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160

73

​作者

Raymond Ibrahim

伊斯蘭如何征服三分之二的基督教世界

重溫「世界歷史上產生最重大結果的戰鬥」。

2021年9月3日

雷蒙德•易卜拉欣(Raymond Ibrahim)(https://www.frontpagemag.com/author/raymond-ibrahim)



雷蒙德•易卜拉欣(Raymond Ibrahim)是大衛•霍洛維茨自由中心(David Horowitz Freedom Center)的希爾曼研究員(Shillman Fellow)。

在近代歷史上,公元636年8月20日,伊斯蘭和西方之間單一的產生最重大結果的葉爾穆克戰役(Battle of Yarmuk)打響了。這場戰役發生在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僅僅四年之後,軍事交戰不僅決定著這個阿拉伯的教義信條是興旺還是消亡,多個世紀以來,它還一直成為聖戰分子(jihadis)的靈感和指導的主要來源,一直延續到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然而,在西方,很少有人知道葉爾穆克戰役(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1725826631/ref=dbs_a_def_rwt_bibl_vppi_i3)的存在—更不知道這場戰役如何激勵當代伊斯蘭恐怖分子。

參戰的雙方是赫拉克里烏斯皇帝(Emperor Heraclius)領導下的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以及第二任哈里發奧馬爾(Omar)領導下的新誕生的阿拉伯哈里發王國。在當時的基督教/羅馬帝國的敘利亞,經過幾年的穆斯林掠奪後,兩股力量沿著葉爾穆克河(Yarmuk River)河畔遭遇了彼此。兩位將軍,羅馬—亞美尼亞人(Roman-Armenian)瓦漢(Vahan)和哈立德•本•瓦利德(Khalid bin al-Walid)—伊斯蘭備受尊崇(近乎會同類相食)(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14/03/16/allahs-sword-of-terror/)的「真主之劍」—之間的戰前交流是有啟發性的:

這位基督徒指揮官首先在外交上指責阿拉伯的苛刻條件和貧窮經濟讓阿拉伯人別無選擇,只能襲擊羅馬的土地。因此,帝國很樂意為他們提供食物和錢幣,前提是,他們回歸家園。哈立德冷靜地回應道:「不是饑餓把我們帶到了這裡,而是我們阿拉伯人有喝血的習慣,我們聽說羅馬人的血是最甜的,所以我們來這裡流你們的血,喝你們的血。」

瓦漢立刻扯下他的外交面具,他對傲慢粗野的阿拉伯人發表激烈的長篇演說:「所以,我們以為你來尋求你的弟兄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東西」—掠奪、敲詐或充當雇傭兵的工作。「但是,唉,我們錯了。你來是要殺人,奴役婦女,掠奪財富,摧毀建築,並試圖把我們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瓦漢提到最近的波斯戰爭補充說,曾經有更強的敵人試圖這樣做,但總是最終失敗,然後繼續說:

「至於你們,沒有比你們更卑劣可鄙的人—你們這可憐悲慘貧窮的貝都因人…你們在你們自己的國家作惡多端,現在來到我們的國家施暴…你們造成了太多破壞和災難!你們騎的馬不是你們自己的,穿的衣服不是你們自己的。你們奴役羅馬的年輕白人女孩,在她們身上取樂。你們吃的食物不是你們自己的,滿手盡是黃金、白銀和貴重的物品【全都不是你們自己的】。現在,我們發現你們佔有我們所有的財產,以及你們從我們的信奉同一宗教的人手中奪走的戰利品—我們把一切都留給你們,既不要求歸還,也不責備你們。我們要求的只是你們離開我們的土地。但是如果你們拒絕,我們會消滅你們!」

真主之劍沒有為之動容。他開始背誦古蘭經,談論一個穆罕默德。瓦漢安靜而惱怒地聽著。哈立德繼續號召這位基督徒將軍宣讀清真言(shahada)—「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從而接受伊斯蘭,以換取和平,並補充道,「你也必須禱告,繳納天課(zakat),在麥加的聖殿參加朝覲(Hajj),對那些拒絕真主的人發動聖戰…和那些與真主交好的人成為朋友,反對那些反對真主的人。」這是指「忠誠和敵視」(al-wala’ wa al-bara’)(https://raymondibrahim.com/2018/03/26/hating-sake-allah/)的分裂教義(https://raymondibrahim.com/2013/09/18/muslim-husbands-must-hate-non-muslim-wives/)。「如果你拒絕,我們之間只會有戰爭…你將面對熱愛死亡好像你熱愛生命一樣的人。」

「做你想做的吧,」瓦漢回答。「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我們的宗教或支付你人頭稅(丁稅,jizya)。」至此談判結束了。

事態發展到了緊要關頭,而且是真的與頭有關,8000名行軍的穆斯林出現在羅馬營地前,他們的長矛上插著4000名基督徒的頭顱。這些遺骸是來自五千名從安曼(Amman)趕來加入葉爾穆克羅馬軍隊的援軍。穆斯林伏擊並屠殺了他們。然後,當穆斯林營地裡充斥著響亮的「真主更大(Allahu akbar)」的呼喊時,那些站在剩下的1000名基督徒俘虜後面的穆斯林把他們撞倒,然後在他們的信仰同樣宗教的人面前砍下他們的頭,阿拉伯文獻來源稱,那些人「完全茫然不知所措」地看著他們。  

因此,這將是一場戰爭:3萬名基督徒羅馬人在敘利亞的葉爾穆克河沿岸對陣2萬4千名穆斯林阿拉伯人。歷史學家阿克拉姆(A. I. Akram)寫道,在戰爭前夕,「穆斯林徹夜都在祈禱和誦讀古蘭經,並提醒彼此等待他們的兩大祝福:要麼是勝利和生命,要麼是殉道和樂園。」

基督徒們可沒有這樣的興奮快感。他們為生命、家庭和信仰而戰。在瓦漢的戰前演講中,他解釋說,「這些站在你面前的阿拉伯人試圖…奴役你們的孩子和婦女。」另一位將軍警告士兵們要拼死戰鬥,否則阿拉伯人「將征服你們的土地,強姦你們的女人」。這種恐懼並非毫無根據。就在羅馬人跪在地上做戰前祈禱時,阿拉伯將軍阿布•蘇菲揚(Abu Sufyan)騎著戰馬昂首賓士,揮舞著他的長矛,敦促穆斯林「以真主之名進行聖戰」,以便奪取基督徒的「土地和城市,奴役他們的子女和婦女」。

戰鬥在六天的時間裡進行。公元636年8月20日,戰役的第六天,也是最後一天,一場沙塵暴爆發了—這是阿拉伯人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他們的對手則不那麼熟悉,這造成了大規模的混亂,尤其是對羅馬人來說,他們龐大的步兵軍團人數多,這證明是適得其反的。然後,夜幕降臨。根據歷史學家安東尼奧•桑托索索(Antonio Santosuosso)的說法:

地面上回蕩著可怕的穆斯林的嘶吼聲和戰鬥的呐喊聲。夜幕中的陰影突然變成了刺穿肉體的刀鋒。風吹來了夥伴們的喊叫聲,敵人在可憎的鈸聲、戰鼓聲和呐喊聲中悄悄潛入隊伍。這肯定更讓人覺得恐怖,因為他們沒想到穆斯林會在天黑時發動襲擊。

穆斯林騎兵繼續緊逼擁擠的和失去視野的羅馬步兵,用他們戰馬的鐵蹄和膝蓋擊倒疲乏困倦的戰士。部隊終於被逼到峽谷邊緣,帝國軍隊的殘餘部隊一排接著一排相繼從陡峭的懸崖上掉下去摔死了。英國中將兼歷史學家約翰•巴戈特•格魯布(John Bagot Glubb)寫道:「赫拉克里烏斯花費一整年苦心集結的拜占庭軍隊已經完全不復存在,沒有撤退,沒有後備防禦行動,沒有倖存下來的中心指揮部。什麼都沒有留下。」

這位阿拉伯編年史者講述道,當月亮填滿了夜空,勝利者剝去被殺者的衣服,「真主更大」和「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的呐喊響徹整個葉爾穆克峽谷。

僅僅在葉爾穆克戰役幾十年之後,從東邊的敘利亞到西邊的摩洛哥之間—將近4千英里(六千多公里)—所有自古以來就是基督徒的土地都被伊斯蘭征服了。換句話說:基督教國度三分之二的最初的、更古老的、更富裕的領土被聖戰的彎刀永久地吞噬了。(用歷史學家湯瑪斯•馬登(Thomas Madden)的話說,最終,多虧了後來的土耳其人,「穆斯林軍隊征服了基督教世界的四分之三」。)

但阿拉伯人與幾個世紀前入侵並征服歐洲的日爾曼野蠻民族不同,日爾曼人征服之後融入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和文明,並採用其語言,如拉丁語和希臘語,但阿拉伯人將他們自己的信條和語言強加於被征服的民族,因此,盡管「阿拉伯人」曾經僅限於阿拉伯半島,但是今天的「阿拉伯世界」由橫跨中東和北非的22個國家組成。  

但如果東羅馬帝國打敗了入侵者,讓他們潰敗退回到阿拉伯半島,歷史就不會這樣發生,世界就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發展。難怪法蘭西斯科•加布里埃利(Francesco Gabrieli)等歷史學家認為,「葉爾穆克戰役無疑比全世界歷史上幾乎任何其他一場戰役都具有更重要的後果。」

此外,警覺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的言語表達和所作所為與近1400年前的前輩們的言行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當然是有意為之。當伊斯蘭國宣稱「美國人的血液是最好的,我們很快就會品嘗到,」或「我們愛死亡,正如你們愛生命,」或「我們將打破你的十字架,奴役你們的女人,」他們一字不差地引用—從而讓自己的腳步緊跟—哈立德•本•瓦利德和他的同伴,他們是最初的敘利亞伊斯蘭征服者。

同樣,伊斯蘭國為殉道者祈禱樂園的美女(houris)(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20/08/13/hoori-or-whore-islams-72-virgins-yearn-for-martyred-muslims/),這是伊斯蘭向殉道者承諾的天上性奴,這樣的承諾也是基於一些死在葉爾穆克河旁的穆斯林的軼事,他們被這些長生不朽的情婦歡迎進入樂園。精心策劃的對「異教徒」的屠殺儀式也是如此,最臭名昭著的是在利比亞(Libya)海岸對21名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https://raymondibrahim.com/2015/02/16/christian-slaughter-in-libya/)的屠殺,模仿對象正是此次戰爭前夕對1000名被俘羅馬士兵的屠殺儀式。

因此,這裡提醒我們,當談到伊斯蘭和西方的軍事歷史時,我們所能汲取的教訓遠非學術性的,卻與當今相關—至少對聖戰分子來說是這樣,許多西方人至今仍然拒絕承認聖戰分子的這種心態。

注:以上敘述摘自雷蒙德•易卜拉欣的《劍與彎刀:伊斯蘭與西方之間十四個世紀的戰爭》(Sword and Scimitar: Fourteen Centuries of War between Islam and the West)(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0306825554/ref=as_li_tl?ie=UTF8&camp=1789&creative=9325&creativeASIN=0306825554&linkCode=as2&tag=raymondibrahi-20&linkId=0f925201768b161ae319879bb3fdf1d7)。

這篇文章翻譯自Raymond Ibrahim的在線文章「How Islam Conquered 2/3s of the Christian World」

https://www.frontpagemag.com/fpm/2021/09/how-islam-conquered-23s-christian-world-raymond-ibrahi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