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704
1
作者
歷史上最多樣化的運動
自誕生以來,基督教一直是一種多元文化、多民族、多種族的運動。
麗蓓嘉•麥克勞克林(REBECCA MCLAUGHLIN)(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WOMEN/SEARCH?TYPE=AUTHOR&QUERY=&DB=TRUE)
圖片來源:壁紙分享(Unsplash)
我在印度新德里遇到了森岡魯•泰美(Senganglu Thaimei)(她的朋友叫她森美{Sengmei})。她出生在印度最東北方的榮美(Rongmei)部落,她在德里大學教授英語文學,並通過邊緣化女性的視角來撰寫重新塑造部落傳說的故事。森美熱衷於保存部落文化,而保存是必須的。納迦(Naga)部落在19世紀被西方宣教士接觸。基督教化的影響帶來了西方化。如今,榮美有80%以上的人口都是基督教徒,部落傳統文化正在衰落。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又是眾多表明基督教是一種白人西方宗教、被強行輸入其他文化、並留下一連串文化破壞的證據中的一個。但是森美故事的其餘部分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在一個非宗教家庭中長大,她在少年時通過一個榮美朋友的見證開始跟隨耶穌。如今,她是一位充滿激情的基督徒,她的丈夫(來自一個同族的部落)牧養著一個多種族的教會。
此外,在我們討論她部落的歷史時,森美警告我不要給西方宣教士過多的讚譽。西方人只看到了少數的納迦歸信者,然後他們有效地向他們的部落傳福音。盡管森美美人對西方文化與基督教不合理的融合方式深感遺憾,但她同樣清楚基督教化的積極影響,特別是對於部落的婦女。
我訪問印度與12位基督徒學者見面。十個來自納迦部落。在他們彼此之間會說七種不同的土著語言。但是當談到基督教時,他們用同一種聲音說話。文化人類學家和納迦部落成員卡納托•喬斐(Kanato Chophi)用最鮮明的方式指出:「我們必須放棄這個以為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荒謬觀念。」
從一開始就多樣化
數百年來,西方藝術將耶穌描繪成膚色白皙的人,這可能使我們中的一些人傾向於忘記了他是中東猶太人,他生活在羅馬人沉重壓迫的統治下,他的跟隨者最早在安提阿—其廢墟位於今天的土耳其—被稱為「基督徒」。基督教不是來自西方。
但是它也不受其文化起源的束縛。耶穌的生命和教導撕毀了他的猶太同胞的種族和文化界限,這使他們感到震驚憤慨。例如,好撒瑪利亞人這個比喻的核心人物來自一個令人憎惡的族群。耶穌命令他的門徒「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他們便立刻開始行動。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聖靈讓使徒能夠給「從天下各國來」的人們傳福音(使徒行傳2:5),天下各國包括來自當今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埃及的人(使徒行傳2:5—11)。聖靈的作為是讓那些傾聽的人用內心的語言進行交流,這是眾多表明基督教是一種多元文化和多語言的運動的證據中的一個。實際上,聖經本身就是多語種的!
舊約是用希伯來語寫的,新約是用希臘語。但是耶穌的母語是亞蘭文(Aramaic,阿拉姆語),而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猶太人大多情況下是通過阿拉姆語的翻譯閱讀希伯來文的聖經。我們在馬可福音裡看到耶穌母語的痕跡,比如耶穌讓一個小女孩從死復活的時候(馬可福音5:41),治癒一個耳聾舌結的人的時候(馬可福音7:34),並在十字架上向他的天父呼喊的時候。張貼在十字架上的指控罪名(「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是以三種語言書寫的—阿拉姆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以涵蓋當時的主要相關語言(約翰福音19:20)。但是,基督教沒有單一的語言。
早期教會的多樣性
一個普遍的誤解是,基督教在殖民時代首先通過白人宣教士來到非洲。在新約聖經中,我們遇到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非洲人,他在基督教滲透到英國或美國之前的多個世紀就成為耶穌的跟隨者。在使徒行傳8章中,神指示使徒腓力來到衣索比亞(埃提阿伯)太監的車前面。這個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使徒行傳8:27)。腓力聽到這個衣索比亞人在讀以賽亞書,並向他解釋以賽亞是在針對耶穌發預言。這個衣索比亞人立即接受了基督,並要求受洗(使徒行傳8:26—40)。
我們不知道當這個衣索比亞太監把福音帶回家時人們是如何回應的。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在第四世紀,兩個奴隸兄弟迅速促成了衣索比亞和厄立特里亞(Eritrea)(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history/2018/may/africa-christianity-axum-empire-ethiopian-orthodox-tewahedo.html)的基督教化,從而導致了世界上第二個基督教國家的正式建立。我們還知道,基督教在第一世紀就扎根於埃及,並在第二世紀傳播到突尼斯、蘇丹和非洲的其他地區。
此外,非洲催生了幾位教會初期教父,包括基督教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第四世紀的學者,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同樣,直到他們遭受幾乎大量毀滅的逼迫之前,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古老悠久的基督教社區的發源地之一。回到森美的故鄉,印度的教會完全不是僅僅在殖民時代才蔓延開來,它所繼承的身世家系可以回溯到公元第一世紀。雖然這無法證實,這方面的領軍學者羅伯特•埃里克•弗賴肯貝格(Robert Eric Frykenberg)得出結論,「似乎可以肯定,不遲於第三和第四世紀,甚至更早,在南印度就有建立完善的基督徒社區。」因此,基督教很有可能在英國基督教化之前的多個世紀就扎根於印度。
每一個部落、語言和國家
我們許多人將基督教與白人、西方帝國主義聯繫到一起。這是有原因的—其中有些原因相當不幸,令人遺憾。但是,世界上大多數基督徒既不是白人也不是西方人,而且基督教在今天越發變得有越來越少的白人,以及越來越少的西方化。
如今,基督教已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多樣化的信仰體系,代表著最均衡的種族和文化傳播,居住在歐洲、北美、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認為基督徒的人數(https://www.pewforum.org/2012/12/18/global-religious-landscape-exec/)大致相等。超過60%的基督徒生活在全球南方,在未來幾十年裡,基督教的重心將可能會越來越多地轉向非西方國家。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7/04/19/sub-saharan-africa-will-be-home-to-growing-shares-of-the-worlds-christians-and-muslims/)的資料,到206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將擁有全世界40%自認是基督徒的人。根據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社會學家楊鳳崗(Fenggang Yang)的研究,盡管中國目前是全球的無神論中心,但基督教的傳播如此之快,甚至於到2025年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基督徒人數最多(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10776023/China-on-course-to-become-worlds-most-Christian-nation-within-15-years.html)的國家,到2050年中國可能成為一個以基督徒占多數的國家。
需要明確的事實是:基督教起初就一直是一種多元文化、多民族、多種族的運動,它並不能為西方人濫用基督教身份來粉碎其他文化的方式來開脫辯解。在第四世紀羅馬皇帝康士坦丁(Constantine)皈依基督教之後,西方基督教從一種被迫害的少數人的信仰轉變為一種與某個帝國的政治力量相聯繫的信仰,而力量或許是人類最危險的毒品。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有人將基督教與西方文化等同的習慣本身就是西方偏見的一種表現。聖經的最後一卷書描繪了末世的終結,那時將會「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敬拜耶穌(啟示錄7:9)。這本是基督教開始時多元文化的異象。關於西方基督徒在過去兩千年所犯下的所有錯誤,當我們觀看當今全球教會的成長,認為這一異象終將能夠實現這並不為過。因此,讓我們致力於聖經神學、教會歷史和當代宗教社會學,而且,正如我的朋友卡納托•肖比(Kanato Chopi)所言,讓我們放棄基督教是西方宗教這個荒謬的觀念。
麗蓓嘉•麥克勞克林(Rebecca McLaughlin)擁有劍橋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和倫敦橡樹山學院的神學學位。麗蓓嘉(https://www.rebeccamclaughlin.org/)是《面對基督教》(Confronting Christianity)的作者,以及《語音通信》(Vocable Communications)的聯合創始人,並且曾在真理論壇(Veritas Forum)上擔任內容副總裁。內容改編自《面對基督教:世界上最大宗教的12個難題》(Confronting Christianity: 12 Hard Questions for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http://www.crossway.org/books/confronting-christianity-hcj/),作者麗蓓嘉•麥克勞克林,©2019。經十字路(Crossway)允許使用,一個福音發佈事工的出版社,惠頓(Wheaton),伊利諾州(IL)60187。www.crossway.org
這篇文章翻譯自Rebecca McLaughlin的在線文章「The Most Diverse Movement in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