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358
1
作者
古蘭經與當代中國小說中的身份認同
古蘭經與當代中國小說中的身份認同
歐陽文津(Wen-chin Ouyang)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如何能夠恰當理解和評估古蘭經對中國回族穆斯林的文學表達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回族穆斯林自伊斯蘭曆3世紀/公元9世紀以來就已經融入了華語 和中國的多元文化社群,而最早的古蘭經「譯本」是由非穆斯林從日語和英語翻譯而來,分別到1927年和1931年才首次出現,甚至由穆斯林從阿拉伯語翻譯的古蘭經在1932年才出現。本文著眼於兩位獲獎的中國穆斯林作家在文學文本中想像和體現古蘭經的方式。霍達(Huo Da)(生於1945年)在她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The Muslim’s Funeral)(1982年)中間接提到古蘭經,並在20世紀之交一個穆斯林家庭的傳奇故事中,將古蘭經的教導轉化為另類的儀式表演。張承志(Zhang Chengzhi)(生於1948年)在他唯一的歷史小說《靈魂的歷史》(A History of the Soul)(1991年)中重構了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蘇菲派門宦(Jahriyya Ṣūfī)的歷史,並根據對神聖經典和傳統的直接認識,為中國穆斯林創造了一種身份。
第6頁
《現代世界文學中的古蘭經:第四紀科學雜誌特刊》(The Qur'an in Modern World Literature: special issue of JQS)
海倫·布拉瑟維克(Helen Blatherwick)(https://soas.academia.edu/HelenBlatherwick?swp=tc-au-40524763)
《古蘭經研究期刊》(Journal of Qur’anic Studies)16.3(2014):1-3
愛丁堡大學出版社(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DOI: 10.3366/jqs.2014.0162
#伊斯蘭研究中心,亞非學院
歐陽文津關於兩位中國穆斯林作家張承和霍達的文章:…這些小說訴諸於古蘭經和宗教,作為討論身份政治和社會文化議題的一種方式。…小說家們採用了以更抽象的方式看待古蘭經互文:事實上,歐陽文津大部分的探討都是圍繞她所提到的兩部作品中古蘭經的驚人缺失來展開。
海倫·布拉瑟維克(HELENBLATHERWICK)(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肖卡特·圖拉瓦(SHAWKAT M. TOORAWA)(康奈爾大學)
第3-4頁
特邀編輯序言
這篇文章翻譯自Wen-chin Ouyang的線上文章「The Qur’an and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https://www.academia.edu/40524763/The_Quran_in_Modern_World_Literature_special_issue_of_J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