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568

2

​作者

Gabriel Said Reynolds

大衛•彭昌斯基,《素萊曼和螞蟻篇:古蘭經與聖經的對話》

(Eugene, OR: Cascade, 2021)。Pp. xviii + 184. Paper $25/£19/AU$35。

 

《素萊曼和螞蟻篇》(Solomon and the Ant)【「素萊曼」即聖經中的「所羅門」,下同】(這個名字來自書中的一個案例研究,基於古蘭經第27章)對比分析了十段不同的古蘭經段落與聖經段落。彭昌斯基(Penchansky)將這些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古蘭經和多神論(Quran and polytheism)(古蘭經113和114;古蘭經53:19-25;古蘭經72:1-19);古蘭經二部分,關於古蘭經和神義論(Quran and polytheism)(古蘭經111;古蘭經18:60-82;古蘭經27:15-44);以及第三部分,關於古蘭經和降示(Quran and revelation)(古蘭經18:9-25;古蘭經53:1-18;古蘭經80)。在這本書九章的每一個開頭(古蘭經113章和第114章一起研究),彭昌斯基會明確他拿來與古蘭經段落進行比較的聖經段落。

在引言中,彭昌斯基指出,他並不尋求協調或通過解釋消除古蘭經中的「疑難雜症」。他補充說,「在我所選擇的古蘭經段落中有這些充滿張力的話,這些造成破裂感的話,是最接近表面意思的段落。」(十四頁)彭昌斯基確實挑戰了旨在使古蘭經文本與後來的伊斯蘭教義或「早期伊斯蘭歷史的主導敘事」保持一致的對古蘭經的過分簡單化解讀(十七頁)。事實上,《素萊曼和螞蟻篇》包括了大量對古蘭經段落的新的、發人深省的解讀。彭昌斯基成功地表明,古蘭經作者全力對付聖經中發現的許多神學問題。同時,彭昌斯基對古蘭經的獨特性質表示欽佩,特別是在其詩意風格方面。所有這些都是以彭昌斯基自己的風格完成的,既直接又坦率,使《素萊曼和螞蟻篇》成為一本令人愉快的讀物。

在彭昌斯基看來,古蘭經是一部「逾越性」的經書,它提出了關於真主和其他超自然存在、真主對邪惡的責任,以及真主與先知穆罕默德溝通的本質等問題。《素萊曼和螞蟻篇》的重點是將這些特點最大程度凸顯出來,盡管穆斯林神學家努力摒棄這些問題,或者說這就是對這種努力的回應。在結語中,彭昌斯基認為,「通過這些支配一切的【主導】敘事,解讀者將故事的意義重新導向不那麼具有逾越性的方向;另一方面,傳統的解讀透過不那麼有威脅的語句的視角來解釋,將令人不適的段落邊緣化或廢除。」(167頁)在下文中,我將討論該書中的三個案例研究,每個案例都出自其中一部分,它們共同促成了剛才引述的論點。

在第3章(第一部分)中,彭昌斯基分析了專門介紹「精靈」(jinn)的古蘭經72章,並對其中的陳述表現出特別的興趣,「過去,我們為竊聽而常常坐在天上可坐的地方。現在誰去竊聽,誰就發現一顆燦爛的星宿在等著他。」(9節)。對作者來說,這反映了一個願景,即被稱為精靈的超自然存在曾經是天庭的居民,並了解神聖的秘密。它們被驅逐了(雖然古蘭經沒有說原因),因此它們現在尋求聽取古蘭經的降示。這就是為什麼第19節提到了「成群結隊」的精靈圍繞著穆罕默德。然而,雖然伊斯蘭傳統(一般來說)認為這節經文反映了人們對真主的話語的興趣,但彭昌斯基(援引《吉爾伽美什》(Gilgamesh)中的一個場景)則認為這是一種對先知的暴力侵犯,原因是他攜帶著神聖的秘密。從更大的意義上說,彭昌斯基認為這章古蘭經(以及古蘭經中普遍的關於精靈的論述)是將超自然存在(在前伊斯蘭的阿拉伯異教徒的萬神殿中佔有一席之地)從更高的地位降到完全服從的地位的一種方式。他將這種與多神論世界的密切關係比作把這種存在說成是「神的兒子們」、「神」或「至高者的兒子」的聖經文本(創世記6:2;詩篇58:1;詩篇82:6-7)。

在第4章(第二部分)中,彭昌斯基分析了古蘭經111章,其中提到了一個名為阿布•拉哈布(Abu Lahab)的人物(字面意思是「焰父」)以及他的妻子,伊斯蘭傳統認為阿布•拉哈布是穆罕默德的叔叔。這章古蘭經詛咒這個人(「他將入有焰的烈火」,第3節),並稱他的妻子為「擔柴的」(4節)。彭昌斯基注意到伊斯蘭傳統是如何將阿布•拉哈布作為先知的一個惡毒的、不信的叔叔,並描述阿布•拉哈布妻子對穆罕默德的敵意。他認為,這章經文在那時表達了古蘭經對這對夫婦的敵意,表達出可怕的願望,阿布•拉哈布將在火獄中被燒死,而他的妻子將被「一條像狗的項圈那樣的項圈」拴住(76頁),並被迫搬運木材,為燒死她丈夫的火提供燃料。彭昌斯基通過指出聖經中也有詛咒性的語言試圖將這種景象的暴力語境化,但他仍然感到不安:「這種根深蒂固的希望別人遭殃的傾向來自於人類心理的慘澹和毀滅性的內在。」(82頁)

第九章也是最後一章涉及古蘭經第80章(「皺眉章」(He frowned)或「阿百塞」(Abasa))。根據傳統,這章古蘭經是對以下時刻的一種注釋:那時穆罕默德正在尋求使其部落的一個顯要成員皈依,在一個可憐的盲人試圖引起他的注意後,他轉身離開並皺起了眉頭。彭昌斯基認為這個故事是真實可靠的,並將其與福音書中幾個段落(馬可福音2:17;10:48;約翰福音9:14)進行了比較,其中一個人物(或一群人)被斥責或忽視。鑒於伊斯蘭傳統試圖弱化穆罕默德的冒犯行為,而彭昌斯基認為這段古蘭經讓人們難得地一睹古蘭經的道德規範,古蘭經在這裡責備其先知對一個窮人的忽視。

來自古蘭經研究領域的讀者可能會認為《素萊曼和螞蟻篇》缺少對早期學術研究的縝密了解(例如,海因里希•斯佩耶(Heinrich Speyer)的作品【Die biblischen Erzähl unge n im Qoran(1931;repr., Hildesheim: Olms,1961)】),或涉及到這裡討論的一些段落的著作集《歷史學家的古蘭經》(Le Coran des historiens)【編者:穆罕默德•阿里•阿米爾-莫齊(Mohammad Ali Amir-Moezzi)和紀堯姆•戴伊(Guillaume Dye);3卷;巴黎:Cerf,2019】)。盡管如此,所有的讀者都會從彭昌斯基書中論證充分的討論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頻繁引用古蘭經的基於聖經的潛台詞,使得《素萊曼和螞蟻篇》對於聖經研究領域的讀者來說,是一本易於理解的有益的書,他們想了解更多關於古蘭經的知識,這本經文堅持認為它證實了摩西(穆薩)和耶穌(爾撒)的經文。

 

Gabriel Said Reynolds, Notre Dame, Indiana

 

這篇文章翻譯自Gabriel Said Reynolds的在線文章「Review Solomon and the Ant」

https://www.academia.edu/96300588/Review_Solomon_and_the_An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