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99
1
作者
支穆罕默德侵凱白爾
F. W. Burleigh(http://www.americanthinker.com/author/f_w_burleigh/)
在關於中東的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NBbxN3MgQs)與新聞報道(http://legalinsurrection.com/2014/07/miami-anti-israel-rally-jews-remember-khaybar-the-army-of-muhammad-is-returning/)裡,常見穆斯林念誦:「Khaybar, khaybar ya yahud, jaish muhammad saya’ud」,意思是「凱白爾,凱白爾,猶太人啊,穆罕默德大軍將要回來」。
不熟悉穆罕默德創教歷史的人會覺得此句無甚特別,若是明白其背景,會知道這段歷史令人髮指,關乎穆罕默德率軍侵略猶太人的凱白爾綠洲一事。今天穆斯林念誦此句,是要警告猶太人,他們打算重演穆罕默德之惡行-且不僅針對猶太人,也同樣對付不信奉伊斯蘭的人。
一 如穆罕默德生平眾多事蹟,此事背景複雜,僅略述如下:凱白爾在葉斯里布(麥地那)以北90里(140公里),是盛產椰棗的谷地,侵佔此地,是穆罕默德征服 全阿拉伯大計一部分,其中致勝關鍵,是如何令穆罕默德的宿敵-麥加人-置身事外,因為麥加就在南邊230里(370公里),已經和穆斯林軍隊打過幾次大 仗。此前最後一次戰役是濠溝之戰(公元627),麥加人欲取穆罕默德在葉斯里布的堡壘但事敗。
濠溝之役後一年,穆罕默德毅然前往麥加朝聖, 說他既是阿拉伯人,就有權訪聖地與聖廟,當時麥加供奉多神。穆罕默德與1,400名隨眾穿上朝聖服,浩浩蕩蕩前往麥加,當地人威脅道,他們膽敢踏足一步, 就馬上採取軍事行動。於是穆罕默德提出與對方簽訂十年和約,並答應延遲一年朝聖,為表誠意,更答應不再襲擊麥加人的駱駝商隊,令麥加人可以恢復到敘利亞貿 易。麥加人多年來與穆罕默德大軍打仗實在也累了,就接受和約,這就是著名的胡台比亞協議(Truce of Hudaybiyya),在麥加城外簽訂,穆罕默德藉此使麥加人保持中立,為他解除威脅。[1]
當時穆罕默德的隨眾期望能進麥加朝聖未果,非常失望,於是穆罕默德許諾,以安撫他們。相關事蹟見於古蘭經〈勝利篇〉,就提到這次未能成行的朝聖,及胡台比亞協議;穆罕默德答應分給隨眾大量戰利品,卻沒有說明屬哪一場戰役,其實就是侵略猶太人的凱白爾綠洲。
穆 罕默德侵凱白爾,有幾個原因,第一,他害怕猶太人幾個部族組成北方聯盟進侵其所在地葉斯里布,正如麥加人不久前來犯;此外他亦垂涎凱白爾的富裕。猶太人做 事勤奮,出產甚豐,凱白爾谷地是阿拉伯有名的椰棗林,其中一個棗園植有四萬果樹。於是穆罕默德率領1,400名忠心部屬-曾隨他往麥加朝聖者-進侵凱白 爾,掠其財富。當然還有背後原因-他對猶太人懷恨在心,因為他們不接受他為先知,也不奉他所創立的宗教。
凱白爾在狹谷火山岩床上,建有連串幾個堡壘。
祖拜爾堡(Zubayr's Castle),是穆罕默德侵凱白爾時最早攻下的堡壘,因建於陡峭山頂,曾被應為難以攻陷。但穆罕默德發現其水源,是山腳下泉源,他將泉水引流,令堡壘斷水,守軍惟有棄城,轉守其他堡壘。
當穆罕 默德之大軍殺到,猶太人並沒有聯合抗敵,反倒各自退守幾個堡壘,穆罕默德於是逐一攻破。剩下的堡壘眼見無法退敵,惟有投降議和。
凱白爾幾個堡壘遺蹟之一。凱白爾在蜿蜒河谷上,古時候是火山岩床,是阿拉伯著名的椰棗林,其中一個果園有達四萬棵樹之多。穆罕默德攻此綠洲,為掠奪猶太人的財富,也為報仇,因為猶太人拒絕他所創立宗教;此外,穆罕默德也視他們為一個大軍事威脅。
僅 餘幾個城堡,其中之一為納迪爾部族(Nadir)所有,此族是穆罕默德三年前逐離葉斯里布的第二個部族,後來大多數納迪爾族人定居於凱白爾,在那裡種植椰 棗,並修築營壘。納迪爾人之被逐,是穆罕默德從葉斯里布趕絕猶太人的計畫之一,為報復他們拒絕他的宗教。納迪爾人被逐後兩年,即凱白爾受襲前一年,穆罕默 德終於殺盡葉斯里布所有猶太男丁,使婦孺當奴。[2]
為免滅族,凱白爾猶太人與穆罕默德議和,願意交出所有財產,只求可以自由離去。可是納迪爾族首領基拿拿拉比錯判形勢,為族人收藏金銀珠寶,希望離開凱白爾後可以捲土重來。此事被穆罕默德發現了,就用酷刑迫基拿拿說出藏寶地點,他拒絕,即遭斬首。
穆 罕默德審問猶太納迪爾族首領基拿拿,令手下在他胸口點火,再在上面澆燈油,圖令他講出部族藏寶地點,寶物包括金器銀器,珠寶,和其他寶物。基拿拿不從,最 後遭斬首。(資料來源:《穆罕默德事蹟-世上最惡名昭彰之先知生平》〔It's All about Muhammad, A Biography of 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 Prophet〕)。
穆罕默德使納迪爾族婦女當婢,與手下分得她們,並選最漂亮的歸自己-就是基拿拿年僅17歲的妻。穆罕默德手下帶她穿過棗林-她丈夫身首異處,屍首就丟在那裡;他們帶她進見穆罕默德,他風聞女子絕色,欲一睹其美貌。見面後,他馬上向她提親,許她自由,以作嫁妝。
穆 罕默德取薩菲婭為妻。他在折磨基拿拿、把他斬首後,強迫基拿拿的妻子嫁他,她年僅17,無力反抗,惟有就範。穆罕默德聞說女子貌美,就令人將她帶來,並就 地提親-當時他們身處棗林,基拿拿的屍首就丟在附近。穆罕默德說,假如她改奉伊斯蘭,答應嫁給他,就許她自由。(資料來源:《穆罕默德事蹟-世上最惡名昭 彰之先知生平》)
穆罕默德藉著掠奪令手下繼續跟隨他,而凱白爾之役更鞏固他的地位,因為戰利品多,且是對付拒絕伊斯蘭之民族其中一大勝仗。他將戰利品與堡壘分給手下,從投降者沒收之物則歸自己。[3]
穆罕默德卻將一切都歸咎於猶太人。他認為,安拉既任命他為「最後與最終的使者」,將真理帶給世界,可是猶太人仍拒絕真理,所以安拉懲罰他們;而他則是安拉懲罰之工具。這個自命的「真主使者」以此為由,給自己和隨眾掠奪不少財富,同時將其異端宗教傳遍阿拉伯。
從 凱白爾之役可見,穆罕默德以宗教之名作惡,以屬靈藉口歪曲常理,為暴力、掠奪行徑冠以神聖理由。徒眾至今不斷重蹈其覆轍,仇恨任何拒絕「先知」並他的宗教 之人。穆罕默德命徒眾使伊斯蘭為尊,因此,當穆斯林念誦「凱白爾,凱白爾,猶太人啊,穆罕默德大軍將要回來」的時候,要警惕的,不止是猶太人。
我們都活在凱白爾。
注:1. Ibn Ishaq, The Life of Muhammad, trans. A. Guillaume, pp. 499-507.2. Ibid., pp. 461-469.3. Ibid., pp. 510-523.
http://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15/04/muhammads_attack_on_khayb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