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81
3
作者
Jay Smith
如何回應伯明翰所發現古蘭經殘本?
伯明翰大學最近發現早期古蘭經兩份殘本(雙面抄本)值得留意之處
Jay Smith
2015年7月24日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33436021) 稱,著稱國際的牛津大學放射性碳年代測試裝置近日檢測兩份殘本,其中7世紀的放射性碳衰變率較8世紀的更穩定,且有其 他來自歐洲及中東的皮卷與紙草抄本作 輔證,衰變率皆非常穩定。牛津實驗室將兩份殘本年代估定於公元568至645年間,準確度達95%。也就是說,兩本可能是現存最早的古蘭經殘篇。
一 位專家先對殘本作預備研究,再做碳年代測試。此乃與德國「古蘭經書卷」(Corpus Coranicum)抄本研究計畫之合作項目,對眾古蘭經抄本作最詳細之碳年代檢測;過往同類檢測一直靠賴古字體及古抄本鑒定等方法,計畫旨在加入碳年代 測檢考量,調和三者。至目前為止,研究計畫已鑒定30多個古蘭經抄本,現概論結果如下。
專家所提資料:
此非首個經碳年代檢測之古本。數月前,德國杜平根大學(Tübingen University)學者在實驗室鑒定幾個殘片,亦有類似發現。一直以來,專家不斷研究該抄本,顯示文本有幾處更易,相關結果正準備出版。(整個杜平根抄本請瀏覽http://idb.ub.uni-tuebingen.de/diglit/MaVI165)多個更動處清晰可見,是內文修正。
要 知道碳年代法並非檢測抄本書寫年代,而是皮卷之年代。值得留意的是,最新鑒定所指的公元645年,只是提供毛皮的那隻動物死去之年,可能幾年、甚至幾十年 後才有人在皮卷上書寫。事實上,薩那覆寫皮卷(Sanaa palimpsest)的碳年代檢定在穆罕默德開展先知生涯之前(公元600年前)。而目前學界一般認為,從動物死去至毛皮變成抄本,期間不過數十年,在 舊抄本上重寫除外。(見第4點論覆寫皮卷)通常動物被宰後,毛皮很快製成皮紙以抄寫經文,這可說是奢侈品,因為製作一卷書須用許多頭動物的毛皮。
墨水與顏料年代檢測是新研究範疇,未來在研究早期古蘭經抄本上將擔當愈重要角色,俾令更準確判斷早期抄本年份。
有 時候,皮卷或抄本表層被刮掉(洗掉表層墨跡)再重寫,稱為「重寫皮卷」,杜平根殘卷就有此例。也就是說,現存文本可能在毛皮製成皮卷後許多年才寫上去。目 前尚未知伯明翰殘卷是否重寫皮卷,若然的話,則現在可見文本不過是最後寫上去的古蘭經文。初步檢測顯示,這未必是重寫皮卷,但必須考慮這可能,因為有時原 有文字刮得乾淨,很難察覺到。
據學者Avi Lewis說,碳年代檢測顯示殘本的年份約在公元568至645年間,而610至632年是據稱的古蘭經「降示」時期,即是説,文本有可能在穆罕默德成年 以前。這與其他研究觀察所得吻合,舉例,已故學者Taha Husain於1926年曾說,古蘭經載有前伊斯蘭時期的詩。
報 道文章花大量篇幅贊古蘭經所載歷史之可靠,卻不提經文更動處,而眾所周知,幾乎所有早期抄本經文都經修改,包括薩那抄本,及杜平根抄本,早期傳統對經文的 更動已有詳細描述。古蘭經早期文本歷史之複雜問題,文章只約略提及,且並未綜觀經書早期傳承之情況,只作局部觀察,以淡化有違幾近原教旨主義的正統伊斯蘭 觀點。
文章受訪者之一的David Thomas並非古蘭經抄本研究權威,卻滔滔不絕大談公元650之事蹟,當史實論之,然而他並不知道他所述的事不屬7世紀、乃是9世紀作品。另一位學者 Alba Fedeli是古蘭經專家,報道卻僅僅提及其名,未提她的看法;令人不禁納罕作者Sean Coughlan是否認識所報道的專門資料。由Yassin Dutton、Francois Deroche等所作另一研究可見,早期古蘭經文本內容與今天慣用版本大有出入,後期須加上變音、短元音等符號,才讀作現有的意思,可見文本在悠長歲月裡 曾經修繕,惟文章並未提及。這也難怪,因這是作者的盲點。事實上通篇不過廣告文章,令人以為古蘭經抄本研究員旨在討好穆斯林民眾,尤其居於伯明翰者。
就伯明翰殘卷而論,可見四處變音符號與今有別,其中一處具文法含義,另一處使語句不通(見下文),可見早期文本內容有別於今日,節數也不同。
實在難以想像伯明翰殘本竟是如此早期文獻,因其排寫格式、漢志書法風格、分章節方法都已發展圓熟,不僅更勝較後期抄本,甚至早於多數穆斯林及西方學者公認的、阿拉伯文書與書法文化發展成熟年期。
伯明翰殘卷文本與今有別處,印證我們從較後期伊斯蘭傳統所知-古蘭經早期曾經修訂,才成為後來的藍本。去年Brubaker博士的文章已論證此事,他檢視十個古蘭經抄本中超過800處修訂,都源於8至9世紀,可見修訂工夫另持續200多年。
同時間,早期文本的修訂顯示,文本組織的更動情況,遠多於伊斯蘭傳統所錄。可見穆罕默德後(公元632年後)穆斯林 群體參與修繕古蘭經用字及拼字之程度,遠較傳統及當代穆斯林經注家所容許的大,儘管部分伊斯蘭傳統也容許修繕文本。
甚 至有穆斯林對此發現抱懷疑的態度。沙特阿拉伯利雅德(Riyadh)法索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King Faisal Center)主任Saud al-Sarhan質疑在伯明翰大學發現之殘本是否如研究員宣稱那麼古老,因其阿拉伯文本有附點與分章,這些是一兩個世紀後才有的處理。他也說,兩個殘本 可能是覆寫皮卷-早前內容被刮掉再寫上新的。其實這次碳年代鑒定結果所劃年期,令穆斯林處於兩難,因為最早可能之年份實在太早,當時根本未創立伊斯蘭教 (568年),使他們不得不選擇較後之可能年期(632年後)。
另一位學者Behnam Sadeghi大概意識到這兩個殘本對穆斯林所造成之難題,即聰明地回應,寫道,基於文本上的異體,所以兩份殘本可能只是「伙伴文本」,於奧斯曼時期修訂成為標準版本。(參其文章:http://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3631745)有趣的是,他不得不承認這個較早期文本包 含「不同字句…有時影響句意」,儘管他認為此無礙古蘭經之原意。身為知名學者,竟公開承認這事,大概沒幾個穆斯林會欣賞。
總 言之,放射性碳年代測試不能替兩個殘本年份蓋棺定論。這是新技術,必須假以時日,才能掌握其準確性與潛力。然而,這也是重要工具,應採納為抄本年份鑒別方 法之一。傳統的文書分析法、藝術分析法,與抄本物理特性之種種分析法,縱有未盡善處,卻是行之有效,一個科學鑒別法不會輕易推翻它們。未來若要完整而準確 地鑒別抄本年份,舊方法依然不可或缺。
總言之,從未發現保存完整的全古蘭經古本,為所有穆斯林使用的。兩個殘本(不論最終鑒別年份為何)似乎屬於某個版本之文本學派,吻合較後期傳統,或許屬於一份較大的抄本,後來經統一成為正典最終版本。至於古蘭經正典究竟何時編彙畢,則尚待考證,我們且拭目以待。
細看伯明翰殘本
我們仔細看伯明翰殘卷兩頁(前後書寫)中異於古蘭經現版本經文之幾處地方,包括古蘭經18、19、20章部分段落,其中只19與20章上下文連貫:
與今日版本比較,伯明翰殘卷最少缺27個alif字母,可見伊斯蘭創教頭三個世紀阿拉伯文拼音仍在演變。
有別於現今標準本之輔音符號有四處,其中三處無關乎已知的異讀方式,一處近似較後期之誦經家Ibn 'Amr的讀法(在古蘭經18:26,動詞tushuriku-「你讓參與」寫成yushuriku-「他讓參與」,該句譯作「真主不讓任何人參與他的判決」)。
殘本所載三章書,節數皆與目前版本有別。
標示字母qaf的輔點法,較接近早期另一輔點系統,今天僅北非使用的沃舒版本古蘭經(Warsh Qur'ans)沿此法(qaf有一點,fa'沒有點)。
凡此種種說明,就算這個抄本證實是早期產物,卻仍可見與今日版本異體處;假如古蘭經真的完美、完整,不經修改,根本不應該有此差異。有趣的是,相關報道並未提殘本內容異體問題。
相信對此、還有其他早期抄本研究會陸續面世,一有消息, 我們會馬上報道。
現在,請不忘與穆斯林朋友分享種種新發現,讓他們知道故事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