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90
1
作者
奧斯曼修訂的古蘭經抄本仍然存留?
有些穆斯林説,哈里發奧斯曼修訂的古蘭經抄本,有一本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瑪爾罕,有一本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宮博物館,名叫托普卡帕抄本。
托普卡帕抄本,上面有血漬,據說哈里發奧斯曼被刺殺的時候,他正在讀這本古蘭經,他的血濺到書頁上。博物館的說明是這樣說,寫在抄本旁的介紹上。
這個抄本有許多書頁散失了。今天古蘭經共有一百一十四章,古抄本只包括第2到43章。有的書頁完整而清潔,有的破爛不堪。由於書頁前後不一致,所以這是不同抄本裝訂在一起,是個彙編的集子。
這 個抄本是用庫法體寫的,或叫阿巴斯體。辨認庫法體有個方法,是每個字裡的字母,大寫的筆劃特別長。庫法體是由庫法城得名,這個城在伊拉克的巴格達以南,在 公元678年穆斯林入侵之前,庫法是波斯城,字體稱為庫法,不一定是庫法城人發明的,不過學者以那一帶地方,特別庫法城,為字體命名。穆罕默德死後,穆斯 林攻下了巴格達附近一帶。在公元678年,阿拉伯文成為主要語言,而奧斯曼時代,大概是650年左右,是修編古蘭經的時候,那時,當地人還在說波斯語。
如果撒瑪爾罕和托普卡帕真的是奧斯曼抄本,等於說波斯人學會阿拉伯文,然後用阿拉伯語寫古蘭經,再將這本經書送到麥加,然後麥加人和奧斯曼把這個波斯版本作為真主的永恆語,這不合理。一定是寫於阿拉伯人掌權之後的,才會用阿拉伯語寫。
如果這些真是奧斯曼版本,就不應該用庫法體,而應該用漢志體或馬以爾體寫成。
漢 志體是奧斯曼時代麥加人所用的字體,阿拉伯人當時用這種字體。漢志字體,橫向筆劃不長,直向的勾撇比較長,字體沒那麽方正,橫劃不會撐開。馬以爾字體,是 在麥地那和麥加發展起來的。漢志字體流行於第7世紀,寫的時候角度稍斜,整體上比較橫向,彎曲處多且帶點隨意,漢志字體流行了兩個世紀後就不再用;而庫法 字體字母較闊,馬以爾字體更斜丶更彎一點。
庫法體到第8世紀後期才發展成熟,在穆斯林世界廣泛使用,穆斯林征服波斯人之後,波斯人改信伊斯 蘭。公元750年,波斯穆斯林又稱阿巴斯,反過來掌控伊斯蘭世界,權力從之前的伍麥葉帝國轉移至阿巴斯帝國。他們的首都在伊拉克的庫法。他們用字體來宣示 主權。阿巴斯王朝用波斯字體,所有文獻丶鑄幣都用這種字體。這就解釋了為甚麼庫法字體文獻出現在托普卡帕博物館。他們不僅用庫法體寫古蘭經,也鑄在錢幣 上,錢幣在全伊斯蘭世界流通。貨幣流傳廣,又不容易殘破溶解,是十分理想的歷史證據,對分析字體很有用處。史學家鑒別錢幣和抄本的年代,這是其中一種方 法。
大英博物館二樓68號室,展品第12行,有幾枚錢幣,可以看見第一批阿拉伯錢幣的真品,是最古舊的,屬於蘇富揚時代。穆罕默德死後,開 始由他的伙伴統治穆斯林群體,公元660年開始,由伍麥葉王朝掌權,穆阿維亞是第一任哈里發。那裡有一個屬於他的錢幣,上面鑄了他和其他幾個人的頭像。伍 麥葉王朝從早期就把王的頭像鑄在錢幣上,初期鑄幣只有頭像,上面找不到阿拉伯文。
早期穆斯林不認為頭像有問題,這是伊斯蘭神學進化的其中一 個例子。伊斯蘭歷史裡,從632至923年是進化期,之後,伊斯蘭大概定型了。到685至705年阿布•馬立克時期,頭像才在錢幣上消失。阿布•馬立克在 公元691年,在耶路撒冷興建圓頂岩寺,是首位哈里發鑄幣不用頭像。伊斯蘭 神學大概發展到那時候,才認為人像跟初期教會聖像、或穆罕默德時期的異教偶像有 關係,認為穆斯林不應該為真主造像,所以阿布•馬立克鑄幣沒有頭像,但卻有文字。
這一枚上面寫著穆斯林的清真言:「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錢幣上面的文字,跟撒瑪爾罕及托普卡帕博物館古蘭經抄本上的字不一樣。鑄幣不用波斯的庫法體,橫劃並不長;上面的字是漢志體。在685年馬立克時代,還沒有使用庫法體。
所有聲稱屬於奧斯曼時期的古蘭經抄本都用了庫法體。
另外一個證據證明抄本是較後期的產物,是書寫的模式,庫法體把橫畫拉得長長的,因為當時用的紙,頁面比較闊而短,這種「紙度」是借用自敘利亞,第8到9世紀伊拉克的敘利亞語基督教文獻都是這的。而最早期阿拉伯抄本字體,主要是縱向拉長的。
字體和紙的模式證明,撒瑪爾罕和托普卡帕抄本最早是在奧斯曼之後一百五十年的產物,不可能屬於奧斯曼時期。
目前沒有屬第7世紀阿拉伯的古蘭經抄本。
在伊斯蘭創始後的三百二十四年裡,沒兩個古蘭經古本是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