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692

1

​作者

Ryan Nelson

使徒巴多羅買是誰?

初學者的指南

賴恩.尼爾森Ryan Nelson)(https://overviewbible.com/author/ryan/)

2019年6月19日



巴多羅買是耶穌基督的12個主要的門徒之一。在整個新約聖經裡,他的名字只是在四次提到12使徒的名字的時候提到過(馬太福音10:2—4,馬可福音3:16—19,路加福音6:14—16,使徒行傳1:1—13)。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與眾不同的品質或頭銜,所以除了他的名字,我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

被稱為「使徒」或「奉差遣的人」的巴多羅買和其他門徒見證了耶穌三年的事工。耶穌後,他們開始了被稱為基督教的運動。這使得巴多羅買成為早期教會最重要和最有權威的領袖之一,他可能在第一個世紀幫助將福音傳播到特定的地區—但他從未在任何書信中被明確提到或單獨提到。

因為在約翰福音中從未提到巴多羅買,而一個名叫拿但業的人(他沒有出現在符類福音中)似乎是以使徒身份出現(約翰福音21:1—2),一些傳統認為巴多羅買和拿但業是同一個人。許多現代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巴多羅買和拿但業是兩個不同的人。

現存最早的關於巴多羅買的著作是在他死後幾個世紀寫成的(其中一些是被錯誤地當作是他所寫的),關於他去了哪裡,做了什麼,怎麼死的,有各種傳統的說法。

那麼我們對他到底了解多少呢?在本指南中,我們將探討學者和傳統記錄對使徒巴多羅買的看法。

首先是,事實。

關於使徒巴多羅買的事實

雖然聖經只給了我們他的名字,但我們可以從新約中收集到一些細節,早期的教會著作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資料。

他是十二使徒之一

聖經中只有四段明確提到所有十二使徒的名字(馬太福音10:2—4,馬可福音3:16—19,路加福音6:14—16,使徒行傳1:1—13)。巴多羅買出現在其上所有四段中。即使他沒有在其他章節提到名字,他是屬於這個群體的事實,告訴了我們他在福音書記錄的大部分重大事件中均有在場,因為福音書作者經常提到門徒作為一個群體,從耶穌呼召他們一刻開始,就暗示他們一直在一起。

作為使徒,巴多羅買親眼目睹了耶穌的大部分神蹟,並聽到了他的大部分教導。他和耶穌一起生活了大約三年。耶穌差遣十二使徒,巴多羅買(可能與腓力配搭)被賦予「治癒病人,使死人復活,潔淨大麻風病患者,趕鬼」的權力(馬太福音10:8)。

耶穌死後復活,升天,巴多羅買和其他使徒一起領受了聖靈的能力(使徒行傳2:1)。

他父親的名字可能是撻買

「巴多羅買」這個名字很可能來自亞蘭文(Bar-Talmai),意思是「撻買(Talmai)之子」。源於父親的名字—意思是來自一個人父親的名字,就像詹森(Johnson)在英語中最初的意思是「約翰的兒子(son of John)」—在古代以色列很常見。在馬太福音中,耶穌以彼得的父名「巴約拿」(馬太福音16:17)指代彼得,意思是約拿(或在某些手稿中,約翰)的兒子。

如果巴多羅買是一個源於父親的名字,我們可以知道他的父親是一個叫撻買的人(英語中是Tholami或Tholomaeus)。這不是很管用,因為它是兩個不同的舊約人物的名字—偉人之一(民數記13:22),一個是基述王(撒母耳記3:22)—在新約中沒有一個叫撻買的人。

但如果巴多羅買是一個源於父名字的姓氏,他可能也會被稱為另一個名字。這就是一個來證明巴多羅買和拿但業是同一個人的主要爭論點的原因:拿但業.巴多羅買。

然而,那並不一定是這種情況。在《安克耶魯聖經辭典》(Anchor Yale Bible Dictionary)中,邁克爾·威爾金斯(Michael Wilkins)教授表示,古希臘文本通常對父名的處理方式不同:

「『巴多羅買』這個名字本身在使徒名單上可能就是一個獨立的名字。它不一定是源於父親的名字。源於父親的名字是由希臘的所屬格來表述的,而不是由亞蘭文詞性表達的。」

一會兒再說拿但業。

據傳說他和腓力有聯繫。

在四次提到使徒名字記載中的三次,巴多羅買都是出現在腓力之後,這似乎表明他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繫。後來的傳統還描述了他們兩個一起事工。在次經的腓力的使徒行傳中,腓力和巴多羅買都被倒釘在十字架上,直到腓力的講道說服圍觀者釋放他們。

(奇怪的是,腓力要求他們的對手把他留在十字架上,但要求他們去釋放巴多羅買。)

我們馬上就會看到,他們之間的聯繫是許多基督徒相信巴多羅買和拿但業是同一個人的另一個原因。但是,他在名單中與腓力為鄰的地位也可能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在使徒行傳中沒列在一起。

有趣的事實:聖路加也許寫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這就是說,他把巴多羅買和腓力一起列在他的其中一本書裡,而沒有在另一本書中一起列。如果他們的聯繫很重要,你會認為他會始終如一地把他們放在一起…但也許不是嗎?

他可能和拿但業是同一個人。

約翰福音是唯一提到有個叫拿但業的人的福音書,他似乎是使徒(約翰福音1:43—51)。約翰也從沒提到過巴多羅買。聖經並沒有說拿但業和巴多羅買是一個人。但是幾個世紀以來,因幾個原因,許多基督徒相信他們是一個人。

在公元一世紀,人有兩個名字是常見的。有時因他們得了新名,就如西門,又稱彼得,又叫西門彼得。或者,他們在希伯來語中被稱為一個名字,在希臘語中被稱為另一個名字,比如保羅,也被稱為掃羅,約翰也被稱為馬可。聖經實際上稱一個使徒為「雙生」…這可能不是他的真名。

如果巴多羅買是一個姓氏,意思是「撻買之子」,那麼我們當然可以假定他有另外一個名字。他可能是拿但業.巴多羅買。(但正如我們上面討論的,他也可能只是一個名叫巴多羅買的人。)

因為符類福音書都把腓力和巴多羅買列在一起,許多學者認為這意味著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其他使徒(比如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還有雅各和約翰—西庇太的兒子)的配搭一樣。如果拿但業是巴多羅買,那麼約翰福音使這種聯繫更加清楚。腓力找到拿但業(表明他們彼此認識),把他帶到耶穌那裡(約翰福音1:45—47)。

拿但業似乎也是使徒。耶穌並沒有明確地呼召他說「來,跟從我」,但在他們第一次相遇的時候,他就對拿但業說:「我實在告訴你,你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翰福音1:51)。約翰似乎也把他列為使徒: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又向門徒顯現。有西門彼得、和多馬、又稱為低土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約翰福音 21:1–2

同樣,約翰並沒有明確地稱拿但業為使徒之一。但所有這些,再加上約翰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叫巴多羅買的人,馬太、馬可和路加也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叫拿但業的人,這就為拿但業和巴多羅買是同一個人提供了有力的論據。

為了承認這種模糊性,一些學者選擇了一種更中立的角度。新約學者邁克爾·威爾金斯說:

「既然巴多羅買與拿但業的關係確定還沒有定論,那麼,不加質疑地假設這點,是越過證據的。根據現有的證據是無法確定的,但斷然拒絕這種確認也同樣是沒有根據的。」—《安克耶魯聖經詞典》

如果巴多羅買和拿但業是同一個人,那麼約翰福音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認識他。

拿但業對耶穌持懷疑態度,因為他來自拿撒勒,他著名的話:「那裡能有什麼好東西嗎?」(約翰福音1:46)但在耶穌顯示他的神性之後,拿但業宣稱:「夫子,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49)。

耶穌向門徒顯現以後,門徒中有七個人出去打魚,拿但業是其中之一(約翰福音21:1—3)。福音書明確地告訴我們,有幾個門徒—彼得、西庇太的兒子、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可能在場,也可能不在場)—都是漁夫。多馬,拿但業和兩個不知名的門徒在這段經文中要麼是漁民,或者他們只是一起來學習一個新的行業。

最後,很難說拿但業和巴多羅買是不是同一個人。但即便他們是,我們也沒有得到更多的信息。因為拿但業只出現在約翰福音中,所以他基本上和巴多羅買一樣不為人知。

巴多羅買可能是個宣教士。

我們翻譯成「使徒」的希臘單詞是apostolos。它的字面意思是「被派遣的人」。在他傳道的時候,耶穌兩個兩個地打發門徒,派到特定的地方去(馬可福音6:7—13),在他升天之前,他吩咐他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每個使徒去了哪個國家,但是對於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早期的教會記錄是相當一致的。然而,關於巴多羅買去了哪裡,傳統卻各不相同。

公元四世紀,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寫道,巴多羅買在印度宣教:

「潘代諾(Pantænus)是其中的一個,說是去了印度。據記載,在那些認識基督的人當中,他找到了馬太福音,馬太福音已經預料到他自己的到來。因為其中的一個使徒巴多羅買,曾對他們講過道,把馬太福音用希伯來話寫下來,一直保存在他們那裡。」—教會歷史

優西比烏斯(Eusebius)可以進入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圖書館之一,但他有時也會犯錯(例如,他把使徒腓力和執事腓利搞混了)。其他的傳統,其中一些是不太可靠的(如腓利的使徒行傳),聲稱巴多羅買在亞美尼亞,埃塞俄比亞,利考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和帕提亞等地宣教。

使徒巴多羅買是怎麼死的?

就像大多數的使徒一樣,巴多羅買很可能是殉道的—但關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有幾個傳統有不同說法。最受廣傳以及最多見的傳統是他被剝皮,然後被斬首,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描繪他的藝術作品都用某種特定方式表現出他拿著或者穿著他的皮膚,或者將他與剝皮刀聯繫在一起。

啊!

福克斯的《殉道者之書》(Foxe’s Book of Martyrs)記載,在印度,「他最終被那些不耐煩的偶像崇拜者殘忍地毆打,然後釘在十字架上。」

《黃金傳奇》(The Golden Legend)記載了以下幾個事項:

「人們對他受難的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有福的聖多羅斯(Dorotheus)說他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又說:『巴多羅買向印度人傳福音,用他們的方言,將馬太福音傳給他們。』他死在偉大的亞美尼亞的阿爾班(Alban)城,頭朝下釘在十字架上。聖西奧德羅斯(Theoderus)說他被剝皮了,很多書裡都說他只被砍頭。又有人說,他是被釘在十字架上、還沒有死、就被取下來。為叫他受更大的刑罰,就把他剝皮,末後把他斬頭了。」

另一種說法是,他被打得不省人事,淹死在海裡。看在他的份上,我希望是那樣。

不管他怎麼死,情況可能都很慘。但是雖然他們對巴多羅買的死的方式看法不一,但各種各樣的傳統都把他的死和他的事工聯系在一起—不管那是什麼地方。

使徒就是使徒

如果有人在第一世紀花時間坐下來,記錄每一個使徒的生活,就好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忙於競相傳福音到當時世界已知的最遠端,竭盡全力去愛,就像耶穌那樣去愛以至於到死(约翰福音13:34—35)。

巴多羅買生活的詳情—甚至可能他真實的名字—都被遺忘了。他生命中唯一具體的事實是他與耶穌基督的緊密聯繫。最後,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篇文章翻譯自的Ryan Nelson在線文章「Who Was Bartholomew the Apostle?」

https://overviewbible.com/bartholomew-the-apostl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