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75
1
作者
十字軍的背景
作者: 保羅‧史丹侯斯博士(Dr. Paul Stenhouse)(http://answering-islam.org/Authors/Stenhouse/index.htm)
版權為Chevalier Press所有。本文已獲版權。2007。
按當代的見識,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五個世紀以來的和平共處』是被政治事件和帝國主義的教廷權力遊戲引至完結。這也帶來多個世紀之久連串的所謂「聖戰」,使基督教敵對伊斯蘭,並留下一個長久的誤會和誤 信的遺孽。(註一)
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出版了一本八年級課本《活着的人性(2)》,把反基督教/反西方的論題帶進更深入的討論:
既然那些炸毀世貿中心的人被指為恐怖份子,那麼,攻擊那些居住耶路撒冷的穆斯林的十字軍也是恐怖份子,這樣說是否才算公平?(註二)
穆罕默德在公元632年六月八日死於麥地那。直到公元1095年,八次的十字軍的首次出征,為要使巴勒斯坦的聖地從穆斯林的控制權下得解放,並給基督教朝聖者一條安全的通路前往聖地。這樣說可能有點學究口吻,但要指出的是,那個被質疑的時期不是五個世紀,而是四百六十三年;在這些年日當中,我們堅信,並沒有『和平共存』的徵象。(註三)
伊斯蘭對基督教的攻擊
穆斯林經常非組織性地(和偶有組織性地)入侵與地中海邊界連接的基督徒國家,連續四百六十三年。穆斯林多次的血腥入侵主要是來自阿拉伯和柏柏爾的海陸軍。這些人不單是為了勝利品-金、銀、寶石和奴隸,也為了毀滅被視為異教徒(非伊斯蘭)的教堂、修道院和祭壇,以及在他們自地中海至亞得里亞海(Adriatic)沿岸的基地,遠至整個歐洲,傳播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
在穆罕默德逝世的年代,阿拉伯以及整個波斯王國的主要中心,都有龐大的基督徒和猶太團體。地中海的歐洲、亞洲和非洲旁邊的地域,主要人口都是基督徒。
那些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部落民族,受穆罕默德的啟示和模範所激勵,只用幾年就入侵了東羅馬或拜占庭王國,而當代的拜占庭國王把時間放在宗教爭議上,比保衛國家更多。公元633年,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敗倒。幾年之後,整個波斯王國被阿拉伯的部落民族掠殺而傾倒。年青的波斯國王亞達捷(Yazdagird)被驅趕到國土最偏遠之地索格底亞納(Sogdiana,即烏茲別克斯坦),最後在一間磨坊內被他的韃靼人保鑣刺殺。
大馬士革在公元635年陷落,而耶路撒冷在公元638年,即是穆罕默德死後五年後向敵方投降。
亞歷山大省(Alexandria)在公元前643年的陷落,是上千年的希臘古文明的喪鐘之聲,因希臘古典文化學術曾使整個近東的文明更添豐富。按享利‧丹尼奧-若斯(Henri Daniel-Rops)的聲明,從文明歷史的觀點來看,亞歷山大省陷落的重要性,尤如八百年之後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一樣。(註四)
公元648至649年,塞浦路斯陷落;公元653年,羅得島(Rhodes)陷落;公元698年,整個北非失陷。
西班牙被入侵
公元711年,穆罕默德死後不足八十年,穆斯林從丹吉爾(Tangiers)湧過十三公里闊的直布羅陀海峽到達西班牙。公元721年,這些阿拉伯-柏柏爾人群情洶湧,推翻了信奉天主教的西哥特人(Visigoths)統治,當薩拉弋薩(Saragossa)陷落,這個入侵群族的目標指向南法國。
公元732年初春,普蒂亞斯(Poitiers)牆外的長方形教堂被拆毀;阿杜‧拉曼‧伊本‧阿卜杜拉(Abd al-Rahman ibn Abdullah al-Ghafiqi)更前去圖爾(Tours)。該地收藏了聖馬丁(死於公元397年)-法蘭克斯使徒和守護神-的遺體。
公元732年十月其中一個星期六,正是穆罕默德死後一百年,阿杜拉曼在由普蒂亞斯往圖爾的路上被查理斯‧馬特(Charles Martel)和他的法蘭克軍打敗而死。這場戰爭被英國歷史學家吉本(Gibbon)譽為扭轉穆斯林進侵歐洲之勢的決定性勝利。
雖然如此,穆斯林對法國的攻擊仍繼續。公元734年,阿拉伯軍搶奪了阿維尼翁(Avignon)。公元743年,里昂(Lyons)失陷。直至公元759年,阿拉伯人才被驅逐於奈爾邦尼(Narbonne)境外。可是,公元838年,馬賽(Marseilles)被他們掠奪。
自公元九世紀初的 年代,穆斯林入侵意大利早已成為當代社會生活的特徵。在蓋達(Gaeta)外面的寵沙(Ponza),和在那不勒斯(Naples)外面的以赤阿(Ischia)島嶼早已被攻陷。到公元813年,古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所建的羅馬港口斯弗達域基亞(Civitavecchia)被阿拉伯人洗劫一空。
公元826年,克利特島(Crete)淪落於穆斯林軍隊火下,且成為他們的軍事基地,直至公元961年。自公元827年前後,他們開始蠶食西西里島(Sicily)。公元842年,他們掠奪了墨西拿(Messina),並控制了墨西拿海峽。而且,在恩拿(Enna)陷落之後,公元859年,他們最後掠奪了整個島。
公元836年,那不勒斯人(Neapolitans)為了私利,邀請穆斯林軍隊協助對抗倫巴弟人(Lombards);就讓他們在亞得里亞海(Adriatic)沿岸進行突擊,包括毀滅安科納(Ancona),超過百年之久。當年穆斯林的進攻已遠達普奧(Po)口。那不勒斯之南的『撒拉遜人塔』(Saracen Towers)(註五)建於第九世紀,用以警告當地人阿拉伯軍由西西里及非洲進攻。這些塔如今仍使那不勒斯海岸的訪客迷惑。
巴里,現為原『聖誕老人』的米拉的聖尼古拉(St. Nicholas of Myra)遺跡之鄉,在公元840年,因另一個背叛行為,淪陷給一個柏柏爾官長卡爾分(Khalfun)。自公元853年至871年,臭名遠播的穆斯林強盜穆發拉(al-Mufarraj bin Sallam)與他的後繼人-另一個名叫思梭登(Sawdan)的巴巴里人,自巴里(Bari)至勒佐卡拉布里亞(Reggio Calabria),控制了整個沿岸地區,並恐 嚇意大利南部。他們甚至攻陷高康怒山(Mt Gargano)上的聖米高修院。他們聲稱為在巴勒莫(Palermo)獨立的埃米爾(Emir)。
聖彼得教堂的洗劫
公元837年,那不勒斯也要抵抗穆斯林的攻擊,打敗驅趕他們。但羅馬並不那麼幸運。公元846年八月二十三日,阿拉伯軍由非洲抵達台伯(Tiber)河口的奧斯提亞(Ostia)。他們有七十三艘戰艦,阿拉伯人的軍力中有一萬一千戰士,五百頭戰馬。(註六)
聖地外面最受尊崇的基督教陵墓-聖彼得和保羅的墳墓-被褻瀆,而它們尊貴的巴西里佳(Basilica)教堂和拉特蘭皇宮(Lateran Basilica)連同很多其他教會及公共建築也全被洗劫。
聖彼得遺體之上的祭壇被擊碎;聖彼得教堂大門的銀片被剝掉。羅馬人變得悲慘淒寂,而基督徒都因穆斯林軍隊的野蠻行為而震驚。
三年後教皇尼奧四世[847-855]與那不勒斯(Naples)、亞馬非(Amalfi)和蓋達(Gaeta)聯盟。當阿拉伯軍在公元849年再於台伯(Tiber)河口出現,教庭軍隊與聯軍驅逐了穆斯林軍。穆斯林軍逃回去時因遇上狂風雷暴全軍覆殁,就如很久以前法老王的軍隊一樣。
戰後生還者都被送到羅馬,加入建造梵諦岡(Vatican)里昂拉(Leonine)牆的隊伍。這牆有十二呎厚,近四十呎高,由四十四座塔保衛。直至如今,梵諦岡的訪客仍可看見大部份的城牆和兩座圓塔。這些保衛國土的城牆,於公元852年建成並受教皇尼奧四世祝福。
公元846年,阿拉伯軍戰勝了在亞普利亞(Apulia)的塔蘭托(Taranto),並佔領該地直至公元880年。
公元870年,穆斯林搶奪了馬爾他(Malta)。公元871年,在意大利的阿拉伯人視為首都的巴里(Bari),被國王路易士二世從穆斯林手中奪回。翌年,他再打敗撒拉遜(Saracen)軍,把他們驅離卡布阿(Capua)。
十字軍首次出征前223年
我們檢視穆斯林謢教論者之所謂『和平共存』的歷史,來到這個時期,仍距離十字軍首次出征兩百二十三年。或許應先讓讀者明白,為何處身第九世紀又作為查理曼大帝的孫子的國王路易士二世,絕對確定十字軍的需要。『他甚確定必要把伊斯蘭逐出歐洲。(註七)。但當時仍沒有號召十字軍。』
我還未提到穆斯林對拜占庭帝國的攻擊,其實這在準備十字軍出征的舞台也佔上一部分。當代的東羅馬帝國,肩負保衛西方免受穆斯林入侵的責任,雖有可誇炫的軍力和政治勢 力,整體來說卻是失敗而終。
公元673年,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曾受攻擊;隨後五年,阿拉伯海陸軍欲衝破拜占庭的防線不遂。『希臘之火』這神秘的東西在水上燃燒,擊倒了穆斯林軍艦,為防衛軍贏得一朝一夕。
然後,公元717年,穆斯林因西班牙之役報捷而膽壯,回頭再攻擊。
命運干預了戰情。尼奧(Leo the Isaurian)國王[717-740],就像公元732年在普蒂亞斯的查理斯‧馬特(Charles Martel)和他的法蘭克軍,扭轉了穆斯林入侵的狂潮。君士坦丁堡有過一段太平日子。然而,尼奧雖統領軍力有法,卻是一個篡位者,亦是一個叛逆者。縱使他打敗了穆斯林,他的國策始終使東、西羅馬帝國進一步變弱。
公元870年,來自不列顛的貝爾納.得.偉思(Bernard the Wise)想造訪巴勒斯坦,得先獲得在亞得里亞海岸的巴里的穆斯林當局發出的通行證。(註八)
公元873年,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亞(Calabria)被穆斯林軍蹂躪至一個地步,尤如「經受挪亞時代的洪水淹沒後」的光景。而撒拉遜人更表示他們意欲毀滅羅馬-『那個無能的老彼得』之城。(註九)
公元874年,教皇約翰八世鼓其三寸不爛之舌,極力勸阻亞馬非(Amalfi)、那不勒斯(Naples)、貝尼文特(Benevento)、卡布阿(Capua)、沙萊諾(Salerno)、史波尼陶(Spoleto)與阿拉伯人(Saracens)為了利益而結盟。各國當中只有亞馬非(Amalfi)、卡布阿(Capua)和沙萊諾(Salerno)為着基督教的團結而聽從他的請求。
公元876年末開始,教皇約翰八世向四面八方寄信求助抵抗阿拉伯軍隊。那時阿拉伯軍正在摧毀意大利南部,甚至威逼着羅馬。他向米蘭的波臣尼(Bosone)公爵求助,因他是北意大利的國王查理斯.得.波特(Charles the Bald)所指派的使節,但並沒有獲得援助。他寫信向西班牙的加里西亞(Galicia)王艾方索三世(Alfonso III)要騎兵戰馬,向拜占庭人要戰艦。自公元876至877年5月,他寄出極多的信給法蘭西國王,求他援助意大利的天主教徒。
這國王事實上只是脆弱的蘆葦枝,公元879年他死後,史波尼陶公爵讓教皇約翰八世知道,他因無力應付撒拉遜人和史波尼陶人兩方,立即要每年向阿拉伯人進貢二萬五千個曼客斯(mancus)。當年一個銀曼客斯約值二十五澳元(一百三十九元人民幣)。這情況維持了兩年。
公元881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穆斯林同盟佔領了加域利安奴(Garigliano)(古代的利域思(Liris))上的城堡,那地位於蓋達(Gaeta)以東十四公里,接近安思奧(Anzio),正位於那不勒斯(Naples)以北。那些穆斯林盟軍在四周的邊地毫無顧忌搶劫長達四十年之久。
公元882年二月,教皇約翰八世從拉文納(Ravenna)的教會會議回來,發現如他所說的「撒拉遜人住在分狄(Fundi)和泰拉仙那(Terracina)兩地,尤如住在非洲的家鄉。」(分狄(Fundi)位於拉可姆國中,靠近羅馬。泰拉仙那(Terracina)則位於羅馬東南部以外八十公里。)當年教皇寫下「雖然我們狀態極之不佳,但我們帶軍前往戰場,擄獲十八艘敵軍戰艦,殺死大量敵軍。」(註十)並且,六百名撒拉遜人的俘虜得以釋放。
公元878年,經過九個月的圍攻,西那庫斯(Syracuse)敗在穆斯林手下,只有少數人逃脫生還。拜占庭城被搶掠拆毀。它的塌下,使無數的穆斯林搶掠群隊對意大利各城鎮更放縱地搶奪。
公元880年,拜占庭將領看到在那不勒斯對抗撒拉遜軍的勝利,且看到巴茲爾(Basil)國王派來的戰船來到羅馬城外海域。那些戰船是來給教皇保衛『聖彼得的土地』的。(註十一)
同時,撒拉遜人再把目標轉向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們在公元734年及838年先後已攻取了亞威農(Avignon)和馬賽(Marseilles);他們最重要的基地是費先尼陶(Fraxineto)或弗朱斯(Frejus)。這兩地離土倫(Toulon)不遠,而土倫是他們在公元889年掠奪的。
公元942年,亞耳(Arles)的休(Hugh)派他的海軍和自己海陸夾攻穆斯林軍,穆斯林軍只好暫時逃離基地。休沒有掃走那些嗜血的穆斯林入侵者,反而讓他們停在原地任意妄為,以防他的對手-艾維雅(Ivrea)的貝倫爵維士.馬圭斯(Berengerius Marquis)-回意大利作『意大利王』。賀瑞斯.曼(Horace Mann)評論(註十二)這是當代掌控歐洲命脈的務實領袖的毛病。
貝倫爵維士.馬圭斯在公元945年由德國返回意大利;直至公元972年,才由意大利和普羅旺斯的王子將所有穆斯林捕拿並驅逐出境,這已是費先尼陶(Fraxineto)被佔將近百年之後了。
同一時期,穆斯林的暴行污染了阿爾卑斯山脈的通道,他們搶劫和殺害往羅馬的朝聖者。公元921年,在阿爾卑斯山路上,一大隊前往羅馬向十二門徒墳墓朝聖的英國朝聖者被撒拉遜人推下滾石壓死。(註十三)
十字軍首次出征前174年
在這個被指為穆斯林與基督徒和平共存的時期,仍距離十字軍出征解放聖地之年有一百七十四年。
同時,公元902年,位於希臘國中部的狄瑟利(Thessaly)的德米特里阿斯(Demetrias),被穆斯林軍艦攻陷毀滅。拜占庭的第二大城市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在公元904年也被攻陷。公元887年,穆斯林軍攻取了卡斯安那(Carsiana)的希斯拿(Hysela),以及在小亞細亞島的本都(Pontus)的一個大都市安曼西亞(Amasia)。
安曼西亞的主教名叫馬勒純路斯(Malecenus),他想贖回他那些被擄掠的人民,但他知道拜占庭國王里奧六世不會幫助,於是他訴諸於羅馬教皇本尼迪克特四世。
教皇仁慈地接見他,並給他一封通諭。通諭是寫給所有主教、修道院院長、伯爵、法官,以及所有宣認正統基督教信仰的領導,要求他們給馬勒純路斯提供所有方法,並確保他安全地走過每個城市。
公元905年,教皇塞爾吉烏斯三世(Sergius III)幫助斯爾華.康蒂坦(Silva Candida)的主教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修復他的教區部份損壞的地方,因該教區鄰近羅馬,被那些曾毀壞斯爾華‧康蒂坦(Silva Candida)教堂的撒拉遜人毀壞了。
公元915年,教皇約翰十世得助於拜占庭艦隊總司令貝斯格里(Picingli)和他的軍隊,成功創立基督教同盟。甚至那些爭吵的意大利南部王子,連同北意大利的國王巴勒加域斯(Berengerius)和軍隊,也一同加入對抗撒拉遜人的軍團。敵軍被圍困在那不勒斯北面、接近蓋達的加域格利安努(Garigliano)的城堡內。他們經受三個月的封鎖,嘗試殺出一條出路,卻終被基督教盟軍驅趕出去。
公元934年,法蒂瑪王朝的伊瑪目卡伊曼(al-Ka'im)計劃由亞古別․本․伊斯哈格(Ya'kub bin Ishaq)領軍大胆進侵利古域阿(Liguria),並功擊熱那亞(Genoa),在935年 攻取了。
直至公元972年,普羅旺斯的威廉公爵才能成功地把撒拉遜人從化仙里陶(Fraxineto)的要塞驅走。公元976年,埃及法蒂瑪(Fatimid)王朝的哈里發(Caliphs)派出新的穆斯林遠征隊到意大利南部。起初總部在羅馬的德國國王奧非奧二世(Otho II)成功打敗這些撒拉遜軍,可是,及至公元982年七月,他被伏擊,他的軍隊也被打得支離破碎。
公元977年,大馬士革(Damascus)的大主教塞爾吉烏斯(Sergius)被穆斯林驅離他的教區。教皇本尼迪克特給他在羅馬的艾奮泰(Aventine)山上聖阿力斯艾思(St. Alexius)古老教堂設立修道院。他在那裡任首任院長並設立了本尼迪克特式教規。
教皇約翰十八世[1003-1009]的職位受到旱災和瘟疫、以及撒拉遜人的搶掠黨所損害。撒拉遜暴徒由薩丁島的大本營侵掠意大利沿岸各地,由比薩到羅馬。
公元1010年,撒拉遜人搶掠了意大利南部的科森察(Cosenza)。公元1015年,薩丁島敗落在阿拉伯人手上。根據拉丁文編年史,是次戰役由阿布.侯賽因.莫柱海特(Abu Hosein Mogehid)率軍。但按阿拉伯資料,我認為入侵統領是穆扎海特.本.阿卜杜拉(Mujahid bin 'Abd Allah)。撒拉遜軍以薩丁島為基地。隨後幾年,他們燒毀比薩(Pisa),搶奪塔斯卡尼(Tuscany)北部的倫那(Luna),摧毁土地。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Benedict VIII)集合海軍軍力,挑戰撒拉遜人首領。那首領逃回薩丁島,遺下的軍兵只能待勝利的教廷從輕法落。
穆扎海特.本.阿卜杜拉派人送給教皇一袋栗子及信息:他會在快來臨的夏天帶同和這袋栗子一樣多的軍人再來。本尼迪克特接受了栗子,回贈一袋米。他對那驚愕的信差說:「若你的主人對他在聖徒產業上所造成的破壞還不滿足,讓他再來吧,他將會看見有如這袋米粒般多的武裝戰士在這裡。」
教皇不待答覆,馬上到敵軍領土作戰。他聯合比薩和熱那亞的軍隊,於公元1017年,帶軍向薩丁島出航。抵達該島時,只見穆扎海特正在把基督徒釘十字架。這穆斯林領袖逃到非洲,而薩丁島由比薩人統領。穆扎海特多番嘗試取回薩丁島;直至公元1050年,他被比薩人捕拿,而教皇把該島特別賜與比薩人。
公元1003年,穆斯林自西班牙攻陷了安提比斯(Antibes)。公元1005年及1016年,他們攻陷了比薩;公元1020年,那邦尼(Narbonne)也被攻陷。
公元1025年前後某時某日,教皇約翰十九世(John XIX)賜予西班牙東北的吉拉拿(Gerona)的彼得大主教一件大披肩(教會審判權的表徵),條件是他要實踐他在探訪中對教皇所作的承諾:贖回撒拉遜人擄掠的基督徒。
十字軍首次出征成為現實
在穆罕默德逝世的公元632年和號召十字軍解放聖地的公元1095年之間,這四百六十三年的流逝歲月,並不是穆斯林和歐洲或拜占庭基督徒的『和平共存』時代;而且,對於住在穆斯林擁有之地的基督徒,也不是和平的年日。他們只能盡力抱着最低的姿態生活,繳納截斯阿(jizya)(丁稅)或人頭稅,卻要接受在土地上沒有任何名份和地位,而那些土地在穆斯林入侵者來到之前,都是基督徒的土地。他們這樣受屈,才能享受『和平』。
新的千禧年的前景,是更壞的情況。公元1009年,埃及花蒂理王朝的哈里發阿布.阿里.曼舒阿(abu-'Ali Mansur al-Hakim)命令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冢。拆毀的敕令是由他的基督徒秘書伊本-阿巴登(ibn-'Abdun)簽署的。那些穆斯林摧毀了耶穌的墳墓、教堂的圓頂和上面部分,直至腳邊的瓦礫堆積如山才停止。他們禁止基督徒去察看殘餘物,禁止他們到廢土堆中祈禱,長達十一年之久。
教皇塞爾吉烏斯四世(Sergius IV)得知基督教的至聖陵墓被毀,大為震驚。他上書求助前往巴勒斯坦重建。他的請求進入了聾子耳朵。
五世紀初,即是穆罕默德出現之前二百年,有七百位天主教主教在非洲。(註十四)公元535年,這些主教中有二百位參加迦太基(Carthage)公會會議。十世紀中葉,只餘下四十位主教。及至公元1050年,『和平共存』的結果是他們當中只餘下五位主教。公元1076年,餘下的只有兩位主教,這是我們從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VII) -即是「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在公元1076年六月寫給迦太基的大主教西里阿克斯(Cyriacus)的信得知的。當年由於新主教的職位須有三位已授有聖職的主教祝聖才能成立,因此格列高利請西里阿克斯派給他一位適合的教士到羅馬,好使該教士成為已授聖職的助理主教。這樣,在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的布思雅(Buzea)任主教的西里阿克斯和塞爾文特斯(Servandus)就可聯同新的主教,去為非洲天主教會的其他主教祝聖。(註十五)
公元1085年,格列高利七世在他的臨終牀上,夢見成立基督教聯盟對抗伊斯蘭,他說:「我寧願冒生命危險去救助聖地,也不願統管宇宙。」(註十六)
看來在公元1076年塞爾柱王朝(Seljuk)的土耳其人刧掠耶路撒冷的一役發生,終於搖動了局勢的平衡,使歐洲基督徒不能忍耐下去,並使格列高利七世的願望成真。當年朝聖者前往聖地變得更加困難;到訪該地的人要繳交人頭稅。那些胆敢去當地旅遊的人則被欺凌、搶劫,有些甚至被捉為奴。
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召喚的皮亞純沙(Piacenza)會議並在公元1095年三月舉行。會議中拜占庭特派員們強調穆斯林的擴展帶給基督教各界迎面的危險,以及東方的基督徒正在面對的苦難,這些危難在那些不信者被驅逐回國之前不會終止。(註十七)他們重申國王阿歷斯埃思(Alexius)向孚尼得思(Flanders)的羅伯(Robert)的請求,請他和一些武士回到東方,去為拜占庭助戰,對抗穆斯林。
這年將完結時,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拉倫芒(Claremont)召喚另一個會議,會中他接受了建議並催促歐洲的基督徒「走上前往聖冢之路…讓每個人捨棄自己,背起十字架」。會內群眾都站起來喊叫「(我們這樣做是)神願意的('God wills it')」。
穆罕默德死於公元632年六月八日。歐洲的基督徒用了四百六十三年才能集合他們的軍力,起來保衛他們自己和他們的信仰。
註釋
[註一] 約翰.鄂恩普寺土,《伊斯蘭: 那條直路》,第三版,OUP,1998,頁58。
[註二] 參閱〈東西方戰爭後遺影響文明化〉《澳洲人週末》,2006年三月,頁18-19。
[註三] 本文的討論只限於正反兩面的聲明。我們計劃將發表討論其他富爭議性題目的文章,例如有關基督徒和其他民眾為了政治和有時為了宗教原因,在穆罕默德逝世後和伊斯蘭擴展初期,如何與穆斯林軍協作。我們將會正視指斥十字軍反伊斯蘭的聲明,把十字軍和拜占庭的關係,以及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被掠奪,放在歷史的情勢中審視。我們將會估量自十六世紀反天主教的言論,這已成為現今激進伊斯蘭份子手上的武器。
[註四] 《黑暗時代的教會》 J. M.丹特和申斯,倫敦,1959,頁336。
[註五] 『撒拉遜人塔』譯自『Saracen Towers』;『Saracen』一詞有時被人誤會源自『阿拉伯沙爾其』(Arabic Sharqi)或『東方人』。聖傑羅姆(St. Jerome)認為它是阿拉伯人給他們自己的族群稱號,這字源自亞伯拉罕的正室撒拉(Sarah),而不是他的婢女夏甲(Hagar)。在我們所用的很多資料中,有關源自夏甲的詞彙如『Agareni』或『Hagarines』也可找到。
[註六] 《由愛杜伯、塔斯卡尼的馬奎斯和科西嘉島的教廷土地守衛給教皇塞爾吉烏斯二世的信》,Liber Pontificalis,n. xliv,編者:發尼思阿拿(Farnesiana)。
[註七] 享利.丹尼爾-羅思(Henri Daniel-Rops),《黑暗時代的教會》,頁472。
[註八] 引自: 溫斯曼(Runciman),《十字軍的一段歷史》,劍橋大學出版社,1951,第一輯,頁43。
[註九] 參閱:賀瑞.斯曼(Horace Mann),《中世紀初期教皇的生活》, 12輯,科根.保羅(Kegan Paul),倫敦,1906,第3輯,頁321。
[註十] 使徒書信334-給國王的信的片段。
[註十一] 使徒書信296-給拜占庭國王巴澤爾(Basil),公元880年八月十二日。
[註十二] 同上,前,第四輯,頁10。
[註十三] 傅勞杜阿持(Flodoard)[894-966]《法國編年史919-966》,記載公元921的部分。
[註十四] 享利.丹尼爾-羅思(Henri Daniel-Rops),《黑暗時代的教會》,頁340,344。
[註十五] 格雷戈里七世,三世的登記簿。
[註十六] 享利.丹尼爾-羅思(Henri Daniel-Rops),《大教堂與十字軍》,J. M.丹特和申斯(J. M. Dent and Sons),倫敦,1957,頁434
[註十七] 史提芬.溫斯曼,《十字軍的一段歷史》,1951,第一輯,頁105。
這篇文章翻譯自Dr. Paul Stenhouse的在線文章「THE CRUSADES IN CONTEXT」
http://answering-islam.org/Authors/Stenhouse/crusades.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