論以及救恩論)。轉化神學在這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教導:

「語境聖經解釋對基督論有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教義…的確,轉化神學的作者有時表達的是基督論的觀點。但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耶穌作為人,以及祂為這個世界的社會需要而獻身的服侍。同時祂的神性,正如約翰福音中所特別強調(約翰福音1:1—14;2:28)的,並且由早期教會在尼西亞和卡爾西頓(分別在公元325年和451年)的基本信經中所制定的,在很大程度上被抹掉了。根據這些信經的陳述,神的兒子與父神是一性的;在祂「人的位格」裡,神性和人性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神成為人的神蹟被稱為「道成肉身」,在當代理解新福音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並非被理解為永恆的道成為肉身是基督的位格的神蹟。而是被理解為,在所謂的「基督榜樣論」中,強調了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使自己成為僕人,過著服侍人類的生活。

當然,拿撒勒人耶穌呼召人們追隨祂,在祂的佈道和教導中,祂確實奠定了基督教倫理的基礎。然而,我們需要理解,神永恆的道成肉身是無與倫比的(約翰福音1:14),祂那永遠為祭的死,並那升到神寶座上的事,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贖罪祭,除去了我們的罪,是不能被模仿的。這會與改革者所教導的聖經對救贖的理解相矛盾。事實上,把「基督為我們」的信息改為「讓我們像基督一樣行動」的口號,從而使福音成為新的律法,是不可容許的。

今天,基督教的宣教運動在這樣的本色化(contextualization)是危險的,可能會被引導跟隨一個假耶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使徒保羅的話來警戒:「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哥林多後書11:3—4)

過去曾指導新教宣教運動的「末日觀」,現在已經被遺忘了。因為以救恩為導向的宣教的理解的優勢體現在其包含了聖經本身對神、世界和時間的理解。這是以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拯救工作為中心,並相應地把舊約和新約置於彼此正確的關係中,作出必要的區分。由此產生了「現在已經(already now)」和「只有那時(only then)」之間的張力。

這首先並特別適用於以色列人在各國中的地位。根據保羅在羅馬書11:25—36中的見證,以色列人最終的皈依和重新接受是會發生在對列國的宣教完成時,「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聚集後,基督將再來。為神打開猶太人的心扉是對以色列人的宣教所要做的。第二,非基督教宗教與基督教信仰的關係的性質問題將根據他們的三重決定來回答,即通過神最初的啟示(使徒行傳14:17;約翰福音1:9;羅馬書1:19—20),通過人對順服和抵擋的回應(使徒行傳17:27f;以賽亞書53:6a),並藉著魔鬼的效力(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2:2)。第三,救贖歷史觀也在當前的奮鬥中尋找與福音相適應的未來。耶穌基督的教會可以通過承擔自己的社會和政治責任,建立起國度的曙光標誌,但不會給他們附加虛假的意義。她更相信在耶穌基督以能力和榮耀的再來的時候,聖經應許神的國度將會實現。在祂的國度裡,和平與正義終將建立(啟示錄21:2,24)。

「最後,我們想強調的是,我們對轉化神學的批評不是針對單一的錯誤教義,也不是針對代表它的個別神學家。相反,我們與他們保持在基督裡的兄弟情誼,盡管不幸的是,一個錯誤的趨勢已經引誘他們。因此,我們要與他們一起為堅守聖經真理而奮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意識到,我們自己需要經常通過神的話語得到糾正和深化,因此,我們已經準備好接受聖經的糾正。

與此同時,我們向整個基督教宣教運動發出緊急警告。願它謹防屈服於正在成為意識形態的歷史神學!因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用暫時社會福利取代了永恆的救恩,忘記了基督的統治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在祂在橄欖山的關於末日宣講中,耶穌警告祂的門徒,假先知和假基督將在末後的日子到來,將許多人引入歧途(馬太福音24:11)。作為升天者(啟示錄3:10),祂警告說『試煉的時刻』將臨到全世界[希臘文:世界oikouméne]!11 但升天的基督應許非拉鐵非的教會,在他們受試探的時候保守他們,因為他們堅守祂的道。

同樣,我們也要堅定地相信,祂這位好牧人,今天也會幫助祂忠信的羊群,度過一切外在和內在的試探。祂會通過聖靈的能力和指引來做成這事,聖靈是祂賜給自己的,作為在祂的國度裡完全得救的憑據(哥林多後書1:22;5;以弗所書1:14)。」

Tübingen,2013年五旬節國際基督教網路

https://www.ikbg.net/pdf/The-Tuebingen-Call-of-Pentecost-2013-On-Missions.pdf

我第一次了解彼得·拜爾豪斯(Peter Beyerhaus)博士的貢獻是通過他的書,「神的王國和烏托邦的錯誤:從其假冒中辨別出神的聖經的國度」1992年8月,由Crossway Books出版,Crescent St, Wheaton, IL 60187。彼得·拜爾豪斯於2020年1月18日去世。

以下是他在2005年向宣教士們發表的請求:

 

「不要用對話代替宣教」

彼得·拜爾豪斯教授敦促基督徒不要用宗教對話來取代福音的宣講。2005年9月16日,拜爾豪斯在圖林根州布蘭肯堡(Blankenburg, Thuringia)舉行的福音神學家會議上說,福音派應尋求對話而不忽視宣教。忽視或無視大使命對教會是有損的。基督徒不應屈服於大眾期望的壓力,而應宣講完整的聖經信息。他批評自由派神學家拒絕接受基督贖罪犧牲的信息,認為這是對現代思想的侮辱。基督徒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反對。耶穌不承諾傳福音的成功,但祂承擔了福音果子的責任。宣教士最重要的任務是翻譯福音信息,使之能被清楚地理解,同時又不損害聖經內容。宣教士應注意不要接受非聖經的文化或意識形態觀念。拜爾豪斯還看到了試圖合理化投入緩解社會需要的這種危險,這會導致福音信息的減少。一個例子,他提到了到2015年將極端貧困人口減半作為千禧年發展目標。一些福音機構把這變成了宣教的目標。彼得·拜爾豪斯認為,這在聖經中沒有充分的根據。

這篇文章翻譯自Bassam Michael Madany的在線文章「The Future of Christian Missions: Biblical Or Ideological?」

https://www.academia.edu/44832360/The_Future_of_Christian_Missions_Biblical_Or_Ideologica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