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100
3
作者
Dan Graves
英勇的羅民森在蘇門答臘島創建了一個生氣勃勃的教會
羅民森相信神,神蹟隨之而來。
宣教士路德維希·羅民森(Ludwig Nommensen)為人所稱道的事蹟可以用這個故事來概括:有一天,幾名巴塔克(Batak)首領進入羅民森在蘇門答臘島(Sumatra)(印尼的一個島嶼)的小屋,打算騷擾他直到讓他失去耐心。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招待他們。羅民森曾因將入侵者趕出家門而感到羞愧,這次他以不同的態度作出回應。他給他們講聖經故事,拉小提琴,給他們看放大鏡,甚至給他們提供食物。到了深夜,他說他要睡覺了。首領們沒有離開,而是也躺下了。早上,他們醒來時發現他在他們睡覺時用毯子蓋住了他們。這次他們離開他的小屋時感到羞愧。
1834年2月6日,羅民森出生在丹麥,在一個路德宗信徒家庭中長大。在他剛滿12歲時,一輛馬車壓壞了他的腿。他的父母向他保證他會康復,但他知道他們並不相信真的會康復。一年後,他仍然臥病在床,當他閱讀聖經時,他看到了約翰福音中耶穌的應許:「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約翰福音14:14)「這是真的嗎?」他問他的母親。
「這是真的,因為這是神的話語,」她回答。羅民森相信神說的話,並許諾如果他能恢復健康,他會成為一名宣教士。在他16歲的時候,他能夠走路了。他走進一間教堂,感謝神賜予他的醫治,並在禱告中求問神是否真的想他成為一名宣教士。他感到自己確信答案是「是的」。然而,由於他的父親在那個時候去世,他不得不養家糊口,在他24歲的時候才能開始接受禮賢會(Rhenish Mission Society)的培訓。1862年,他乘船前往蘇門答臘島,在那裡度過了他的餘生。
有好幾年的時間,羅民森的努力成果似乎可以忽略不計。巫醫們試圖毒害他。直到1865年,他才給他的第一個皈依者施洗。蘇門答臘島的難點在於,任何成為基督徒的人都會在緊密結合的部族結構中失去他們的地位。羅民森很快認識到,巴塔克教會的最佳模式應該是適應於部族結構的教會,將所有權力和責任交到巴塔克人自己手中。他把新約翻譯成他們的語言。
當幾個首領皈依基督教時,整個部族都跟著皈依。羅民森到達該島的14年後,已經有兩千名基督徒。在隨後的幾年裡,這一數位加速增長,到他1918年去世時,已有18萬皈依者。現在,問題不在於如何使巴塔克人皈依,而在於如何培訓這麼多人。荷蘭人協助羅民森的工作,讓學校老師教巴塔克學生學習教理問答。
盡管皈依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但羅民森想要更多。他搬到了該島的一個偏遠山區,為基督之名獲得那裡的居民。當荷蘭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離開蘇門答臘島時,當地教會經受住了考驗,人數增加了四倍。
1881年,羅民森與他的妻子訪問了德國。當他回到蘇門答臘島時,他不得不把她留下,因為她病得很重。在他再次見到她之前,她就去世了,這使他感到非常悲痛。他還失去了四個孩子,他們都是早逝。在他自己去世時,他已經監督創辦了學校、醫院和神學院,服侍巴塔克信徒。雖然現在被穆斯林所包圍,但蘇門答臘島的教會至今仍然生氣勃勃。
—丹•格雷夫(Dan Graves)
這篇文章翻譯自Dan Graves的在線文章「Heroic Nommensen Created a Lively Church on Sumatra」